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王赵徐孙胡朱高郭马宋 › 朱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南明小朝廷”在广西壮乡的凄惨往事

2013-4-22 12:33|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647| 评论数: 0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南明小朝廷”在广西壮乡的凄惨往事 (2010-02-20 10:52:12)

标签: 杂谈 分类: 4.历史

                 明朝末年,朱姓皇族在广西壮乡的凄惨往事

 

    据史载,明朝是以朱元璋在南京登基成为洪武大帝(1368年)开始,以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今景山)东侧那棵歪脖子槐树上自缢身亡(1644年)为结束,前后共延续了276年。

    而实际上,情况远非如此。

    在崇祯皇帝上吊后,分布在南方的朱姓皇族以及南逃的忠于明王朝的旧臣老将,纷纷组织武装抵抗,并先后建立了四个政权:

    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弘光政权;

    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由唐王朱聿健在福建称帝,建立了隆武政权;

    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二日,由粤王朱聿粤在广州建立的紹武政权;

    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十八日,由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建立的永历政权。

    在上述四个政权中前三个政权存续的时间都很短,只有永历政权在风雨飘摇中支撑了十五年,最后这座摇摇欲坠的斜塔才最后轰然倒下。

    朱由榔,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之孙,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之堂弟。封永明王。

    从在肇庆登基的第一天起,朱由榔每天都在颠簸流离中提心吊胆地度日。

    登基后不久,永历元年(1647年)五月,永历帝逃到湖南武冈。八月二十四日,清军忽然杀到武冈,南明军一战而败,永历帝只好弃城逃跑。他自武冈入全州,下灌阳,到桂林。一路走走停停,于十一月十五日抵达象州。永历帝于十二月初到达南宁后,决定把南宁定为行在(即行宫)。

    永历帝朱由榔之所以把南宁定为行在,一个重要原因是朱由榔觉得在这里得到了神的保佑。这话还要从朱由榔第一天到达南宁的那个夜晚说起:经过长途跋涉,在一个下着蒙蒙细雨阴冷的晚上,朱由榔一行来到一座土地庙前(这座土地庙就在今南宁邕江饭店后面的明德街)。又困又累的永历皇帝便蜷缩在屋檐下睡着了。庙里的住持半夜起来小解,看见有人在屋檐下和衣而睡,便拿了一条破棉被盖在他的身上。第二天皇帝醒来发觉自己身上盖了一条棉被,他觉得这是天大的吉兆,是在冥冥之中土地神在护祐着他的永历皇朝。于是他煞有介事地进行了高规格的朝拜,感谢神的恩典。南宁的土地神因救驾有功被封为“永宁侯”。对朱由榔来讲,南宁是吉地、福地,把南宁定为行在是顺理成章的事。

    永历帝把南宁做为永久驻地后,便遣三宫来到南宁,他自己则北返桂林,组织对清军的抵抗。他派瞿式耜(音四)和何腾蛟分别驻守桂林和永宁;东面,他派陈邦傅驻守浔州(今桂平)。

     1648年二月二十三日夜,桂林行营被乱军抢劫。永历帝只好避走平乐。在平乐,永历帝与前来营救的马吉翔会合。永历帝认为桂林已呈破败景象,不可立足。而且,三宫已在南宁,于是,永历帝和马吉翔兼程南下,奔赴南宁。

    三月初十,永历帝一行来到南宁,并选定南宁府学明伦堂为朝廷办公所在,提升南宁守道赵台为巡抚。为建立一个完善的政府机构,永历帝对当地的官员与土司进行破例册封,并张榜告示,广纳贤才。

    这年四月初一,皇后生了龙子朱慈烜(音选),被册封为太子。

    为南宁的长治久安,永历帝又重建了昆仑关(据说,昆仑关的残迹现尚可辩)。

    永历二年闰六月初十,永历帝携三宫坐船离开南宁,经桂平去肇庆。被提升为巡抚的赵台因与广西总兵陈邦傅有矛盾没敢和永历帝同往。果然,在十月份。陈邦傅率兵围攻南宁达两个月之久。赵台支持不住,开城投降,陈邦傅于是占据了南宁。

    1650年十二月,在清军的步步威逼下,在肇庆支持不住的永历帝再返南宁。到南宁后,却发现赵台不知所往,陈邦傅也没出来迎驾。茕茕孓立,形影相吊的永历帝见此情景,不禁潸然泪下。

    驻守南宁的陈邦傅非但没去迎驾,还故意难为永历君臣:他储备的粮食多得很,却装穷卖苦,不肯接济永乐朝廷。永乐帝在南宁痛苦地煎熬着,官员和士兵怨声日起,清军又在不断推进。永历帝要兵无兵,要粮无粮,这时,永历帝便想向在贵州的孙可望求援。

    孙可望,陕西米脂人。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四大虎将之首。张献忠死后,孙可望被推举为全军首领,领兵进入云南、贵州。张献忠的起义军本是反明的,但在清军入关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孙可望转而联明抗清。此时的孙可望,兵精粮足。

