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 › 傅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闽西傅氏族谱》简介

2013-4-16 10:18|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793| 评论数: 0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闽西傅氏族谱》简介 (2007-07-09 20:18:33)

分类: 傅氏资料

 

《闽西傅氏族谱》简介

 

 

 


序 言
  傅氏一脉,源远流长,百家大姓,序位中黄。赏闻:源远者则蓄势汩荡,流长者则纳支汤汤,位中者则辐辏八方。是故墙里乃荒僻弹丸之地,山高而水冷,吾祖居焉,香火绵长;闽西为傅隅旮旯之区,地瘠而田薄,族人居之,子孙茂昌。其所以然者,盖理数之彰也。
  始祖说公版筑为室,人以有家。人有室家,乃栖出山林,寝出岩罅。是以霜露之侵无所犯,风雨之苦无以加,众庶安康,其喜洋洋。是德硕大,泽之华夏。说贤应梦,相佐武丁,挽商庙于欲倒,扶社稷之将倾。是以涂炭之祸纾于百姓,血光之灾免于生灵,殷祚中兴,天下安宁。其功斐沛,施于四海。闽西我族,业旺人兴,祖德之荫乎。
  傅氏之族,人才泱泱。有母仪天下之淑女,经天纬地之精英。出将入相者频于刘汉,拜爵封侯者屡于晋唐。文有一代宗师,武有累世名将,艺有开宗立派,医有国手验方。若乃志士仁人之属,专家学者之侪,更是林立乎当代。吾之宗人,宁不励之于心,汲汲奋进乎!
  傅姓精纯,其源清清,千秋百代,长流不浑。辈辈恪守族姓,代代修持善心。纵观二十四史,不见荣辱出姓之门第;披阅诸子百家,未闻祸国殃民之奸邪。祖辈纯正,足以为歌,揆诸古令,亦无几何。傅氏子孙,知之守正,福祉必多。
  傅之其字,蕴义深徽。傅者辅教,辅教为师。人皆受教,其谁无师?太子之师,谓之太傅,艺人之师,名曰师父。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傅字之义何其尊也!傅者附也。可附则可近,可近则可亲,可亲则可久,可久则可恃,可恃则八方之人蚁至。八方来至,则得人多矣。傅义之理何其深也,既尊且深,瑰宝之贵。族之诸人,知义知贵,乃不愧对。
  族人瑞、恩林、华生,夙兴夜寐,呕心废食,走访本姓诸多耄耆,稽察傅氏多处祖祠,参阅同宗多种谱牒,觅览前贤相关序志,几经谘讨,数易其稿,六度寒暑,遂成斯谱。是谱也,正本清源,存异求同,上自始祖说公,下迄宋末以南,继列正先八世,凡八十六代祖宗,脉络支派,荦荦其中,欲寻祖宗,据谱认同。虽未臻善,却不啻人之知傅氏于基本,亦为我族后日续谱之真传,实乃功德一椿。我族叔伯昆仲,子侄诸孙,读是谱也,可知本源,识宗派,陈尊卑,序长幼,行孝悌,系亲情,弘祖德,遵祖训,和同于人,共倡文明,后之者读,亦有感于斯谱乎?
  予固钝愚,位卑才疏,孤陋寡闻,岂敢言序。上之所述,自勉而已。权且代之,族人不讥,则幸甚矣。

于甲申岁建未之月吉日   
正先公裔孙池溪干春敬撰书 

 

