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 › 傅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桃源五千傅氏村民三千会武功

2013-4-4 18: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675| 评论数: 0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桃源五千傅氏村民 三千会武功 (2007-09-19 19:37:19)

标签: 社会/纪实 分类: 宗教历史

 【本网讯】南安有一个村子延续了上千年习武的传统,上至八旬老翁,下至3岁幼童,几乎都会几招功夫。
众所周知,南安有一个“中华第一诗村”贵峰村。有趣的是,沿袭千年的“武术之村”离贵峰诗村只有10多公里。这两个村都处于晋江流域的上游,诗村在江南岸的西边,而武术村在江北岸的东边,一文一武遥相辉映。

联合国官员称赞,千年武术村渐为人知

南安市丰州镇桃源村,坐落于风景名胜区九日山下,全村5000多人,基本上都姓傅。农业生产不是村民的主业,许多人都在泉州一带做生意或开厂办实业。
村民带记者来到村中一个“傅氏宗祠”,这里是该村目前的临时武馆,大厅的两旁整齐摆放着“十八般兵器”,武馆还有名字叫“育英武馆”。
桃源村的村民们,白天都各自忙着自己的生意或工作,每天晚上7点以后,武馆一带就热闹起来了,男女老少在这里舞枪弄棒。
77
岁高龄的桃源村育英武馆原老馆长傅子嘉告诉记者,过去村里在历史上本来早就有3个武馆,后来在文革中给毁坏了。过去老的育英武馆有副对联,“育化生成有力似虎,英华俊杰和顺如龙”,这体现了民间武馆的一种精神追求。傅子嘉现在为新的武馆撰写了另一副对联,“曾是育龙育虎神威馆,依然英艺英才俊秀门”,这也可以看出当今的桃源村民意欲重振沿袭千年的民间武术传统的意愿。
这个祖祖辈辈代代相传的民间武术之村,人们习武已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他们既不想做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好汉,也不想让一身武功给自己带来其他什么利益,只是作为强身健体和一种世代相传的爱好与习惯而已。
可这一切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悄悄地发生改变。
199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们来到泉州,考察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情况,他们对南少林及民间武术很感兴趣。当联合国官员了解到桃源村是一个沿袭了上千年历史的民间武术村时,都十分称赞。由此,桃源村这个千年武术之村渐渐为人所知。
10
多年来,桃源村的“太祖拳”等民间传统武术已成为泉州市的一个保留节目。不管是在泉州极力打造“南少林”的旅游文化品牌的活动中,还是在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商贸交流中,或是民间盛大的节日或是大型的“踩街”活动中,桃源村的民间武术表演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
今年9月在山西运城举办的全国农民运动会上,桃源村育英武馆现任馆长傅赛榕在传统武术项目比赛中为福建队勇摘一枚金牌。
在今年的南少林国际武术比赛中,傅永来与傅承德合作表演的武术节目也获得了金牌。如今,傅赛榕等来自桃源村的“武林高手”还经常代表中国武术队到国外交流访问,让中华民间传统武术的光彩在世界各地绽放。

习武传统从唐朝传下来

傅子嘉说,桃源村的武术源头是从唐朝年间传下来的。
这里傅氏的祖先本是河南省固始县樟里村人,唐朝初年福建还是一个尚待开发的土地,这里世道比较混乱,傅氏祖先受朝廷之命来福建平定叛乱后,就住在清源山下西湖一带。当时有个方丈叫妙应禅师,住在桃源村,妙应禅师想与傅氏祖先换地方,对傅氏说:“我居尔室干戈永息,尔居我穴衣冠不绝。”傅氏同意了换地的要求,傅氏一脉从此就在桃源村繁衍生息下来。
傅子嘉向记者出示了《南安傅氏族谱》,在《南安仆射招讨使傅公祠堂记》中,的确记载了唐朝年间傅氏祖先从河南入闽并与妙应禅师换地而居的情况。
傅氏一族本来就是武人,战事平息民生安定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了练武的习惯,这种习惯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改变,像一种文化基因一样积淀下来,保留至今。
据傅子嘉介绍,由于该村的祖先是唐朝的一位武官,他把自己的武功传给自己的子孙,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有了习武的风气。到了宋代,该村的武术发展到鼎盛时期,全村共有育英、聚英、双飞三个武馆,练习的拳法大多是太祖拳。
自唐代以来,该村一直保持练习太祖拳的风气,历千年未中断。目前全村习武的人数有近3000人,仅傅子嘉老人这10多年来亲自培养的武林弟子就达1500多人,这批弟子中一批30多岁的人已成为桃源村目前武术的中坚力量。在这个千年武术村中,如今练武之人中最年长的已90多岁,年龄最小的才三四岁。

