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柴 › 谢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三明谢氏考略

2013-4-19 08:11|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4858| 评论数: 0

谢 姓

                          第一节 源流

一、渊源
谢氏出源的三:
(一)谢氏是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以国为姓。
据《世本•氏姓篇》载:“谢,任姓,黄帝之后。”《古今姓氏书辩证》也说:“谢氏,出自黄帝之后,任姓之别为十族,谢其一也。其国在河南南阳宛县,……”相传,黄帝之子25宗,得其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第7姓为任姓。任姓有10个小国,其中第一为谢国。周宣王时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盖谢已失国,子孙亡散,以国为姓。是为河南谢氏。
(二)谢氏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申伯之后。
相传,炎帝居于姜水畔,便以姜为姓。商代时,其后裔孤竹君的长子伯夷与叔齐一起投奔到周。因反对武王伐商,逃到首阳山不食周栗而死。他们的后裔仍留在商朝。周成王继位后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周厉王娶炎帝后裔申伯之女为妃,生子为宣王。宣王继位后,封母舅于谢(今河南汝南谢城)。春秋周庄王佗九年(前688年),谢国为楚国所灭,其子孙以新都之邑为氏,称谢氏。所以,《元和姓纂》载:“谢,姜姓炎帝之允(胤)申伯,以周宣王舅受封于谢,后失爵,子孙以邑为氏,称谢氏。”这支谢氏,史称谢姓正宗。
(三)其他姓改为姓谢。
谢氏是南北朝时期鲜卑族人改姓而来。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北齐时卫州人谢偃,其祖先孝政原是鲜卑族人,本姓直勒氏,后因在北齐做官,遂改姓谢,子孙由是以谢为姓。

谢氏得姓于河南。春秋周庄王佗九年(前688年),谢国为楚文王灭后,谢国王室后裔流落于河南境域以及山东、湖南一带。陈留(相当于今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尉氏,北至延津,南至杞县)为谢氏最早的繁衍集中地。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谢姓后裔除了大部分在河南境域繁衍外,还有一支迁徙山东,一支迁徙湖北,还有一支迁徙湖南,一支迁徙四川。战国时,谢姓已发展至陕西、四川等地;汉代时,谢姓播衍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山阴(今苏州)、下邳(今江苏邳县)以及九江(今江西九江市)等处。其中,以会稽郡谢氏人口最多。东汉建武末(56年),谢夷吾为全稽郡督邮,开基浙江会稽山阴谢氏一族。谢夷吾,字尧卿,东汉建武末(56年)为郡督邮,永平年间(58-75年)举孝廉,除寿张令,迁荆州刺史,历巨鹿太守;建初年间(76-84年)左转下邳令。所以,谢氏在山阴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三国时,河南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陈留镇)一带是谢氏后裔繁衍生息的主要集中地。三国曹魏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谢氏的谢缵曾任长安典农中郎将。
西晋“永嘉之乱”后。随着晋室南迁,陈留郡的谢氏亦大举南迁。西晋永嘉五年(311年),谢缵之子谢衡谢衡携家南渡,落籍会稽始宁东山(今浙江上虞市南),开基会稽东山谢氏一族。谢衡,陈国阳夏人,“博览群书,精通儒学,熟谙礼仪,为人严谨”,太康元年(280年)为守博士,永寿元年(291年)为国子博士,元康中年迁太子少傅。谢姓成为当地族大势众、地位显赫的名门望姓。谢衡的儿子谢鲲弃儒入玄,是个清谈家,死后葬在南京城南的石子罡。谢鲲儿子谢尚才德兼备,被誉为再世“颜回”,任豫州刺史,都督豫、冀、幽、并四州军事,把握着重要的军政大权。谢衡的另一个儿子谢裒(一作褒)在东晋王朝任侍中、吏部尚书等要职。谢裒的3个儿子都是东晋朝的重臣。东晋升平元年(357年)谢尚逝死后,谢裒的长子谢奕被任命为安西将军,都督豫、兖、冀、并四州军事。翌年,谢奕逝世后,被追封为镇西将军;其职由谢裒的小儿子谢万接任。谢裒的次子谢安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谢安(320—385年)字安石。他出身于名门世家,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在德行、学问、风度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修养。谯郡的名士桓彝赞赏他说:“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即王承,东晋初年名士)。”当时的宰相王导也十分器重他。朝廷屡次请他入仕,但他以各种借口辞退,隐居于会稽的东山(今浙江上虞县一带),经常与王羲之、支遁、许询等社会名流一起游山玩水,吟诗咏文。一直到了40岁,他才入仕任司马,官至尚书仆射加后将军。东晋太元八年(383年),苻坚亲率87万大军进犯东晋。谢安自己坐镇建康,派弟弟谢石担任征讨大都督,侄儿谢玄担任前锋都督,带领八万军队前往江北抗击秦兵,又派将军胡彬带领水军五千到寿阳(今安徽寿县)去配合作战。淝水一战,谢安大败苻坚,使东晋转危为安。因此,会稽谢氏也名声大起,谢安封庐陵郡公,谢石封南康公,谢玄封康乐公,谢琰封望蔡公。谢氏一门四公,荣耀无比;谢氏家族先后与琅邪王氏、邪诸葛氏、太原王氏、陈郡殷氏都建立起了婚姻关系,家族声望达到顶峰,成为江左士族领袖。谢裒有六个儿子:谢奕、谢据、谢安、谢万、谢石、谢铁,后分成六个支派。谢安后裔以“东山”作为郡望,以“威怀”、“安晋”作为自己的堂号。而谢玄后裔则以“宝树”为堂号。据《晋书•谢玄传》载:谢安曾训诫子侄时说:“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这就成了“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典出之处。因此,谢玄后人便以“宝树”为堂号。
同时,中原谢氏也逐步向陕西、云南永昌、四川彭水一带及贵州北部播迁,并且逐渐在当地发展为大姓。
唐代始,中原谢姓逐渐迁徙福建、广东等地。据古田石床《谢族家谱》载:谢成“于武德二年(619年)为唐平南守,居三山福城,不慕北土,竟为南枝。” 唐总章二年(669年)陈政率军入闽时,大批中原谢姓军士随军入闽,落籍于福建各地。唐圣历元年(698年),虔州节度使、阳夏谢氏谢灵运的后裔谢令淮为避乱辞官携子德额及家眷120余人从江西雩州县(今兴国)择迁广昌张川际开基。谢令淮的第四世孙谢善宰为光禄大夫,“于唐元和十年(815年)再避乱携家众入闽,定居绥西(今建宁)西里元彭田社,又曰龙津坊开基。”(建宁客坊水尾村《谢氏族谱》)谢善宰的后裔分布于闽西建宁、宁化,其后又有分迁于江西广昌、广东梅县、浙江等地者。唐大中八年(854年),河南光州固始的谢文仕(号闽峰)为光禄大夫、授兵部尚书职,于大中十三年(859年)辞职后,“由淮入闽,驻福州,后寻至福宁麦山下埔樟澳开基。”谢文仕的后裔分布在闽东霞浦、宁德等地,是闽东一大派系。唐僖宗时(874-888年),谢衡的后裔有一支迁居江西宁都。唐乾符六年(879年),河南光州固始朱皋镇的谢十八兄弟4人因避黄巢之乱入闽,分居于福州闽县、晋江、惠安、永春坂头。唐光启元年(885年)王潮、王审知入闽时,又有大批中原谢姓军士随军入闽。据福建的一些谢氏谱牒资料记载,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的有谢彦时(正一)、谢淇、谢浩、谢文乐等人。谢彦时入闽时,“为左朝仪大夫,掌建州武夷冲佑观事,及致仕,偕弟正二公卜居是乡。”(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谢淇随王审知入闽后“始迁古田,旋迁晓阳之地创立基业。”(福安晓阳《谢氏族谱》)谢浩为“兵马使,随王审知入闽;子雍,弃官居石床。”(古田石床《谢氏族谱》)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的谢文乐“唐僖宗时,公兄弟自大梁徙居杭州,再投金陵威武节度使。王审知闻公博学多才,奏辟为判官,挈家相随入闽。审知屡用公策,削平黄巢。及审知为闽王,公为王府长史,寓居邵武禾坪鹳树下,后徙居黄连镇。其子望,字汝标,孙彦斌,相继为黄连镇将。”(宁化、连城、松溪《谢氏族谱》)谢文乐后裔分布于闽西,后分衍到江西、广东。“黄巢之乱”时,唐文德六年(888年)进士、福建御史大夫的谢滔(字国珍)避乱入闽,迁居泉州、晋江一带;其后裔分布于闽南一带。唐末时,东汉山阴人谢夷吾的第三十三世孙谢肇(字景初)任福州太守,后因征蛮有功擢任为韵州刺史。闽粤兵士叛乱,谢肇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一等检校、户部尚书,领兵平乱;其子孙遂居福建,曾孙谢贞吉迁居邵武乌州。
