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其他姓氏 › 丁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丁姓宗祠通用对联(177)

2013-4-16 12:24|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478| 评论数: 0

国文网0R6w1P&_%p

  一、姓氏源流国文网$UM } Cs
  丁(Dīng)姓源出有五:国文网5@l!YjN:ZJ'\
  1、出自姜姓,为姜太公之子伋之后,以谥号为姓。据《元和姓纂》、《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资料所载,姜太公之子吕伋,谥号为齐丁公,子孙以其谥号为氏,称为丁姓。国文网:KvE5JkwA
  2、出自丁侯的后裔,丁侯是丁姓见于史册记载的最早一人。据《姓氏考略》所载:“太公金匮,武王伐纣,丁侯不朝,丁姓始此。”丁侯为殷商诸侯,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丁侯因不从而被周所灭,其祖孙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为氏。
0`2l1d0S:\S0  3、出自子姓,为春秋时宋国有大夫宋丁公之后,以祖上字号为姓。周朝封商朝遗民微子启于宋国(今河南省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省间地),国人宋丁公的子孙以其字号“丁公”为氏,称为丁姓。
_/YB6a h0  4、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后裔孙匡之后,被迫因袭姓丁。据《三国志江表传》云:“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孙权的族人因过失造成军粮仓库失火,贻误了战机,孙权大怒,不许孙匡姓孙。孙匡的后代子孙也被迫因袭姓丁。所以,后世的丁姓中国人之中,特别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传自周文王第子康叔。
tc#SXE"k6BQF0  5、出自他姓或其他少数民族改姓、赐姓而来:
7i)qy/Qottp@#b0  ① 出自于氏所改。据《枫窗小牍》所载,宋代人于庆欲依附于权贵丁谓,遂改姓丁,后果如意。
S+\cS;RX(RmM0  ② 明代西域(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分地区)人名中以“丁”为末字者进入中原汉化后,有改姓丁者。如《灵山房集高士传》云:“鹤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为乌禄丁,又有从兄士雅漠丁,鹤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不知何义,后世遂以鹤年为丁姓。”国文网yv?Cd0Q P
  ③ 彝族尼质氏、瑶、鄂伦春、东乡、回、蒙等均有丁姓。国文网v(E\m$sQ%Y,G
  ④ 出自赐姓。明朝元人丹珠尔被赐姓丁。
C;^'ji&\@ o&w9Yfx)I0  得姓始祖:丁公伋。炎帝神农氏是少典的儿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氏。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姓吕尚,俗称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师,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今山东省北部)。其儿子名,周成王时为朝廷重臣,又是周康王的顾命大臣,死后谥号为齐丁公伋,其子孙便以谥号为氏伋,称为丁姓,并尊丁公伋为丁姓的得姓始祖。国文网O-SQ,o,bx$O})e

-]T/U7h2t/N~){0  二、迁徙分布
&BCm7b9b h,H0  丁姓的支源众多,但大致上,山东为其最早发源地,后在当地发展成为丁姓最大的济阳郡望,山东丁姓亦是各地迁播的主源头。秦汉时期,丁姓聚居地主要在今山东、江苏、河南境内,同时,河北、陕西、广西、湖北、广东等省也有少量丁姓人口落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导致了丁姓频繁的迁徙,可谓丁姓历史上播迁的昌盛时期。三国孙吴的孙匡改姓丁,为丁姓的发展加添了新的支脉,江苏南部及浙江大部分地区成为此支丁姓繁衍的主要区域。这一时期,丁姓仍以山东、河南为中心繁衍生息,另外,江西、安徽也有丁姓迁入者。唐代,济阳丁姓有入居福建者。据《漳州府志》所载:“陈元光军谘祭酒有丁儒者,先世济阳,后徙光州固始,总章二年,从元光开漳州。”此支丁姓唐末迁居泉州、广东等地。宋元时期,有江苏人丁谓后人分居于崖州(今广东省崖县西北)和广州。有丁允文、丁肇宪分别开基广东潮州和梅州,被视为当地始祖。清代,居于福建、广东一带的丁姓有移居台湾的,后徙居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地。至此,从宋代以来散布全国各地的丁姓已日趋向世界各地延续其支脉。今日丁姓以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西、浙江、贵州、吉林、辽宁等省多此姓,上述十一省丁姓约占全国汉族丁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四。

