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王赵徐孙胡朱高郭马宋 › 高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高姓考略】《三明姓氏考略》

2013-4-15 20:45|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992| 评论数: 0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高姓考略】《三明姓氏考略》--高姓 (2011-02-21 12:20:40)

标签: 福建省 尤溪县 三明市 三明 杂谈

  

  作者: 林荣发

  《三明姓氏考略》第三十九章高姓

  第一节源流

  一、渊源

  高氏出源有七:

  (一)黄帝时代已有高姓。

  《世本》中有“黄帝臣高元作宫室”的记载,《穆天子传》中也有“车右高奔戎”的记载,可见远古时已有高姓。

  (二)高氏出自姜姓,为姜太公之后。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载:“高氏出自姜姓。齐太公六世孙文公赤生子高,孙傒为齐上卿,与管仲合诸侯有功,桓公命傒以王父字为氏,食采于卢(今山东长清县西南),谥曰敬仲,世为上卿。”高傒成为渤海高氏的始祖。

  (三)高氏出自以王父字为氏,年龄时齐惠公之后。

  据《通志·氏族略》载,年龄时齐惠公之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取其字为姓氏,为山东高氏。

  (四)其他姓氏改姓高。

  据《北齐书》载,十六国时,后燕天子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

  北齐文宣帝高洋因鲜卑族元景安、元文远有功于北齐,特赐他们姓高。

  鲜卑慕容氏、高丽羽真氏,改姓高;魏时,鲜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女真族石烈氏、纳羊氏,满族高佳氏、佟佳氏和北宋时进居开封的犹太人等改姓高。

  北齐时,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高隆之死后因无子,北齐天子高殷下令由他的兄子高子远承袭了阳夏王的爵位。高子远的后代就在今河南杞县一带发展起来,成为当地的看族。

  唐朝宦官高力士是冯盎的曾孙,本姓冯,后被高延福收养,所以改高氏。

  (五)复姓简化而来。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如复姓中的高车氏、高东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都简化为高姓。

  清朝光绪年间到***初年,满族姓氏出现了大量改用汉姓的变化,有的以满姓字头音译为汉姓,如高佳氏就改为高氏。

  (六)少数民族中有高姓。

  我国京族、黎族、苗族、仡佬族、哈尼族、白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高姓。

  (七)高氏为朝鲜高句丽的后裔。

  据《通志·氏族略》载,朝鲜半岛封建国家高丽有羽真氏后改高氏的。高句丽原为中国东北浑江流域的一个古老部族,汉朝时属玄菟郡管辖。西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其部落首领高朱蒙在纥升骨城 (今辽宁桓仁)定都称王,建立高句丽国。西汉建平四年(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吉林集安),南北朝元嘉四年(427年)才从国内城迁到平壤。高氏为高句丽国的王试冬其中有一部分王室后裔迁居中国,如高云,其祖父高和是高句丽之支庶。北周时被封王为巨野县侯的大将军高琳,其祖先也是高句美人;高琳因战功显赫,他的一个儿子被别封为许昌县公。高琳的后代就在山东巨野和河南许昌一带发展起来。唐朝大将高仙芝也是高句美人,他随父亲到安西,后成为唐朝的著名军事将领;其后代定居于北京市密云县一带。