五代十国时又有两支谢氏迁徙入闽:一支是谢安世孙谢致中唐僖宗时任左散骑大夫。他有9个儿子,其中季子谢英后梁时为古闽参军、节度使,留居福建。谢英的后裔分布于仙游、莆田、永泰等地。另一支是谢荫隆,“于后晋开运甲辰(944年)自豫章临川迁建昌军城,续以荒年,移居邵武水东坑”。谢荫隆的后裔分布于邵武、将乐、沙县、明溪、永安一带。
至宋代始,谢姓族人迁徙至广西、贵州、湖南、湖北、山西、福建、广东等省。皇佑四年(1052年),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宋仁宗任命狄青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经制广南盗贼事,率军平蛮。将军谢寄一随军出征。平蛮后,谢寄一有4个儿子;其中,长子谢仁福的后裔迁居福建、广东等地;次子谢仁寿定居广西宾阳县,其后裔分衍广西的来宾、马山、上林、宜山等地;第三子谢仁双定居广西横县,其后裔分衍广西的灵山、贵县、钦州、平南、玉林、陆川等县;第四子谢仁全定居广西全州冷水滩一带,其后裔分衍湖南等地。差不多同期,谢景温贬谪海南雷州,开基繁衍雷州谢氏一族。谢景温(1021-1097年),字师直,浙江富阳县人,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历任汝(河南临汝)、莫(河北任丘)二州通判、江东路转运判官,后因筑宣百丈圩,获罪降职,知涟水军。谢景温病逝雷州后,其第三子谢东望因守墓,留居雷州溪县槟榔村,其后裔分衍甘蔗园村、文昌县山湖村等地。谢景温胞弟谢景平,以及南宋时临高知县谢景惠、晋江人谢渥等人的后裔也相继迁徙至海南临高等地。
北宋的“靖康之变”之后,中原谢姓也与其他江左衣冠右族一样为逃避战乱或入仕等原因,大规模向江浙、闽粤以及一带南迁。蔡州上蔡(今属河南省)人谢克家为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宋室南迁后,他寓居浙江杭州,高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谢均兰从河南光州固始迁徙福建永定山前。宋理宗时(1225-1264年),礼部尚书谢宗贺之子谢琚,任邵武府知府,迁居福建。同期,殿中侍御史谢星(字林寿)贬居玉融州(今福清),致仕后隐居于平潭君山岚下村;其后裔称“东岚谢”,分迁于漳州、泉州、长乐、闽侯、福清等地。南宋末,谢受甫(字玉贤)由江西洪都迁徙福建顺昌水南等;宁化谢选春、江西雩都谢朴六(号新,祖籍福建宁化)先后分路迁入广东潮州府大埔县、梅州,为这两地谢氏的开基始祖。经过多次迁徙、繁衍,谢姓已遍布江南各省。其中又以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省最多,有著名的江西兴国谢氏、浙江富阳谢氏、江西临川谢氏、江西信州弋阳谢氏、浙江台州临海谢氏以及福建的闽北谢氏、闽西谢氏、闽南谢氏、兴化谢氏等具有代表性的家族。
四川通江谢氏自称申伯第五十八世孙谢伯琳之后,在南宋理宗以前居于高安,后经湖北麻城孝感乡移居成都石磨子街,再迁通江犬道山鸡子顶女娲寨上桂花屋基(今瓦室镇桂花村);其后裔分衍四川的合川、遂宁埃山(土扁)华山冢、平昌白土坪、崇清瓦铨坪、尚溪,以及北京西庙冢、安徽、台湾、越南等地者。
至元代,谢姓在山西、河南、福建等地扩衍。谢毅的曾孙谢天吉曾任兵马大元帅,选尚公主,称驸马公,去世后葬于山西临骑东庄,其子孙也落籍为当地人。谢天吉后裔分衍于山西的万荣、大谢村、小谢村、谢村、大谢庄、东装庄、大甲村等地。其中,大谢庄曾有一座“七业堂”的谢氏祠堂,奉祀始迁祖的7兄弟。世居江南魏典农中郎将谢缵的第三十四世孙谢成迁居河南太康。 谢成后裔分居于太康县中的柏岗、谢家堂、潮庄、槐邱寺、谢坡等地,如今人口约有四万之多。元朝末年,宁化谢氏的谢万十二郎迁居龙岩上坪坞笼坑,为龙岩谢氏的开基祖。
明洪武四年(1371年),宁化一支谢氏移居梅县(广东);还有一支谢氏从自宁化迁居广东大埔,后移居广东东莞。洪武七年,谢伯六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筷子巷瓦屑墩迁居湖北黄陂西南乡共木岗;其后裔分衍湖北的孝感、大悟一带。明末,文天祥收复梅州后任命江西宁都的谢新(谢衡后裔)为梅州令。谢新之子谢天佑,定居梅州福乡。明末清初,福建武平一支谢氏迁入湖南汉寿,发展成为当地一大姓。
至清初,由于连年战争,中原一带人口流失过大,清政府组织大规模的移民。 山西洪洞等地谢氏回迁原为谢姓发祥地的河南。如,居住在今南阳市宛城区东西谢营一带的谢姓族人,便是清代洪洞县移民的后裔。他们最初居住的地方叫做谢营,雍正年间(1723-1735年)分为东、西谢营,其中西谢营便是他们的原居地谢营。谢营谢氏尊谢义为开基始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陈郡谢氏的谢天元之子谢国训从湖南新陵县迁居四川岳池资马乡黎梓卫大庙山曾家嘴。其后裔迁居四川的合川县东里二甲石龙场、广安、龙洞沟等地,进而分衍为庞大族派。岳池谢氏以原以“天国朝嘉有,永茂芳平治”10字为字辈,后又增添“世泽钟灵运,宽仁德义长,玉树延先绪,荣华万代昌”20字为字辈。 同期,又有广东连平的谢子越率族人入川,初居简州西乡坝,后迁华阳老窑沟(今双流境内)。
谢姓族人迁徙至海外始于明代。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福建省长汀县人谢文彬,因取盐下海,飘泊至暹罗国(今泰国),留居该国,官至坤岳(学士)。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福建厦门海沧谢氏有人乘船南渡,到吕宋(今菲律宾群岛中的吕宋岛)谋生。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郑芝龙曾多次征召福建漳州和泉州沿海的汉人,其中有不很的漳、泉谢姓人加入拓垦行列。明末,广东、福建的一批谢姓人渡海上了台湾岛,居住在台南;以后,又有谢氏入居彰化、台北,苗栗。清代,有更多的福建、广东等地谢姓人迁居海外。约清康熙三年(1664年),郑成功在台湾任命谢贤为工官、谢岩为州官。郑成功、郑经父子治理台湾期间,有大批闽、粤的谢氏徙居台湾。迁徙台湾的谢氏多居于台北、台中、台南、基隆、新竹、高雄、花莲、澎湖、南段等市(县),有相当一部分人自称是叠山公(即南宋末爱国诗人谢枋得)的后裔。谢姓在台湾已为位居第13位的大姓。
如今,谢姓分布极广,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郡望地有:陈留、陈郡、会稽、冯诩等;其主要堂号有:威怀、安晋、陈留、会稽等。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72%,为当今中国第24大姓。
二、入明与定居
东晋时,郡望东山的谢奕任安西司马;其第八子谢玄裔孙由浙江迁徙江西;约在南宋时,谢玄的第二十三世孙谢孟英由江西洪都(今江西南昌一带)迁居福建邵武禾坪铁树观。谢玄的第二十六世孙谢七郎又迁徙泰宁龙湖谢坊桥。约在元代时,谢玄的第二十八世孙谢天福因献良马给朝廷,不幸因中途马死而获抄家之罪,其21个儿子因而散居各地。其中第三子(谢元三)、五子(谢元五)、七子(谢元七)分别移居将乐大源乡增源、廖家地、山坊。这三兄弟为这个谢姓世系的入将乐始祖。
五代十国时,郡望陈留的谢安世系的张氏也是由浙江迁江西,再迁入福建的。后梁贞明二年(916年),谢安的第十七世孙谢翊任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知录大夫;其子谢荫隆举家迁居抚州(今江西抚州)临川,不久再迁徙福建邵武。谢荫隆为这支谢姓入闽始祖。谢荫隆有一子,叫谢良器。谢良器有5个儿子:承得、重得、焕得、美得、钧得。北宋时,谢良器的长子谢承得留居邵武;次子谢重得迁居将乐县水南;第三子谢焕得(994~1058年)迁居将乐县义丰里串坑(现黄潭镇大言村);第四子谢美得迁居建宁;第五子谢钧得迁居将乐县子教团(现黄潭镇祖教村)。迁居将乐县的谢良器三个儿子中,唯有三子谢焕得支系脉略清楚,其余二支缺略不详(注:明溪夏坊《沂州谢氏家谱》作谢重得迁居顺昌,谢钧得迁居南平)。谢焕得为这支谢姓世系的将乐始祖。谢焕得的后裔除在将乐繁衍外,还播迁到县外:泰宁县朱家坊、河东尾、开善、余地、城关等地,明溪县谢厝坑、下坑塘、洪水坑、当洲、中溪、夏坊、下桃枝、山坊、城关等地,沙县罗坑坪等地,宁化泉上谢坊、丘坑、水茜、小溪等地。据明溪夏坊《沂州谢氏家谱》载:谢焕得的第六世孙谢朗明有6个儿子:谢原迁居将乐阳源;谢荣、谢饶迁居明溪夏坊(谢饶为明溪夏坊沂州谢氏开基始祖);谢傅迁居宁化泉上谢坊,谢旻迁居明溪盖洋白叶寒塘;谢成迁居义丰。居将乐的谢原的孙子谢四益迁居明溪岩里谢厝,为谢厝开基始祖;谢四益的裔孙谢宗启迁居清流,为清流谢氏开基始祖。谢原的曾孙谢胜福迁居明溪胡坊奋发。