    经过多次交涉、谈判,1651年三月,孙可望派人来南宁。

    因孙可望最初提出以封“秦王”为与永历帝合作的条件,但遭拒绝。所以孙可望在派出使臣的同时,又派偏将率5000精兵抄近路先赶到南宁。在昆仑关刺杀了南明兵部尚书杨鼎和,又把内阁首辅严起恒骗至邕江船上,杀于舱内。此外,孙可望的军队还杀了另外三名大臣。一时间把南宁搞得人人自危。那些曾反对策封孙可望为“秦王”的人,纷纷出逃。

    南明朝廷一面慰劳孙可望派到南宁的军队,一面着手册封孙可望为“秦王”。就这样,永历帝与孙可望结成了联手抗清的“统一战线”。

    1651年四月,孙可望率军东出湘西,打败了驻守在那里的清军,在沅州、怀化建立起另一道防线。这时,各地农民军和南明军队的抵抗也妨碍了清军进攻的步伐。

    此时永历帝的南明政权得以控制岭南和西南的大片地区,在南宁的永历帝得到了暂时的安宁。这时,一些明朝遗老旧臣也纷纷策马南宁依附永历帝。在南宁的府署里,一时文武两班,位列楚楚,南明政权似乎出现了一丝希望。暂时的宁静,永历帝或许曾有重整河山的雄心萌动,至少他也会希望永历皇朝能长久存在下去,以待东山再起的时机,因为自从清军进住紫禁城的那天开始,全国明里暗里“反清复明”的声音就不绝于耳。

    但永历帝的好景不长,历史已不允许他的美梦成真,因为已入主中原的大清王朝绝不能容忍那个视若水火的“南明小朝廷”的存在。

#p#分页标题#e#

    1651年冬天,清军从桂林和广州两个方向进攻南宁。负责南宁防务的陈邦傅已经对抗清失去了信心。十二月五日,无奈的永历君臣只好分乘十几只大船,逆邕江而上,往贵州而去。陈邦傅待清军来到南宁城下,杀掉坚决抗清的南明将领,把永历帝来不及带走的金银财宝据为己有,率众投降清军。在清朝政权建立15年后,清军终于进驻南宁。

    这里顺便交代一下,1652年,投降清军的陈邦傅在桂林被农民军擒获。孙可望下令将其处斩。

    永历六年二月,永历皇帝逃到贵州,后又辗转到云南。永历十三年正月,清兵大举进攻云南,永历皇帝逃到缅甸。永历十四年十二月,吴三桂率清兵从缅人手中夺回朱由榔,并将它和皇室成员全部勒死。至此,南明永历政权彻底灭亡。

    从1647年12月南明三宫入驻南宁,六个月后离开;从1650年12月起至1651年12月,南明皇室又回住南宁一年时间。在这两次共计一年半的时间里,除去这个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时刻期盼复兴朝廷的永历皇帝本人外,这个“南明小朝廷”还给广西这个壮乡留下什么可追忆的踪迹?我想讲两个至今尚有迹可寻的故事,一是皇姑坟的故事,二是广德公主的故事。

 

          “皇姑坟”的故事

 

    永历五年(1651年),永历皇帝朱由榔的母亲 —— 皇太后王氏,死于田州(今田东县)。永历帝是孝子,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他仍坚持皇太后的安葬不能失皇家的体面。于是,皇太后的棺椁从水路运到南宁,接着便派风水先生寻找风水宝地。经过勘察,在左江、右江和邕江汇合处的三江口处,那里有个小村叫宋村,村旁的小鼓岭被定为皇太后的陵址。建成后的皇太后的陵墓包括主陵、陪陵、祭台、三级拜台、陵坪、陵塘和陵背等七个部分,占地面积约有20亩. 在当时的条件和背景下,建起如此格局和规模的陵墓绝非易事,我们可以想象,那一定是一项为了死人的面子,活人受罪的工程。

    埋葬皇太后的那个地方后来被称作皇坟岭,那是因为陵墓在小鼓岭建成后,在岭的左侧由于大量堆土形成一座小山,人们称他为皇坟岭。

    那么这座被称之为“兴陵”的埋葬皇太后的陵墓为什么人们叫他“皇姑坟”呢?

    据宋村宋氏家族的族谱记载,在其十多代以前的先祖中,曾有一位叫宋子贤的“子贤公”。皇太后王氏曾认“子贤公”为义侄 。因皇太后与村民亲近,村民便随“子贤公”称王氏皇太后为“王姑”。“皇”和“王”同音,这位“王姑”本是皇太后,故南宁民间多称此处为“皇姑坟”。皇太后的陵墓在这里建成后,“子贤公”曾为“明皇陵司主事”。

    王氏皇太后死后的谥号为“孝正庄翼康圣皇太后”。1653年六月时在贵州行宫的永历皇帝曾派遣大臣到三江口宋村祭扫他的母亲王氏皇太后并到梧州他的父亲桂王朱常瀛的陵墓进行祭扫。

    可悲的是,永历皇帝朱由榔的父亲朱常瀛和母亲王氏皇太后生曾同枕而死不同穴。其母葬在郁江头的三江口,其父桂王朱常瀛葬在郁江尾的梧州,这不禁让人想起李之仪的那首“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如果把“长江”改成“郁江”,那是多么贴切啊!