  另外,我国的少数民族中亦有高姓,除前面已述及的朝鲜族外,其得姓原因,大多为沿袭汉族姓氏的结果。

  大多数汉族高姓都奉高傒为得姓始祖。年龄时期,姜太公的第六世孙文公吕赤的儿子受封于高邑(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南),称为公子高。公子高的裔孙高傒为齐国上卿。年龄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无知。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高傒与齐襄王的弟弟小白从小相好,就和国氏秘密召小白从莒国回来继续王位。高傒因平乱迎君有功,被封为上卿,并赐他以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食采于卢(今山东长清县西南),称为高氏。年龄战国时期,高氏主要活动在齐国的疆域。齐国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临。周公旦摄政时,三监作略冬淮夷叛周,周公命令姜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疆域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周灵王五年(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国,疆土扩大到山东东部。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似乎高氏都是以仁义忠孝传家。年龄时就有齐国(也有人说是卫国)的高柴以仁孝称世。高柴,字子羔,又称子皋、子高、季高,以尊老孝亲著称,拜孔子为师。他曾任卫国狱吏,不徇私舞弊,为官清廉,又执法公平,有仁爱之心,堪得民众拥戴,也得孔子欣赏。东汉永帝十五年(72年),他被祭奠之。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被封为“共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为“共城侯”,咸淳三年(1267年)以“共城侯”从祀孔子。西汉时山东新泰龙廷的高堂生,专治古代礼制,汉初《礼》学最早的传授者,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仓最名。戴德、戴圣、庆普皆其***,三家立于学官。”所以,《史记·儒林传》称:“言礼自鲁高堂生”。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高堂生从祀文庙,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封莱芜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儒祀西庑。

  东汉时,高傒的后裔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高氏的发展中心开始移至山东渤海一带,渤海高氏成为高姓世系中最庞大的一支。山东高氏并且高氏以书香门第著称。西汉主流学术为儒家经学,而平原郡般县(今山东省乐陵县南)的高氏高嘉、高容、高诩祖孙三人都是《鲁诗》专家。高嘉曾任汉元帝《鲁诗》教师。他的孙子高容、曾孙高诩继续家学,传名于世。

  实在在汉代,高氏已不仅在齐鲁之地发展,而且已传进了江苏、河北等地。西汉末,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高相研究《易》,创立《易》高氏学派,其子高康承传他的说学。东汉涿郡涿(今河北涿县)人高诱,于建安十年(205年)任司空掾,旋任东郡濮阳(今属河北)令,后迁监河东,著有《孟子章句》(今佚)、《孝经注》(今佚)、《战国策注》(今残)及《淮南子注》(今与许慎注相杂)、《吕氏年龄注》等。吴郡无锡高彪、高岱父子则是江东一代名儒。尤其是高彪(?~184年),郡举孝廉,试经第一,除郎中。校书东观,数奏赋颂****模笄ㄈ文诨屏睿小恫剐菏橐瘴闹尽返戎鞔谑馈?

  东汉后期,高傒的第二十五世孙高洪出任渤海郡太守,定居于郡内的蓚县(今河北景县)。高洪后裔世代在朝为官,而且地位都十分显赫。他的第四世孙高褒曾任太子太傅。高褒孙高承曾任国子祭酒、东莞太守。高承之子高延曾任汉中太守;高纳任曹魏政权尚书郎、东莞太守。高纳之子高达任曹魏吏部郎中、江夏太守。渤海高氏成为最为庞大的一支高氏世系。在秦汉至三国时期,对社会影响很大的还有陈留(今河南省杞县南)高氏家族。陈留高氏最强的算高固家族。高固因不满王莽当政而被杀害。高固之子高慎历任太守多年,持身清廉。高慎有3个儿子:宗子高式是个孝子,其子高靖曾任蜀郡都尉;次子高昌、第三子高赐都曾任刺史、太守之职。高赐之子高躬曾任蜀郡太守。高躬之子***曾任并州刺史。高式之子高靖,曾任蜀郡都尉。高靖之子高柔在曹丕称帝后曾为廷尉(国家主管司法的最***吏)23年,后任太常、司空、司徒。

  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的高姓族人固然逐渐向南迁徙,但渤海高氏主要还是大规模向幽州(治今北京)一带移民。光熙元年(306年),***补任尚书郎。“永嘉之乱”后,他和叔父高隐一起率领家乡父老数千家北徙幽州,和当地高姓先住民如涿郡高氏等汇合,形成势力强大的渔阳(治今北京西南)高氏。雍奴( 属渔阳郡,今天津武清西北)人高原为西晋上谷太守、关中侯,其第五世孙高闾在北魏任中书监(宰相),和名相高允并称“二高”。