t3_'|\)H3D+Op0

B%T!SY Y}0  三、历史名人国文网m,d4A2e-O$@
  丁 恭:山阳东缗(今山东金乡县东)人,汉代学者,时称大儒,曾任谏议大夫、博士。后升为侍中祭酒、骑都尉,卒于任上。
Fa0b0E)K |0  丁 谓: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为晋国公。其修复京城的故事被尊为古代“运筹学”运用的典范。国文网Mp!DNu,D,Sc
  丁 度: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曾与李淑等刊修《韵略》,又刊修《广韵》成《集韵》。国文网$ImiL-JM _D
  丁 顗:祖籍恩州清河(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祥符,北宋著名藏书家,共搜集图书至八千卷。
X^"f1WV:F4q7K(O0  丁 琏: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任朝议郎一职。
Vd vi,T"aI`0a&RD-~)Q0  丁 敬: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鉴别,工于诗、书、画,尤精刻印,开创了“浙派”,被誉为“西泠八家”之首。
W&J4}@ ?(G0  丁 丙:浙江省钱塘人,清末藏书家,撰有《善本室藏书志》,著录其藏书中珍贵部分。
#Ny#N4x:Yd k3JB8rGd0  丁 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P']FB+I ^2}0  丁 玲:湖南省临澧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以《莎菲女士的日记》而闻名。其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解放后,任《文艺报》主编、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n(c.?4g J0  丁 颖:广东省高州人,现代农学家、水稻专家。曾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解放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职。国文网X_^4Oi3{3kq
  丁大全:南宋镇江(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右司谏、签书枢密院事、右丞相。
Cc8d3]F0  丁云鹏: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画家,擅画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会作诗。国文网.h(@P]aq1G
  丁启睿:明代河南永城人,官至兵部尚书。
)x*Sk#sf"WK l S0  丁耀亢:山东省诸城人,明清文学家。著有小说《续金瓶梅》等。
r'F_,Mj X!rc0  丁观鹏:京师(今北京市)人,清代画家,最精于人物画。国文网Y2s!z;^!G8~t
  丁善庆:泉州(今属福建省)人,清代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著有《左氏兵论》。
/BT5@]/fo)N D0  丁宝桢:贵州平远(今织金)人,清末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山东机器局、四川机器局为其所筹建,今存其《丁文诚公奏稿》。
Sd0[.l%s:|0  丁日昌:广东省丰顺人,清代大臣。历任江苏巡抚、福建巡抚、督船政、节度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曾参与洋务运动,著有《抚吴公牍》。
{1C6G*IV)Jv/j0  丁汝昌:安徽省庐江人,清末北洋水师提督,甲午战争爆发后,在与日军的威海卫一役中,拒降而自杀身亡。国文网4L;s2Gxgi

国文网)F_!hxNhk"D%a

  四、郡望堂号
aFq!r d D0  1、郡望国文网(NM.PDEZ?.v
  济阳郡:战国时为魏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兰考东北、山东省东明南境。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
s8xie S ~w&p0  2、堂号
/HkrJ:Rc)e0r yo0  驯鹿堂:源出东汉的时候,丁茂从小家里很穷,饿死了父亲。他对母亲最孝。母亲死后,他背土筑坟,又在坟旁栽了松柏。白鹿从山上到墓旁帮他守护坟墓。太守举他为孝廉,他为了守孝,拒绝不受。丁姓以“驯鹿”为堂号。
\aw;zt5kw0  此外,丁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济阳堂”、“钟德堂”、“梦松堂”、“双桂堂”、“留馀堂”、“承德堂”、“五果堂”等。国文网 M-vN6~xG

k5E0orR0五、宗族特征国文网v o|\i5J ^ N
  1、丁姓有严格的家规、家训,其中“望子成龙及家宁人和”的训条使丁姓族人千年永志,因此涌现出的众多丁姓名人,使其家族荣耀之势不衰。
iN:G1ixP0  2、丁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丁远福所纂《丁氏族谱》中有江苏丁姓一支字行为:“昌忠正邦佐,广吉仁义良。”丁允和所修《丁氏族谱》中有江苏仪征丁姓一支字行为:“惠炳庆祥,文浩绪生。”国文网*Y&vxReyt