    还有,王氏皇太后原本是藩王朱常瀛的妃子,后来扶正。因为他们的儿子朱由榔在肇庆当了皇帝,于是这位藩王妃成了皇太后。如果他们地下有知,得知儿子的最后结局,他们的悲痛不知要比李之仪大多少倍 ……

    讲到这里,我们应把思路收回,放眼左、右江、邕江、漓江、郁江两岸那让人如痴如醉的优美景色和尽收眼底的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让这些,冲淡我们对历史的感慨和忧伤 ……

 

              广德公主的故事

 

    永历皇帝朱由榔有两个胞妹,一位是安化公主,死在向云南逃奔的路上;另一位是广德公主,在逃散后,为躲避清军的追捕,冒充死人之名,躲藏在武鸣县起凤山旁的夏黄村,终老闾里,直到清朝灭亡后才恢复公主的真名。

    故事从头说起。

    在明亡之际,广西武缘(今武鸣县)夏黄村有一位叫黄燝(字虚白)的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九月。黄燝祖上世代为官,世袭百户。黄燝自幼好学,勤奋向上,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考取举人,时年方二十三岁。正当黄燝准备为国尽忠,大展宏图之际,明朝的江山却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黄燝还没有拿到一官半职,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把朝廷的政府军打得落花流水。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了。世代享受明皇朝恩泽的黄燝感到十分失望。他对明皇朝充满留恋。仕途无望,对新建的清朝又充满敌意的黄燝便隐居起来。起凤山变成了他游玩、吟诗作对的场所,在起凤山上留下了不少文人的痕迹。

    清顺治十二年(永历五年,公历1651年),清兵攻下南宁。在此之前,永历帝在司礼监庞天寿、文安侯马吉翔等护驾乘船逆江而上,仓皇西逃。因清兵断了水路,一行人马只好弃船上岸,沿陆路奔逃。广德公主就在此时被冲散,她的身边当时只有一名阉宦服侍照料。为躲避清军,只好昼伏夜行。时值隆冬季节,夜深深,雨濛濛,太监扶着公主行,跌跌撞撞几滑倒,凄风苦雨伴哭声,那该是怎样的一幅凄惨景象。

    黄燝家是很有名气的,对大明皇朝又无限忠诚。走投无路的广德公主便慕名投奔到黄燝门下。当黄燝知道是永历帝的妹妹广德公主来投奔时,便急忙将其藏在家中,并采取各种措施以防走漏消息。说来很巧,这时黄燝次子的妻子封氏刚刚因病去世。黄燝灵机一动,对儿媳的死秘不发丧,把遗体秘密掩埋。他和广德公主商量,为长期隐藏下去,让广德公主冒充已经死去的封氏。已精疲力尽,魂飞魄散的广德公主,见有一条生路,只好答应。从此,广德公主不踏出房门半步,在黄家忍辱偷生。

    黄燝对明朝始终忠贞不二,不肯剃发留辫,以明朝的忠实臣民自居,后来被捕入狱,死在狱中。

#p#分页标题#e#

    黄燝死后多年,清朝已显升平景象,“反清复明”已彻底无望。广德公主已到垂暮之年。再过假夫妻的生活对广德公主和恩人黄燝的次子黄土辛(土字加一个辛字,字典上没有,下文用 “黄辛”代替。)都没有好处。于是便由阉宦做媒与黄辛结为真正夫妻。

    广德公主死后,葬在武鸣夏黄村南面的谭油岭,因怕消息走漏被清廷诛杀九族,广德公主的陵前没有立碑,而且在清朝统治的近三百年间也不敢祭拜。久而久之,坟墓便不见了踪影,消失在谭油岭中。

    在清朝灭亡后,黄燝的后人于民国19年(1930年)刻了一块“叔祖虚白公暨其媳广德公主轶事拾丛”石碑记述此事,如今此块石碑尚在,镶嵌在武鸣县夏黄村小学校舍的墙上。

 

     俱往矣!

 

   “南明小朝廷”一个个悲惨的往事已随江水东流。而这些有血有肉有泪的悲惨故事把广西这片当时被称之为“蛮荒之地”的壮乡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紧密地粘合在一起。

     对这些悲欢离合,兴亡盛衰,是非荣辱的往事,本人不想进行或褒或贬的评论,仅把他们作为历史进行记述。

     我们都是从历史中来,我们都将随历史而去。所以我们应尊重历史,记住历史。这也是我们应对历史遗迹进行挖掘和保护的意义。

     比如“皇姑坟”,那里有没有金银财宝已不重要,只要那坯黄土在,我们就应尊重、保护和开发它。

     只因为那是历史。

 

 

分享:

喜欢

阅读┊ ┊ ┊┊ ┊打印┊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虎年吉祥

后一篇:贺周洋夺得冬奥会1500米短道速滑冠军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岛国宛如仙境樱花城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最适合调情西班牙海湾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虎年吉祥

    后一篇 >贺周洋夺得冬奥会1500米短道速滑冠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7 06:16, Processed in 0.046274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