  南北朝齐永元二年(550年),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都邺(今河南安阳县境内),建立北齐国号齐,中国北方多了一个高姓执政的王朝。高欢,字贺六浑,勃海修人(今河北景县)。他的六世祖高隐曾为晋朝的太守;曾祖父高湖在慕容宝亡国时降附魏朝,祖父高谧官至魏朝待御史,父亲高树生是个“性通率”、“不事产业”、游手好闲的游荡子弟。高欢喜欢舞枪弄棒,是个鲜卑化了的汉人。早年,高欢在六镇中从军,后投靠尔朱荣,被提拔为尔朱荣的卫队长(都督)。尔朱荣为魏庄帝诛杀后,高欢伺机当了六镇降兵的统军,终极取代东魏,完成帝业。冯氏的北齐固然寿命不长,仅享国28年,但是冯氏家族的势力却浸透北齐的各个关键的部分,形成一个庞大的冯氏政治团体。北齐亡国,冯氏子孙***移民至陕南和西蜀一带。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元宏自平城(今山西大同) 迁都至洛阳。他施行汉化政策,把内迁的鲜卑各部姓氏一律改为汉姓,史称“河南虏姓”。鲜卑的娄氏改姓高氏,形成了有别于渤海高氏的另一支高氏——河南高氏。高构,字孝基,北海(治今山东昌乐西)人。他性格幽默,智谋过人,有辨才,好读书,历任北齐河南王参军、徐州司马、兰陵、平原二郡太守。隋文帝杨坚登基后,高孝基在隋任冀州司马,后升任比部侍郎,一直当到吏部侍郎。至此,高姓已形成五看族,即渤海、渔阳、辽东、广陵、河南。

  唐代,李氏王朝的建立又为渤海高氏的崛起提供极好的时机。渤海高氏的高士廉家族本来就是有名大士族。高士廉的祖父高岳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堂弟,封清河王,官至左仆射、太尉;高士廉的父亲高励是北齐的乐安王,也曾任左仆射。隋炀帝时,由于高士廉与逃亡到高丽的兵部尚书斛斯政关系密切,引起隋炀帝隋猜疑,便把他放逐至交趾。李唐政权建立后,由于与李氏家族的特殊关系(高士廉是陶公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高士廉被命巡按岭南诸州,后来升迁为雍州治中。高士廉善行政、文学,又是李世民的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贞观十二年(638年)以其佐命之功授申国公,拜尚书右仆射。渤海高氏家族始终是李唐王朝的核心成员,继高士廉之后,又有4位高氏成员封侯进相:高季辅(高士廉族弟)、高璩(高士廉的第八世孙)及高郢(京兆人,出自渤海迁卫州一支)、高智周(晋陵义兴高氏)。渤海高氏还有6位族人在李唐政权中为将领,其中4人封王。高开道封为北平郡王;高崇文先后封渤海郡王、南平郡王;高霞寓受封为感义郡王;高骈(高崇文之孙)受封渤海郡王。

  唐代,高氏也开始进进福建。唐初,高肇从江苏常熟一带迁徙进闽,为进进福建最早的一支高氏。据长乐《龙门高氏族谱》载,高肇为孔子学生高柴的后裔。高柴的第二十世孙于东汉时由卫迁吴(今苏州一带)。至唐代,高肇又从吴地徙至闽中(福州一带)。高肇之子高阁有2个儿子:宗子高良器于唐贞元十八年(802年)迁居长乐龙门村;次子高良材居东渡上黄。这一支高氏的后裔分迁福州、福清、福安、宁德、古田、莆田、同安、广东潮州及海外各。中和元年(881年),又有河南光州固始的高钢(844~936年,字一清)为避“黄巢之乱”,携家迁居福唐郡(治今福州)怀安县凤冈,此地后得名“高宅洋”。后梁开平年间(907 ~911年) ,高钢被王审知授予从政郎之职。高钢的第五世孙高虢(字德调)于后周显德年间(954 ~960年)殉职于泉州,赐葬晋江;其后裔迁居泉州安平,子孙散居于晋江永宁、霁江、南安埕边、同安高浦,以及龙下、高坪、诗山等地。

