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柴 › 于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转载](三)于氏字辈

2013-4-22 10:16|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931| 评论数: 0

[转载](三)于氏字辈 (2013-03-01 23:04:10)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三)于氏字辈作者:于氏大观园

(三)于氏字辈

1、山东文登大水泊。文崇明朝学,新富承永祥。熙铭泽恒昌,嘉宁绍远光。

2、山东文登大水泊孟元公支譜。逢时为国器,奋翼在山东。忠厚传仁德,常延大汉风。

3、山东乳山司马庄。思尔尚可载,剐继维崇心。天年开复姓,间之一同新。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

4、辽宁北票塔营子(祖籍大水泊)。于君太(二十一世)、士、汉、德、克、凤、景、三。后续:自(二十九世)、占(三十世)、中和致万通,宗明立业永连隆。文昌普及太平世,学化鸿儒久振荣(五十六世)。

5、辽宁鞍山。国、龙、承、宗、图、保、敦、崇、锺。后续:景希适林广,国福继德祥。禀恩镇殿左,守学庆中昌。

6、辽宁铁岭。自久际有惠,俊清开泰甲。

7、辽宁大连(于开敏)。永远安家邦。

8、吉林农安(于天兴)。永世传家宝。

9、辽宁大连(于世清)。官清民安。

10、吉林(于文超)。得万希成文,久振云天;景延忠洪魁,维国世芳。

11、山东文登大水泊;辽宁庄河大孤山镇于庄:学永仁恩广,廷训继世昌。圣朝卿相贵,英贤翠善堂。

12、山东泰安肥城市王庄镇《于氏族谱》:甲、九、兴、吉、汝、光、庆、衍、召、立、敬、长、恒、建、修、永、茂、凡、赐、化、增、相、连、现、存、明、伦、启、春、祚、淮、保、安

13、山东邹平魏桥《于氏族谱》:兰三清建,学可保国,怀道稀京。

14、江苏滨海(于国飞):士志大元位盛达,崇延广利庆登良。道明德立才全备,必保家隆永泰康。富贵功高发祺祥,兴勤守业学伦常。安宁美善尚亲爱,忠孝顺传子胤昌。

15、辽宁龙王庙《于氏家谱》:忠厚传家久,积善福禄长。

16、辽宁大连(于勇):纪、善、守、敬。

17、清光绪十六年于炳坤修《于氏族谱》,江苏江都于姓一支字行为:“谦恭学友,仲福正昌。”

18、应县小山门于氏一支从大字辈排起为:大德存本起,家声振世基。光前常怀旺,育厚永志思。

19、山东省平原县王庙镇于村(于光珍):春(十八世)庆光来兴,世家宪殿荣。万华方锡兆,同义历宗盛。

20、

                辽宁省北票市塔营子村于氏世袭图谱

                         于自君

辽宁省北票市塔营子村于氏,祖籍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大水泊。洪水澜于氏祖茔卧碑(13248月)记载:于氏系出汉东海定国之后,尊敬祖公为始祖。其世袭图谱如下:

一世祖:于敬,字孝先(葬洪水澜祖茔)。登州镇守,把军千户之职。昆弟甚众,雁行十六。他生五子,于士、于达宇、于伯通等。

洪水澜老茔,东南距大水泊三十五里,在止马岭北,后依长岭,前临大河河南岸里许,为止马岭村北岸。三十余亩,其东南隅有大碑仰卧额篆曰:于氏祖墓之记,碑文亦多利落,碑阴所镌即宗派图也。在于氏祖茔旁镌清道光二十五年岁次乙巳冬毂旦阖族公立十八字。洪水澜老茔地只有七块墓碑。
   二世祖:于士,(葬洪水澜祖茔)。生三子,于斌(宣锐军副千户之职)、于振生、于坚。

三世祖:于坚,(葬东老茔)。生三子,于演、于闰、于瑛。

大水泊于氏祖茔,习称东老茔,占地15亩许,位于大水泊村正东500米处,。竖有镌刻于氏大茔四个大字的莹志石碑一座,前设石桌、石香炉和石楮盆。莹志碑东25米外,一墓南向,立有镌刻于氏祖茔四个大字墓碑一支,前设石桌、石香炉和石楮盆。碑旁镌字,出自户部侍郎可托公手笔。自大水泊于氏始迁祖坚公至十五世祖孟元公、孟魁公、孟举公。孟祥公、孟蕣公等五个支脉后世,俱随葬于此。

