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柴 › 董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转载网络]广西钟山董家垌董氏排辈的由来

2013-2-8 14: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956| 评论数: 0

发表文章

 广西钟山董家垌董氏排辈的由来 2012-01-15 18:47:30

                                                                        广西钟山董氏排辈的由来 凡是钟山县董氏的都知道,钟山的排辈是从董俊庸、董廷海两公开始伦序的。以前的就以先祖称呼。也都流传:相遇时候是董俊庸年纪大。 有回龙桥背宗谱记载:“董俊庸——馀公次子,为人和厚易植。幸遇廷海公始徙居上泉溪,言及族第,后以贰公为序。共建法明、延寿两寺。并以俊庸为始祖。”; “维公——庸公次子。景泰七年丙子科举。” 那么,相遇时候,俊庸公比廷海公大多少岁呢?是俊庸公比廷海公大34岁以上。这从廷海公宗谱误认俊庸公是元顺帝25年(即公元1357年)来钟山尔后推出廷海公是洪武24年(即公元1391年)的时间差为34年。 那么,廷海公是不是到钟山就带着孩子来了,或到钟山就结婚了呢?没有。从上泉溪的宗谱记载可以看出:“吾始祖因而单身来西粤平乐富域,暂居雉鸡山下,再移居珊瑚大塘岛,娶世祖婆  氏,生二世子董光公,前有石福山印人,此为东山,真神异也。三徙至董家洞泉溪老寨岭顶居住,兴家立业。”。从记载明确指出:来钟山是孤身一人,再到珊瑚东山才娶妻生子、接着又迁徙到上泉溪。也明确:董廷海是到了上泉溪。不是在珊瑚的时候逝世。 这就理顺了宗谱记载的钟山两公相遇的必定事实! 然而,随着宗谱研究的进展,个别人突发奇想:(1):“董廷海来钟山的时间是洪武24年”是宗谱记载的,绝对不会错误?(2):“董俊庸的儿子董维在景泰7年是举人,看来董全吉推断的董俊庸是在正统六年以后在钟山长居,安居下来是真的?果如此,那么廷海公比俊庸公年纪大?也比俊庸公来得早”? 对于这样的商讨以及研究,必须在先弄清楚本身的材料之上,而后进行对比才有可能得出确切的结论。就如董全吉多次提出的看法:“看一宗谱是否真实,一要看父母兄弟的记录的名字及其迁徙过程,包括各兄弟的迁徙。二要看各先祖的时间记叙以及是否与时间吻合。假如没有记录各兄弟迁徙的,仅仅写祖先及太婆,一直列下来。这样地点情况多半是假的;假如记载的时间与时间的时间不吻合,许多是编造的。”。所以,经过分析出董俊庸的祖先董槐的先祖部分没有兄弟的迁徙记载;而从董槐开始和以后部分则有兄弟迁徙及年代与时间记载。那么后一部分是明显可靠真实的。 我们看看董廷海的民国宗谱记载,发现:(1)、父亲的名字没有?(2)、各兄弟的迁徙没有记载。(3)事件记载的:“吾中兴始祖讳董廷海公,原籍南京临江府珠玑巷人氏,不登仕籍,连枝有四,尊讳:江、湖、河、海是也,彼时洪武二十四年迁遇元故臣月鲁贴木儿叛,合德昌会川诸番攻建昌。转攻苏州及临江府珠玑巷,一省地方扰乱。而民无家可归,兄弟妻子离散。”      事实是怎么样呢?要看三个方面:月鲁贴木儿叛乱、建昌的地址、临江府地址。 历史记载:(1):“阿吉撒加,元末明初人,生卒年月不详,彝族,为普济州长官司(今四川省米易县以普威中心的西北部及德昌县西南部)第一代土官。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发动叛乱,明王朝调贵州普定卫土司派兵随明军讨伐。普定卫土司令其第二子阿吉萨姆、第四子阿吉沙马统彝兵出征。在今米易境内的战斗中,阿吉萨姆阵亡,葬于香花塘。叛乱平定后,明王朝留封阿吉萨姆之子阿吉撤加为建昌坝安抚司(领地在今西昌坝子东部和昭觉西部)世袭土司。留封之后,阿吉撤加因与汉官不和,乃申请朝廷改其领地至打冲河(雅砻江)、安宁河夹角地带其父战死区。阿吉撒加在阿尼脚巴普威坝(今普威乡)设土署管辖少数民族。”这一记载是说明洪武24年还没有发生“月鲁贴木儿叛乱”。同时也说明:“该建昌是在四川西昌这一地带,不是浙江和江苏。”;再看临江府的历史记载:(2):“金朝在靖康之难中俘虏了众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赵构算是其中的一位漏网之鱼。