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李黄陈张周梁何林吴刘 › 梁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源自伯益后人为梁氏正宗 迁居常平板石因风水宝地

2013-4-19 22:39|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1188| 评论数: 0

  

源自伯益后人为梁氏正宗迁居常平板石因风水宝地

  

源自伯益后人为梁氏正宗迁居常平板石因风水宝地

虎门东风村南野公祠。

  

源自伯益后人为梁氏正宗迁居常平板石因风水宝地

斑驳的朱漆红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源自伯益后人为梁氏正宗迁居常平板石因风水宝地

古色古香的祠堂。

  

源自伯益后人为梁氏正宗迁居常平板石因风水宝地

凉爽的祠堂里,村民们在打乒乓球。

  

源自伯益后人为梁氏正宗迁居常平板石因风水宝地

农闲时,妇女们会打一下健康麻将。

  第伍拾壹期

  ● 抚宗族之今昔 展东莞之史貌

  源志

  正宗梁氏来源伯益之后梁国

  梁氏来源有五种,主源有两种:一是出自嬴姓,起源于东夷少昊部,伯益之后。据载,伯益裔孙秦仲的小儿子康封于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南),建立梁国,后人以国为氏,史称梁氏正宗;二是出自姬姓,以封地为氏。据《路史》等书所载,东周时平王有儿子姬唐被封在南梁(今甘肃陇西县一带),唐便以封地为姓,是安定梁的始祖。晋时,梁遐迁至福州落阳县三山开基,是梁氏入闽始祖;宋神宗时,梁熙学由福建流迁广东韶州(今韶关),为东莞梁氏入粤始祖;宋嘉定三年(1210),梁熙学之孙梁文奎至东莞游学,并与其弟梁文壁定居常平板石;他们后裔迁居虎门东风村、石碣梁家村等地。

  今志

  虎门东风村有梁姓人口600多人

  梁姓人口众多,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位的大姓。今日梁姓以广东为多。其中播迁分布人口、地点最多的是四大支系:一是安定南迁始祖梁芳(康伯35世孙)的后裔梁熙碬(康伯62世孙)之家族;二是梁熙碬之弟梁熙学家族;三是被宋太宗赐为甲科状元梁颢(康伯56世孙)之曾孙梁焘(康伯59世孙)之家族;四是梁颢第三子梁适之曾孙梁绍(康伯60世孙)之家族。东莞梁氏为梁熙学后人,如今分布在常平板石村、虎门东风村、石碣梁家村等地。目前在虎门东风村有600多人,验岗村近1000人,金洲梁屋和路东梁屋大约500人。

  姓氏之旅

  入粤梁氏分迁繁衍成四大支系

  东莞梁氏的寻找颇费周折。在采写安排中,是计划到梁氏入莞时最早落脚点常平镇板石村的,但该村负责宣传的人员不同意。后来辗转到石碣梁家村,一样是得到了村负责人不愿意的答复。正要放弃时,虎门验岗村一位梁姓族人联系上了我,告知他们一条村有近千人都姓梁,并且据说是从虎门东风村迁来的。经过虎门镇宣传人员的搭线,终于找到了梁氏的又一个聚集点。可惜东风村的梁氏大宗祠已被改成了卫生站,并且家族古谱已丢失殆尽。对于梁氏的寻找,只能从新编的《广东梁氏源流考人物录》开始。

  梁姓主要来源有两种。一是出自嬴姓,起源于东夷少昊部,伯益之后。伯益裔孙秦仲的小儿子康封于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南),建立梁国,后人以国为氏,史称梁氏正宗;二是出自姬姓,以封地为氏。在虎门东风村,虽然村中老人大多不清楚先祖详细的迁居足迹,但还是知道东莞梁氏为伯益后人康伯后裔。从梁国到晋代,康伯传至第三十七世孙梁遐,他便过来福州落阳县三山开基,成为了梁氏的入闽始祖。