v}K Ty3Fh:st0【丁姓宗祠通用对联】国文网-P$PV['xZ|,q

国文网$ws7Mm4RmGn

丁姓宗祠四言通用对联国文网N hBwEh.]ZD

国文网qVU.X'@Y

麟分帝里;国文网4i'|o7@-q8x
凫伏家池。
$^Kg)V pQ^1B!d0——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5Yq"J {+gY0  上联典指西汉大司马丁复,以越将从同祖起兵,至霸上,入汉。定三秦,破龙且于彭城,为大司马,讨项籍,封阳都侯。下联典指东汉孝子丁密,字靖公,岑溪人。性清介,毫发之馈,不受于人。遭父母丧,并庐墓三年,有双凫游庐旁小池,见人驯伏,人以为孝感。

?T1h ]'n+J P E Bf0

刻木世泽;
ZI na7Y0i0生松家声。
t b }l A"B9s8i0NY&p0——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国文网6^+~WA*P
  联释同上。

}5V.`}E0nh:\0 国文网&D-{Ex.Nh8?,a1[K)r

济阳世德;
v0M-\`p4X C!N0虎观家声。国文网s4Cqd8D+NDS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国文网6A"q3ew%eS1O
  此联为丁姓宗祠“济阳堂”堂联。

b"~ G/D4]@a0]x0

&]:b]DH9jk|@0麟分帝里;国文网V$}3] QsZ/j
凫宿家池。国文网!d&Ph[@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国文网z'S'u:e!\3R|:e't _
  上联典指汉初人丁复,在薛地随刘邦举兵,后协助刘邦平定三秦,在彭城打败项羽大将龙且,官至大司马,封阳都侯。“麟”,即指麒麟,比喻杰出的人才。“帝里”,指帝都,京都。下联典指东汉岑溪人丁密,以孝闻名。父母亡故,他在坟边筑屋守孝三年,相传有双凫(野鸭)飞临屋帝水池,见人而驯服。人们以为是他的孝行所感应。

l8W~XY;c u(@G5H0

3[ z\ A*d%l J0飞凫驯伏;国文网]jKz!}8GI
化鹤归来。国文网~8Qf6z8qJ8a _ O^A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国文网4v/@_|sH
  上联典指东汉丁密父母丧,守庐墓三年,双凫游于庐旁小池,见人驯伏,人以为孝心所致。下联典指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灵虚山,后化鹤而归。国文网cUe f2O%\Y

-V/eh_/f?q3`0刻木世泽;
+GcE9t`$@"[~0生松家声。
V f-tXy!{ Sx9[!a0——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K2JN0v%f9f x`0 国文网&^j `/in-}

丁姓宗祠五言通用对联

A6m@ MA1py0

@&d?M-Pp0木刻乡贤第;国文网\Ct;^Che
谈经学士家。国文网$h)y4~"Sl"pxkD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国文网_^vB P;gc%l
  上联典指东汉河内人丁兰事典。下联典指北宋祥符人丁度,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

2p!?B+W*fb-}0 国文网'Azx O"]Y!o

凫游家池水;
:H z-K p3m-]6V.Ok1y0化鹤归辽乡。国文网h#UEI4sQyI8@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国文网*CE:N8b6x-l[)x)t4x
  此联为丁氏宗祠联。上联典指东汉岑溪人丁密事典。下联典指汉辽东人丁令威事典。国文网ZnFK&]

国文网 Jn5K4a ^\4D8{*q4d:b

藏书八千卷;国文网!C V _%m4?
同堂三百人。国文网|~\/d1pI7UB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I%a#b/W y5[R0  上联典指晚清藏书家丁丙,字松生,号松存,浙江钱塘人。喜藏书,沿用其祖“八千卷楼”为藏书室名。文渊阁《四库全书》散失后,他多方收集和钞补。下联典指宋代名人丁隽,醴陵人。习春秋,时称“丁三传”。兄弟十七人,义聚三百口,五世同居。家无闲言,大中祥符中,诏旌其门曰“义和坊”。国文网WK bno*|3K)y

n9{,\E f4p'V0昨天文小姐;
:cD0uy8rw n1?0今日武将军。国文网6Ea(V^&i
——毛泽东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国文网%U}2N/x6p7~5I
  此联为毛泽东赠丁玲联。国文网4V&d+e5E{y,dyG`Cg