唐光启元年(885年),河南光州固始的谢文廷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后谢文廷为闽越王王审知的长史,迁居邵武禾坪。其子谢望为黄连镇将,遂居建宁。谢望后裔播迁建宁各乡。但,据宁化横锁《陈留郡谢氏族谱》载:“文乐(亦称六十郎),字季远,左学士,居河南光州固始县。唐僖宗时,兄弟自大梁徙居杭州,再投金陵,任威武节度使。唐末,王审知闻公博学多才,奏辟为判官。公挈家随王审知入闽。审知后为闽王,令文乐公为王府长史。初寓居邵武禾坪,后徙建州黄连(即宁化),为谢氏入宁始祖。”
唐末,谢文远(字达仁)为唐赐进士、光禄大夫,由河南省光州固始县转经江西迁居建宁。谢文远为建宁县谢姓始祖。
唐末“黄巢之乱”时,谢元大从浙江会稽迁邵武禾坪;其有5个儿子:良景、良弼、良浩、良远、良彬。第四子谢良远迁居将乐;第五子谢良彬迁居尤溪;长子、次子、第三子均迁居沙邑大洛乡罗源村。至元代,谢大玄的裔孙谢八郎挞徙三元中村白水。第十世孙谢九七郎迁居永安洪田井垄村,为永安谢姓开棋基始祖;第十七世孙谢旺(字福智)移居永安曹远曹岩(今曹远镇樟林村),后裔播迁到永安安砂、永安城关以及广东丰海等地;第十九世孙谢起富迁居沙县;第二十世孙谢天利迁居沙县,谢天河迁居永安贡川卓步。
宋末元初,谢开书从浙江始宁迁徙宁化石壁。(广东梅县《谢氏族谱》)
元代,谢宝一从福建仙游县谢岩坊迁居尤溪溪尾长华村下洋尾,为长华村下洋尾谢氏开基始祖。长华谢姓主要分布在下洋尾、前后洋。其第十五世孙谢芸生移居尤溪县拥口村;谢庆裕移居尤溪县城关;谢启华、谢启程、谢启党移居三明。同期,郡望陈留的谢元从尤溪桂坊迁居大田丁华。
明洪武七年(1374年),谢添隆离任于福建汀州府后,先迁居尤溪二十都溪坪尾(今尤溪县汤川乡丘山村溪坪尾)。谢添隆有四子:长子谢大京、次子谢大存、第三子谢大良、第四子谢大兵。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谢大京从尤溪丘山溪坪尾迁居汤川的汤三上前园(又称奎峰)。谢大京有六子:昌盛,昌庆,昌福,昌寿,昌禄,昌文。明永乐四年(1406年),次子谢昌庆迁居尤溪二十都霞仙黄垅坊(今尤溪县中仙乡,华仙村、上仙坑裡亦是同支派)。谢昌福迁居尤溪上前园;谢昌禄迁居尤溪洋中后楼。谢大京的第三子谢昌祖有二子:长子谢成养,次子谢成才。明正统八年(1443年),谢成养、谢成才兄弟分别迁居汤川的珠峰山岩自然村和光明后田垅头(现谢厝)。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谢七郎从邵武禾坪铁树村迁居泰宁龙湖镇官田谢坊;其后裔分布于本县杉城红卫、八里桥、龙湖官田等地。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谢荫隆的后裔谢忽生与其子谢元禄从将乐圭洋下村迁居沙县的罗坑坪(今罗坑村);其后裔分支夏茂、高砂端溪等地。明代中叶,邵武一支谢氏迁居沙县的南霞乡霞村。明未清初,谢贵七又从夏茂罗坑村迁入南阳乡竹山村。
明宣德二年(1427年),谢富有迁居尤溪城内,六年后转徙至十一都大麓山。其第十一世孙谢现志携三子谢宗礼、谢宗乐、谢乐御迁居尤溪十二都岭兜(联合村),为联合谢氏开基始祖。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谢啟宗从联合村迁居联东村东山头。谢联合谢氏主要有联合、联东等支系,有1157人,主要分布在联合、联东、联西等村。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谢福子的三孙从安溪金谷镇金山村移居尤溪坂面华园村。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谢八九,谢八十兄弟从沙县深山峡迁居尤溪管前的东坑,为管前东坑谢氏开基始祖。明末,尤溪管前镇东坑村一支谢氏迁居尤溪新阳镇中心村上白泉自然村。新阳谢姓约有400人,分布在中心村上白泉,双鲤村龙井坑等地。
明正德二年(1507年),谢昌禄从长乐玉田迁居尤溪西滨过溪村“桔桕底”。西滨谢姓有400多人,主要分布在过溪村的下谢自然村。西滨过溪村一支谢氏迁居洋中后楼仙岭自然村。
明末清初,谢崇献、谢崇安兄弟从福建闽候县候山村迁徒至尤溪县五都(今西城镇)山口葆定居。西城谢姓约有500多人,主要分布在后洋等村。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谢恩万从江西石城大秀岭迁居宁化河龙。据宁化河龙《谢氏族谱》载:谢恩万为东山郡谢氏后裔,其先祖谢裒为东晋司马。谢裒有3个儿子:长子谢奕官为豫州刺史;次子谢安东晋升平四年(360年)为西征司马,至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376~384年)录尚书事,归隐上虞会稽之东山;第三子谢万,以兄谢安隐居地为由,易陈留郡为东山郡。谢裒的第十五世孙谢晓寓居江西兴国;第二十五世孙谢元龙登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年)状元。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谢元龙的裔孙谢旺迁居江西石城琴江。谢恩万为谢旺的后裔。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南平西洋谢坑的一支谢氏迁居沙县的前山村、朱源村。
三、迁移
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谢十郎与谢十三郎从宁化石壁迁居福建连城,分别为连城谢氏东祠、连城城墙窝祠开基始祖。(福建《连城县志》)
宋末元初,谢开书从浙江始宁迁徙宁化石壁。谢开书之子谢球有3个儿子:次子谢选春迁居广东大埔;谢迎春的次子谢谢犹复由大埔迁徙广东梅县,衍衍播之广东兴宁、惠州永安等地。第三子谢逢春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携四子迁居广东潮州;而后,次子谢志德迁居河源,第三子谢志惠迁居五华,第四子谢志兴迁居兴宁。(广东梅县《谢氏族谱》)
明洪武四年(1371年),宁化石壁谢氏移居广东梅县。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尤溪汤川谢氏开基始祖谢添隆的次子谢大存迁居福州候官;第三子谢大良迁居长乐;第四子谢大兵迁居福清。谢添隆的第三世孙谢昌盛迁居闽清池园樟里;谢昌寿迁居闽清后佳街中;谢昌文迁居永泰岐峰。
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尤溪坂面谢氏第四世孙谢宗茂移居德化草村。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第十一世孙谢应新移居永泰北山里。
明代,永安曹远曹岩谢旺后裔迁居广东丰海等地。
清代,有部分建宁谢姓后裔迁往江西宁都、兴国、广昌等地。

                          第二节 分布

谢姓人口在三明市姓氏人口中列第15位,共有51084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1%。以宁化县、将乐、建宁3县谢姓人口最多;3县的谢姓人口有26027人,占全市谢姓总人口的50.95%。其中,宁化县谢姓人口最多,有9491人,占全市谢姓总人口18.58%。其它依次为:将乐县8863人,建宁县7673人,尤溪县5197人,沙县5022人,永安市3681人,三明市区3461人,明溪县2458人,泰宁县2430人,清流县2328人,大田县480人。
一、三明市区
三明市区谢姓人口有3461人,占全市区总人口的1.27%;其中,三元区有谢姓人口1780人,分布于城关街道234人,白沙街道351人,富兴堡街道254人,荆西街道111人,岩前镇41人,莘口镇190人,中村乡394人,城东乡205人;梅列区有谢姓人口1681人,分布于列东街道789人,列西街道548人,徐碧街道239人,陈大镇62人,洋溪乡43人。
二、明溪县