  据新谱记载,入粤梁氏后裔播迁分布人口、地点最多的是四大支系:一是安定南迁始祖梁芳(康伯35世孙)的后裔梁熙碬(康伯62世孙)之家族;二是梁熙碬之弟梁熙学家族;三是被宋太宗赐为甲科状元梁颢(康伯56世孙)之曾孙梁焘(康伯59世孙)之家族;四是梁颢第三子梁适之曾孙梁绍(康伯60世孙)之家族。据谱追溯上源,东莞梁氏源自梁熙学一脉。

  梁氏先祖从韶州迁居东莞

  南宋末年为了躲避金兵入侵,几乎是所有姓氏南迁的重要理由,梁氏也不例外。时间定格在宋神宗时期,当时因为金兵入侵,与其他姓氏的先祖一样,梁熙学为了逃避战乱流迁到广东韶州,即如今的韶关,寄居在南华寺,成为了东莞梁氏的入粤始祖。与其他姓氏先祖不同的是,梁熙学不久迁居南雄沙水里许家塘后,被当地一对许氏夫妇招为女婿,并入赘许家。至于梁熙学入赘后为何子孙还可以保留梁姓,这就不知道了。

  梁熙学的儿子梁实斋生有四个儿子,分别为文奎、文壁、文治、文定。1203年,梁实斋去世后,他的继室蔡夫人携带文治和文定回广州娘家生活,后裔迁居河源等地。而文奎和文壁却来到了东莞,落脚在常平板石,与爷爷梁熙学避难南迁不同,他们是看上了板石的风水好。据说那里是因为村口卧着一块60吨重的巨大板石得名,并且村中保留有梁氏大宗祠,可惜的是由于板石村村委工作人员的阻拦,我只能从《广东梁氏源流考人物录》中寻找梁文奎的足迹。

  据 新 谱 记 载 ,嘉 定 三 年(1210),宋宁宗开禧元年进士梁文奎来东莞游学,认为常平乃五龙汇集之地,板石祥云千集,风景秀丽,便筑“迎翠楼”作为讲学之所,并与其弟梁文壁定居于水滨,建立梁氏大宗祠。当时梁文奎、梁文壁、梁诩均是叔侄兄弟同朝进士,被人称为“梁氏三杰”,饮誉岭南。据说梁文奎有牌位立于广州千乘侯祠,具体是什么模样就不清楚了。

  辗转虎门东风分迁验岗等处

  南宋末年,只有六岁的皇帝赵昺被元世祖忽必烈赶至了新会崖山,结果由陆秀夫背着跳海自尽。当时钦授岭南道都总管府总管的梁琏,为梁文奎的长子,因拥护宋帝与元兵作对,导致板石村被元兵铲村。过了一段时间,才逐渐得以恢复。但在这段时间里,梁氏族人为了避难已经四处转徙,比如梁文奎次子梁瑜到了东莞西门梁家村定居。从明初开始,更是分迁东莞中堂、石碣、万江、虎门等地。后来梁昌安迁回板石,成为如今新旧两围共祖。

  不过在东风村寻访时发现,村中并没有老人家了解东风梁氏是从哪里迁来的。后来我在《广东梁氏源流考人物录》中找到了“梁实斋——— 文奎、文壁”一支后裔在东莞市内聚集地有一个叫海南栅村的地方。经过村中老人反复探讨,才认为应该就是指如今东风村一带。理由是以前东风村属于南栅乡管辖,南栅乡这一代在古代是海滩,故人们也称为海南栅村。至于在什么时间迁来的,就无法查询了。

#p#分页标题#e#

  现在在虎门,除了东风村有姓梁的族人,验岗更是全村千来人几乎都是姓梁,还有金洲梁屋、路东梁屋等村都有梁姓族人。但据村中老人回忆,因为东风村原来有梁氏大宗祠,虎门验岗、金洲梁屋以及厚街白壕,长安沙头梁屋近等村均有梁姓先祖来拜祭,故推断为东风梁姓分迁出去的后人,但虎门路东梁屋的梁氏为其他支派。

  后世忆访

  “东风村是虎门梁氏最早聚居点”

  ●受访者:梁伦寿———东风村村委工作人员

  记者:虎门东风村姓梁的人口最多吗?大概有多少人?

