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其他姓氏 › 余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全国余氏家族第一次会议(摘要)

2013-4-21 14:06|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854| 评论数: 3

本帖最后由 余广宇 于 2012-11-19 00:08 编辑

全国余氏家族第一次会议(摘要)
      奇渥温,铁改余氏(全国)统一族谱统一字辈会议暨经济发展研讨会,于二00二年壬午岁正月初九日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宾馆举行,会期四天.出席会议的有我氏各界人士,媳妇及青年代表计81人.会议特邀内蒙古成吉思汗第二十九世孙,那楚格先生及四川西昌市蒙研会主任,王文芝女士莅临指导.
      会议期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参事室主任,荣盛来电表示祝贺,著名歌唱家腾格尔电话确定了为”铁改余蒙古族歌”所谱的曲.
会议由余成福(云南),余志鹏(重庆),余正武(四川),余文俊(贵州)轮流主持.
      首先,向大元太祖神皇圣主成吉思汗.铁木真像三鞠躬.那楚格先生向圣祖像敬献哈达:王文芝女士向会议赠送锦旗.
      余秋鹏(珠江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致欢迎词.他说,”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对远道而来的那楚格先生,王文芝女士以及云,贵,川,重庆,湖南的族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礼!为弘扬尊祖敬租的美德,全国”统一族谱同意字派”会议暨发展民族经济文化研讨会在曲靖举行,我代表年青一代参加这次史无前例的盛会,向全体族胞学习,尽我的一切努力,发奋工作,将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用实际行动来支持我们的修谱工作,这次的会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团结务实的会议,祝大会圆满成功!祝族胞们马年大吉,马到成功,万事如意!”
      余少凯向大会作《团结统一,继承创造》的讲话,他讲了五个问题,一,回顾铁改余氏家族的发展历程:二.为什么要”统一族谱,统一字辈”;三,认真做好”统一宗族谱,统一字辈”工作;四,深入研究成吉思汗思想:五.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
      他说;”奇渥温”,铁改余氏家族在元末明初时,被朱洪武追杀,九子十进士改名易姓,逃匿民间,从十公泸州凤颈桥盟诗离别,艰难生存,尔后牵涉全国各地,至今已是650年了.元朝在退出中原统治时,在很大一部分蒙古人无奈的留在了中原各地,据”蒙古源流”记载,各地转战的”四十万蒙古人中,得脱者惟六万,其三十四万(皆)被困而陷矣.我们就是这34万人中的十个人的后代子孙.明朝建立以后,为防止内地蒙古人的反抗”,规定”其辫发,胡服,胡名,胡姓一切禁止”(<明太祖实录>卷30第10页),”不许本类自相嫁娶”(<大明律>),强迫同化.我铁改余氏祖人不改其服,不变其俗,以种种形式抗争,这在余氏族谱中仍有记载,根九公每在孰望日,必朝北拜,有子福,子珉,子福说(系元明时人),见主失政,明主践作金陵,三个不变元服,建学宫于父墓之上,每读书至王子之歌,颂诗至麦秀之什,未尝不废卷而三叹矣,以清廉劝学官吏,以孝弟后学,以勤俭教农工,不著明时衣冠.珉,福二公以白衣终殆于永乐初年.蒙古人崇九尚白,以九为吉,以白为洁’(荣盛著<贵州省余姓蒙古族祖籍试考>载<内蒙古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秀二公诗曰:”伯仲分离痛九人,帝胃于今作庶民”.根六公第四世孙明成华年间兵部尚书余子俊,明.进士余之纲都写有家谱传承,明确记载我铁改余氏的族源,奇渥温氏,胡人也,铁木真人出焉,铁木真第六世孙铁木健娶洪氏,张氏生九子一女,余子俊墓现为乐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传承族氏文化,我氏族人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云南麻栗坡县石龙村的几位老人,在66年文化大**期间,因向子孙家传我们是蒙古人,是成吉思汗后代被批斗多次,到最后也要坚持家传,并告诉后代要世代相传牢记不忘.