明溪县谢姓人口有245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3%;其主要分布在夏阳、瀚仙、盖洋白叶寒塘、夏坊沂州、胡坊奋发、岩里谢厝坊、沙溪碧溪州、沙溪梓口坊、龙湖谢坊洞、瀚仙下坑塘等地。具体分布为:城关(含雪峰镇)609人,瀚仙镇759人,胡坊镇27人,沙溪乡107人,夏阳乡125人,盖洋镇360人,夏坊乡288人,枫溪乡39人。
三、永安市
永安市有谢姓人口368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5%;其主要分布在洪田镇井垄村,曹远镇樟林村和大湖镇坑源、增田村等地。
四.清流县
清流县谢姓人口有232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8%;具体分布为:龙津镇411人,嵩溪镇357人,嵩口镇339人,林畲乡27人,灵地镇8人,沙芜乡7人,田源乡6人,温郊乡35人,余朋乡17人,里田乡110人,李家乡16人,赖坊乡6人,邓家乡1人,长校镇898人,东华乡90人。
五、宁化县
宁化县谢姓人口列全市各县(市、区)谢姓人口的首位,有949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74%。谢姓在宁化县分布比较广泛,全县16个乡镇均有谢姓。
六、大田县
大田县谢姓人口列全市各县(市、区)谢姓人口的最未位,仅有48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13%;分布在全县的4个乡镇的5个村庄。具体分布为:城区237人,武陵乡51人,均溪镇4人,石碑镇1人,奇韬镇187人。
七、尤溪县
尤溪县谢姓人口有519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24%;具体分布为:城关镇420人,梅仙镇68人,台溪乡23人,管前镇581人,八字桥乡13人,联合乡900人,新阳镇302人,洋中镇355人,西城镇524人,中仙乡366人,溪尾乡198人,汤川乡171人,坂面乡696人,西滨镇(含尤溪口)580人。
八、沙县
沙县谢姓人口有502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7%;具体分布为:凤岗街道704人,虬江街道362人,夏茂镇1405人,青州镇581人,高砂镇490人,大洛镇394人,南阳乡327人,南霞乡625人,郑湖乡134人,其余乡镇均不足百人。其中,凤岗街道的城区,虬江街道的安坪村、镇头村、柱源村、城南社区,夏茂镇的东街、中街、西街、罗坑、车溪村牛栏墘,青州镇的前山村村尾、际头,朱源村中村、青州村、洽湖村、涌溪村,高砂镇的端溪主村、西坑仔,大洛镇的罗坑源村、陈山村,南阳乡的大基村、竹山村、南阳村、凤坡洋村,南霞乡的霞村、松树坑村桥头铺都是谢姓人口主要的居住地。
九、将乐县
谢姓是将乐的主要姓氏之一,已在县内繁衍生息一千余年;其人口数列全市各县(市、区)谢姓人口的第3位。全县谢氏人口有886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27%。将乐县谢姓是以陈留郡、东山郡为郡望的谢姓两支世系的后裔。这两支世系的谢姓裔孙主要分布在将乐11个乡镇的37个村和4个社区:古镛镇玉华村苦竹自然村,梅花村洞许自然村,山门村,龙池社区,华山社区;水南镇乾滩村、渡头村、溪南村、三班村、水南村、新兴村,金华社区,银华社区;光明乡光明村、渠许村、际下村、山头村、禊俚村;漠源乡奎洋村、漠源村;南口乡东坑村、南胜村、小拔村;白莲镇白莲村、大王村、村头村;黄潭镇大坪村、泰村、源俚村、吴村;万全乡常安村、杏溪村、万全村、阳源村、高坪村;万安镇良坊村、万安村;大源乡将王坑村;余坊乡余坊村、马嘶村、周厝村。其具体分布为:古墉镇913人,高唐镇71人,光明乡995人,漠源乡894人,南口乡1001人,白莲镇606人,黄潭镇1153人,万全乡633人,万安镇120人,安仁乡122,大源乡1113人,水南镇291人。
十、泰宁县
泰宁谢姓人口有243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90%;其主要分布于龙湖镇官田谢坊、杉城红卫、八里桥、龙湖官田、洋发、梅口大洋张坑、廖元定尾、下渠渠里等地。具体分布为:杉城镇852人,朱口镇1043人,上青乡39人,新桥乡4人,大田乡23人,下渠乡71人,开善乡228人,梅口乡148人,大龙乡22人。
十一、建宁县
谢姓为建宁县的第五大姓,列全市各县(市、区)谢姓人口的第3位,有767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27%;其分布在客坊有2762人,里心有1103人,溪口有877人,黄埠有786人,濉城有627人,均口有595人,金溪有545人,黄坊有234人,溪源有82人,伊家有62人。

                        第三节 谱牒

一、宋及宋以前
建宁《绥安谢氏宗谱》
建宁《绥安谢氏宗谱》始修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由进士谢德夫作序》。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由枢密院陈庚伯作序二修;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由西山蔡元定作序三修。清康熙二年(1663年),由枢密院刘洪作序四修;清道光元年(1821年),由裔孙谢立兴主稿、谢元荣作序五修;清咸丰六年(1856年),由知县谢享隆作序六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谢氏裔孙谢雍和、谢仁生主稿、谢贻镛作序七修。七修谱计67册,约10万字:谱内记录有源流考、官宦录、祖墓、山场、钦表、各房子嗣等情况,主要分类有:序言、领谱、仕宦录、先祖赞、各房子孙名录等。
宁化翠江《陈留郡谢氏族谱》
宁化翠江《陈留郡谢氏族谱》始修于宋,1990年有过续修。
尤溪溪尾下洋尾《谢氏族谱》
尤溪溪尾下洋尾《谢氏族谱》始修于宋代,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由张锦编修;其内容有谱序、祖祠基址、山场属管、碓坪基地、后天宫基址,四周荫树,双溪寨址,历代世系、世纪等。1984年由黄林村林茑鸣和谢启珍重修,在原谱的基础上增加了祠图、墓遗址等。
二、明清及民国
尤溪管前谢姓
尤溪管前《谢氏族谱》
尤溪管前《谢氏族谱》始修明代,先后有过5次修谱,最后一次修谱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谢光堂主持续修。
建宁《江左谢氏族谱》
建宁《江左谢氏族谱》始修时间不详,自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由第三十二世孙谢宋璧作序五修始有记录。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由谢氏第三十六世孙集体作序六修;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由谢氏第三十七世孙谢熙自作序七修;清光绪五年(1879年)由第三十七世孙谢观澜作序八修;民国元年(1912)由同族人作序九修。其内容有来源考、仕宦录、祖墓、山场地界、列祖图像、赞颂、各房子孙名录等。1995年在溪口乡枫元村,由谢氏后裔谢礼庄主稿,集体作序对《江左谢氏族谱》进行了十修。全谱收录建宁、江西谢姓共19支后裔情况,其中建宁11支,共7册约30万字。该谱印刷上较为认真,但页码谬误等老谱毛病未加改正。
永安曹远樟林《谢氏族谱》
永安曹远樟林《谢氏族谱》始纂年代未详。清咸丰八年(1858年),由十三世孙谢光岩主持重修。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谢良相主持重修。1990年,由谢明潮主持重修。
尤溪联合《谢氏宗谱》
尤溪联合《谢氏宗谱》始修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由东阳菊圃陈惠元先生修编,第十九代裔孙谢炳炫作序、第二十一代裔孙谢师程谨志。该谱于民国6年(1917年)由陈步安先生重修,1983年由陈简文先生重修;内容有世系源流、字行字派、祖祠地点建筑图、叙序、大宗图、小宗图等。
宁化翠江《谢氏族谱》
宁化翠江《谢氏族谱》始修于清代末,至1994年共有过5次续修。
宁化河龙《谢氏族谱》
宁化水茜《谢氏族谱》
宁化水茜《谢氏族谱》始修时间不详,至1991年共有过5次续修,现存族谱为第五次续修本。
宁化河龙《谢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至1993年共有过10次续修,现存最早族谱为第二次续修本。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