  梁伦寿:我们全村有1700多人,其中姓梁和姓陈的最多,两个姓人口差不多,大约600人。

  记者:东风村梁氏是来自哪里的?

  梁伦寿:因为我们的族谱以前被毁掉了,所以具体不是很清楚。根据现在新编的《广东梁氏源流考人物录》显示,东莞梁姓几乎都是“梁实斋——— 文奎、文壁”后裔。我们应该也是这支分迁过来的。再追溯上去的话,也都是参照新编族谱中记载了,远古始祖为伯益后裔康伯,出自嬴姓。

  记者:我在《广东梁氏源流考人物录》看到“梁实斋———文奎、文壁”这支后裔分迁到东莞很多地方,但并没有发现东风村,不过有一个叫海南栅的村,我知道虎门这一带就是南栅,请问有什么关系吗?

  梁伦寿:应该分迁到海南栅村这支就是指我们东风村。因为以前东风村叫东安村,属于虎门南栅乡管辖,而南栅在古时是一片海,所以老人家也把南栅叫还南栅。估计族谱收编的是整个广东地区的,不可能分得那么细,而且一般是把古称写上去,不会跟踪到现在改名后重新划分的村名。

  记者:那梁氏是何时迁来东风的?始祖是谁?

  梁伦寿:这个都不知道了,也找老人家调查过,但年代这么久,大家都不记得了。

  记者:那你们东风村梁氏有后裔迁居别处吗?

  梁伦寿:目前虎门验岗梁氏、金洲梁屋梁氏,还有厚街白壕梁氏、长安沙头梁屋梁氏,都是我们东风梁氏的后裔。不过虎门的路东梁屋梁氏就不是我们东风村这支梁氏的了。因为我们虽然没有族谱记载了,但以前我们东风村建有梁氏大宗祠,听村里老人家回忆,解放前,上面提到的几个地方梁氏逢年过节都来这里拜祭,或舞狮等,所以知道他们是我们这边梁氏迁徙出去的,也可以说,东风村梁氏是虎门梁氏最早聚居点。

  钩沉

  康伯 梁国首任国君

  相传颛顼帝有一孙女名女修,因偶拾燕子蛋食后生了大业,大业娶少典氏之女为妻,生下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复续嬴姓祀,伯益便为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周宣王七年(前821年)秦庄公率兄弟五人以及周朝兵马七千人,击败西戎,因其后裔中秦仲父子征讨西戎有功,周宣王封秦仲次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南),建立梁国,立为国君,称梁康伯。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攻灭梁国,梁伯的后代遂以国为氏,称梁姓。

  地理志

  常平板石新旧围梁姓人口近1000人

  板石村位于常平镇中心东侧,面积3.4平方公里,下辖旧围、新围、霞村、南埔、吴屋5个自然村。宋嘉定三年(1210),梁文奎至东莞游学,并与其弟梁文壁定居于水滨,建立梁氏大宗祠。板石村是梁文奎家族的发祥地,目前梁姓族人主要聚居在该村新围、旧围,其中新围有近500人,旧围有450多人。

  虎门东风村梁姓人口600多人

  梁熙学于宋神宗时入粤,其孙梁实斋为常平板石开基祖梁文奎父亲。当时梁文奎与其弟定居常平水滨,他们后裔迁居海南栅村。据了解,今虎门东风村原属南栅乡管辖,并且南栅一带原为海滩,故称为海南栅村。东风村位于虎门镇的东南面,辖下有5个自然村,常住人口1600多人,其中梁姓人口有600多人,与陈姓同为村中大姓。东风梁氏后裔迁居虎门验岗村(梁姓人口有近1000人)、金洲梁屋(梁姓人口大约500人),以及厚街白壕、长安沙头梁屋近等地。

  东莞其他地方的梁氏族人

  梁文奎与梁文壁后裔播迁东莞各地:石碣梁家村,中堂梁氏,横沥贝涌村、高头村、江柏村、上岭村,万江村,寮步坑口村、向西村、塘晨村、大井村、卢村、寮夏村;桔洲头村、新门楼村、白石冈村等50多个村。

  读者反馈

  《东莞氏志》报道将于6月结束

  东莞杜先生来信:看了你们东莞氏志第50期报道的预告,说下期备选梁、孙、杨等……但前几期不是有预告杜姓吗?请问是否出过了?