  唐朝光启元年(885年),王潮、王审知进闽。河南固始的高曦随军而行。高曦有3个儿子:宗子高钦任广东肇庆府司法参军,后迁居福建长乐;次子高旰任漳州府知录,居蒲县;第三子高晴任荆州府尹史,居福州府侯官。高钦有2个儿子:宗子高全迁居泉州同安;次子高愈的宗子高铜历任广东雷州府遂溪县尹、大理寺少卿、中书门下验证诸房事。这一支高氏的后裔散居于兴化府莆田、漳州龙溪以及广东南雄保昌县沙水乡珠玑巷等到地。

  宋代,高姓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河北、陕西、河南、四川五省(其中以安徽省为高姓最多的省份),五省高姓占全国高姓总人口的62%。同时,高姓也逐步向江南各省迁徙。北宋靖康之后,随着宋室的南移,合肥高士廉的第十三世孙高琼家族也南徙。高琼在宋朝廷中举足轻重。高琼家族中五世七人封王:高琼为武烈王,子高继勋为康王,孙高遵甫为楚王,重孙高士林为普安郡王、高士宏为武安郡王,玄孙高公****棠ね酢⒏吖臀滦丝ね酢=ㄑ啄昙?1127~1130年),宋高宗下诏在杭州武林门内建高氏“五王祠”,内祀高世则五代先祖高琼、高继勋、高遵甫、高士林、高公纪。高公纪有3个儿子(也有谱载高公纪只有2子):高世荣为海陵、钱塘高姓开基始祖;高世定为临安高姓开基始祖;高世则为温州、山阴高姓开基始祖。高世则(1080~1144年),字仲贻,号无功,蒙城(今属安徽)人,英宗后高氏之族,幼以恩补左班殿直,至内殿崇班,知西上合门事。高宗为康王时,高世则曾随从出使金国,后为元帅府参议官。高宗即位后,他为提举万寿观,绍兴二年(1132年)除保静军承宣使、温州供职,六年充万寿观使,九年进开府仪同三司。据《越州萧山高氏家谱》载,北宋靖丰年间(1126~1127年),高世则及同辈兄弟二百余人南渡至江浙一带,家族有数百人一同南渡。高世则家族散布在江南临安、钱塘、温州、山阴、上虞、平湖、海宁、仁和、余姚、余杭、台州、处州、宁波、无锡、苏州等地,成为现浙江高姓的主体。高世则宗子高百的后裔世居温州,次子高千的后裔居山阴西(在今浙江萧山)。高怀德家族也是北宋末从由汴京徙居高家堰(今江苏淮阴有高堰)。据《维扬裕民洲高氏重修族谱》载,高怀德的父亲高行周(字尚质)“幽州人也,生于妫州怀戎军之雕巢里,曾祖顺厉世戍怀戎。”高怀德为扬州这一支高氏的开基始祖。

  至宋代,福建高姓渐趋繁盛,在唐代已进闽的高钢后裔和高肇后裔,又有大批高氏族人迁徙至福建、广东等地区,形成庞大的客家世系。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山阴(治今浙江绍兴) 高耀祖、高重光叔侄迁徙至福建。据广东陆丰《高氏族谱·流源》载,高琼之子高继伦之孙高耀祖和高继和之重孙高重光于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因逃“青苗倩”自山阴避居福建,分别居福清、漳浦。高耀祖居漳浦九都(今杜浔镇),后裔迁徙至广东潮汕等地;高重光居福清,后裔传衍于闽东一带;他们是北宋名将、武烈王高琼的后裔,成为闽南和粤东潮汕地区高氏的开基始祖。

  南宋时,福建的高浇迁居粤北南雄府保昌县沙水乡珠玑巷。据广东花都《杨村高氏族谱》称师孔生于南雄,说明其父高浇已迁来广东。高浇有2子:高师曾、高师孔。高师曾任大理寺评事,后被贬为南雄府保昌县县丞他有4个儿子:高维峤、高维华、高维岳、高维峦。高师孔任大理寺都事,有一子高维贤(名念七)。后分布于广东的裔新会、广州城内、南海西边窑(今盐步西瑶)、香山(今中山) 、顺德等地。