信手拈来皆兵器

   武术自古讲究技击实战价值,这也是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魅力所在。在采访中,年已77岁高龄的傅子嘉和他的几个得意弟子、如今育英武馆的几位骨干成员,各自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武术绝技。
傅子嘉演示的是一套“板凳功”。只见他话音刚落,立马抡起坐着的长条板凳,砸、格、挡、戳、扫、架,招法多变,抡、劈、封、闭、拗、沉,劲力十足,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做到滴水不漏。傅子嘉介绍,能够作为兵器的农具和家具还有许多,信手拈来皆可成为兵器,如耙子、扁担、锄头、雨伞等,且每种农具家具都有自己特殊的打法和套路,这些传统套路流传的时间比练习太祖拳还要早。
随后,傅永来表演了“藤盾”攻防,傅茂盛表演了节棍搏击,傅少雄表演了挥舞旗枪。傅承德也拿起一把农家常用到的锄头,手中呼呼挥舞起来;两位17岁小伙傅端溪和傅泽泉,一手拿刀一手持藤盾,在地上翻滚对打,虎虎有生气。
   这个千年武术村最为独特的武术项目有3项:一是太祖拳,相传是创造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时代,该拳讲究“硬功直进、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内练一真气,外练筋骨硬”,“太祖三战始,三战练到死”;二是多人组成的“蛇脱壳”古阵法,相传是抗击倭寇时,桃源村抗倭名人傅应嘉发明的;第三就是他们独特的“藤盾”,不是像一般兵器是用金属做成的盾牌,而是用植物的藤做成的盾牌,可以让持有者在地上打滚,可攻击又可防守。

专访千年武术村的现代传人傅子嘉
“我一辈子没进过医院”
在南安市丰州镇桃源村的育英武馆,傅子嘉老人告诉记者,虽然已77岁高龄,但他耳不聋眼不花,依然坚持洗冷水澡,而且,从来没上过医院。
生于1930年的傅子嘉,从小就受到桃源村武术氛围的影响。他父亲从20岁起就当武术师傅。虽然他是独子,但父亲的管教很严格,他从6岁开始,每天早晨都要做武术基本功训练。
年轻时傅子嘉是一个追求进步的青年,18岁参加革命,在当时中共的闽中地下党工作,是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了,退休前是南安市物资局副局长。
桃源村的群众性武术活动,其实是在傅子嘉退休回到村里后,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才普及开来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傅子嘉就利用每天早晚的时间教一下村里孩子们基本的武功。1989年村里成立老人会,他与其他几位武术老人一起,组织一些年轻人集中练功。
1991
年退休后,傅子嘉就把原来停办的育英武馆办起来了,第一批招了56个徒弟,不久报名的人越来越多,高峰时一期学员近200人。现在村里的一批武术中坚力量,就是那时跟他学武术的,“那时他们还是10多岁的小孩子呢!”傅子嘉看着面前的这一批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说。
几十年的工作生活中,傅子嘉一直都没有忘记从父亲那里传下来太祖拳,工作之余总要练习练习,并且养成了一个坚持一辈子的习惯:每天早晨4点多钟就起床了,在路上跑步几公里,然后到河中游泳半小时,再吃完早饭准备上班,晚饭练功两小时后再早早地睡觉。
“我现在即使是冬天也还是用冷水洗澡,我是用水井中打起来的水来洗澡的,水虽然是冷的,但洗完后身体就会发热,所以我不觉得怎么冷。”傅子嘉说,不过也显得有些遗憾,“只是现在没有地方可以游泳,所以就不游了,其他照旧。”
傅年轻时曾参加过福建全省的游泳比赛,在100米比赛中获得过第二名,在1万米比赛中也获得过好成绩,还在厦门参加过“环鼓”、“渡鼓”比赛。他说“渡鼓”就是从轮渡游到鼓浪屿去,距离相对还短些,“环鼓”就是围绕鼓浪屿游一圈,这可是对体力的一个巨大考验,不过他庆幸自己表现还不俗。
虽然77岁高龄,傅子嘉的交通工具还是那辆踏板式两轮摩托车。
“不要说生过什么病,就是连药都没有吃过,从来就没有进过医院。”傅子嘉老人自豪地说。
老人还用手机,还会使用手机的各种时髦功能。老人用的一款手机具有拍照功能,他把屏幕上的一个小孩子照片给记者看:“你看,这是我的小孙子,这个照片是我自己给他拍的。”
老人的爱好还真多。刚刚退休的时候,他演过戏。在泉州的侨乡歌舞团当过导演,演出过高甲戏,对泉州的南音及各种乐器,他也会。
傅子嘉年轻时,在革命的火红年代,还充满激情地写过剧本。他记得自己曾经写过的两个剧本的名字,一个剧本是《人民代表》,一个叫《唐大娘诉当年》,这两个剧本还在当地的剧团排练过,但随着“文革”的结束这些剧作永远不可能再见到了,他的剧本原稿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傅子嘉还爱好书法,他向记者展示了他自己为育英武馆拟定并用毛笔书写的一副对联。

分享:

喜欢

阅读┊ ┊ ┊┊ ┊打印┊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傅华《给了并影响了我生命的那个老“九三”——回忆我的父亲傅焕光先生》

后一篇:夫妻共同写就《印记》 傅彪自传“半喜半悲”

#p#分页标题#e#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岛国宛如仙境樱花城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最适合调情西班牙海湾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傅华《给了并影响了我生命的那个老“九三”——回忆我的父亲傅焕光先生》

    后一篇 >夫妻共同写就《印记》 傅彪自传“半喜半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4 20:42, Processed in 0.040353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