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柴 › 郑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古今郑氏家谱之二

2013-4-19 08: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968| 评论数: 180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古今郑氏家谱之二 (2010-02-27 14:44:32)

标签: 人文 历史 宗谱 钞本 郑氏 郑国 文化 分类: 族谱文苑

(1892)钞本

四川泸县·郑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 (民国)郑光中 郑恺瑞纂修 1928年泸县石印本 二册

四川资中·郑氏族谱二卷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 (民国掷中武纂 1943年资中郑氏石印兼排印本 二册

四川·郑氏宗谱一卷 藏地:四川仪陇县档案馆钞本

云南晋宁·郑和家谱考释 藏地:北京师范大学 人民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美国 (民国)李士厚著 1937年云南崇文印书馆铅印本

云南蒙自·富江西山郑氏宗谱五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存卷1—3、5) (明)郑荣敬 郑存经纂修明钞本

郑氏统宗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图书馆 (明)郑仲纂修明嘉靖九年(1530)钞本一册

郑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明)郑光觉郑晦纂修明隆庆元年(1567)郑崇健钞本

营荫郑氏家谱五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明)郑周世 郑继世纂修明万历九年(1581)家刻本 一册

郑氏宗谱 藏地:曲阜师院 (明)郑应鸣重录明崇祯元年(1628)本二册

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明)郑冬老撰钞本 一册

科井郑氏宗谱卷 藏地:福建仙游县档案馆 (清)郑和重修清康熙二十年(1681)修钞本星源

银川·郑氏宗谱六卷卷末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郑永彬等纂辑清乾隆四十年(1775)活字本 四册

义门郑氏宗谱 藏地:浙江图书馆 (清)郑士祯编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 五册

郑氏宗谱三十六卷首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郑培先纂修清咸丰十一年(1861)樵月齐活字本 三十八册

瑞屏郑氏宗谱三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郑(氵秦)梁等重修 清光绪五年(1879)活字本二册

郑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郑尚宏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活字本 十册

郑氏传家簿 藏地:台湾清光绪二十八年(1903)钞本郑氏宗谱六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郑贤惠等修清宣统三年(1911)雍睦堂活字本 六册

续修白华郑氏宗谱 藏地: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 (存八卷末一卷)清末刻本

郑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清钞本

尊阳郑氏族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杭州大学 (民国)郑先贞等续修 1918年活字本 十二册

郑氏宗谱一卷 藏地:四川仪陇县档案馆 1927年钞本五部

郑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图书馆 (民国)王召棠修纂 1929年木活字本 四册

郑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吉林大学 (民国)郑继 续修 1939年活字本 九册

增修郑氏族谱卷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存卷6—9)民国刻本 一册

郑氏二修族谱不分卷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存一册)民国石印本

郑氏族谱 藏地:美国郑来禄等纂写本 一册

郑氏族谱 藏地:美国写本 一册

郑氏族谱 藏地:美国写本 一册

郑氏族谱一卷 藏地:广东潮阳县博物馆 郑午楼主修

郑姓-姓氏渊源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郑氏远祖为郑桓公,得姓始祖是郑鲁。

    相传黄帝之后,后稷承袭姬姓,传十五世孙周武王灭商建周,称西周。周厉王最小的儿子叫友,同周宣王是同父异母兄弟,周宣王在位二十二年后,即公元前806年将姬友封在郑(今陕西华县),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出任周朝司徒,他见幽王无道,诸侯强大,王权旁落,预感将有变乱,便把财产、部族迁移到位于河南中部虢、郐两国之间。桓公之子武公继位后,乘护送平王东迁洛阳之机,于公元前767年和公元前769年相继占领东虢、郐两国的土地,在新郑一带建立郑国。郑国共传十四代、二十三君、四百三十一年,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郑氏公卿宗族纷纷外迁,郑桓公姬友的十五世孙姬鲁迁居陈(今河南淮阳一带)、宋(今河南商丘一带)之间,以国名为氏,称郑氏。