尤溪新阳中心村上白泉《谢氏宗谱》
尤溪新阳中心村上白泉《谢氏宗谱》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该谱记载支系分流情况及族规民约等。
尤溪西城后洋《谢氏族谱》
尤溪西城后洋《谢氏族谱》始修于1989年,由谢纪辉主持编修。
尤溪西滨过溪《谢家族谱》
尤溪西滨过溪《谢家族谱》始修1990年,为联宗统谱。
尤溪坂面《谢氏族谱》
旧族谱在清末民国初因遭匪乱而遗失。2000年与安溪金谷镇金山村谢氏宗亲连接重修。
尤溪汤川《谢氏族谱》
尤溪汤川《谢氏族谱》原谱已无从稽考。现存族谱为2002年组织编纂的《谢氏宗谱》,历经四年,于2005年完稿。该谱主要内容有:渊源探究、谢氏源流、名人题赞、旧谱序、先祖像赞、附录等,共416页,约6万多字。
尤溪中仙《谢氏族谱》
尤溪中仙《谢氏族谱》是2005年“六昌”联谱的谱牒。其主要内容有:名人题赞、渊源探究、旧谱选序12种、古今名家论谱牒、先祖像赞、谢氏源流、附录等,共541页。约4万字。

                            第四节 文物

一、宗祠
尤溪溪尾长华谢氏宗祠
尤溪溪尾长华谢氏宗祠位于尤溪溪尾长华村下洋尾后洋上厝,坐亥兼乾。该祠由开基始祖谢宝一于元末时期主持兴建,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共计九直,左右扶厝,下坪扶厝一座。
尤溪坂面上路谢氏二祖祠堂
尤溪坂面上路谢氏二祖祠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
尤溪新阳中心村上白泉谢氏宗祠
尤溪新阳中心村上白泉谢氏宗祠始建于明末,位于尤溪新阳镇中心村上白泉自然村。
宁化翠江谢氏家祠
宁化翠江谢氏家祠位于宁化县翠江镇小溪村,始修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尤溪坂面下路谢氏祠堂
尤溪坂面下路谢氏祠堂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甲午年)。
建宁谢氏“太保、文乐公祠”
清乾隆年间(1723-1782年),建宁谢氏子孙修有“太保、文乐公祠”以及望公彦斌坟,祀祠先祖。
建宁溪口乡枫元谢氏家庙
建宁溪口乡枫元谢氏家庙位于溪口乡枫元村,修清末。谢姓为建宁县历史上最早的姓氏之一。该祠供奉始迁祖为唐进士光禄大夫谢文远(字达仁)。
将乐万全阳源谢氏祠堂
将乐万全阳源谢氏祠堂位于万全乡阳源村祯祥坊。这是谢安第二十六世裔孙、谢焕得的第七世裔孙谢郎明长子谢原和次子谢荣支系的祠堂,始修时间不详,现仅存遗址。
将乐水南谢氏祠堂
将乐水南谢氏祠堂位于水南镇溪南路114号。该祠堂为清代建筑,占地332平方米。内有厅堂1座,面阔5间,进深3间,为单檐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厅堂前为空坪。风火墙部分砖砌,部分土墙。1994年,该祠堂进行过全面维修,并被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谢氏子孙曾在此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
尤溪中仙上仙谢氏宗祠
尤溪中仙上仙谢氏宗祠位于尤溪中仙的上仙村坑里自然村境内。全厝共6扇,木头结构,客厅、阴沟、花台等配套一应俱全,后水沟、天井、下埕、围墙、小门、向口大埕配套完善。该祖祠始建于民国37年(1948年)。
尤溪西城谢氏祖祠
尤溪西城谢氏祖祠位于尤溪西城潘山龙船坑。该祠始建于2004年,由原居坂面乡厚禄坪的谢氏族人迁移到西城镇潘山后所建。
永安谢氏始祖九七郎公祠
永安谢氏始祖九七郎公祠始建年代未详,座落在洪田镇尾炉,巽山乾向。该祠今尚存。
永安樟林村谢氏始祖福智公祠
永安樟林村谢氏始祖福智公祠始建年代未详,座落于樟林村,坐巽山乾向。1970年,该祠拆毁,1989年重建,坐戌山辰向。
永安大湖坑源谢氏始祖祠
永安大湖坑源谢氏始祖祠始建年代未详,至今尚存。
永安增田谢氏始祖祠
永安增田谢氏始祖祠始建年代未详,至今尚存。
二、墓葬
尤溪溪尾长华谢氏始祖谢宝一墓
尤溪溪尾长华谢氏始祖谢宝一墓葬于尤溪溪尾长华村下洋尾祠堂对面,坐巳向亥。
将乐黄潭镇泰村“浮洲”谢氏祖墓
将乐黄潭镇泰村“浮洲”谢氏祖墓原位于将乐黄潭镇泰村的孔头自然村金溪河中一个“浮洲”的小岛上。传说,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将乐谢氏开基始祖谢焕得去世。翌年的农历八月二十五日,子孙扶柩准备横渡金溪至对岸看好的墓地安葬。途经河中一个小岛“浮洲”时,突然风雨大作。大家慌忙停柩,分头避雨。待到雨过天晴,大家再到停柩的地方一看,棺柩已经“天葬”,地面上还隆起一个土堆。谢氏子孙们当即举行祭拜仪式。以后年年此日,谢氏子孙就到“浮州”祖墓祭祖。1994年,兴建孔头水电站,淹没“浮洲”。在县文物委员会和有关部门的批准下,谢焕得裔孙将“浮洲”祖墓和在孔头村的谢焕得夫人杨氏月嬷墓一起迁葬到黄潭镇泰村肖坊后山许垅墩。
永安谢氏始祖谢九七郎墓
永安谢氏始祖谢九七郎墓座落在洪田镇尾炉村后山。
永安曹远谢氏始祖福智墓
永安曹远谢氏始祖福智墓葬于永安曹远葛坑山。
三、其他
尤溪中仙大王宫
尤溪中仙大王宫位于尤溪中仙的上仙村。该宫始建于清末,是谢、黄两姓合建的。
尤溪中仙王龙岩宫
尤溪中仙王龙岩宫是由上仙村周边华仙,纪下洋,盖竹头,后垅隔等村共同修建的,祭祀张公圣君。该宫始建年代不详,解放初毁于火灾,1989年由上仙村的谢建镯倡首复建。有诗赞曰:王龙胜景出吾龙,君镇神居架起楼。登时仰观万山翠,入此遥看双水流。神显巍巍千载秀,石岩赫赫象全球。有求必应如人意。只缘有运再来游。

                        第五节 人物

一、古代
谢彦斌
谢彦斌,字宪侯,建宁人,梁开平年间(907~911年)曾任黄连镇将,南唐招讨使。
谢元
谢元,建宁人,南唐时官至尚书。
谢调
谢调,字成甫,建宁人,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曾任临川、清江令、汀州太守、宣奉大夫。
谢佑
谢佑(?-1087年),原居白水村(今三元区中村乡),后迁居历西(今梅列区列西)。据《正顺庙碑记》载,谢佑“少年游剑浦(今福建南平),从南平第一状元黄裳。谢佑拜黄裳为师。”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谢佑随黄裳守泉南(今泉州、南安)三年,为泉南地方的安定和经济发展做了不少好事。元丰八年,谢佑因政绩卓著,被遣迁建州(今建瓯)任职。相传,他在去建州上任途经水晶洄时,遇到到一位得道高人,留他居住三天,授传给他金符玉册。谢佑到建州后,又拜萨真人为师,修行学道。元佑二年(1087年),谢佑功成羽化。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谢佑保境安民的故事。乡民们感激谢佑护国佑民有功,自发建祠奉祀;并且请求丞相李纲上表朝廷,为谢佑请功。朝廷敕封谢佑为“广惠将军显烈尊王”。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赐“正顺庙”额。绍定六年(1233年)七月,三明境域乡民在沙溪河西岸建成“正顺庙”。咸淳十年(1274年),丞相文天祥又奏请朝廷加封谢佑为“日月盈光大帝”,配祀慈惠夫人。“正顺庙”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诇
谢诇,字成甫,建宁人,生于北宋景佑年间(1034-1037)。谢诇9岁就能作文,20岁中举人,入太学。治平四年(1067),谢诇考中进士授予江西临川知县。临川县东南有道千金陂,原来抚河流经临川城郊,形成瑶湖。抚河因暴雨猛涨,斜走支港,致主流干涸,泛滥成灾。谢诇到任后,极为重视千金陂的修筑。他动员百姓加固加高堤坝,使千金陂能灌溉万顷田地。在临川有个叫闵通的人因多次违法受到谢诇的惩办。与闵通有仇的人便乘机诬陷闵通的儿子是强盗,原以为谢诇一定会信以为真惩罚闵通和他的儿子。可是,谢诇坚持事实求是,认真调查取证,最终查清闵通的冤屈。因此,临川百姓都称谢诇为“谢冰壶”。后来,谢诇调任湖北清江知县。他发现前任知县已结案的一起杀夫案中有许多疑点。谢诇认为事关人命,不可草率,立即上报知州,经批准后重新审理。经谢诇认真调查取证,死者果然不是被其妻所杀,而是为仇家所害。终于,使真正的罪犯受到制裁,为无辜者洗清冤屈,全县百姓为之哄动。有一年县里闹灾荒,谢诇亲自到四郊放粮赈灾。当时已近除夕,家里来信催他回去团聚,他看后便在信末批道:“岁节不归第,不饮数十杯耳。人失食,奈何?”不久,谢诇擢升为汀州府尹,后朝廷赠谢诇为宣奉大夫。
谢洁
谢洁(生卒年不详),邵武人,宋绍圣元年至四年(1094~1097年)以通直郎身份任沙县知县。他思维敏捷,有政治才干。带头捐献薪俸兴建横跨沙溪的第一座浮桥--平津桥,以为官清正著称。