四川名山县的余洪智冒着风险续修家谱:威远县一位退休的女教师是余家的媳妇,也表示要把余氏族谱修好,泸定县沈边土司后代铁木荣,一直供奉着太祖成吉思汗像和真金像,神对写道:日想恢复元域,夜思统一中华,横联对”奇渥温氏”,并保留着部分蒙古语至今,重庆市余业富至今完好保存着我祖铁木健上朝时用的朝勿,为证明我祖身份作出了贡献.云南宣威市板桥镇土城办事处,余宗伍至今完好保存着蒙古马鞍和弓.长寿县志记载着秀二根七祖入川时间,为蒙古族,并有秀二根七祖入川时间,为蒙古族,并有秀二祖婆和根七祖公的墓碑,每年清明家族会盛大空前.大足县余栋臣,在清光绪八年,为组织反洋教武装起义,”大足教案”轰动全国,人人称快,栋臣英勇就义,临刑神色自若,时年61岁,载入<辞海>,<大足县志>,编为戏剧公演,起义遗址被列为县重点保护单位.犍为县余元富收集研究余氏家谱三十年,<犍为报>以”生活在犍为的成吉思汗后代”为题,较详细介绍了铁改余的历史,同时电视台播放了采访余元富的节目.宣威市的余建鸿,多年来乐于关注和联络我氏各地同胞,为统一工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文山州汽车运输公司余东升,驾车途中不畏强暴,勇敢制服歹徒,为旅客追回了巨额现金和物品,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中共中央宣传部,**部,中华见义勇为基金授予,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邀请在人民大会堂做舍生忘死斗邪恶,事迹报告,刊登余氏家族相同内容的刊物有<内蒙古日报>,<四川工人日报><曲靖史志通讯>,<云南蒙古族文化史>,其中内蒙古自自治区政府参事室主人荣盛著<在祖国的怀抱-祖国各地蒙古族探索>一书详尽介绍了我氏历史.2001年四月二十六日(贵州都市报)以”余氏族人是成吉思汗后裔?史学家疑问重重”为题进行追踪报道,说了些不符合史实和不适 当的话,我氏族人非常义愤,五月十二日,余庆珊,余少凯代表铁改余氏同胞,找到了报社主编讨个说法,口述了我氏声明,要求该报如实刊登我们的文章,辨明是非,以正视听,后来记着赔礼道歉,并于五月十八日在该报发表文章更正.铁改余的这段历史,引起了专家学者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贵州大方县,云南文山州,曲靖市,丽江,四川西昌地区等部分同胞先后在户籍上回复了蒙古民族称谓.
       一九九七年,宣威市发起续修族谱,时值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受荣盛主人和那楚格先生的邀请,我氏六人组成代表团,与云南省蒙研会一道,赴内蒙庆贺,在内蒙古大学举行的新闻招待会上,详细介绍了铁改余蒙古族的情况,在内蒙古大学领导的陪同下,专程到成吉思汗陵园祭奠祖宗,在庆祝大会期间,拜访了巴盟市的蒙古族同胞,经万人签名的铁改余蒙古族热烈祝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型横幅标语在会场上格外引人注目.荣主人和那老热情接待了我们.一九九九年八月,荣盛主人从内蒙古专程来曲靖和宣威市考察铁改余蒙古族同胞的状况,历时七天,在两市参加了两次大型座谈会,到余氏聚居地桃园做广泛的社会调查:到田坝考察余氏家庙回龙寺遗址,了解供奉两匹白马和农历三月二十日庙会(三月二十一日为一年一度成吉思汗大祭日)情况.八月三十日,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云布龙在昆明连云宾馆五号楼亲切接见了铁改余蒙古族代表,我们向云主席敬献了<铁改余氏宗谱>,云主席为族谱题了词,在荣盛主任的陪同下,亲切交谈,主席表示要到各地看望大家,并邀请大家到内蒙做客.
      余少凯最后说:”马背上的民族所创造的辉煌,无不源于流动(游牧),流动是创造的源泉,是蒙古人的天性,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团结起来,走向市场,走向世界,为民族的进步和祖国的富强贡献力量.
那楚格先生首先向大会表示祝贺,两次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云,贵,州,重庆,湖南等市铁改余蒙古族同胞联合起来,进行全国性的统一宗谱和字派工作,是一件大事情.从97年我们在内蒙见面到现在,同胞们做了很多工作,祖国各地的蒙古族同胞与自治区的同胞加强交往和合作,是积极相应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共同发展经济和文化,改变西部落后面貌,富民强国.