  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高柴的裔孙高旷随朱熹讲学至福建武夷精舍,遂卜居邵武。高旷之子高谭有3个儿子:高嶷、高嵬、高歧。其中,宗子高嶷居福建龙溪;高嵬留居邵武。高嵬也有3个儿子:高文昭、高文辉、高文章。其中,高文辉迁居宁化石壁。粤东客家高尤溪氏很多都是宁化石壁高文辉的后裔。

  元代,原居福建南靖县和美乡的高文辉之孙高成由江西左江道转授广州分巡潮州兵备参议,后移居揭阳县黄寨石坑(今丰顺汤坑四周)。高成有3个儿子:宗子高千一从南靖县迁宁化县大田里丰正村,次子高千二、第三子高千三均迁居广东梅县的石扇。高千一也有3个儿子,除次子高必勤留居宁化外,高必英、高必善分迁广东的大埔和兴宁刁坊展。

  至明代,全国形成高氏三大聚集地:山东、江浙赣、陕晋。

  清初,郑志功收复台湾时。也有大批高姓将士随军进进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克爽回降清廷后,又陆续有福建、广东等沿海高姓族人迁徙至台湾。依照台湾省文献会的调查统计,高姓的台湾省籍人士,大多聚居在台北一带。日本侵占台湾期间,日本占领者曾强终龚湾汉族高氏改用高野、高山、高原、高木、高森、高石、高蒲、高光、日高等日本姓氏;台湾高山族高氏曾***改用安川、东野、和田、着村、岛崎、九山、汤浅等日本姓。1945年“8.15”台湾光复后,台湾汉族高姓族人废除所使用的日本姓,恢复原来的高姓;台湾高山族高氏也重新选用高姓。台湾高姓人口列台湾姓氏人口的第30位。

  高姓郡看地有:渤海、渔阳、广陵国、河南、辽东。主要堂号有:厚余、渤海、渔阳、辽东、广陵、河南、有继、供侯、双玉、报本、守愚等。如今,高姓人口列全国姓氏人口的第15位,达1 450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1%。其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安徽、江苏三省,大约占高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北、河南、四川、广东五省,大约占高姓总人口的31%。但是,山东省高姓人口仍然居全国各省(市、区)首位,约占全国高姓总人口的14.6%。

  二、进明与定居

  宋时,高六九从江西抚州迁居宁化淮土;其后裔扩衍至江西石城的小姑。

  南宋时,原居福建邵武的高文辉迁居宁化石壁。据《闽粤赣高氏族谱源流序》载:汉代睦,高洪任勃海太守;唐代时,高洪的第十一世孙高柴赠封为共伯,宋代时又被追封为供城侯。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高柴的裔孙高旷随朱熹讲学至福建武夷精舍,遂卜居邵武。高旷之子高谭有3个儿子:高嶷、高嵬、高歧。其中,宗子高嶷居福建龙溪;高嵬留居邵武。高嵬也有3个儿子:高文昭、高文辉、高文章。其中,高文辉迁居宁化石壁。元元贞二年(1296年),高文辉之子高十迁居福建上杭胜运里曹田乡(今蓝溪曹田村),为上杭高氏开基始祖。高十有4个儿子:宗子高百一,次子高百二,第三子高百三,第四子高百四;他们的后裔遍及闽、赣各地。后来,高百一的宗子高德富从漳州回迁至宁化大田里丰正村。高德富有3个儿子;其中宗子高必英迁居大埔湖寮;次子高必勤后裔繁衍情况失考,第三子高必善从宁化迁居广东兴宁坊埔油房里,后裔扩衍至五华。

  元朝末年为避时略冬高留神从明溪大吉溪移居贡川岩下,为永安贡川高氏开基始祖。据永安贡川岩下《高氏族谱》载,这一支高氏进闽始祖是高钢,为河南固始人,进闽后定居福州。后裔卜居邵武、尤溪、宁化石壁等地。高留神有2个儿子:高进十和高信十。高进十有4个儿子:高忠一、高忠二、高忠三和高忠四;其中,高忠一、高忠二分别移居尤溪、明溪。永安贡川高氏第四世孙高伯瑶移居三元区莘口镇楼前;第七世孙高仙吾移居永安城西。