谢黼
谢黼, 建宁人,谢诇的长子,从小受业于父,北宋绍兴元年(1094年)进士,曾任吏部员外郎,出使高丽国。
谢黻
谢黻,字彦章,建宁人,谢诇的次子,与兄长一起受业于其父。谢黻从小聪明敏捷。12岁时,谢黻跟随父亲在清江,郡守听说谢黻文才出众,让他当面写一篇文章。谢黻一挥而就,使郡守惊异不已。宋徽宗依宋太祖仿唐朝开元钱之制,于大观元年(1107年)改铸年号钱“大观通宝”。这次改铸大钱的始作俑者是大奸相蔡京。史载:蔡京“变钞法,铸造大钱,剥削商人,为徽宗聚敛钱财。” 蔡京为了扩大财政,强行推广“当十钱”;实际不到三枚小平钱的重量,却规定为当十枚使用,引起市面大乱。当时,谢黻提举河北长平仓。他上书反对改铸大钱,说是“于民不便”。因此,谢黻冒犯蔡京,被贬谪。谢黻先后任潭州道判、兴化通判、和州知府、建昌知军等职。
谢皓
谢皓,字德夫,建宁人。他的父亲早逝,从小由谢诇教养。谢皓聪明才智,颇受谢诇器重,20岁选入太学。谢皓进士及第后,先后任南剑司户、瑞洪二州司理、历城知县,以政绩显著擢升为金部郎中。大观三年(1109年),辽国使者来朝,向北宋朝廷提出种种非分要求,接伴使张闬等无言以对。徽宗皇帝命谢皓代替张闬接待辽使。谢皓在接待中坚持有理有节的民族气节,表现出非凡的外交才能,维护了北宋朝廷的尊严。次年,谢皓受命以太常少卿身份出使辽国。在辽国举办的招待宴会上,辽官员有意挑衅,提出要与谢皓较量箭法。谢皓欣然应战,一箭便射中靶心,使辽人不敢轻视。回国后,谢皓任司农少卿,又先后出任南剑、建昌、绎州知州。谢皓为官清廉,他曾说:“吾平生不以公事徇人”,“居官持公廉二字足矣”。谢皓去世时享年80岁。
谢知常
谢知常,尤溪人,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进士。
谢邦值
谢邦值,建宁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曾任连山知县。
谢邦俊
谢邦俊,建宁人,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进士。
谢惟贤
谢惟贤,建宁人,南宋乾道后(1165~1173年)曾任兵马使都事。
谢蹈
谢蹈,建宁人,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曾任江东教授。
谢邦杰
谢邦杰,建宁人,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进士。
谢如松
谢如松,建宁人,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曾任婺州守。
谢有开
谢有开(1189~1248),建宁人,南宋宁宗时(1195-1224年)举人。他生活俭朴,却常周济行善,每年年底,都会拿出钱财资助同族中的贫困者。嘉定年间(1208-1224年)发生灾荒,谢有开积极赈粥。二年后东、南二乡水灾,死人无数,谢有开雇人捞尸埋葬,一时传为佳话。
谢涣
谢涣,建宁人,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进士。
谢廷荐
谢廷荐,建宁人,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进士。
谢华发
谢华发,建宁人,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年)官至监察御使。
谢英发
谢英发,建宁人,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年)曾任两淮制干。
谢邦光
谢邦光,建宁人,南宋进士。
谢惟
谢惟,建宁人,南宋特科进士。
谢邦俊
谢邦俊,宋代建宁人,曾任通直郎。
谢诏
谢诏,宋代建宁人,曾任淳安知县。
谢训
谢训,宋代建宁人,曾任承务郎。
谢谦
谢谦,宋代建宁人,曾任宣议郎。
谢庆恩
谢庆恩,宋代建宁人,曾任从政郎。
谢英辅
谢英辅(1312-1368年),泰宁城关人。谢英辅从小聪明才智,博闻强记,喜欢通读百家诸子之书,尤其喜欢研读兵法。他写的文章立论往往与众不同,自号“小谢老子”。他胸有大志,常常激励自己今后要有作为。元统元年(1333年),谢英辅中进士,被荐擢为御史。身为言官的谢英辅刚毅正直,针对时弊,敢于直言。谢英辅与同科进士、素有 “知无不言,言峭直无忌”的左丞余阙交情很深。在余阙的推荐下,谢英辅到兵部任职,后累官至枢密副史。但是,谢英辅、余阙都因刚正不谀,得罪权贵,遭谗言诬陷而最终弃官归隐。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朝分省于延平,封陈友定为平章。陈友定素闻谢英辅的才华和能力,请求朝廷准许谢英辅以枢密副史原职留在福建协赞军政大事。至正二十五年六月,朱元璋的部将朱亮祖、胡琛合兵进攻建宁。建宁城危在旦夕时,谢英辅帮助陈友定策划,击败胡琛部。陈友定报请朝廷由谢英辅兼任福建行省左丞。元朝大都被各地揭杆起义的各种势力围困着,物质奇缺。谢英辅为陈友定谋划,由海路派兵护送。因此,福建行省从登州、莱州每年为元都运送去数十万粮食等物质,解元朝大都的燃眉之急。洪武元年(1368年)元月,明军数路大军合围延平。陈友定见大势已去,服毒自杀。谢英辅为了表示对元朝的忠心,决心以身殉职。他告诉他的部属说:“我元朝进士,为国重臣,城存与存,城亡与亡,尚何计哉?”说完朝北跪拜后与妻子廖氏一起自缢身亡。
谢赐荣
谢赐荣(1324-1379年),号古峰,明溪县下觉里(今夏坊乡)沂州人。朱元璋起义后招揽人才,扩军武备。谢赐荣毅然率领数十骑投奔朱元璋,并向朱元璋阐述了自己对当前时局的看法和治国方略。朱元璋十分欣赏和器重他的才华,任命他为典宿卫。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二月,谢赐荣跟随朱元璋作战,击退张士诚对江南重镇镇江的进攻后,顺势攻占了张士诚占领的常州。同年十月,谢赐荣随常遇春部攻克池州;至正十八年十二月,谢赐荣又随朱元璋亲率的大军一起攻克婺州(今浙江金华)。谢赐荣因作战勇敢,战功卓著,被朱元璋任命为指挥同知。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陈友谅“忿其疆土日蹙”,建造高数丈的巨舰,纠集号称60万人的大军,倾巢而出,进围南昌。守将朱文正、邓愈、赵德胜、薛显率领全城将士殊死搏战,坚守85天,使陈友谅顿兵坚城之下,未能前进一步。七月初六,谢赐荣随朱元璋率20万大军进击陈友谅。“鄱阳湖之战”,终于击毙陈友谅,全歼陈军主力,取得鄱阳湖大战的胜利。谢赐荣因参战有功,被提升为指挥使。至正二十四年,谢赐荣随常遇春部征战于江西等地,以军功擢升为游击将军左翼都督。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正式登位称帝后,谢赐荣被封为镇国上将军兼枢密院事。洪武十一年,谢赐荣请求准假回乡省亲扫墓,翌年病逝于家乡,终年54岁。
谢海
谢海,元代建宁人,曾任湖广蕲州府知府。
谢元信
谢元信,建宁人,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曾任台州教授。
谢惠
谢惠,清流人,明永乐二年(1403~1424年)进士,曾任分宜知县。
谢英
谢英,建宁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曾任贵阳经历。
谢举
谢举,建宁人,明正德年间(1436~1449年)曾任感恩知县。
谢臻
谢臻,字至道,沙县人,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曾任武陵县知县、松江府通判。
谢应元
谢应元,字长卿,沙县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任澄迈、定远县知县,建昌、武昌府通判。
谢朝爵
谢朝爵,建宁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举人,任广东雷州徐闻县令。当时倭寇进犯,谢朝爵身先士卒,率众抵御,后升任江西吉安同知,卒于任上。
谢廷简
谢廷简,建宁人,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曾任苏州训导。
谢元若
谢元若,建宁人,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曾任新会知县。
谢汝明
谢汝明,建宁人,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曾任唐山知县。
谢文魁
谢文魁,建宁人,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曾任云南经历。
谢富有
谢富有,明代尤溪联合人,恩授军功八品衔。
谢君惠