    郑氏源于姬姓,其血缘始祖后稷,名弃。后稷母有邰氏,名姜嫄。有邰氏是炎帝的后裔,姜嫄是帝喾的元妃。据《史记》记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娇极,娇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这就是说,后稷乃炎黄二帝血统的总合。后稷的最大功绩是发展农业,为中国奠定了“以农立国”的经济基础。按《史记》记载后稷下传二十五世姬友是西周末期郑国始祖。自黄帝到姬友,其世系是:黄帝(姬姓)→玄嚣→娇极→高辛(帝喾)→后稷→不窋→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周厉王→周宣王(姬静),姬静封其弟姬友为郑伯,谥号“桓公”。郑桓公为郑国始祖。

     公元前857~前842年是西周第十个国王周厉王姬胡执政时期。周厉王刚愎自用,封杀言论,对敢言其不是的国人实行高压手段,酿成“国人暴动”,导致周厉王逃出王宫,由周召公与周公二相执政,史称“共和行政”。太子姬静因当时藏在周召公家而得以幸存;十四年后,周厉王死,姬静正式登基,是为周宣王。他励精图治,立志中兴,从家族中选拔能助其中兴的人才,看中了同父异母的少弟姬友,把姬友封到王畿之地陕西咸林(今陕西华县)为郑伯(三等诸侯国),这是西周王朝最后一个被分封的诸侯国。自此始有郑国。

    郑桓公姬友受封后,把郑国治理得井然有条,显示了他的治国才能。周宣王视其才能,就请郑桓公入朝做司徒,掌管教化。不久周宣王晏驾,周幽王继位,郑桓公仍在朝中任司徒。可是周幽王无道,贪图淫逸,重用奸臣,不事朝政,演出了“烽火戏诸侯,只为伊人笑”的荒唐闹剧。加之戎狄入侵,周王朝处于内外交困境地。朝中百官人心惶恐。郑桓公为王卿士,忧国忧民,于是与太史伯商议:“王室多故,何所可以逃死!”意思是问太史伯:朝政日非,国家将亡,郑国的出路何在?太史伯是掌管各国文史资料的官员,为其分析了成周(今河南洛阳)四方侯国的情况,认为南、北、东、西四方都不是郑国可去的地方,只有济、洛、河、颍之间是个好地方,并指出:那里有十个子(四等诸侯国)二个男(五等诸侯国)之国,虢、郐是两个大国,然而他们都骄傲自大,非常贪厌,你若以周朝有难为理由,借其一块地方,安置家属财产,他就不能不答应。可是,周王朝一旦有事,他必背叛,那时你以周王朝的名义进行讨伐,定能得胜。如若得了虢、郐之地,其他八国就会归顺于你。以你的才华对这块地方进行治理,一定会大有作为。太史伯的建议,为郑国东迁规划了发展蓝图和斗争策略,随后他还提醒郑桓公:“……王心怒矣,虢公从矣,凡周存亡,不三稔矣!……欲避其难,其速规所矣,时至而求用,恐无及也!”这是忠告郑桓公,周幽王已听不进任何忠言了,他所信任的只有虢公石父了,周王朝不会支撑几年了,要迁就赶快迁吧!再晚就恐怕来不及了。

#p#分页标题#e#

    郑桓公听了太史伯的忠告,当机立断,先把家属、财产寄迁于虢、郐之间(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地带)。这就是历史上说的“桓公寄孥”,为以后的郑武公东迁开辟郑国四百多年的基业打下了基础,也为荥阳郑氏家族扎下了根基。而郑桓公则在“犬戎之乱”中,为保护周幽王而战死疆场,以忠臣的形象而名垂千古。郑桓公逝世后葬在陕西骊山脚下。

    公元前770年郑桓公逝世于国难,其子姬掘突嗣位,史称郑武公。郑武公雄才大略,他在周幽王逝世后,与秦襄公、卫武公等一起拥立太子宜臼继承王位,并护驾东迁洛阳,建立王城,史称周平王。郑武公乘护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灭掉虢、郐两国,并相继把鄢、蔽、补、丹、依、蹂、历、华纳入郑国版图,推行“武公之略”,并娶申侯女武姜为妻。周平王十四年(公元前757年)生姬寤生(郑庄公),周平王十七年(公元前754年)生姬段(史称“京城大叔”的公叔段)。