四世祖:于闰,(葬东老茔)。生于渊。

五世祖:于渊,(葬东老茔)。生七子,泽、清、真、能、昌、政、云。

六世祖:于泽,(葬东老茔)。

七世祖:于松,(葬东老茔)。

八世祖:于宣,(葬东老茔)。

九世祖:于整,(葬东老茔)。生五子,杞名、铿、福志、文瑞、举善(待考)。

十世祖:于杞名,(葬东老茔)。住大水泊东头。

十一世祖:于积,(葬东老茔)。

十二世祖:于钦(1284——1333)方志专家,著有《齐乘》留世。(葬东老茔)。

十三世祖:于用,(葬东老茔)。

十四世祖:于喜孜,(葬东老茔)。生五子,孟元、孟魁、孟举、孟祥、孟舜。

十五世祖:于孟举,(葬东老茔)。生四子,惟哲、作哲、贻哲、则哲。

十六世祖:于惟哲,(葬东老茔)。生四子,性笃、性怡、性耿、性温。

十七世祖:于性笃,(葬东老茔)。生四子,可寄、可託、可均、可法。

#p#分页标题#e#

曾建有燕址堂家庙,族人称封君堂家庙,建于明朝。供奉大水泊于氏十五世祖孟举公,十六世祖维哲公,十七世祖性笃公神位。香火很旺,大年除夕,彻夜灯火通明,族人往来如集,不乏数百里外赶来年祭者。正厅三间,东西厢各三间,南倒厅五间。大门上方有横匾,刻有燕址堂三个大金字。1940年,全毁于日寇飞机轰炸中。明朝时,倒厅与两厢设过学堂,有时官办有时族办。东齐公、应第公、维哲公为学堂沤心沥血,可托公、鹏翰公、鹏翚公、鹏翀公、涟公、渶公等诸祖公皆学成于此。民国晚年改为东史小学,1957年残垣断壁尚存,1958年改造成大水泊小学,1989年村中修大街被占用。

十八世祖:于可託,(葬东老茔)。字阿辅,号龙河,具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长于理财,首创三联单记账法。清顺治乙未进士,康熙户部左侍郎。《于氏支谱》序言里他有诗记载于氏繁衍之事:“缅稽我祖,图腾赤山。而固山后,而洪水澜。至大水泊,是曰三迁。始迁之祖,名纬曰坚。衍行几祖,四百余年。龙河继起,兄弟蝉联。一而传后,昆季十三。族益日大,交益日繁。人丁剧增,讴能合葵(?)。里仁为美,择地而安。东至海际,西至昆山。南北迁移,各成家园。”

曾建有户部家庙,正厅五间,有阁楼,东西厢各三间,北面有水星五间,雄伟壮观。厅顶有飞龙走兽,前有出厦,前后门各有四支明柱和四扇红漆屏门,方砖铺地,门上方有横匾,上有树笔堂三个大金字,清大学士何仪门书。又有竖匾高玉阁金字,1949年改为小学办公室,1978年学校改建拆除,1989年修大街占用。

生二子,其玿、其珣。其玿的儿子熙学(1796——1820),嘉庆工部郎中,书法家。有诗记赤山迁移之事。赤山一别此为家,四百年来水北涯。忍字相承今六世,门前不改旧桑麻。

十九世祖:于其珣,(葬东老茔)。广东肇高廉罗道按察使司副使,官居从三品。生四子(一说生八子),邵学等。因其后裔,多居住于北门北大街以北,故族人称珣公的后裔为后门、后街。

曾建有道台家庙,建于清雍正年间,大厅三间,厅顶有祥龙吉兽,前后均有出厦、四支明柱和四扇红漆屏门,两厢各三间。大厅门上有匾,文字不详。北有水星厅七间,内中有耳屋一间,大门楼一间。门前左右各有白玉石狮一尊——东为雄狮,前足踏一只绣球;西为雌狮,有幼狮促膝。正门上有匾额:观察副使于公祠

二十世祖:我支不清,次支邵学(于选),(一说是五支),其子于令淓是清乾隆、嘉庆翰林。

二十一世祖:于君太,(葬北票西四家子祖茔)。乾隆三十五年(1770)闯关东定居北票。生二子,士彦、士杰。

二十二世祖:于士彦,(葬北票西四家子祖茔)。生二子,汉、江。

二十三世祖:于汉,(葬北票塔营子雹神庙祖茔)。生二子,德吉、德利。收义子德亮。

    清嘉庆年间,因朝阳磨市的一处店房被王武举霸占,他到热河府告状。路遇大水泊族叔于士美,二人进京找到翰林于令淓,告了御状,打赢官司。翰林送他一辆翰林车。热河府送了一个点主匣子。表明于家是有功名的家族。

二十四世祖:于德吉,(葬北票塔营子雹神庙祖茔)。生三子,克春、克忠、克融。

二十五世祖:于克融,(葬北票塔营子雹神庙祖茔)。生二子,凤林、凤岚。

住前后两院,前院两进,高墙洞门,很是威严。

二十六世祖:于凤岚,(葬北票塔营子雹神庙祖茔)。生六子,景隆、景田、景发、景阳、景宏、景林。

住后院,正房七间,房后五间仓库,东厢房五间,倒座五间,西厢房七间,临南有粮仓、磨房五间,磨房前有西厢房三间。七间西厢房由南向北数第一间草房、第二间大门洞、第三四间马棚。大门向西,两边圆鼓石坐基,鼓石高二尺余,对向刻有竖槽,门闸正好放其内。门闸上面是对开两扇大门,三寸厚的木板制成,板上订有很多直径有一寸长钉帽的铁钉,黑漆晶亮。两条门带,圆筒形铁锁,门眉雕梁画栋。院内有一后门向北,直通场院,只走行人。院四周高墙,属深宅大院。

是个四世同堂,五十七口人的大家庭。

二十七世祖:于景隆,(葬北票塔营子塔子山后杏林祖茔)。生二子,化三、良三。

二十八世祖:于化三,(葬北票塔营子塔子山后杏林祖茔)。生二子,自君、自臣。

我是二十九世,我以下已见三代人。

 

21、山东淄博于氏世袭图谱

 