  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高唐二从尤溪县高岭迁居大田五保(今大田县建丰),为大田高氏开基始祖。(大田仕坑《高氏族谱》)

  明代,德化县一支高氏迁居尤溪新阳镇溪坂村溪口自然村。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 ),高发显从尤溪县八都(今梅仙文潭村火吉)迁居尤溪十七都(今洋中镇)长岭。

  明末清初,长乐市洋门高氏迁居尤溪洋中际深村山门自然村。后,山门高氏后裔迁居顺昌。

  三、迁移

  五代时,宁化高氏迁居江西石城的横江。(见江西《石城县志》)

  元代时,福建上杭胜运里高十的宗子高百一的次子高德寿、第三子高伟盛均由广东揭阳迁居梅县。高十的第六世孙高伯明、高伯兰兄弟均由兴宁迁居五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高十的第九世孙高四七由宁化迁居兴宁。(见《兴宁县志》)

  第二节 分布

  三明市有高姓人口人,在全市姓氏人口中列第41位,占全市总人口的0.48%;其主要集中大田县、永安市、将乐县。其中,大田县有高姓人口5630人,占全市高姓总人口的43.32%;具体分布为:三明市区1433人(其中梅列区730人),明溪县160人,永安市1761人,清流县334人,宁化县286人,大田县5630人,尤溪县353人,沙县670人,将乐县1611人,泰宁县244人,建宁县513人。

  一、三明市区

  三明市区有高姓人口1433人,占全市区总人口的0.50%。其中,三元区有高姓人口703人,分布于城关街道136人,白沙街道178人,富兴堡街道105人,荆西街道40人,岩前镇92人,莘口镇22人,中村乡21人,城东乡109人;梅列区有高姓人口730人,分布于列东街道399人,列西街道209人,徐碧街道98人,陈大镇21人,洋溪乡3人。

  二、明溪县

  明溪县有巫姓人口16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14%;具体分布为:城关(含雪峰镇)61人,瀚仙镇7人,胡坊镇5人,沙溪乡2人,夏阳乡41人,盖洋镇52人,夏坊乡1人,枫溪乡6人。

  三、永安市

  永安高姓现有人口176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75%。其主要分布在贡川镇的岩下、观成、延爽、集凤村和燕南街道的南郊村。

  四、清流县

  清流县有高姓人口3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23%;具体分布为:龙津镇81人,嵩溪镇21人,嵩口镇104人,林畲乡4人,田源乡10人,温郊乡10人,赖坊乡3人,东华乡99人。

  五、宁化县

  宁化县有高姓人口28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8%;其分布在城区、湖村、河龙、水茜等地。

  六、大田县

  大田县有高姓人口563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4%;分布在全县的3个乡镇的8个村庄,其中百人以上的村庄有6个。全县高姓人口最多的村庄为建设镇建丰村,有2538人。全县高姓人口具体分布为:城区241人,太华镇393人,建设镇4778人,奇韬镇218人。

  七、尤溪县

  尤溪县有高姓人口35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8%。其主要集中在洋中、城关两地,共有203人,占全县姜姓总人口的57.51%;具体分布为洋中镇有149人,联合乡有14人,汤川乡有14人,溪尾乡有1075人,台溪乡有8人,中仙乡有3人,坂面乡有4人,八字桥乡有0人,西城镇有0人,城关镇有72人,梅仙镇有54人,管前镇有8人,新阳镇有15人,西滨镇(含尤溪口)有17人。

  八、沙县

  沙县有高姓人口67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28%。沙县高姓人口主要集中在虬江街道,有390人,其余零星地分散于各乡镇。

  九、将乐县

  将乐县有高姓人口161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96%;其分布在光明乡人,漠源乡人,南口乡人,万全乡人,安仁乡人,大源乡人,余坊乡人,古墉镇人,万安镇人,高唐镇人,白莲镇人,徽苟镇人,水南镇人。其具体分布为:古墉镇231人,高唐镇479人,光明乡9人,漠源乡94人,南口乡199人,白莲镇469人,徽苟镇3人,万全乡7人,万安镇35人,安仁乡2人,大源乡4人,水南镇63人。