      那老介绍了进几年来自治区的快速发展及各方面的情况,他说:文化交流,经济唱戏,商机无限,大家设想在内蒙设立办事处,送子女到自治区学习等等,非常好,在交往中,民族语言非常重要,要学些蒙语.两地土特产互补,如云南的红茶就非常有名,希望大家把这些好的设想通过努力,一步一个脚印,一件一件落到实处,我将努力为之配合,牵线搭桥.
王文芝女士祝贺大会圆满成功,她的讲话直言快语,热情热烈.她说:余氏蒙古族同胞团结起来,统一族源和字派,非常好,九七年宣威发起修谱,我们之间通过荣盛主任的介绍联系在一起,我把凉山州的余氏家谱寄到宣威,宣威三次派代表到西昌走访,与西昌市的蒙古族同胞广泛交流,共同探讨与合作.相互促进.我计划出版一本关于西南蒙族同胞的书,就等余氏同胞这一部分完稿,在研究中发现沈边土司铁木荣家族至今还保留有少部分蒙古语,余步云家族谱中的官印正在鉴定,云南红河州哈尼族的语言与西昌彝族的语言相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加强各民族大团结,共同建设祖国.
      会议通过关于统一族谱,统一字辈的决议,和发展氏族经济和文化的决定,成立了修谱委员会,下设修谱办(总),主任余庆珊,副主任余子栋,余文俊,余正武,余秋鹏,余康林,同时任相应省(市)修谱办主任,经济办由余正武,余建鸿负责.
      会议期间,余其能宴请那楚格先生.王文芝女士及我氏各地负责任人,22日上午,举行了常务委员会议,会议在热烈掌声中结束,并合影留念.

历代宗支系列表
始 祖: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四子)
二世祖:第四子拖雷(十五子)
三世祖:第二子元世祖忽必烈(十一子)
四世祖:第十一子铁蔑赤(铁子高)(一子)
五世祖:铁木健(九子一女)
六世祖:(不详)
秀一公铁承良更名余 清字德元,科举进士任濠州太守。(今安徽凤泊东)
秀二公铁承勋更名余 真字德朝,科举进士任韶州太守。
秀三公铁承模更名余 醇字德珍,科举进士任苏州太守。
秀四公铁承酋更名余 和字德辅,科举进士任五集庆路(今南京)太守。
根五公铁承业更名余 藩字德弼,科举进士任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根六公铁承烈更名余 恒字德臣,科举进士任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根七公铁承盛更名余 屏字德胜,科举进士任吏部尚书。
根八公铁承光更名余 翰字德隆,科举进士任户部尚书。
根九公铁承英更名余 方字德兴,科举进士任礼部尚书。
根十公婿祝鳌更名余 伯字德仙,进十 第任兵部侍郎。
铁金莲祖又名寿英,赘婿祝鳌,更名金镕。又改余伯字德仙。排为“根十”。
     《元史·太祖本纪》称成吉思汗“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灭国四十“。作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其知名度在历史以来是最高的人物之一,许多国家的学者均在研究他的事迹。不少学者研究其军事思想,也有学者研究其哲学思想。
      太宗窝阔台嗜酒成性,喜爱狩猎。最后,于辛丑年(1241)11月因暴饮奥都刺合蛮所进贡酒突然病逝。时因太子贵由领兵在外,由皇后乃马真监国四年后贵由继位,在位三年不幸病逝于出征拔都德军中。由于对议立新君的纷争,海迷失后监国二年,后由拖雷长子蒙哥继位,是为元宪宗。宪宗八年(1258)发动征宋之役,命幼弟阿里不哥留守和林,亲率大军入川,围攻合川(今重庆合川市)。因不适应男方水土,染病死于钓鱼城下,在位九年。宪宗死时,拖雷正妻唆鲁禾贴尼第二子,蒙哥之弟忽必烈在鄂州(今武汉)得知留守和林的幼弟阿里不哥图谋帝位后,遂与宋议和轻骑北返,次年三月在开平(上都)召集忽里台大会即皇帝位,建元中统,庙号世祖。同年五月,其弟阿里不哥在和林举行忽里台大会,由漠北诸王拥戴为帝,双方连年征战,于1264年,阿里不哥败降,内战结束。至元八年(1271)十一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大元”,次年定都大都(北京)。至元三十一年(1294)四月元世祖去世,享年八十岁,在位三十五年。对元朝的建立后,欣欣向荣的景象,有诗一首作了高度概括:“黄金家族,成吉思汗,几代讴歌,大元皇帝,鼎新革故,各族相融,地广国强,世上称雄。”元世祖正宫皇后宏吉刺氏南必继正宫皇后,时值世祖春秋高寿,南必颇于朝政,朝臣五不敬服。南必皇后生有一子名铁蔑赤(谱译即铁子高),其他皇子尚有多人在世,帝位之争似不可免。但因世祖依法制册立真金为皇太子,(世祖共十二子)至元二十二年(1285)真金去世,未再立皇太子。三十年(1293)世祖命真金幼子铁穆耳抚军漠北时,行前以皇太子印授之,遂由其继位,是为成宗。成宗捶拱而治善于守成。在位十三年崩。后三代九易皇帝,直妥欢贴睦尔1368年离天大都(北京)返回漠北应昌始称“北元”,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