以上是整个东平于氏(主要是指老于家庄的后裔)的辈系发展情况,在始祖于海迁到东平县于家庄后发展到第四代,次子椿便分迁到汶上县袁路口了,而那里的辈分也没有与现在(也就是以上的辈分)辈分进行统一,发展到第六世、第七世时又进行了部分子孙的分迁,从第八世直到第十六世期间的辈分没有进行系统的统一,基本上是各自居住的村庄(或就近)自定辈分,进行合理地统一辈分是从第十五世开始的,那时定为“传广昭宪庆,瑞连贵思祥”,但真正全族统一辈分是从第十七世开始的,“昭”与“清”是一致的,这也是家族的共识,“宪”与“源”也是一致的。, G3 Y( h/ c/ p( W6 A- |$ T8 A
但是,在第十七世出现的“光”只有一家,在第十九世出现的“海”也只有一家,从谱系资料上,这是一家在外做官(部队)的后人,在第二十世出现的“海”也只有一家,从谱系资料上没有看出个别之处,为了整全资料起见,也把这三字的辈分统计在内,但有别于从第八世直到第十六世期间的辈分取字,它没有普遍采用,而只具有个别性。2 i7 R$ A8 L$ n  y% N
从第八世直到第十六世期间的辈分取字当中,出现的空白之处是指名字只选取了一个字。8 s# b, P& _" s& J
荣成于姓分布: u  y* e1 S- O: r
崖头镇, Q7 x# L: e2 B, g; 1 i, r
道北于家:明崇祯年间,于姓建村,村处古官道之北,故名。
* x7 z/ N6 p; Q8 m/ V7 K道南于家:明崇祯年间,于姓建村,村处古官道之南,故名。
* ^" ~# [* k, v道南姜家:明永乐年间,于姓建村,名于家庄。后姜姓迁入,以地处古官道之南,更名道南姜家。1939年彭家庄并入此村。
/ f: O4 e3 x) R$ d# _) i乡宦庄:元末建村,原名杏林村。后于姓迁入,念先祖为官,更名乡宦庄。6 d6 Z% T) s: ~! B& I3 b
小河于家:清嘉庆年间,于姓建村,村临小河,故名。, y' @; @5 }/ N$ M
于家:清康熙年间,曲姓在碌对岛上建村,以岛命名。后于姓迁入,以姓氏改名于家。属碌对岛村委会辖。
4 e2 }$ P$ K6 G% X) c6 P荫子镇
3 p* 5 }& M+ A( ^3 W于家泊:明永乐年间,于姓建村,名于家庄。1981年更名于家泊。
) p4 I/ V6 Q  ^- Y4 f崖西镇0 c8 {/ s1 f$ Q: m: d& S7 _
于家台:清乾隆年间,于姓迁至南台建村,故名于家南台。后简化为于家台。9 R/ l1 ?9 O& $ n
俚岛镇( j: M- U; S9 Y2 q
大于家庵:清乾隆年间,于姓建村,名于家庵。后村东又建一村,此村遂更名大于家庵。5 l: }2 i, b; B: B! i6 c  h' z' `
小于家庵:清光绪年间,于姓建村。因该村位于于家庵村东,故名小于家庵。英西庄:明嘉靖年间,于姓建村,名于家庄。1981年以村处英子山之西,更名英西庄。" @6 P4 Z) W. N8 n0 e2 d0 {9 E
大疃镇
' x! X3 P. [0 @1 _* ?双石于家:明万历年间,此地有两块高大奇石,人称双石。于姓徙此建村,以姓氏冠以双石名村。
7 _0 c  ~6 y/ Z/ |$ v滕家镇  Z: E$ T4 ]  g. j4 D9 U: t& Y) g
南山殷家:明嘉靖年间,于姓建村,因地处南山,故名南山于家。后殷姓徙此定居,更名南山殷家。
! p2 E7 J+ I5 o9 i于家庄:明崇祯年间,于姓建村,故名。  e$ k" k$ d2 S
于家庵:清光绪年间,于姓建庵定居成村,名于家庵。属小落村委会辖。4 X5 _; {  N5 W' D
崂山镇+ t# c9 K! q; G# V
中埠:清康熙年间,于姓徙此建村,因地处小河北岸土阜之上,此地南、北、中同建三村,故该村以方位称中埠。
1 F  R% b8 `0 C2 {7 C: v5 q. P2 Z# y0 K王连镇: u, I& c1 ~+ H- Z2 V# ?
寨前于家:明崇祯年间,于姓徙至胡口寨之南建村,以姓氏冠以寨前名村。
" s  `# `- V# q0 H东山镇& Z4 ~, K; E# q6 A  _8 T
干占:明万历年间, 于姓建村,以擀毡为业,故命名擀毡村。后演变为干占。
) m& C3 K9 Q; Z5 L% t, [  A( q于家河:清乾隆年间,刘姓徙此为于姓看管田庄,命名于家庄。1981年更名于家河。+ S1 @2 K" |9 e0 f  X/ J
宁津镇" s& D5 T# N3 h) |8 q" X
后杨家:明正德年间,于姓建村,名于家。杨姓迁入后改称于杨家。后以村前有,更名后杨家。
" l" m. M8 h: {9 u; R" e于家:明万历年间,于姓建村,故名。
  l0 p) F. P6 u& Q' F邱家镇
0 f+ F- X: P. v南于家:明洪武年间, 于姓徙此建村, 因村临海口,以摆渡为生,名渡头于家。1945年以方位更名南于家。
. Z2 u* L/ g: l( p+ R' A3 P% B北于家:明洪武年间,于姓徙此建村,因村北有一凉水湾,名凉村庄。后梁姓迁入凉村庄,更名梁村于家。1945年以方位更名北于家。" B- n; M* J9 S7 ~. N( ^) i
金曲家:清乾隆年间,于姓建村,名于家庄。后以村北有金母猪窝山,更名金母猪窝。1943年与小曲家村合并,改称金曲家。) J6 M8 J9 B) J0 W  @7 v  X3 u
黄山镇3 {5 {' y. @* y
台上:清顺治年间,于姓建村,地处庙山之南,地势较高,名于家南台。后演变为台上。: h1 [  z, d: M9 e. Q
镆铘岛镇+ ]; g9 u/ C5 F- L& m6 V8 x6 v2 k5 B
岛西庄:清乾隆年间至道光年间,汤、于两姓相继徙此各自建村,分别命名汤家庄、芦台圈。1942年两村合并,改称大庄。1981年更名岛西庄。