  十、泰宁县

  泰宁县有高姓人口24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19%;具体分布为:杉城镇167人,朱口镇9人,上青乡4人,新桥乡51人,大田乡1人,开善乡6人,大龙乡6人。

  十一、建宁县

  建宁县有高姓人口51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35%;其具体分布在金溪40人,溪口135人,里心21人,黄埠1人,客坊7人,黄坊20人,溪源54人,均口7人,伊家10人,濉城218人。

  第三节 谱牒

  一、宋及宋以前

  无。

  二、元明清及***

  永安贡川岩下《高氏族谱》

  永安贡川岩下《高氏族谱》始修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永安贡川高氏后裔高宗德用笔记形式第一次记下家谱。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由高圣旺、高元文倡议并主持,仿欧苏式木刻合成《渤海郡高氏族谱》,共四卷。该谱内包含了世系、世录、谱序、族规、服制、圣谕、世传、坟图、祠图、祭文、蒸田、行派、谱跋等内容。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该谱曾重修。2002年,由永安贡川高氏第十八世孙高世海、高贻佑、高善琳等倡议主持续修。

  大田仕坑《高氏族谱》

  大田仕坑《高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高唐二从尤溪县高岭迁居大田五保(今大田县建丰)。

  尤溪洋中际深山门《高氏家谱》

  尤溪洋中际深山门《高氏家谱》始修年代不详,而且在一次火灾中烧毁。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

  无。

  第四节 文物

  一、祠庙

  永安贡川岩下高氏家祠——“永锡堂”

  永安贡川岩下高氏家祠——“永锡堂”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该家祠位于永安贡川本里,坐南向北,奉祀进永始祖高留神。清咸丰元年(1851年),该家祠扩建,1984年重建,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永安贡川高氏祠堂

  永安贡川高氏祠堂位于永安贡川镇堡内后山。该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是当时堡内最豪华、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祠堂,毁于“***”期间。

  尤溪洋中际深山门高姓祖厝

  尤溪洋中际深山门高姓祖厝位于尤溪洋中际深村山门自然村,始建于1995年。

  二、墓葬

  永安岩下高氏开基始祖高留神墓

  永安岩下高氏开基始祖高留神墓葬于三元区楼前亭仔垅后黄竹坑,戌山辰向。

  三、其他

  无。

  第五节 人物

  一、古代

  高仁彦

  高仁彦,尤溪人,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

  高维昆

  高维昆,宁化人,明代岁贡,曾任龙泉知县。

  高翔,字君举,明贡生,任湖广黄陂知县。

  高UU,字良治,贡川人,性慷慨,明大义。明嘉靖年间率贡民捐筑贡堡,又偕弟在贡川建“百顺堂”,后荣登宾筵?

>  高?

>  高举,明溪人,清乾隆二十七年?7622年)举人?

>  高树?

>  高树勋,大田人,清光绪十二?18866?)进士?

>  高?

>  高桂,清代永安人,南海卫千总户?

>  高启?

>  高启鸿,清代大田建设乡人,钦加五品同知衔?

>  高万?

>  高万春,清代大田建设乡人,授六品战功?

>  高树?

>  高树范,清代大田建设乡人,钦加五品同知衔?

>  二、现?

>  高观?

>  高观音?9144~?年),清流嵩口人?**222年?9333年?8月参加红军,翌?2月,随红军出发至湖南后无音讯?

>  高学?

>  高学针,沙县夏茂乐厝人?**222年?9333年)参加红军,随军出征后无音讯?

>  高街?

>  高街修,明溪枫溪乡人,红军战士?**233年?9344年)在龙湖牺牲?

>  高超?

>  高超尧,大田县建设乡建强人?**388年?9499年)参加革命,曾任县独立营副连长?9511?1月在漳平县厚德剿匪时牺牲?

>  高贵?

>  高贵龙?9688?9900年),清流嵩口人?9866?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9900?3?33日在执行战略任务中遭报复杀害?

>  厦门高氏宗亲联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30 03:07, Processed in 0.046854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