摘 录

  开发闽西的傅氏远祖:以南,讳天植,又名一郎。南宋理宗赵盷宝祐元年(1253)进士,景定间(1260—1264)任安徽宿州大守。约在公元1265年辞官不仕。当元兵南侵甚急之际,傅以南偕家属,从宿州灵壁县避乱入闽,抵汀州宁化县石壁村大城坑、中门、凹里,暂住了一段时间。
  南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著名爱国名臣文天祥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率领抗元义军,进军江西,恢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兵所败,从赣南退回汀州。以南闻讯后,立即率长子旦郎、次子景郎奔赴长汀,与文天祥相会。在去漳州的路上,他们志同道合,商议国是,忆王事而唏嘘,过峻岭而垂泪(忆王坑、垂珠岭都在连城朋口镇东部)。该地至今仍传颂着这段故事。
  由于去漳州的道路被阻,时局发生变化,文天祥等一行人,还未到漳州,就只好改变行军路线,转赴广东勤王,寻找端宗。这年三月间抵广东梅州,五月出梅岭。傅以南不幸逝世于梅州,旦郎、景郎扶柩葬于梅州程乡县(今大埔县)。衣冠在连城北门外潘洋。王、谢两夫人以及长子旦郎、次子景郎均下落不明。三子是郎,名正先(廷),号仰斋,由宁化石壁迁长汀县宣豪里杉树坑、大岭背坑(今连城县宣和乡傅家墙),增广生员,赠礼部侍郎。父亲率长兄、二哥和文天祥汇合勤王后,遵父嘱留在宣豪里作后应。当时社会动荡,他隐居深山老林,自食其力,过着清贫的生活。逝世后,葬在大岭背坑故居后龙的半山腰。墓坐北朝南,“喜鹊衔枝”形,坟用块石镶成,碑文阴刻保存完好,墓前有华表一对,字已风化难辨。继配陆福金、赵三娘夫人与夫合葬(原配万百五娘墓失记)。子八:念一郎迁广东;念二郎迁朋口;念三郎世居傅家墙;念四郎迁山东(一说迁泉州);念五郎迁潮州(一说迁泉州);念六郎迁福州(一说迁山东);念七郎迁上杭蛟洋;念八郎迁连城县东门,后裔一部分迁山西大同,一部分迁广东饶平县。念八郎第十二代后裔傅成章,于乾隆八年癸亥岁(1743)从饶平迁四川简阳市踏水镇杨李沟。
  傅家墙现有清顺治初年建造的傅氏家庙——崇本堂一座,“乌鸦落洋”形。巨形墓道一块,阴刻:“宋赠礼部侍郎”。还有七星井至今仍泉水清澈。
  正先次子念二郎,迁居朋口屋场坑,祖祠在朋口中心小学隔壁。生子六:太一郎迁广东镇平;四九郎后裔大部分住在朋口镇;五九郎失考;百一郎迁上杭太拔增坑开基;千一郎后裔一部分迁新泉背头窠,一部分迁长汀大同镇;十一郎移居连城宣和乡蕉湖、黄坑等地。
  蛟洋开基祖念七郎是正先七子,从傅家墙先迁居江西,后转徙上杭太拔增坑,最后定居蛟洋傅凹头。妣李六娘与夫合葬于八岭。生子:三二郎,配张小十娘,与夫合葬上冈。生子四:长子太一郎移居广东高州市电白县;次子太二郎,妣上官氏;三子太三郎,妣饶十娘;四子:太四郎,妣邓念八娘。念七郎祖祠建在蛟洋乡石下洋回龙岗下,是清道光九年(1829)建成的。
  念七郎15世裔:升伟迁居浙江龙游县赤津渡头;升裕迁龙游方旦。另有裔孙大敏迁浙江遂昌县塘岭头、汤溪。还有16世裔万一,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迁居四川,先在内江落脚,后到简阳繁衍,历时280年已传13代。
  上杭增坑开基祖百一郎,是正先次子念二郎的儿子,和念七郎是叔侄关系。百一郎在南宋末年,从连城朋口徙居上杭城西门,后又转移到上杭胜运里太拔乡增坑居住,葬太拔圆螺山,“弥陀现肚”形。墓碑的石刻是:“人杰地灵”,左右石刻对联为:“朔裔商岩形肖象,地铭胜运志圆螺”。元配余氏,葬于太拔乡增坑,“黄蛇抢蛤”形。增坑现仍有清咸丰九年(1859)重建的祖祠一座。
  百一郎的子孙繁衍迅速,目前已传二十九代。增坑是个小山村,所以从第三代起就大量外迁。据族谱记载:“清朝末年以前外迁浙、赣、粤、湘、黔五省的共有35批(其中:迁浙江省温州、龙游、衢州、衢县、云和、金华、杭州开基的有19批;迁江西省瑞金、兴国、崇义、万载、井岗山市的有8批;迁广东省龙川、连平、惠州、粤北的有6批;湘、黔各1批)。本省、本市内转徙的就更多,如第九代才迁到长汀县伯公岭的傅岗现已传28代。有人口2500人。武平中山镇傅氏开基祖傅惠麟、粤北傅氏家族三个开基祖觌、觐、饶三兄弟(注2),七百年前大家还是同吃一锅饭哩!觌公祖祠的对联:“溯祖宗渊源商朝相汉朝将宋代侍郎自昔家声丕振,追孙支蕃衍始迁闽继迁粤分居江右如今世泽流芳”就是明证。
  上杭傅姓分布在11个乡(镇)29个村,主要聚居在蛟洋乡和白砂镇。