#p#分页标题#e#

以上是整个东平于氏(主要是指老于家庄的后裔)的辈系发展情况,在始祖于海迁到东平县于家庄后发展到第四代,次子椿便分迁到汶上县袁路口了,而那里的辈分也没有与现在(也就是以上的辈分)辈分进行统一,发展到第六世、第七世时又进行了部分子孙的分迁,从第八世直到第十六世期间的辈分没有进行系统的统一,基本上是各自居住的村庄(或就近)自定辈分,进行合理地统一辈分是从第十五世开始的,那时定为“传广昭宪庆,瑞连贵思祥”,但真正全族统一辈分是从第十七世开始的,“昭”与“清”是一致的,这也是家族的共识,“宪”与“源”也是一致的。, G3 Y( h/ c/ p( W6 A- |$ T8 A
但是,在第十七世出现的“光”只有一家,在第十九世出现的“海”也只有一家,从谱系资料上,这是一家在外做官(部队)的后人,在第二十世出现的“海”也只有一家,从谱系资料上没有看出个别之处,为了整全资料起见,也把这三字的辈分统计在内,但有别于从第八世直到第十六世期间的辈分取字,它没有普遍采用,而只具有个别性。2 i7 R$ A8 L$ n  y% N
从第八世直到第十六世期间的辈分取字当中,出现的空白之处是指名字只选取了一个字。8 s# b, P& _" s& J
荣成于姓分布: u  y* e1 S- O: r
崖头镇, Q7 x# L: e2 B, g; 1 i, r
道北于家:明崇祯年间,于姓建村,村处古官道之北,故名。
* x7 z/ N6 p; Q8 m/ V7 K道南于家:明崇祯年间,于姓建村,村处古官道之南,故名。
* ^" ~# [* k, v道南姜家:明永乐年间,于姓建村,名于家庄。后姜姓迁入,以地处古官道之南,更名道南姜家。1939年彭家庄并入此村。
/ f: O4 e3 x) R$ d# _) i乡宦庄:元末建村,原名杏林村。后于姓迁入,念先祖为官,更名乡宦庄。6 d6 Z% T) s: ~! B& I3 b
小河于家:清嘉庆年间,于姓建村,村临小河,故名。, y' @; @5 }/ N$ M
于家:清康熙年间,曲姓在碌对岛上建村,以岛命名。后于姓迁入,以姓氏改名于家。属碌对岛村委会辖。
4 e2 }$ P$ K6 G% X) c6 P荫子镇
3 p* 5 }& M+ A( ^3 W于家泊:明永乐年间,于姓建村,名于家庄。1981年更名于家泊。
) p4 I/ V6 Q  ^- Y4 f崖西镇0 c8 {/ s1 f$ Q: m: d& S7 _
于家台:清乾隆年间,于姓迁至南台建村,故名于家南台。后简化为于家台。9 R/ l1 ?9 O& $ n
俚岛镇( j: M- U; S9 Y2 q
大于家庵:清乾隆年间,于姓建村,名于家庵。后村东又建一村,此村遂更名大于家庵。5 l: }2 i, b; B: B! i6 c  h' z' `
小于家庵:清光绪年间,于姓建村。因该村位于于家庵村东,故名小于家庵。英西庄:明嘉靖年间,于姓建村,名于家庄。1981年以村处英子山之西,更名英西庄。" @6 P4 Z) W. N8 n0 e2 d0 {9 E
大疃镇
' x! X3 P. [0 @1 _* ?双石于家:明万历年间,此地有两块高大奇石,人称双石。于姓徙此建村,以姓氏冠以双石名村。
7 _0 c  ~6 y/ Z/ |$ v滕家镇  Z: E$ T4 ]  g. j4 D9 U: t& Y) g
南山殷家:明嘉靖年间,于姓建村,因地处南山,故名南山于家。后殷姓徙此定居,更名南山殷家。
! p2 E7 J+ I5 o9 i于家庄:明崇祯年间,于姓建村,故名。  e$ k" k$ d2 S
于家庵:清光绪年间,于姓建庵定居成村,名于家庵。属小落村委会辖。4 X5 _; {  N5 W' D
崂山镇+ t# c9 K! q; G# V
中埠:清康熙年间,于姓徙此建村,因地处小河北岸土阜之上,此地南、北、中同建三村,故该村以方位称中埠。
1 F  R% b8 `0 C2 {7 C: v5 q. P2 Z# y0 K王连镇: u, I& c1 ~+ H- Z2 V# ?
寨前于家:明崇祯年间,于姓徙至胡口寨之南建村,以姓氏冠以寨前名村。
" s  `# `- V# q0 H东山镇& Z4 ~, K; E# q6 A  _8 T
干占:明万历年间, 于姓建村,以擀毡为业,故命名擀毡村。后演变为干占。
) m& C3 K9 Q; Z5 L% t, [  A( q于家河:清乾隆年间,刘姓徙此为于姓看管田庄,命名于家庄。1981年更名于家河。+ S1 @2 K" |9 e0 f  X/ J
宁津镇" s& D5 T# N3 h) |8 q" X
后杨家:明正德年间,于姓建村,名于家。杨姓迁入后改称于杨家。后以村前有,更名后杨家。
" l" m. M8 h: {9 u; R" e于家:明万历年间,于姓建村,故名。
  l0 p) F. P6 u& Q' F邱家镇
0 f+ F- X: P. v南于家:明洪武年间, 于姓徙此建村, 因村临海口,以摆渡为生,名渡头于家。1945年以方位更名南于家。
. Z2 u* L/ g: l( p+ R' A3 P% B北于家:明洪武年间,于姓徙此建村,因村北有一凉水湾,名凉村庄。后梁姓迁入凉村庄,更名梁村于家。1945年以方位更名北于家。" B- n; M* J9 S7 ~. N( ^) i
金曲家:清乾隆年间,于姓建村,名于家庄。后以村北有金母猪窝山,更名金母猪窝。1943年与小曲家村合并,改称金曲家。) J6 M8 J9 B) J0 W  @7 v  X3 u
黄山镇3 {5 {' y. @* y
台上:清顺治年间,于姓建村,地处庙山之南,地势较高,名于家南台。后演变为台上。: h1 [  z, d: M9 e. Q
镆铘岛镇+ ]; g9 u/ C5 F- L& m6 V8 x6 v2 k5 B
岛西庄:清乾隆年间至道光年间,汤、于两姓相继徙此各自建村,分别命名汤家庄、芦台圈。1942年两村合并,改称大庄。1981年更名岛西庄。