   郑武公力保周平王东迁,为维护我国东周时期的一统局面贡献了力量,而后又推行包括“释放商奴,发展工商,繁荣经济;开发滩涂,发展农桑,强国富民;兴建乡校,教化民众,广集民意;加固京城,扩建城邑,巩固国防”的“武公之略”,为郑国四百多年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郑武公东迁后,由于护周平王东迁有功,继承了其父在朝中的司徒之职。周平王也赐成周畿内虎牢之地,帮助郑国发展壮大。郑武公为强国提出了解放商人的口号。“商人”(商奴)是殷商时期为甫王朝服务的中坚人物,其中有不少能工巧匠,他们多是有技术、会经商的能人,周灭商后被定为世袭奴隶,当时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均无保障。

    郑武公东迁后,看到他们是建设国家不可忽视的力量,就向他们宣传:“你勿我叛,我勿强贾,毋或强夺,尔有利市宝货,我勿与知。”这样,商人们便都拥护郑武公,纷纷投奔郑国,都愿做郑武公的臣民,郑国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郑武公依靠这批力量,开发“荥陂溉渚”的滩涂荒地,进而加固京城,扩建包括虎牢城在内的城池。并且还兴办乡校,教化民众,广集民意,大大调动了人们建设郑国、保卫郑国的积极性,历史上的“弦高犒师退秦兵”和“烛之武缒城退秦师”的故事,就是郑国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主动保卫国家的表现。郑武公的进步政策营造了郑国和平、安定、向上的生活环境。《诗经》是当时郑国祥和、安宁生活的生动写照。郑武公还把桓公寄孥的京城(今河南荥阳京襄城村)建成宏伟都城,这是郑武公东迁后建设的第一个都城。现在的京城遗址南北长1722米,东西宽1418米,总面积约三平方公里。现存留在地面上的城墙有八段,约一千余米,最高处高十多米。其夯土坚实,土层清晰,凡目击者莫不称赞。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建设如此宏大的工程,从一个方面显示了武公之略的宏伟气魄。此城汉朝时设京县,因超过县城规定的标准而从城中东西建了一道城墙,群众称之为“横城”,所以,现城址呈“曰”字形状。

     就在郑武公雄心勃勃地推行“武公之略”的时候,周平王却收回了虎牢以东一块地方,迫使郑武公不得不到郐国故地(今河南新密)交流砦另建新都。周平王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新都尚未建成,郑武公便积劳成疾而逝世,在位七年。他逝世后葬于三皇山上,此后三皇山就叫广武山(今河南荥阳广武乡桃花峪村)。

郑庄公因在出生时难产,所以母亲姜氏当时很不喜欢他,起名叫寤生。郑武公在位时武姜曾几次建议郑武公立寤生之弟公叔段为太子,郑武公均未从。郑武公逝世后,十五岁的寤生即位,称郑庄公。

郑庄公即位于郑武公为之创建的新都(今河南新密东南交流砦古郑城)。母亲武姜首先发难,为公叔段请封,先要求封在制(今河南荥阳上街村),郑庄公以制地有虎牢之险,而且又与周王室正在闹着纠葛而未应允。接着又请封于京,京是故都,需要得力人去镇守,郑庄公答应了。公叔段少年英俊,很有才华,京城臣民都很爱戴他,称他为“京城大叔”。《诗经》中的《叔于田》《大叔于田》,都是歌颂公叔段的篇章。公叔段在京城经营二十二年,后因与母亲勾结谋叛庄公,被郑庄公击败而逃到共地(今河南辉县),这就是史籍《左传》所说的《郑伯克段于鄢》故事。