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今天的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之后,赵构一路从淮河、长江,到杭州恢复宋朝,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元年(1131年)正式定都临安,名为“行在”(陪都),实为首都。金朝也一路南扑,直逼临安,高宗无路可逃,只得入海逃避,在温州沿海漂泊了四个月之久。由于南方天候潮湿河道纵横,加上南宋军民的英勇抗战,金主帅完颜兀术决定撤兵北上。”可以看出:杭州为临安,不是临江? 3;看历史上南京的称呼也没有说南京是临江府:“南京古为吴地,位于“天下九州”之一的古扬州地域。前495年,传说吴王在此筑冶城。前472年,范蠡筑越城,位置在今中华门外秦淮河南岸。前333年,楚威王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故南京别称“金陵”。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属会稽郡。211年,吴大帝孙权在石头山金陵邑旧地筑石头城。229年在此建都,名“建业”.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建兴元年(313年),为避司马邺之讳,改为“建康”。589年隋灭陈,擒陈后主,平毁城邑宫苑,在石头城置蒋州。唐朝初年置江宁郡,后置升州,再后改为金陵府。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称江宁府。宋置升州,北宋称江宁府,南宋改称建康府,为江南东路首府。元朝时为集庆路。 1356年,明朝定都于此,为京师应天府。永乐十九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将应天府改为南京(留都)。1645年,南京降为江宁。清初时为江南省省府,以后直到清末一直是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驻地。1853年-1864年,太平天国也定都于此,号“天京”。1927年(民国16年)中华民国奠都南京,同年置南京特别市。1929年(民国18年)6月1日置首都特别市。1930年(民国19年)更改为院辖市(直辖市)。1931年,根据民国二十年六月一日公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第五条,“中华民国国都定于南京”。1937年(民国26年)12月,中华民国首都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西迁重庆;1946年(民国3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还都南京。1949年4月21日,中国共产党军队攻陷南京,国民政府南迁广州,旋迁台北。”。 而实际的临江府在那里呢?是在江西省境内。历史记载:“临江古称“石龙城”。唐武德八年(625),始于临江建萧滩镇。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于萧滩镇始建清江县。宋淳化三年置临江军,辖清江、新干、新余三县。元改置临江路,明更名临江府,明太祖洪武2年(1369年),改临江路为临江府,府治清江(在今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辖清江、新淦(今江西省新干县)、新喻(在今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3县。清末辖:清江、新淦、新喻、峡江(今江西省峡江县)共4县。1913年废。增辖峡江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至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江西布政使司和江西省均先后在临江设湖西分守道署(俗称“道台衙门”)。” 结论是:董廷海记载洪武24年迁徙,那还没有出现宗谱记载的叛乱事件,而叛乱事件不是浙江、江苏一带;临江府不在南京。 我们还可以用反证法。假设奇思怪想的“董廷海没有到上泉,不是董廷海与董俊庸相会,是董廷海的儿子董光公与董俊庸相会”?那么就会推出钟山的排辈不是从董廷海开始计算,也推出不是董俊庸是钟山的始祖?那么也就没有共建法明、延寿两寺。也不会以董俊庸、董廷海两公为序了。而实际是董廷海到了上泉居住。所以,反过来证明这样设想是不成立的。 槐公在桂林时间虽短暂,至于何时娶多少妻妾,何时娶黄氏得世福世禄世祯世祥四子带到广西,并在桂林繁衍后裔,便无从考焉。