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其他姓氏 › 蒋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蒋氏家族与漓江书院的情结

2013-4-18 08:06|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729| 评论数: 0

下载 (115.62 KB)

2011-8-26 15:52


自从有了灵渠,兴安自然成为中原进入岭南的重要通道。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融合交汇,从这里开始。凭通衢之地利,沾灵渠之灵气,自宋至清,漓江书院培养了众多人才,其中有与王安石、包拯同朝的宋代参知政事(副宰相)唐介、刑部侍郎唐则、浔州知府蒋允济等一百二十余位进士和两百零二位举人,为兴安文化历史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随着历史的进步,漓江书院日益发展,影响不断扩大,成为当时桂林乃至广西有名的书院之一。宋人李应春在《重葺兴安县学记》中写道:“岭右统府,寮惟桂林;属邑十数,兴安为壮;农冠鼎盛,夙号士乡。”清代苏宗经在其编纂的《广西通志稿》中这样记载漓江书院:有“学额文十五名,武十二名,廪学二十名,二年一贡”。

由于漓江书院濒临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灵渠,因此,它不仅是古代兴安传道授业的教学基地,也是经灵渠南来北往的文人雅士谈经论道、题诗作赋的重要场所。在理学盛行的宋代,以写《爱莲说》而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走进漓江书院,为地方学子传道授业。诗人范成大、张孝祥、刘克庄、解缙、严震直、董传策、袁枚、苏宗经在漓江书院的不朽诗作,传为佳话。清代诗人袁枚来兴安时,曾在书院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由桂林溯漓江至兴安》一诗:“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清代诗人苏宗经赴京途中,在漓江书院逗留,与书院院长(当时称山长)彻夜长谈。第二天离别水街,离别漓江书院时,感慨万分,留下了著名诗篇:“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径缘桥底入,舟向市中穿。桨脚挥波易,篷窗买酒便。水程今转顺,翘首望前川。”

然而,对漓江书院最有贡献的,要数蒋氏家族。清道光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并主编道光版《兴安县志》的蒋方正出任漓江书院山长期间,一大户人家出身的学生自恃聪明,上课不专心听讲,蒋方正便出了半副对联考他:“湘漓同源湘漓相自离去”,这是一副同音联,即连用两处“湘漓”一处“相离”,而“相离”与“湘漓”音同字不同,且写出了湘漓二水经灵渠分派的特点,自然贴切,该生冥思良久,对不出下联,只好老老实实听讲。

清代还有蒋瓒一家,值得表一表。蒋瓒,北乡太史田人,康熙正午年间举人,任河北南宫县知县。二子蒋若渊,康熙庚子年间举人,在广东和乐县任知县。三子蒋若洛,乾隆辛酉年间举人,在河南汝宁府确山县任知县。四子蒋若洲、六子蒋若浙、独女蒋静如都是兴安当时有名的诗人,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脍炙人口。蒋瓒父亲蒋士伦做过知县,授过文林郎。蒋瓒的《重修陡河碑文》记叙了灵渠陡河的作用、现状和多年来失修的原因。该文叙述了陡河历年来崩塌渗漏严重,一些官吏假公济私,马虎修浚,致使田地无法灌溉,商舟无法通行的弊状。此外蒋瓒还为知县袁定国、任天宿写诗,歌颂两位知县把兴安治理得“三江北路长无事”,到处呈现出“鹤舞春风”和“绿野畎樽开”的升平景象,也使他得以办好漓江书院。

蒋若渊为漓江书院写的教材《蒋公岭记》,讲述了一位放牛娃从小孤苦伶仃,与村人放牛为生,最后在山上立地成仙,能“兴云致雨”的民间故事。告诉学生们一个道理:为人只要正大光明,不贪非分之财,靠劳动致富,即使百年之后亦能受世人敬仰,永垂青史。乾隆五年,蒋氏第十世孙蒋正元与知县黄海首次同修《兴安县志》,并为《县志》写序。他说:“县之不可无志,犹国不可无史也,史以记一朝之事,非得失,志以载一邑之景物情形。史而录其大遗其小,志则大小备载,有所见闻靡不网罗,而毕登焉。”他在序中对全县的营建沿革、疆域广狭、山川俊秀、庙祀兴废、忠臣孝子以及风土人情都作了描述。为挖掘和整理古灵渠文化遗产,沿袭兴安乡土人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九十年后,蒋氏后裔蒋方正(道光三年进士、翰林学院庶吉士、刑部贵州司主事)重修《兴安县志》。

蒋瓒的儿子蒋若洛的《王节妇传》,蒋若洲的《凤节妇传》和《曾节妇传》,讴歌了古代妇女为哺育儿女成才,受尽磨难,忠贞不嫁二夫的女德。后来也成了当时漓江书院的教材。

兴安蒋氏家族,自北宋末年蒋允济起,到清道光年间蒋方正止,先后有二十人由漓江书院修完学业考取进士、举人,步入仕途,相继到广东、湖南、河北等七个省二十多个州、县从政为官,同时产生了颇有名气的七大诗人。他们一方面把历史悠久的古灵渠文化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兴安乡土风情发扬光大、播撒四方,另一方面把县学、漓江书院办成文化经典,促进兴安经济、文化、教育的繁荣,使兴安成为民间文化艺术的发源和流行地,把漓江书院办成了桂北乃至八桂大地最有名的文化学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7 12:11, Processed in 0.031714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