谢君惠,明代将乐人,曾任刑部郎中、两广盐法道。
谢明德
谢明德,明代将乐人,曾任中宪大中大夫。
谢涞
谢涞,明代永安人,贡生,曾任上杭训导。
谢复生
谢复生,明代泰宁城关人,曾任广东阳春知县、肇庆府通判。
谢天佑
谢天佑,明代泰宁城关人,曾任江西仄和县丞、江西水吉知县。
谢明良
谢明良,明代泰宁城关人,曾任广东潮州府通判。
谢进
谢进,明代尤溪县城人,曾任无锡知县。
谢朝锡
谢朝锡,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刑科给事中。
谢天秀
谢天秀,字文台,明代泰宁人,曾任顺庆府通判。
谢复生
谢复生,字一阳,明代泰宁县城内人,曾任广东阳春知县,升肇庆府通判。
谢明试
谢明试,明代泰宁人,曾任浙江长兴县丞、升王府长史。
谢柱
谢柱,明代宁化人,曾任福建都指挥使。
谢道化
谢道化,明代宁化人,曾任御史。
谢祥昌
谢祥昌,明代宁化人,曾任延平都司。
谢宁
谢宁,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信阳卫经历。
谢国杰
谢国杰,字钟岳,建宁人,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任襄陵知县。
谢莘
谢莘,字耕来,号伊庐,建宁人,清雍正元年(1723年)特科进士,曾任工部主事、员外郎、浔州知府。
谢钟龄
谢钟龄,字鹤侪,号心耕,建宁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曾任保定、大城县令,广西横州牧、广东廉州知府。
谢圣纶
谢圣纶,字庚言、砚溪,建宁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曾任州天柱、锦屏、云南云南县知县、宾州知州、维西抚夷通判。
谢德芳
谢德芳,建宁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曾任临县知县。
谢家树
谢家树,明溪人,清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曾任钦州知州。
谢贻燕
谢贻燕,建宁人,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考授七品京官。
谢元宝
谢元宝,清代尤溪管前人,授赏军功六品职衔,侯选卫千总。
谢日辉
谢日辉,清代尤溪管前人,授正九品职衔,侯选直隶正堂。
谢日新
谢日新,清代尤溪管前人,授正九品职衔,侯选直隶正堂。
谢正
谢正,清代建宁人,曾任大理寺评事。
谢诏
谢诏,清代建宁人,曾任淳安知县。
谢恒
谢恒,清代建宁人,曾任玉山知县。
谢惇
谢惇,清代建宁人,曾任兴国军司法。
谢周翰
谢周翰,清代建宁人,曾任海宁节度判官。
谢邦洁
谢邦洁,清代建宁人,曾任嘉兴府判。
谢谦
谢谦,清代建宁人,曾任宣议郎。
谢兰
谢兰,清代建宁人,曾任福宁知州。
谢庆恩
谢庆恩,清代建宁人,曾任从政郎。
谢代壎
谢代壎,清代建宁人,曾任天河、上林、武缘知县。
谢茂
谢茂,清代建宁人,曾任山官县令。
谢邦乐
谢邦乐,清代建宁人,曾任泰宁知县。
谢贤倓
谢贤倓,清代宁化人,武举,曾任四川马边营都司。
二、现代
谢东章
谢东章(1885~1934年),明溪县溪口洪水坑村。民国22年(1933年) 7月,红军第二次解放归化城乡,建立起乡苏维埃政府,谢东章任主席。他密切配合红军,到各村宣传革命道理,组织群众与土豪斗争,为红军筹粮筹款,动员村里的青年参加红军。翌年春红军攻克沙县城后,谢东章接受县苏维埃政府的任务,立即组织群众到沙县,帮助红军挑运战利品回归化苏区集中。民国23年10月,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离开归化。谢东章等乡苏维埃骨干就地坚持斗争。11月底,国民党反动武装偷袭龙湖乡苏维埃政府,谢东章一家4人均被敌人抓入牢里。谢东章经受住敌人的严刑拷打,没有泄露半点革命机密。敌人恼怒之下,先是夺走谢东章夫妻年幼的女儿,然后将他夫妇俩押解到龙湖庵坪,用梭镖乱刀戳死。谢东章牺牲时年仅49岁,1983年明溪县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谢宗怀
谢宗怀(1892~1933年),建宁县里心高洋塅人,民国20年(1931年)3月为赤卫队事务长,民国22年3月在泰宁被大刀会杀害。
谢东生
谢东生(1892~?年),建宁人,民国21年(1932年)10月参加革命,任中共黄埠区区委书记,牺牲时间和地点不详。
谢良标
谢良标(1893~1933年),清流龙津镇人,民国20年(1931年)12月参加红军,民国22年7月在宁化县泉上攻打敌人碉堡时牺牲。
谢从曹
谢从曹(1894~1932年),清流长校乡人,民国19年(1930年)参加留前赤卫队,民国21年6月在泽里山放哨时被马贤康团匪杀害。
谢世文
谢世文(1896~1933年),清流长校乡人,民国19年(1930年)参加赤卫队,民国22年6月在马屋被民团杀害。
谢麻竹
谢麻竹(1896~1934年),建宁县客坊白沙塘人,民国22年(1933年)3月参加革命,为乡苏维埃农民代表,翌年被大刀会杀害。
谢年松
谢年松(1898~1934年),建宁县客坊里村人,民国20年(1931年)2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主席,民国23年4月被保卫团杀害。
谢世求
谢世求(1900~1932年),清流长校乡人,民国19年(1930年)参加赤卫队,民国21年5月在杨家橑(北里)被民团杀害。
谢栽禾
谢栽禾(1900~1934年),建宁县城关谢家村人,民国22年(1933年)1月参加游击队,翌年1月在战斗中牺牲。
谢世金
谢世金(1902~1934年),沙县夏茂罗坑人,民国22年参加夏茂区赤卫队,翌年在夏茂被国民党还乡团杀害。
谢国仁
谢国仁(1902~1938年),建宁县客坊鸡脚叉人,民国20年(1931年)4月参加革命,为乡苏维埃工作人员,民国27年8月被国民党杀害。
谢火基
谢火基(1903~1931年),清流长校乡人,民国19年(1930年)12月参加革命,任留茜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翌年5月在连城县四堡乡与民团作战被俘杀害。
谢太安
谢太安(1903~1933年),建宁县均口车头村人,民国21年(1932年)3月参加革命,任区苏维埃主席,翌年9月被大刀会抓走杀害。
谢进喜
谢进喜(1903~1933年),建宁县客坊墩头脑人,民国20年(1931年)2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委员,民国22年4月执行通讯任务被国民党杀害。
谢矮古仔
谢矮古仔(1903~1935年),建宁县客坊楮山村人,民国20年(1931年)4月参加革命,为乡苏维埃主席,民国24年被国民党杀害。
谢云才 谢元加子
谢云才(1904年生)、谢元加子(1909年生)均为建宁县客坊人,民国20年(1931年)4月参加红军,民国22年随红军出发后失踪。
谢金生
谢金生(1905~1931年),建宁县客坊公血树坑人,民国20年(1931年)3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主席,同年11月被国民党保安团杀害。
谢上元
谢上元(1905~1933年),建宁县里心磨下山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参加游击队,民国22年3月在泰宁大田战斗中牺牲。
谢红恩
谢红恩(1905~1933年),清流东华乡人,民国22年(1933年)2月参加革命,任城北乡拔里村苏维埃政府主席,民国22年12月在城北拔里被民团抓获杀害于供坊。
谢大俊
谢大俊(1905~1949年),沙县青州前山,前山村通讯员,1949年11月被大刀会匪首林良魁杀害于溪坪大岭后洋路口。
谢矮奴 谢小小 谢乡下人
谢矮奴(1906年生)、谢小小(1912年生)、谢乡下人(1912年生)均为建宁县溪口人,民国21年(1932年)10月参加游击队,翌年6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

谢殷盘
谢殷盘(1906~1974年),泰宁和平街人,民国17年(1928年)北平华北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民国19年10月代理泰宁县县长,民国36年为国大代表。1953年,谢殷盘任福建闽侯专区华侨事务处科长,后任福建省农工民主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省政协委员。
谢炳生 谢滴水 谢宏财 谢凤富
谢炳生(1907年生)、谢滴水(1908年生)、谢宏财(1913年生)、谢凤富(1915年生)均为建宁县客坊人,民国20年(1931年)参加红军,民国23年4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