#p#分页标题#e#

于春友先生提供
赤山世家 德系周嫄于氏熏支族谱(主要为整理人本支)


始祖母
二世祖 兴游 兴海 德海
三世祖 庆
四世祖 熏
五世祖 天祥
六世祖 尽可(天祥八子)
七世祖 乘龙
八世祖 由哲
九世祖 士超
十世祖 棠辛卯科举人,原任长山县教论,历任曹县教论,升济宁州教授芬壬午科举人,壬辰科进士,任内阁中书
十一世祖 承曾 景曾
十二世祖 奇 亭(下为亭后) 不作叙述
十三世祖 东鲁 西成(下为西成后) 南璋 北平
十四世祖 銮
十五世祖 乃功 胜功
十六世祖 恒仁 恒泰 恒丰 恒智 恒敏 恒谦
十七世继(孔、斌、钢、尧、孟、清、奎、学、武、业、贤、圣、广、昌)共十四人
十八世守(清、恭、海、真、田、和、法、富、贵、荣、华、元、道、禄、功、会、君、臣、杰、朴、端、礼)洪(涛、源、洲、福)富贵、林森共二十八人
十九世取名中间大多为“春”字,本人为十九世,名春友
二十世资料取自十七世族长继昌爷爷收藏族谱支谱,这是本家族唯一健在的爷爷辈,加记号为直系家族成员。
现村中成员已到二十二世。