《闽西傅氏族谱》P13汀连七世谱文摘抄
  傅氏之宗,源本自商派。夏商以前,未有傅姓,而傅,实肇于商焉。自商高宗时,始有傅姓著于天下。时有傅说版筑岩墙,高宗求为相。《商书·说命》上篇云: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爱立作相。置诸左右,有作舟楫霖雨,作调羹盐梅之喻。至战国后,秦汉以下,傅姓于兹益盛。仕宦有傅游艺,忠诚忧国,有傅喜为将军,有傅玄为御史中丞,忠贤间出,难以悉举。
  旧有傅之族土,燕州之地,支分延蔓于清河郡。清河,顺天府昌平县西南二亩泉,燕州东南台输河,后属昌平府清河县。至宋高宗南渡间,宗属而徙于宿州。我朝傅友德,勇义忠敏,佐太祖定天下,封颖川侯,再封颖国公,即生宿州灵璧。景定间,有以南府君,尝为太守,乞致仕而避地自吴灵璧而入闽汀,抵汀州府宁化石壁大城坑中门坳里居之。所生子三:曰旦郎、景郎、是郎。
  以南府君,讳天植,性质严恪,器量宽宏,清正仁明,忠良节义,言词正直,容仪整肃。凡居处之间,一器不乱,一声不苟。府君自理宗宝佑间魁进士,度宗时为太守。以贾似道奸邪,不行其志,辞仕有年。及元兵南侵甚急,适文丞相天祥勤王,起兵相应,会文丞相于汀州。在去漳州路上,经宣河里大岭背杉树坑,是郎府君率家居之。旦郎景郎与以南府君,随文丞相继续南下,夜止山坑茅舍,忆王,因名忆王坑。随坑信宿,过峻岭坠泪,因名垂珠岭。景炎二年(1277年)三月,以南府君卒于梅州,即今程乡县是也,旦、景公卒葬无考。
  寅湖康公赞曰:惟此正气,冲牛贯斗,大廷魁士,英名长有,勤王义兵,忠贞不朽,落落乾坤,与其永久。

 

《闽西傅氏族谱》P116-117正先公传
  正先,号仰斋,乃闽西傅氏始祖。乳名是郎,因“是”与“侍”同音,故又被人称为侍郎,以南公之三子。生于南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二月初五,卒于元朝延佑年间(1314-1320)享年七十余岁,增广生员,卒葬大岭背杉树坑,即今连城县宣和乡傅家墙。
  正先公之父以南公为南宋进士,曾任安徽宿州太守,从江苏迁到有“客家祖地”之誉的福建宁化石壁大城坑暂居十余年。据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蛟洋傅氏族谱》记载:“侍郎公讳正先,由生员历任吏部,隐居长汀杉树坑,即傅家墙。先世一郎公,讳以南,宋进士,任太守,由吴抵宁化石壁,生三子,一旦郎,二景郎,三侍郎(另有宗图侍作是)。”
  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大举南下,宋王朝风雨飘摇。是年5月,元军攻下临安,宋恭帝被俘,南宋朝延移迁福州,益王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宋端宗授文天祥为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7月,文天祥在南剑州(今南平)号召起兵勤王抗元,10月,文天祥移兵汀州,以南公率众奔长汀与文天祥会合。元军从江西、南平两路进攻汀州宋军,汀州郡守黄去疾投降元军,文天祥于1277年1月离开长汀移兵龙岩,并南下漳州,以南公随行。经过汀州宣河里时,以南公嘱咐其子是郎留在该地,以避战乱,并作勤王后应。
  汀州宣河里,又称河源里,即今连城宣和乡,山高林密,人迹罕至。周围方圆数里人烟稀少,只有五里外的洋背来了巫氏,十里外的黄沙坑来了黄氏,都不过寥寥数户人家。正先公遵照父嘱,选择了便于隐蔽的河源里大岭背山麓的杉树坑作为栖身之地。杉树坑又称水竹垅,正先公就在此开基辟业,繁衍生息。正先公的老屋基只有数间平房,至今仍可寻见旧址,后来正先公迁居墙里,即现在的傅家墙一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老谱记载:“当胡元之初,以华夷相混,不乐于仕,惟率仆殚力于农,妇女乐于机杼,训诸子皆明经。”可见男耕女织,安居乐业,其乐陶陶。
  正先公在杉树坑开基时,已看过三十,并在外地结婚成家,原妣万氏百五娘,葬苦株树下,现已无可考证,继妣赵氏三娘、陆氏福金,与公同葬。正先公之八子均为陆氏所生。《蛟洋傅氏族谱》(清道光十二年)记载:“侍郎公移傅家墙,生八子,俱以念字冠行为名,唯念三郎守祖,余皆徙,而念二郎移朋口,念七郎移上杭,念二郎第四子百一郎亦移上杭。” 
  “清河世泽源流远,岩野家风吉庆长。”闽西傅氏开基祖正先后裔枝脉繁衍,源远流长,兴旺发达,人口遍及闽、粤、赣、浙、湘、川、台等地,据不完全统计,居住在闽西的傅氏宗亲已逾22000人,他们都尊正先公为开基始祖,敦亲慕祖,对先祖无限崇敬。

(本文作者:柒生)  

 

分享:

喜欢

阅读┊ ┊ ┊┊ ┊打印┊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傅氏太极宗师傅振嵩

后一篇:题傅氏真意堂

#p#分页标题#e#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岛国宛如仙境樱花城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最适合调情西班牙海湾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傅氏太极宗师傅振嵩

    后一篇 >题傅氏真意堂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4 22:35, Processed in 0.033809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