3b4fR-H?E a0圣哲承休运;
;@:g4G.MA0伊夔列上台。国文网0[4q f'LarsK
——唐丁仙芝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国文网ckGJn
  此联为唐代诗人丁仙芝《越裳贡白雉》诗句联。

$H d!ce2a V jN0

(`6@7}*f(A)ZB{r |@ H0六试七联捷;国文网P*uw-~Kkt
四闱十登科。国文网,D8j2c&o:j1CF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国文网(z9d1J&u;g(J1M^"Q
  此联为福建省泉州市涂门街回族丁氏宗祠联。生活在泉州的“回回蕃客”有数万人之多,晋江市陈埭回族村丁氏家族,也就是丁家胡子便是人数最多的家族之一。丁氏族人蓄着“闻名天下”的大胡子,就是丁氏祠堂也和传统的汉族祠堂别无大样。若非有人指点,很难从中看出宗祠的回族信息:不仔细看,这些寻常的花纹其实都是阿拉伯文字,那么泉州的回族人为何也造宗祠,又将其宗教色彩、民族背景埋藏得如此之深?丁氏祖先为了改善后代的生存空间,在继续伊斯兰传统礼拜仪式的同时,开始接受汉族儒家文化,并争取科举入仕。明弘治正德年间,丁氏并修建了丁氏本族人的祠堂。在这里,可以说是宗祠和清真寺并肩耸立,儒家与伊斯兰文明互相交融。明清两代,丁氏族人出了不少朝廷命官、诗人和艺术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的丁拱辰,他曾编著《演炮说》,是中国近代军事科学技术的先驱者。他们自小就生活在这座叫做泉州,也叫刺桐的城里。

%E+ek)u%l0

y^k5Y"A%zY0丁姓宗祠七言通用对联国文网+EF^ N| eH6K

国文网 q [\a6n}

同飞翰范时名重;
,F(G"St$?0遍立朝端主意深。国文网Ei4e\.`
——唐丁稜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K'G~G%k0  此联为唐代诗人丁稜《和主司王起》诗句联。

kr.eG!K Dk1t4YW0J0

!vb1s"i\0豪游畅比王乔鹤;
v tHLUb:[3?0良晤欣同范蠡舟。国文网#U&BM {Rh9WJ9Q*b;F
——清丁敬撰丁姓宗祠通用联国文网Jcj?0f9l8_7R,y
  清代篆刻家丁敬(1695-1765)撰书联。丁敬,字敬身,号钝丁,别号龙泓山人,浙江钱塘人。擅长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别具面目,形成“浙派”,为“西泠八家”之首。

%z)EVwO]n:N0 国文网$v!W&x-AS%O

刻木孝亲绵世泽;
1n` ~xXz9Xr0梦松应兆振家声。
(L4~uT#T^ k M0——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M#ek \)y.e:E(}0  见上《丁姓宗祠四言通用联梦松应兆;刻木事亲》联之联释。

/D5C&A(F%j(v2E2_0

4Jw cX4`0光绳祖武济阳郡;
G%Q7H)yq_i0克裕孙谋驯鹿堂。
:K+MN JR7{2GZ0——庄温英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m$A~2a%k1nl0  全联典指丁姓的郡望和堂号。国文网~b6S:b:BZ!@-E

国文网b,\6j!c8C\0D N

名宦祠少卿饮誉;
\5lDus.b z:k0崇玄观秀女成仙。
o(c0i"k SI0——庄温英撰丁姓宗祠通用联国文网zXw)rk(uC`r
  上联典指南宋丁允元,淳熙年间官少卿,因忠谏贬为潮州太守,在那里兴学筑桥。百姓怀念他,祀于名宦祠。下联典指晋代丁真君之女丁秀英,相传她曾在瑞州崇玄观炼丹,后成仙而去,家人建为其“仙女塔”。

Rz\9IV G?#m0 国文网^7}LA/nVZZm

刻木事亲忠孝第;国文网"?+d6M5?(U
梦松应兆尚书家。国文网_4n+`sv7Q(i@
——庄温英撰丁姓宗祠通用联国文网`a h z5\$F ]
  上联典指东汉丁兰,少年丧母,用木头刻母亲像,每日服侍。邻居张叔,酒醉用手杖击木像头。丁兰怒而打张叔,因此被捕,辞别木像时,木像为之落泪。下联典指三国时吴人丁固。官尚书时,梦松树生于腹上,醒来对人说:“‘松’字可拆为‘十八公’,十八年后我要做到‘公’吗?”后来果然官至司徒(三公之一)。