谢石舍
谢石舍(1908~?年),建宁县客坊下坊村人,民国20年(1931年)2月参加红军,翌年跟红军出征后失踪。
谢矮古子
谢矮古子(1909~?年),建宁县客坊留田塅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参加红军,同年7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
谢期生 谢月生
谢期生(1910年生,乡苏维埃秘书)谢月生(1911年生,乡苏维埃主席)建宁县客坊里窠村人,民国20年(1931年)5月参加革命,翌年3月被国民党杀害。
谢洪进
谢洪进(1910~?年),建宁县客坊中畲村人,民国22年(1933年)3月参加赤卫队,同年4月帮红军押解土豪遭敌人袭击失踪。
谢木生
谢木生(1911~1934年),原名谢兆良,宁化县安远乡里坑村楮茶坑人,民国20年(1931年)参加红军,民国22年调到安远游击队当班长,不久提升为游击队副队长,并加入共产党。是年,谢木生调任里坑乡苏维埃主席,民国23年2月又调任安远区苏维埃主席。同年4月,他率区赤卫队和模范营配合红军,在安远东桥鸡公山与国民党政府军刘和鼎部1个营缴战,击毙敌营长和2个连长,歼敌200多人,缴获步枪130多支、机枪2挺。未几,调任澎湃县苏维埃保卫局长,8月升任澎湃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9月,中央主力红军开始战略转移,澎湃县苏维埃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及武装部队部分编入红军,其余人员改编为闽赣省苏维埃教导团,谢木生兼任教导团连长。他带领部队转战于安远、营上、建宁均口、里心、江西广昌、石城等地。12月16日,教导团在安远与国民党保卫团作战中,谢木生因过河时裤子浸湿,行走困难,不幸被捕。是月24日,敌人将谢木生衣服剥去,绑赴安家砾后山,用梭标刺杀。谢木生英勇不屈,高呼口号直到最后一息,牺牲时年仅24岁。
谢贵华
谢贵华(1911~1959年),原名周发,沙县夏茂镇罗坑村人,民国22年(1933年)8月参加赤卫队,同年9月转入苏维埃地方武装夏茂独立营,不久赴建宁参加红军新兵连集训。民国23年2月,谢贵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37团4连班长,后任排长,同年参加长征,并且在长征途中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27年,谢贵华任八路军某部5旅14团8连排长。在部队期间,谢贵华荣立一等功4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4次。民国31年5月,谢贵华因在战斗中负伤退伍,安置在山西省晋城县一区祥村。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1951年携家眷返乡。1958年,谢贵华任沙县夏茂公社罗坑大队(今夏茂镇罗坑村)党支部书记,以伤病之身带领社员投入生产劳动,终因劳累过度引起伤病复发,于1959年8月3日逝世,终年49岁。
谢祥标 谢清明
谢祥标(1912年生)、谢清明(1916年生)均为建宁县里心磨下山人,民国22年(1933年)3月参加游击队,翌年5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
谢林妹
谢林妹(1913~1933年),沙县夏茂罗坑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红军,同年在归化县夏阳小漈被国民党杀害。
谢玉珠
谢玉珠(1913~1934)女,清流人,林畲赤卫队员曾其应之妻,为人正直。在公公和丈夫激励下,1933年(1944年)3月她参加林畲赤卫队,当交通员,常以拾猪菜、砍柴为掩护,传递情报。红军北上抗日后,她依然坚持斗争。民国23年9月,在执行任务中被国民党军抓获,几经严刑拷打,终不屈服,被杀害于温郊温家山野猪垄。
谢乃仔
谢乃仔(1913~?年),建宁县溪口艾阳人,民国22年(1933年)3月参加红军,翌年5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
谢三奴
谢三奴(1913~?年),建宁县均口车头村人,民国22年(1933年)2月参加游击队,同年5月随红军第一连转战后失踪。
谢镇茂
谢镇茂(1914~1989)建宁溪口乡人。1950年,他成为县农业战线先进典型,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溪口乡桐元村党支部书记,1963年被授予华东地区劳动模范。他在任期间,桐元大队在推广机械化作业,改良水稻品种等方面均走在全县前面。桐元大队成为全县粮食生产跨“纲要”的大队。谢镇茂力主将增产粮全部卖给国家;直到1989年,桐元村都是全县完成征购任务最多的。谢镇茂廉洁、正派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1989年10月病逝于桐元家中。
谢龙生 谢付生
谢龙生(1914年生)、谢付生(1915年生)均为建宁县客坊人,民国20年(1931年)2月参加红军,同年5月在建宁战斗中牺牲。
谢奶猪
谢奶猪(1915~?年),建宁县里心张下湾里人,民国20年(1931年)3月参加红军,翌年12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
谢宝进 谢担鼻
谢宝进(1915年生)、谢担鼻(1916年生)均为建宁人,民国22年(1933年)4月参加红军,翌年随红军出发后失踪。
谢宝铜
谢宝铜(1919~1995年),泰宁县城关水南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工农红军,民国23年随队伍参加长征,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华东十八野战医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福建省卫生厅工会主席等职,1995年病逝。
谢有兴
谢有兴,将乐大源肖坊人,将乐县革命委员会主席,民国21年(1932年)2月在建宁县被国民党杀害。
谢来苟子
谢来苟子,泰宁龙湖许坊村人,民国21年(1932年)8月参加红军,翌年2月在江西宁都黄坡战斗中牺牲。
谢德洪
谢德洪(?~1934年),沙县夏茂罗坑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红军,翌年在江西黎川战斗中牺牲。
谢德崇
谢德崇,明溪夏坊乡人,红军战士,民国22年(1933年)随军出征后失踪。
谢宗兴
谢宗兴,明溪枫溪乡人,红军指导员,民国22年(1933年)在枫溪牺牲。
谢维福
谢维福,明溪瀚仙乡人,红军战士,民国22年(1933年)在泉上牺牲。
谢荣昌
谢荣昌,明溪雪峰镇人,红军战士,民国22年(1933年)随军出征后失踪。
谢世坚 谢世灿 谢连进 谢老迈子 谢冒禄 谢德连
谢世坚、谢世灿、谢连进、谢老迈子、谢冒禄、谢德连均为沙县夏茂罗坑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红军,牺牲时间和地点不详。
谢增福
谢增福,明溪城关人,红军情报员,民国23年(1934年)在明溪城关牺牲。
谢木根 谢才兴
谢木根、谢才兴均为明溪人,红军战士,民国23年(1934年)随红军出征后失踪。
谢志起
谢志起(1926~1949年),沙县富口池村人,民国37年(1948年)参加闽西北游击队沙县大队,翌年在横历坑与国民党军相遇被杀。
谢先庆
谢先庆,将乐大源肖坊人,第三野战军七兵团战士,民国37年(1948年)2月在辽宁省新民小学高栅战斗中牺牲。
谢七顺
谢七顺,将乐水南人,任将乐县水南乡农会副主席,1950年9月在将乐县东坑村被残匪杀害。
谢细苟
谢细苟,泰宁人,暂编35师3团5连二等兵,在奉化牺牲。
谢光文
谢光文,建宁人,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曾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浙东游击队,后任浙江省人民政府财政厅财经处处长。
谢长兴
谢长兴,将乐光明渠许人,宁德军分区后勤部战士,1977年8月在宁德抢救国家财产时牺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30 00:13, Processed in 0.041738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