    郑庄公在解决宫廷内部矛盾的同时,积极扩充军队,广开疆土,先伐卫,又与齐国结盟伐翼国、伐宋国、侵陈国,比郑武公更为激进,俨然以小霸自居,这就激起了周平王的不满。公元前719年周平王驾崩,周桓王即位。周桓王对郑庄公不信任,起用虢公忌父取代郑庄公在朝之职。郑庄公因此而不满,为此闹到朝廷,导致周郑关系恶化,以致弄到周王室与郑国交换人质,就是历史上说的“周郑交质”,即周王子狐与郑公子忽,作为人质互相交换。郑庄公又派祭足带人割取温地的麦子,接着又取成周之禾,周郑关系进一步恶化。周桓王五年(公元前715年)虢公忌父正式被任命为周王朝的卿士。周桓王八年(公元前712年)周王室又收回被郑国占领的邬、刘(今河南偃师)、为(今河南孟津)、邗(今河南沁阳)等畿内之地,调换了原属苏忿生的十二个邑,即温(今河南温县)、原、郗、向、樊(均在今河南济源境)、怀、显成(今河南武陟)、攒茅(今河南修武)、盟(今河南孟津)、阱(今河南沁阳)、聩(今河南获嘉)。这些地方,同郑国隔着黄河,实际上是卫、晋两国的势力范围,不仅增加了管理麻烦,还增加了与卫、晋两国的矛盾与磨擦。郑庄公对此耿耿于怀,数年不去朝王。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免去郑庄公朝中司徒之职,并亲自带领诸侯联军讨伐郑国,却被郑国的著名射手祝冉一箭射中肩膀,史称“射王中肩”,当祝冉要再射一箭时,被郑庄公阻止,说:“君子不欲多一人,况敢凌天子乎!”并派祭足慰问周桓王,这一方面说明郑庄公作为“春秋小霸”已有能力与周王朝抗衡,另一方面仍作为周王朝之公卿,对周王朝的抗拒是有理、有节的。

#p#分页标题#e#

    郑庄公四十三年(公元前701年)郑庄公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葬于交流砦(今河南新密)。郑庄公治理郑国四十三年,是郑国的极盛时期,此时郑国疆土南建栎邑(今河南禹卅),东建启封(今河南开封),北与卫、晋交错,西控巩、洛,胁宋迫许,威加北戎,常受王命讨伐叛臣,抗王命主公道。郑庄公有功于中原地带的开发与发展。

郑庄公逝世后的二十七年间,郑国发生了四位公子争夺君位的内讧。庄公传位长公子忽,公子忽即王位,称郑昭公。不到三个月,公子突与郑相祭仲在宋国的纵容与支持下,即把郑昭公赶到卫国,公子突即位称郑厉公。此时周王室也发生了“王子颓乏乱”,把周惠王赶下了台。郑厉公(姬子突)站在周惠王一边,在栎邑接待了周惠王,并协助周惠王平定了“子颓之乱”。周惠王因郑厉公勤王有功,又把以前收回的虎牢以东地方重新赏给了郑国,周郑关系随之缓和。郑厉公后来不愿做祭仲之傀儡,企图谋害祭仲,结果因泄密,被祭仲赶到了蔡国,郑昭公又被召回当国君。郑昭公以高渠弥为卿,高渠弥以数谏郑昭公不听,便杀掉郑昭公而立子浉,又造成了郑国新的矛盾。当时郑厉公在宋、齐、蔡、陈等列国和周王室的支持下,偏居郑地栎邑(今河南禹州)。子浉仅当了九个月国君,便被齐侯杀掉,高渠弥亦被车裂而死。郑国实权又归祭仲。因祭仲与郑厉公不和,只好从陈国迎回公子婴为君,郑厉公与子婴同时存在。由于子婴在位十四年却始终没有年号,故史册均把子婴列在郑厉公世序之下。子婴十四年(公元前680年)郑厉公自栎北上,得到当时郑相傅瑕支持,傅瑕杀子婴及其二子,接纳郑厉公。此次郑厉公复国,深知权臣祸国,便杀了傅瑕,自己独立执政,至此郑国四公子夺权之争平息下来。从公元前743年郑庄公即位到公元前673年郑厉公逝世止,七十年间郑国东迁后的第二都城在郐国故地(今河南新密交流砦古郑城)。几次较大的事件,如周桓王元年(公元前719年)宋、陈、蔡、卫联军伐郑,围其东门五日;公元前712年郑伐许,公孙阙与颍考叔争车等事件,都发生在这里。《诗经》中的《将仲子》、《有女同车》、《溱洧》等篇,都是这一时期的民歌。

    郑文公迁都政局稳定早在郑庄公在位时期,他就看中了昔日黄帝建都有熊的地方,并着手在这里建造一个规模更加宏伟、开阔的都城。到郑文公捷时期(郑文公二年,公元前671年)正式迁都于此,就是现在的“郑韩故城”。

    郑文公执政四十五年,其时宋、鲁日衰,齐、晋、秦、楚新兴,郑国处于王畿之地,是列强争夺的焦点地区。因为郑文公能正确处理同各国的关系,或拒盟,或会盟,都从本国的安全与稳定出发,换来了郑国的和平发展。加之迁都新郑和整顿内部的重大举措,都对郑国的巩固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文公执政四十五年间,先后经历了与郑国有关系的会盟、拒盟、伐郑、救郑等二十五次重大事件,郑国能在大国争霸的夹缝中生存下来,确实不易。