&`;y IJ^-PY0

8z"wz E`oL R0丁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对联国文网v,w1k k uJ

国文网JU Z AGfoQ

藏书家集籍八千卷;
RS;B]#~$]L R0义和坊同堂三百人。国文网LH,K"J*iJ
——庄温英撰丁姓宗祠通用联国文网o'WnVV4f*[l
  上联典指晚清藏书家丁丙。喜藏书,沿用其祖“八千卷楼”为藏书室名。下联典指宋代名人丁隽,醴陵人。兄弟十七人,义聚三百口,五世同居,家无闲言。大中祥符中,诏旌其门曰“义和坊”。国文网F"jz}U7{+` @U

国文网Pr3^q}[

学透春秋,大儒景仰;
0S+c+Rd1D*?.U%N*e&m0才长骁勇,黑丁戏呼。国文网(x e*dzd([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国文网.i9I0ZR%n-B
  上联典指东汉学者丁恭的事典。丁恭,字子然,东缗人。习公羊严氏春秋。学义精明。建武初,为谏议大夫博士。下联典指明肛指挥使丁德兴,定远人。伟其壮貌,以“黑丁”呼之。因功封济国公,列祀功臣庙。国文网;Y#kC/~V N B

RKa2@DXWn0官纪太常,五马清风余凤水;国文网VVT0r@[x_
绩崇名宦,千秋禋祀荐仙田。
-w U x_f5K/i&EHV0——明黄锦公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vD9D3\9wQ;oHlQc0  此联为广东省潮州市磷溪镇仙田乡丁宦大宗祠联。祠祀其入潮始祖丁公允元,原为明代建筑,八十年代初,丁公之后捐资重修,古祠焕然一新,宗祠前有明末礼部尚书黄锦公赠的这副石刻对联。丁允元,原籍江苏常州,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因谏免盐铁税由太常寺少卿被贬为潮州知军州事。在任期间,主持在韩山古揭阳楼遗址建韩文公庙,把原城南的韩庙迁往韩山,并以唐贤赵德、宋贤陈尧佐配祀,题匾为“忠祐庙”;主持增筑韩江西岸石墩,在石墩上架设桥梁,建亭修屋,修建后的韩江西桥被潮人称为“丁公桥”;重视教育,曾拨田租365石作为教育经费,使学子有所养……丁公卸职后,占籍海阳县,为仙田丁氏之始祖。后人对丁公知潮期间的政绩予以充分的肯定,于乾隆二十三年潮州知府周硕勋议定丁公配享韩庙。黄尚书在赠联中高度评价了丁公为政的作风和政绩。上联历数了丁公的官职。太常:九卿之一,司祭祀礼乐之官。丁公贬潮之前为太常寺少卿。五马:太守之代称,宋代以后的官制已无太守之官名,但仍习称知府、知州为太守。丁公贬后知潮,故黄尚书称之为五马。丁公虽历居要职,而为官之清,比韩江水还清。下联说丁公崇祀名宦,他在知潮任期间的政绩,可说是上承前贤,下启后俊。用清乾隆年间邹朝阳《太守丁公配享碑》可为注脚:“丁公以太常忠谏而出守潮州,类于表谏佛骨;置于公桥而民无病涉,类于驱鳄安澜;购田瞻士,创置六斋,类于延师训学……韩公之祠亦屡更矣……自丁公首创斯庙,历宋而元而明,迨我国朝未之或改,岂非韩公之灵有默眷斯土者,而叹丁公实获我心,凿井得泉也……”丁公继往开来,功泽潮州,故能千秋万代享祀于仙田。黄尚书生于明末,尚未知后世对丁公如何景仰,而只说享祀于自家之宗祠,若有灵获知今丁公已配享韩祠,且建有允元亭,以广观瞻,定必挥毫改其联为:“……荐韩祠。”该联以淳朴的笔调抒写作者的感情,毫无雕琢之痕,对仗工稳,贴切,针对性强。黄尚书也是潮州之名宦,为官极清廉。他官至礼部尚书,虽与丁公生不同代,而与丁公同司礼职,对丁公的崇敬,在联中可见一斑。自潮州建制以来,守潮之官可谓多如牛毛,而能给后人留下佳话,闻名而起敬者,可谓凤毛麟角。丁公的事迹,与哪些所谓:“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之人,形成强烈的反差。丁公能享祀千秋,得民心而为后来者所标榜,实为干载难得的人民父母官。