  东莞缪先生来信:寮步缪边有很多姓缪的人,怎么没有见你们报道?

  广西梁先生来信:广西北流市全市梁氏有8万多人,我们苦找梁嘉佑,他当时被赐在广东南海,能否帮忙寻找?

  南都记者回复:联系了望牛墩的杜屋,说是没有族谱等资料,听说万江大莲塘有杜氏族谱,但万江区宣传部门一直在回复说等几天再联系。《东莞氏志》至今已经报道了50期,但东莞姓氏远远不止这个数目,另外,读者也一再要求继续关注,不过正是由于万江、常平板石、石碣梁家、石排胡氏等地方宣传人员对文化挖掘的漠视,这个系列已经计划在6月份结束,希望读者谅解,并期待能争取在近期结集成书。对于广西读者的来信,非常感谢对这个报道的关注,但因为姓氏关注范围在东莞,所以无法帮忙查询。

  注:本期《东莞梁氏》即将见报前夕,终于接到常平镇板石村梁建勋、梁权辉两位热心梁氏后人来信,表示有详尽的梁氏宗谱资料。对此,东莞姓氏采编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也感谢之前为我们提供相关资料的虎门东风村。

  名人志

  梁熙学 东莞梁氏入粤始祖

  梁熙学,名圭,字天赋,号丹崖。生于宋宝元二年(1039),乡试会魁,官至都宪(一说大理寺评事)。金兵入侵中原时,他流落韶关南华寺,后入赘南雄珠玑巷许家,生二子。其中大子梁充生克登,子孙多播粤港澳。东莞梁氏均为其后人。

  梁实斋 宋广州府增城县教谕

  梁实斋,字克登,号伯升,曾用名拱,为梁熙学之孙,东莞板石村开基祖梁文奎为其长子。南宋时,任广东道广州府增城县教谕。因子文奎荣,追赠为朝散郎监左藏库名衔。

  梁文奎 常平板石村开基祖

  梁文奎,字孔昭,号顿庵,南宋开禧乙丑二甲第一名进士。曾在京都宫廷任朝散郎、监左藏库。辞官后返回故里,历任县学、府学教授,并自办“迎翠楼”书院。政绩显著,饮誉岭南。

  梁该 官至钦州通判

  梁该,字廷敖,号石峰。梁文奎侄子,东莞梁氏另一个先祖梁文壁(文奎弟)儿子。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进士。梁该后居温塘,莞城道家山上雁塔,乃期倡建。

  梁琏 被封为岭南都总管府

  梁琏,字世宝,号维璋。梁文奎长子。性慷慨,有武略。当时境内,草寇扰攘,梁琏奋然举义,跟弟弟敬庵督率僮仆、苍头百余人,立围邑于宝山。朝廷爵以岭南都总管府之职。

  梁麟 2005年世界杰出华人

#p#分页标题#e#

  梁麟,东莞人,香港龙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主席、中华海外联宜会理事、江西省政协常委及召集人、东莞市政协常委及召集人、美国加州哈姆斯顿大学荣誉博士、东莞龙昌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等多个社会职务。2005年获选为世界杰出华人。

  下期备选

  寮步韩氏、东莞杨氏、茶山孙氏

  联系电话:18602038620

  E-m ail:nfdsbdgzz@ 126.com

  采写:南都记者 郑子龙

  摄影:南都记者 刘媚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2 12:15, Processed in 0.033600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