然桂林后裔亦同泉溪后裔作假墓葬槐公类似,于桂林牛眠地葬安厝佳城供奉参祖!足证明宗谱记载其从槐公始比较真实确信!以此观之,则槐公在桂林、泉溪及富阳皆留下后裔矣!     而董俊庸的宗谱从董槐开始的部分就很详细了:董槐:槐公中厚,即拜相宋右丞,仍于理宗第四年丙辰六月被人嫌。因丁太全诏罢槐提洞霄官贵妃,槐公听见,道大全邪佞不仍近帝前,大全兵权势大,怒同兵逐槐出西边。帝安槐公,仍相待母。故被欺,必有天;被恶,人怕天不怕;尔善,人欺天不欺。槐公卒。慎终自后,葬粤西安厝佳城牛眠地。子孙世代拜相职。妣黄氏。少相槐公生四子:世福、世禄、世祯、世祥。名随居桂林府前街。长子生四子;次子养四男;三子生三桂。分支不序。敬序。四子留于桂林,子孙后裔繁茂。今日观之,虽记载与正史有一定差距,实属后人不知是假墓使然。 世祥公:元朝广西吏目,生士通、士达、士选、士逵、士远、士遥六子。仍居桂林府前街,后于元朝世祖第十年,共立政乡董家里,在东乡。 士选公:生芝荣、芝华、芝蓝三子。芝荣生四子,副举;芝华养二男,政乡仍系董家里居住,自立浪头村。 芝蓝公:生文乾、文坤。元朝顺帝25年(公元1357年)自桂林府临桂县董家里东乡村,徙居富水县董家洞立居厚主坊巳山亥向。共承粮田五坝三垅石围塘,俱系水母灌溉田坵,并无插花。又共承山场土名东至塘墇,南至长冲白面山,西至长巷牛开埲,北至大岭龙眼村。又计土名东至土巷南蛇山,南至横岭蚂枴冲,西至马头茅栗岭,北至白马杨柳冲。当斯时也。文乾文坤兄弟系临桂县人民来承粮田山场,大人赏照甚明。兄弟二人,共承共管,赋税同当,粮田山场四边界内异姓无占,兄弟领照,永远有凭。耐天夺之数,文乾公已故。虽有子孙,分支不序,敬序。 文坤公:富川县官吏。妣李氏,生二子斌、武。武公分支不序。明朱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上举坤公作为里长,至十七年辞业富水至古城立县,为因马走至三宝山,即在此定向立县。至二十二年工成已毕。一声县名故曰富川。二十四年遇造立籍,奉政乡第三都第四甲,文坤户粮米二十四石六斗。 斌公:明朝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任山西交城县丞。 馀公:斌公次子。生二子以上。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任山西交城县案牍。 董俊庸:馀公次子。迁居钟山董家洞老村立村,后裔元瑀居桥背村。为人忠厚易直,幸遇廷海公始徙居至上泉溪,言及族兄族弟。后以二公为序,共造法明、延寿二寺。并以庸公为始祖。生二子董统、董维。 从宗谱记载和其他墓碑记载证明:董芝蓝元顺帝25年开始在钟山建房居住;董俊庸是在洪武以后长时间才开始在厚主村固定居住(后人称呼为老村,董元瑀时期迁徙到厚主村旁边的桥背村居住。);这一记载无疑是比较全面细致的。  而从《钟山县教育志》第三十二页记载的:“董子莲、明宣德拔贡,鹤岗村人,署广东省南海县知事。”。从该志的收集资料有记载、后记描述:本志办公室采取“两手抓资料”,各中学、中心校和乡镇成立相应的修志机构,发动了五百多人投入编写教育志的工作。一手抓专职编辑收集资料。编辑组经过一年半时间,从各部门、单位和个人收集文字、口碑资料共800余件。另外从该志的凡例指出:本志资料来源还包括各乡镇教育志、事件知情人的文字、口碑资料、族谱等各方面的资料。”这样,我认为,董子莲的年代记载在《钟山县教育志》是依据族谱进行的。事件是存在,但是,时间方面有待考证的。当然,假如从南海县志找到,就可以明确了。 本文推测归纳:董俊庸约在公元1395年出生,永乐六年(即公元1408年)13岁开始定居厚主村;董廷海约在明朝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出生,约为公元1442年即正统七年才开始迁徙到钟山腊木脚。比董俊庸迟到钟山定居34年。董俊庸、董廷海两公相遇桥背的老村即厚主村约为明朝景泰二年即公元1451年。相遇时,董廷海23岁,董俊庸56岁。相差年龄33岁。 董俊庸的次子董维,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丙子科举人。董维的孙子董显;明成化贡生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戊子,大廷选为南京国子监官育成均纪后铨礼部春官。俊庸第六代裔孙董元瑀公生弘治二年己酉年十月二十七辰时,其殁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癸巳二月二十九巳时。 #p#分页标题#e#