(pR3O K,g,o l5U0 国文网;G](W/t,Xz!ou1g$Yq

汉时将,宋时主,飞珠定四海;国文网-` @9mAX.K
活为臣,死为神,威名震三江。
9]L(Pqe v(w;S0——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O?Ok|0  此联为三国吴大将丁公(奉)祠联。祠在湖北嘉鱼陆溪口。丁奉,字承渊,安丰人。以骁勇闻,累立战功。孙亮即位,为冠军将军。官至右大司马。国文网$N7JD!T0i

4M0wZJ9x3P9v"{4RK I0济阳继世代,繁衍杭川新福地;国文网]l8} e-x){m h
谈经留训古,传家诗礼绍趋庭。国文网-^ T:zf.Pty:E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z4?0yn d:l3n0  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新生巷48号丁氏祖厝联(1)。国文网2ZC8jBk4B8Y

\:Q)^NZu v8{AF0千岁鹤归来,觉世高吟垂不朽;国文网 l&p%S(K MUM(t3n'xS5r
三公松发育,薰天伟绩荫无疆。
x?M'\U%\W0——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国文网~c kpe7}
  此联为江西省丹阳县司徒镇余巷丁氏宗祠联。

Tp0ec!ke9_#D+p0

2`gZ6M5Z(C3y0太丘星聚,一德以传,此日堂阶随顾问;
aa#kHSP C a0义地风高,寸心如接,他时杖履应寻求。
g[%?jHKX0——丁懋德撰丁姓宗祠通用联国文网^]zR Ga"Xl"s1L \
  此联为安徽省宁县丁家祠堂联。国文网5lt+Y['nV+ZZ'^ x

国文网G.J(zR4Ko4mM

六百年肇造丕基振铎与鸣琴,克壮鸿图依望族;
BMz@b-rZ:c+U;N0廿一代相承后泽参军而作牧,更期燕翼绍封公。国文网&~-F p:Wl3`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K7W)A5k0  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新生巷48号丁氏祖厝联(2)。

,C Q1S)e`f2P0 国文网6X#];O v2\ W9R$bM,|`

附录:【丁姓典故、趣事】国文网 [fY5_P@ }&CD$tD7A

国文网b9nxM\I

〖目不识丁〗国文网5|})Z!mhkxd;a
  以前,有个财主姓丁,他有一个儿子,都十多岁了,还什么都不懂,请了好几个先生,就是教不会他一个字。丁财主心里可急坏了,一天他出榜文,声称若谁教会丁少爷一个字赏银十两。
CL)T|!w\-M0  一位老秀才见了,心想:这孩子再笨,也不至于不知道自己的姓吧?况且,这个“丁”字笔画简单,又好写,又好认,我怎么会教不会他一个“丁”字呢?于是,他便揭了榜。国文网l`5AS/Z3U&F
  到了财主家后,老秀才每天都叫丁少爷学习“丁”字,一晃就过了九天,丁财主要考丁少爷。老秀才怕丁少爷忘了,特意准备了一个钉子,让少爷拿着,说:“万一忘了,看看手里的东西,就想起来了,懂吗?”少爷点了点头。国文网:_ wwL2f)i$W3?
  秀才领着少爷去见丁财主,写了一个“丁”字说:“小少爷,这个字怎么念?”
4k9B u1\-A\0p0  谁知少爷看了半晌,还是想不起这是个啥字。秀才赶紧提醒他:“你手上拿的是什么东西?”国文网%O&~ ]4Dj'a&A`$a
  少爷低头一看,说:“一根铁棒棒。”
5Vq9I ?-nc0  秀才一听,气得直跺脚:“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目不识‘丁’不要紧,我的十两银子可完了。”国文网?Q!~2^ [B
  从此,“目不识丁”这名俗语便传开了。
L@2M'i/m0  后来,人们称文盲为,“目不识丁”,意为“丁”字都不识,可见其不通文字的程度。国文网7g%C,b-\*bE.y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3 14:40, Processed in 0.036892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