      按元帝系统表: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共四子。第四子拖雷(共十五子)次子元世祖忽必烈(共十二子)第十一子铁蔑赤(铁子高)妣潘氏。
      铁子高进士官上大夫,娶妻潘氏,生一子铁木健,深得皇后祖母心爱,在其与潘氏母亲的养育下成长。大德二年(1298)皇封其堂弟铁木健为南平王职位东路蒙古元帅,食邑河南江北行省(后属湖广行省辖)麻城县孝感乡治东三里五凤岭娶妻洪、张氏被赐封为金花诰正一、二品夫人。木健祖四十无子,潘氏祖婆广积阴德,怜恤孤贫,善济人之急救人之难阴骘浩大。殁后葬于经赖布衣所指点的宁国府太平县西门垭口长塘荷叶坡牛滚凼之墓穴。几年后洪氏果连生四子:秀一、秀二、秀三、秀四。洪氏病故,继娶张氏亦连生五子一女: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一女金连(亦名寿英)。金连自幼习马射箭,佐父军营不舍出阁,后赘婿祝鳌续名根十。弟兄一妹夫自幼聪敏过人,资质超凡,善读儒书,尔后同登黄甲进士,官至四太守五尚书、一侍郎。
      至正六年(1346)辽阳“吾者野人”及水达达聚众反元,称“金后人”。南平王木健祖奉命出征,寿英率右师,祝侍郎率左师,长驱直入,两军未对垒,敌人倒伐降服。木健祖与寿英微服视敌之诚伪,不幸途中遇迅雷烈风,因年迈疲劳心率衰绝,累病而终。寿英女侍旁哭望天涯折荆覆尸以蔽风雨待后迁葬,不料一夜已被风沙掩埋蚁土覆冢。故后人曰“九子不葬父,一女打荆棺”。实为任职在外相距甚远,事发突然,非不葬父是无法葬父。
      木健祖逝世不久,至正十年,颖州人刘福通奉韩山童为主,利用百莲教发动大规模的反元运动,所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起义人员头裹红巾称为红巾军,各地义军也揭竿而起使元朝统治摇摇欲坠。元地方官军有的损躯守节,有的投降明军,有的弃官匿藏。据《蒙古源流》载:当元顺帝仓促北撤时,各地转战的蒙古四十万大军逃脱者唯六万,其三十四万皆被困而陷矣。至正二十七年(1367)春,明军进入大都(北京),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北返隧漠。铁氏诸兄弟馋臣之陷诈。诬我族有谋反之意,遂旨佞臣统领御林军诛戮满门。
     此时九子一婿及家属从人三百八十余人正聚集庐州(今安徽合肥)以观政局最后决定,为避此祸匿名南逃。明府派坚大人带领红巾年追捕。前有关卡盘查,后有追兵快到,铁氏兄弟逃至四川庐州衣锦乡凤颈桥(亦说安徽合肥凤颈桥)时虑其人多影大难以同行。正不知所措之际,忽见江中跃起一条大黑鱼,倪而不见。均曰“黑者铁也!”遂改“铁”姓为“鱼”姓,后又改为“余”,靠捕鱼之船渡过对岸。坚大人顿生恻隐之心,又感无法回朝交差。故遣散红巾兵丁,独身一人请渔翁送过江,后追上铁氏弟兄言明苦衷,改姓为孙(意为永生)而别。铁氏兄弟恐后裔孙不知有失同源之本。即折柳桠为香插于桥头蹋序执柳排行如雁皆跪于地共拜并发下宏誓大愿:凡后不拘他乡境,知其端的富贵贫贱均要相认。若有不识宗族者,罚生一石二斗麦痢灭绝全家,并同吟诗洒泪而别。
本是元朝宰相家,红巾贼乱入西涯。
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颈桥头插柳桠。
否泰是天皆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
十人誓愿归何处,梦里云游浪卷沙。
余字并无三两姓,一家分作千万家。
      值此铁家弟兄改姓余,祝姑改姓金,随从改姓干沟于。各自相记了更名,议定排行十二代“位世其昌永日芝贤耀祖应国”。约定来年清明节看柳相会,述居落地。议毕相泣而别,各寻安身之处。

奇渥温《余氏宗谱》新编九十九代字派

1 2 3 4 5 6 7 8 9 10