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结婚,那么就有可能大约是公元1449年正统十四年生董光,2年后的1451年景泰二年迁徙上泉,董光25岁公元1454年景泰五年生董子连,25年后公元1479年成化十五年也就是董廷海到钟山37年后董子莲25岁取得拔贡生。后为南海县正堂。[/font]

[font=宋体]董廷海的后裔从询问董俊庸的后裔,是什么时候迁徙到钟山,当时就按照董芝蓝的迁徙时间。而董廷海后裔把董芝蓝迁徙误认为是董俊庸的迁徙,从比董俊庸的相距时间推断,结果推测出董廷海的迁徙时间。董廷海从珊瑚带着董光,迁徙到梦中白鹤鸟栖息地方——上泉溪四方坪(该地宽广,为白陶瓷土泥土),然而,后来,董光听信风水先生的蛊惑,在四方坪种植树木,树木长大白鹤难以飞起来,之后,董光的后裔只好再迁徙到下边的竹林地方。一直延续至今。    董廷海是不是到了泉溪的高岭头还是董光公才迁徙到高岭头呢?1、廷海公墓碑:“……因不适宜而后居石福生二世之光公,后相地宜,遂爰宅于高岭头。后光公生四大房之祖:贵、玉、连、华。……始祖之积德传□也,当年卜葬于雉鸡凹正坐辛山乙向戌辰分针……我始祖之年月日时未能记载。”可见,历史上没有没有记载董廷海的死亡时间,更没有记载其出生时间。而看到的从清朝以来几个宗谱版本,都是记载董廷海先到羊头腊木脚,二迁石福山董山脚,三迁泉岭四方坪。可见,董廷海切切实实迁徙到了泉溪高岭头即四方坪。 2、第三代董子莲后来当县令,按照迷信风水来看,在雉鸡凹的董廷海坟墓有缺陷,原来取:辛山乙向戌辰分针,取前面三台,该风水出不了县官(后在公元2000年左右改戌山辰向兼丙戌丙辰分针,也是采案上起印),而真正可以出董子莲当县令的是廷海婆葬在灯盏楼窝肚,左右手臂收齐,近前有印有马,堂局开阔,弯曲水入局,中上等的好风水。是出县令的风水葬地。分析是董廷海夫妇到高岭头后去世安葬后,才有董子莲出生,也就不可能在董廷海迁徙到高岭头之前在董山脚就出生。 3、回龙泉岭的白鹤头和高岭头之间的岭槽叫马槽,虽取自董光公的马厂跑到该处吃草,但并不是因为董光公的马从几十里路跑到马槽,而是在高岭头的四方坪上面草木没有低处那么茂盛,常跑下很近的低处来吃草之故。 4、董廷海后裔记载董廷海迁徙多有不一致,网上查询得知,广西恭城的宗谱记载为洪武二年,钟山记载为洪武二十四年?不管什么时候迁徙而来,还是有几个版本,但是有一点:是董廷海迁徙到了泉溪则见于多处记载之中。 可以推断,是董廷海带着董光公迁徙到泉溪的四方坪,之后,董光公结婚生子,后裔成为发展为四大房。                                2012年1月15日11:56    

固定链接┆┆┆┆编辑┆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广西新闻网的观点或立场


0

发表评论:

用户名:已有帐号?登录

看不清楚,换一张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29 16:32, Processed in 0.030850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