22、乳山于姓的分布6 ?( i* B/ h0 Z9 R: R) `于姓为乳山境内第一大姓,约1.6万户。各镇均有分布,以南部沿海各镇和中部的夏村、大孤山两镇为多。多直接由荣成县赤山迁入,部分由赤山徙文登县大水泊次迁境内,少数为明代军户落籍。金时,于广由赤山迁境内建司马庄村,后裔先后析居南司马庄、东司马庄、小管村、圈港、赤家口、果枣夼、管村、玉皇台、滕河、风台顶、人石、官庄、于家庄、腾甲庄、战家夼、桑行埠、小疃、黄埠崖、金碃岭、打磨、城阴、汪水、育黎、藏金夼、于家、流水头、李格庄、于家圈、孙家夼、于庄、辉湛、下万口、北东庄等村。元末明初,有于姓由赤山先后迁士子于家、西泓于家、洋村、石头圈等村。士子于家于姓后裔析居小孤山、八里甸、石硼杨家、大木、吉林、王家口、东洋水等村;西泓于家于姓后裔析居寨前、旗杆石、新庄、西王家庄、院前、西山、后山于家、姜格、金港、港头、翁家埠、常家庄等村;洋村于姓后裔析居老庄、东南塂、东刘家庄、东王家庄、东南寨等村。明末清初,午极、于家疃、于家屯、蓬家夼、铁山、小庵、李家兴、周格庄等村于姓由荣成县赤山先迁文登县大水泊,再迁境内。(4)芦头、水头两村于姓系明永乐年间后由云南从军海阳所落籍,其后裔析居封赠山、姜家庄等村。1 e/ ~) v/ B) {3 D
  北司马庄,金初,赫姓居此,取名赫家疃。天会年间,于广由荣成县赤山来居。后赫姓迁走,更名于家庵。元末于广六世孙于仲保诏拜兵部司马,故于明天顺年间更名司马庄。后因析建南司马庄而更今名。
! D1 @: N# I: [3 e+ m9 }南司马庄,明天启元年,于象泽、于象渭由司马庄南迁里许立村,故名。东司马庄,明天启元年,于子真由荣成县赤山迁司马庄村东立村,故名。
) c. b+ G, R/ M; ^司马庄于氏始祖于广公,金时(大约是南宋前期)自荣成赤山迁于现在的司马庄。于广公六世孙于仲保,字元卿,元朝至正二年赐进士第,授兖州路军民总管,诏拜兵部司马督理戍务。于仲保每次回家探亲之时都会在棘子沟下马步行到村里,然后走的时候又步行至棘子沟才上马,以此来表明自己不忘先祖。后来仲保省亲之事被传为佳话。为了纪念于仲保,于家庵和棘子沟分别更名为司马庄和驾马沟。8 k+ c# |9 P- }4 h
      司马庄于氏族谱始修于明朝万历十四年。由广公十二世孙于贡甫(字子寿)兄弟主持编修。此后分别于清雍正年间由十六世于淳耀,乾隆年间由十七世于化鹏、于载栋,嘉庆年间由十八世于良嗣、于国玉,道光年间由十九世于钟彦,光绪年间由二十世于景义,民国十年由二十三世于雅亭,民国二十五年由二十一世于魁建进行了重修,这样司马庄于氏族谱共历八修。像很多世家大族一样司马庄于氏亦有字辈传世,明朝万历年间第一次修谱的时候,定下二十字“思尔尚可载,嗣继维崇心。天年开复性,间之一同新。”民国二十五年最后一次修谱又定下二十字:“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于氏族人皆依于氏先人所定字辈来取名字。9 _. n( c8 k* }+ @
另外,已经迁出威海地区的于氏族人,有很多都说自己是出自司马庄或者大水泊,但是许多外地宗亲对司马庄和大水泊属于哪儿,经常有搞错的情况。在这里需要更正一下,司马庄原属于登州府宁海州,原名为赫家疃,因为于仲保官诏兵部司马而更名为司马庄,现在司马庄分为东、南、北三个行政村,后来曾一度归属于烟台海阳县,现在属于威海乳山市乳山寨镇;大水泊原属于登州府文登县,现在仍属于威海文登市大水泊镇。
# z. W3 Y* L- W( a司马庄于氏后人迁徙分布情况:/ d* d  l9 Z% A, _0 L
      兴友公(十一世)长子贡甫公(十二世长支)后裔:北司马庄、台上、大管村、西岚村、平岚村、黄埠崖村。
  c3 }' j/ G* p, H( x9 X      兴友公次子贡禄公后裔:赤家口、沙沟子、楼村、山前、小管村、水道、曲化庄、江村、官庄、南耿家、柳家、野子、北司马庄、乳山寨、西周格庄、凤台顶、腾河、崐嵛山、玉皇山后、于家庄、康家、河口、高家屯、胡崙、东耿家、西北岛以及外迁。
8 q) K) A* [; P- E- c1 i% ~      兴友公三子应祯公:北司马庄、汪水西庄、宋家河、赤家口、丛麻院以及外迁辽东。  k& y! j! K; [7 f
      兴友公四子应祥公(生六子:象泽、象洷、象渭、象渚、象澜、象*):南司马庄、滕河、高家兴、于家庄、江村洼、南兴善、七家、台上、北司马庄、平岚、猪栏夼、沙沟、圈港。
7 C2 u* c( {0 p! I- P, D) i  w      兴友公五子应聘公:院里山后、台上。
4 q1 B  s+ n0 j+ ^: T3 y* A      另外第十世才富公后裔迁东司马庄、赤家口、打磨、腾河、横山后、独家、仇家兴、井子、夏楚、石巷南头、徽湛、于家河、小疃、申家。& z; D; R  b5 G% p) D
      十一世伯友公后裔迁杜家、金(石青)岭、小安、桑行埠。1 R, [0 l8 |. R) X7 D0 O  V