    郑文公时期除迁都之外,还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件是文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36年)周王室发生了“子带之乱”。周襄王被逐,避难于郑,郑文公迎周王居于京城,这是郑国的又一次勤王行动。从此京城改为“京襄城”,现在的京襄城村尚有襄王走过的地方“御路岗”,襄王居住的地方“老王嚼”等遗址、遗迹;另一件事是“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是个做蜡烛生意发了大财的“商人”,有人把他举荐给文公,文公没有重用。他在秦国做蜡烛生意,对秦国贡献很大,所以,和秦穆公关系很好。在晋秦结盟围攻郑国都城时,郑文公接受别人建议,请他去退秦师,烛之武原为商人,出于报君王释“商奴”之恩,用绳子缒于城外,见了围郑的秦穆公,陈述灭郑不如存郑的道理,秦穆公接受了烛之武的规劝,退兵返秦,解救了郑国。总之,郑文公执政四十五年间,尊周王、睦邻邦、宽下民,嬴得了郑国前所未有的稳定与发展,对郑国延续了四百多年的基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郑国后经郑穆公(在位二十二年)、郑灵公(在位一年)、郑襄公(在位十八年)、郑悼公(在位二年)、郑成公(在位十四年)、郑嫠公(在位五年)、郑简公(在位三十六年)、郑定公(在位十六年)、郑献公(在位十三年)、郑声公(在位三十八年)、郑共公(在位三十年)、郑哀公(在位八年)、郑幽公(在位一年)、郑儒公(在位二十七年)、郑康公(在位二十一年)等十五位君王的治理,虽历经艰难曲折,但毕竟又延续了二百四十多年。此时正是我国历史上的东周列国时期,这个时期的东周天子,实际上已是形同虚设。但任何一国要想称霸,都需要打着周天子的旗号,于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经常发生。凭郑国与周王朝的关系和所据的地理位置,郑国便成了诸侯称霸必须争夺的重要地区。历郑国十四代二十三君的四百三十一年中,大小战争约一百四十次之多,而郑穆公之后的二百四十二年间就有九十多次,其中被伐四十二次,出兵伐别国三十一次,并灭掉了许国。在紧急关头被其他诸侯国所救十一次,出兵救别国有二次。

    郑穆公在位二十二年。母亲生他时,梦见天使赠予兰花,因而得名曰“兰”。他的父亲郑文公接受郑厉公时期宫室内讧的教训,内忌思想严重,为防止重蹈公子内讧的覆辙,把群公子逐出国门。公子兰奔往晋国,后成了晋国将领。在随晋国伐郑时,因避开伐郑围城,受人称道。后来郑文公在周王、列国与国人舆论压力下,把公子兰接回了郑国。郑文公辞世后,公子兰继承君位,称郑穆公。公子兰刚即君位,就遇到秦穆公伐郑的大事,郑国贩牛的商人弦高,在贩牛的路途上,遇上侵略郑国的秦兵,把自己的十二头牛送给秦军,假说是郑君派他送牛来慰问秦军的,以麻痹秦军的斗志,他便趁机向郑君急报秦军入侵的消息。郑君一面准备迎敌,一面派人游说。秦军得知郑国有了准备,才顺便灭滑国而还。回师途中,被晋国借机打败,毁掉战车三百乘。

    郑穆公即位之后,正是晋、楚争霸中原的历史阶段。为了本国的安全,也为了周王朝的利益,郑穆公不得不利用外交手段,时而服晋,时而屈楚,而晋、楚都决不让郑国被任何一国灭掉,这就换来了诸侯国多次救郑的局面。现在泰国郑氏后裔的宗亲总会以兰花做会徽,其来由即

分享:

喜欢

阅读┊ ┊ ┊禁止转载 ┊ ┊打印┊

已投稿到: #p#分页标题#e#

排行榜 圈子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古今郑氏家谱之一

后一篇:古今郑氏家谱之三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岛国宛如仙境樱花城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最适合调情西班牙海湾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古今郑氏家谱之一

    后一篇 >古今郑氏家谱之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29 20:12, Processed in 0.049160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