天 骄 建 大 蒙 雄 才 盛 名 扬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世 祖 继 先 志 元 朝 繁 富 昌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九 子 十 俊 杰 棠 棣 竞 腾 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安 邦 有 长 策 辅 国 显 忠 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芦 岸 行 惜 别 咏 诗 震 山 江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功 勋 传 万 代 德 礼 绍 千 祥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瑞 兆 启 新 景 博 学 登 金 榜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孝 顺 人 楷 模 家 和 保 寿 康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宏 图 创 伟 业 勤 廉 著 辉 煌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云 贵 川 重 湘 会 谱 华 章
说明
该字派第一段“天骄建大蒙,雄才盛名扬,世祖继先志,元朝繁富昌。”其说明是:以元太祖成吉思汗为余氏始祖即第一代,所以一开头就以特定的“天骄建大蒙”,五个字来高度概括并歌颂了元太祖统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国的雄才大略和伟大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史上都享有“一代天骄”的极高声誉。其后经历了太、定、宪三宗而至元世祖灭南宋统一了中国,定都北京,改国号为元朝;用汉人做官,推广行政制度,发展汉族文化,使元朝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成为繁荣昌盛的大国。随着历史的前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元朝的国势日益上升,一跃成为世界疆域最辽阔、国势最强盛的十三世纪的东方强国。
第二段“九子十俊杰,棠棣竞腾芳;安邦有长策,辅国显忠良。”其说明是:六代祖铁木键的九子一婿具有团结和睦、奋发向上的爱国精神,也说明他们兄弟之间情谊深厚。他们在朝廷做官,“治国有方、安民有法”,是巩固元朝统治的忠臣良将,所以故有“九子十进士”之誉(四太守、五尚书、一兵部侍郎)。
第三段“芦岸行惜别,咏诗震山江;功勋传万代,德礼绍千祥。”其说明书;“九子十进士”为避免满门抄斩,匿名南逃。前有关卡,后有追兵,行至芦林(阳)河岸。经过关卡,灵机应变,改姓更名过河,再行至凤颈桥,由于人多影大危险,为了安全起见,只好分头逃跑。为日后相识,十弟兄舍不得分别,在凤颈桥头插柳题诗为证。然而他们的诗却震动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值得可歌可泣的;功德留传千秋万代,十兄弟后嗣亦兴旺吉祥。
第四段“瑞兆启新景,博学登金榜;孝顾人楷模,家和保寿康。”其说明是:即“瑞兆”是好预兆,预祝后人前程似锦,启迪后人奋发向上,努力发愤读书,以渊博的科学文化而名列前茅;要发扬敬老尊贤的美德,孝顺父母是为人的准则,要做好表率、好模范的作用,子女孝顺、家庭和睦、是一个家庭健康幸福,是延年益寿的关键。所以,用“家和保寿康”之词并非过誉。
第五段“宏图创伟业,勤廉著辉煌;云贵州,重相会,谱华章。”其说明是:余氏族众要有宏大理想抱负,要有开阔创新、锐意进取精神,要艰苦创业、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要知道创业难、守业更难;勤政廉洁是关键,以此创造更辉煌的业绩。特别是云、贵、川、湘、渝等省市代表、相聚在云南省曲靖的盛会的鼓舞下,发动全国余氏有识之士和族众们;为续修宗谱、统一字派、发展经济、振兴中华、建设祖国做出新贡献!
新编字派说明对余氏族众学习先祖美德的要求,与当前贯彻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是一致的。理顺辈分,规顺家风,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广大族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争**族爱国的好后代。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29 07:18, Processed in 0.036769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