      十一世胜友公后裔迁改造夼、乳山寨、官庄。
2 i' _& i2 L* I) M& d2 m# `除了十二世以前有迁出司马庄到了牟平和诸往流水头之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是十二世以后迁出司马庄的。
) O9 [. U+ R* Z' j3 I, p     另有乳山寨村后裔迁往人石等村。  O3 P' u* I- Z
司马庄于在乳山当地的分布:
# F- U" _' G4 Z0 |3 f夏村镇:  夏村  战家夼  小疃  房屋  羊角盘  于家庄  桑行埠  金碃岭  东耿家  腾甲庄  官庄等地
: |- ?" u* ?1 t6 Q- w. p2 |4 m1 {* w冯家镇: 北泥沟等地
) x+ d! {3 g6 ~下初镇: 北东庄等地
" I( S5 F: R$ G午极镇: 于庄  辉湛  下万口等地  - f8 Y! T6 A( B4 x6 p: w
育黎镇:  城阴等地
4 W  k4 K& q/ k" L. Q" @3 t/ h' X崖子镇:  地口等地! [/ {3 B- T! M
诸往镇:  流水头  孙家夼   于家圈等地  
  e3 f$ n8 ^9 _+ ^& u乳山寨镇:  乳山寨村 东驾马沟  司马庄村  赤家口  果枣夼  仇家兴  高家兴  圈港  玉皇山后  玉皇台(台上) 小岚 凤台顶  管村  腾河  横山后  人石等地
4 O8 e; . Z" i% ~& N. A乳山口镇:  改造夼  康家  刁家  河口  西柳家  野子  西耿家  西北岛等地
. p% ], X* [1 {0 {    烟台市牟平区有多个村子有司马庄于氏后人。
9 u, s8 P3 k+ d& m0 x" z清朝的登州府、莱州府范围, n) _+ f$ C+ K5 o
为了使于姓后人找到自己原籍,在这里将清朝的登州府、莱州府范围说明一下:5 x& B& V3 H4 x8 # b! F3 ]
登州府共辖1州、9县,计有宁海州、蓬莱县、黄县、福山县、栖霞县、招远县、莱阳县、文登县、海阳县、荣成县,治所蓬莱。7 R% e4 G3 w' l) c# P
    莱州府“领州一,县三”:掖县、平度州、潍县
% j9 ?! I9 H1 s' x4 _- q( G东平于氏的辈分发展 8 W* d0 ^: D: ~# r8 U2 a) h9 Z
始祖:于 海(明洪武二十五年与胞兄于深、于浅、于河由文登斥山盘龙村迁至东阿县杨柳村,然后独自从东阿县杨柳村迁居东平州城西南三十里于家庄)字敦伦、配刘氏、一子  晟
- j# p, s6 Q6 w  D6 {二 世:于 晟  字厚爵、配张氏、一子  以孔
* x# z: p0 V) p2 j7 z三 世:于以孔  字圣时、配李氏、二子  长子桐、次子椿(迁居汶上县袁路口)* M2 f/ v( E- o+ p2 p6 D+ d
四 世:桐  字崇性、配王氏、三子  长子礼浃、次子礼洽、三子礼涵. s' c; p9 J, K1 K# X
         椿(迁居汶上县袁路口)配张氏、二子  长子锡、次子铎
/ r/ b) D. ]& E2 F五 世:“礼”字辈(从本世以下的字辈不包含袁路口分支的)
( W% J0 m! d( B六 世:“教”字辈9 r$ a* C) w1 U6 F/ B2 }  M
七 世:“本”字辈: f8 e: }2 J0 _6 I5 g3 Z3 Y
八 世:“九、文、富”字辈(因迁移的原因,从本世开始辈分出现选字的差异)9 Y' V) i; L7 R! G; }- z  l: w
九 世:“仕、举、起、东、尊”字辈
. Z. o- k- h5 C+ ~( B' R, O十 世:“  、大、文、乐”字辈5 P. c0 |, c! P8 R' z  k. A
十 一 世:“善、邦、 、公、同”字辈
  r5 F  I; K; R* K  Y  _十 二 世:“ 、子、化、易”字辈
! E5 2 p1 z/ F. I  a十 三 世:“宗、 、存、大、承、子”字辈
! @7 s5 n( s5 i. W6 V; l& C7 J( ]+ c十 四 世:“ 、子、东、来、万、德”字辈! `. f5 W: v. _* r# Y
十 五 世:“传、云、金、振、进”字辈4 F9 ^% {- F, U" j. c% }2 ]1 D
十 六 世:“成、兴、广、凤、凌、允、在、克、学”字辈
& P% W6 k5 _8 [+ v- s十 七 世:“清、昭、光”字辈' h1 `. ^1 {5 B, T# P( K
十 八 世:“宪、源”字辈; G/ ?5 W; X/ C
十 九 世:“庆、海”字辈8 g- o4 z) h4 w5 h4 i5 P1 x- P
二 十 世:“瑞、海”字辈
& B; g( b0 p/ {/ P二 十 一 世:“连”字辈
& l) C3 ]& x3 A% ^( S8 G4 N二 十 二 世:“贵”字辈# H! T2 b* P$ _0 E
二 十 三 世:“思”字辈

#p#分页标题#e#

23、于氏字辈收集:4 }+ c4 W5 H7 }4 z1、思尔尚可载,嗣继维崇心。天年开复性,间之一同新。
0 R+ D# w$ i+ B  L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
1 u6 r! j. _# A/ Y! J4 R- ^1 @7 l( d此为山东乳山司马庄,宋朝由荣成斥山迁来。
( X8 t; p+ H0 [$ _2、“传广昭宪庆,瑞连贵思祥”; ?: _& _7 @& V# f
山东东平于家庄,大明洪武二十五年由文登斥山盘龙村搬迁而至,与东阿杨柳村(于慎行支派)同属一家!
2 C. e, P: J" [( ^1 j7 q2 O3、河南西平六、七公 :守耀重望嘉,祖儒天光明;正大冠敏慎,惠恩庆昌荣; 民国期续:圣德啟景运,庭训承孝行;宗泽培世久,文武永太洪
4 Q2 m+ e% b+ z7 y7 C" m* z. M五公在河南周口。
6 |' e$ & l0 F4、山东青州西茂峪村
, f1 w1 {& }1 @& Y- S  s, I2 k5、保学一 德传兴春兆 茂盛庆吉祥 宏跃长永贵 恩惠绪贤良# N+ l8 n. Z% w" L( u; i
山东省泰安新泰市翟镇于家庄村3 @8 r: i0 p1 y8 Y4 R6 d( ]
6、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大水泊—吉林省永吉县
+ b5 f! P9 q8 C- |2 O. ?) h7、自久际有惠 俊清开泰甲 永远安家邦
4 z4 j( g) J9 c辽宁庄河有这支人.
8 m. a2 ~/ ]/ C- Q# z4 ?' ?8、蓬莱于姓,从文登大水泊出来的,我们十辈的排序是:
. f! Z: b3 1 B: ?5 X9 O9、荣成市嘉鱼旺村,为明朝万历年间,从大水泊 土埠岭村迁来。
0 Y$ N" O5 w3 |# l, q10、辽宁瓦房店 (原复县)7 k3 W% r. p: ^8 D* M
11、“可德以仁为本”
$ E/ P% K6 v3 R, N文登埠口镇下冷家村) U, K, k) P5 p% ?
12、山东栖霞大庄头镇野夼村,大水泊的于  Z, L8 W0 K* i0 + B
13、司马庄现有两支于,两支都有自己的字辈,其中南北二庄的字辈始于明朝初修二十个字已经用掉了十八个了,后面还有二十个民国时续修的。。。四十个字为:前20字:思尔尚可载,嗣际维崇心。天年开复性,间之一同新(已用至之字辈), T( n4 d0 s2 B+ |5 C+ ^2 T3 D
      后20字: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 C# |: f+ W6 V4 L& H5 p$ G
东庄的字辈为:振,洪。忠孝友慈良,西平运祭昌。家训敦睦循,明君主恩光。
6 V- E9 `4 ]% c6 Y14、山东荣成,清朝康熙年迁徙到荣成碌对岛村。
2 K+ d9 `) H( S/ {: u8 M1 g辈字是: 佑 克 仕 春瑛   东海本家升 千秋伟万代  世续永昭明.
  N/ l- O* }& X, |) U; ~15、成、永、维、德
" v4 L# d- [& `山东即墨人,后迁黑龙江鸡西! @: x9 H) z% Z/ |, Z/ |
16、淄博临淄区凤凰镇
: J: q& `" `$ B) y3 i& z/ f6 e科字辈16世,一字辈17世,乐(洪)字辈18世,永(文、金)字辈19世,登(荣、仙)字辈20世,同字辈21世,进字辈22世。是从本区皇城镇于家村迁来的* O* s0 w. e, Z1 N0 O
17、山东即墨6 o- U' Z& L- q
明洪武年间自大水泊迁至即墨,始祖是“富,都”二公
2 P) {& @% y! H# e, T字辈是:复,广,德,仕,云,洪,瑞,兴,启,立,顺,恩,
9 s, @7 @) j9 n: ^" M+ P9 w/ A堂号是“树滋堂”; k# [# D& `5 ^  n% e. h1 n
18、山东即墨: a" Q- p! Q' a- u6 E: T1 g  ]) M( J
从文登大水泊迁至即墨" m7 O" P5 D7 h( R) m
字辈,中正智永华,勤俭广金本,诗书丹桂根。: f. S" f7 Y" |) c* h. y
19、鸿  葆  纪  春  作  学  文  水  
& g7 [4 I4 p, Q天津宁河表口村于氏,始祖是元末明初从山东大水泊迁来.
% r! J' b2 r: k  l- U4 H0 B4 z# j20、清末从山东海阳迁到辽宁本溪恒仁县于姓,从熙字辈迁出
( k- ]. w: }" ?. g凤熙德成瑞 文明可耀宗 勤学方守业 国泰庆世雍
- N: I+ {' }) ?& n. l* x6 }8 [( I21、威海市文登市汪疃镇于家英村
* g7 n* F2 A5 G1 q' N* A文运天开日,家道益升时,以兹为斯序,祖得永昌之' y6 _0 r- {- X! g$ j2 h
22、普集于氏字辈1 d3 E1 Y' r. D0 I4 R
国文永可,殿秀振宗,源吉肇建,景福长隆.   
: `0 v7 N& F* G7 ?23、忠厚传仁德,长然大汉丰;逢时为国歧,奋义在山东。; H7 m, - Z* r; ~
文登高村辛店子。$ M" `6 q: ]" W1 M0 u8 |
祖上在清朝出了进士,叫做于连逢。1 k+ ]9 j' l9 W$ W4 B+ p6 ]
24、浦江于氏
  U/ W6 s' E/ v7 `1 O浦江于氏唐开元由河内来迁,河内郡,始祖于平,系于谨之后裔。, x9 F: {1 Z  O  D  o" c
行字;六五三七始,相传廿百千,万仲云仁礼,启厚高尚权,英盛宗奇杰,雄俊在位立,勋芳名永震,后先继美业。4 u* m$ d3 T: M6 & ?& M) G
据家谱记载;迁居诸几,兰豀,苏州,辽阳等地;杭州于谦16代祖与浦江七府君是兄弟。

 

 

分享:

喜欢

阅读┊ ┊ ┊ ┊ ┊打印┊

已投稿到:

圈子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转载](二)于氏宗祠通用联

后一篇:[转载]四、各地于氏重修宗祠情况

#p#分页标题#e#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岛国宛如仙境樱花城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最适合调情西班牙海湾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转载](二)于氏宗祠通用联

    后一篇 >[转载]四、各地于氏重修宗祠情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8 08:06, Processed in 0.036945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