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 › 卢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范阳卢氏宗谱(宗泰公暨相关宗支谱、史、考)序言

2013-4-23 12:20|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587| 评论数: 0


范阳卢氏宗谱(宗泰公暨相关宗支谱、史、考)序言:

范阳卢氏宗谱(宗泰公暨相关宗支谱、史、考)序言


宋太宗皇帝赐诗:
    宋太宗赵光仪皇帝褒奖对镇守边陲有伟绩的卢安仁(字十七郎,虔化南云公明公裔,仕至金紫光禄大夫)及其房侄卢八节(三郎,名晏,仕至银青光禄大夫)恩赐紫金鱼袋赐诗曰:
    积代簪缨自范阳,煌煌事业远流芳;
    尚书光耀千年史,太尉名扬五代梁;
    谱谍至今传墨迹,家声远播耿朝纲;
    叮咛后代多相继,宝贵荣华永无疆。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丁亥二月
        
   “姓”的形成十分久远,它形成后非常稳定:“氏”的形成较晚,且会随着各种历史条件的变迁而变更 。在夏、商、周三个朝代,“姓”与“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国语?周语》中说:“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与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处为氏。”也就是说,“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至秦朝末年,社会变迁巨大,人口流动频繁,“姓”与“氏”与已经完全合称了,但仍以姓的涵义作为表明每个人所属家族的符号。
    卢氏远祖,乃四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游牧部落的一支,原居于渭水支流姜水(今岐水,姜水原于岐山一带,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之演,他们以居住地为姓,定为姜姓。姜姓是我国最古老的姓之一。炎帝为姜姓,他是我国远古四大部落(炎帝、黄帝、蚩尤、大皋等部落)之一的首领,炎帝部落强盛起来后,逐渐向中原(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发展,在与黄帝部落于阪泉(今河北省怀来县)发生三次大的冲突之后,与黄帝部落结成了炎黄联盟。
    姜太公名尚(又名:望),字子牙,东吕人,是炎帝的后裔。他的氏是吕。吕氏是较早从姜姓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氏。山东的吕氏在海滨陈辟以草莱、从事渔猎耕织,定居下来后,称其地为莒,又叫东吕。吕尚是武师逄伯陵的入门弟子,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但精通拳棒及各种兵刃,而且对御车、射箭和行军布阵均作过精湛的研究。但在后来的数十年中,吕尚虽拥有超人的文韬武略,却得不到施展的机会。直到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初年,身为官太师(武官名)的吕尚于八十岁时在渭水边垂钓,才为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世为称其为姜太公。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完成了兴周大业。春秋初年,周武王封姜太公为诸候国齐国的国君,称为齐太公,封疆在今山东省北部,国都设于营近(后称临淄,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
    齐太公的六世孙齐文公有儿子名为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名为傒。齐襄公被公子孙无知杀害后,联合其他大臣一起平定内乱,诛杀公孙无知,迎立齐襄公这弟公子小白为君,称为齐桓公。齐桓公为了表彰傒的功劳,任命傒担任齐国上卿之职,并把卢邑(今山江省济南市长清县西南归德镇的卢城洼一带)封给他。卢邑之人,是时已有以邑为氏者,齐国有大夫卢蒲毕、卢蒲癸便是明证。傒的子孙世袭齐国上卿之职,是春秋时齐国很兴盛的家族,但了战国时代,在公元前385年,发生了“田和篡齐”的政治大变动,世袭国君的吕氏因此“绝宗庙之祀”。居住在卢邑的傒之子孙与吕氏其他族人一样,因失国破家而被迫举族迁移,大批离开齐地而奔燕国(今河北省一带)、秦国。颠沛流离的傒子孙到了燕、秦等地之后,日夜眷念世代繁衍生息的故土,于是,他们之中就有更多的人以先人傒所受封邑为氏,更氏为“卢”,以铭刻永世不忘祖地的深情。
    从战国、秦、汉、三国、晋至南北朝的八百多年间,卢氏苗裔播迁至黄河流域广大地区,支脉甚多。海河有一支流叫范水,秦朝时在范水之北设范阳县,治所在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三国时魏置范阳郡,治所在涿县,即今河北省涿州市,墨守成规境相当于今河北省内长城以东、永清县以西、霸县、保定市、紫荆关以北和北京市房山区以南地区。长期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卢氏人丁兴旺,许多人的文化素质甚高,在魏、晋、南北朝及隋朝时期,居住在范阳的卢氏逐渐成为各支派卢氏中最繁盛的一支,出现的功臣、名人越来越多,在社会会上的名望越来越高,成为当地的望族,遂定堂号为“范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上多以“地望”论姓氏之贵贱,“地望”即“郡望”,也就是某姓氏世居某郡,有显著的业绩,为当地人氏所仰望,而朝廷中设置有家谱局,任用官员必须考查谱谍,于是,范阳卢氏自然而然成了“崔、卢、王、谢”的“四海大姓”之一,社会声望极高。及至唐代,卢氏为盛唐五大姓氏(陇西赵郡李氏、清河郡崔氏、荧阳郡郑氏、太原郡王氏)之一,出任过宰相的达八人之多,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诸方面对国家的贡献很大。
    卢氏肇氏两千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不断迁徒。卢氏族人瓜瓞绵延,枝叶蕃衍,现已分布到全国各地及其他许多国家。我男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于1984年联合发出关于要求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的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人物传记、宗族制度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正是因为政府这样要求和鼓励人民积极发掘和利用家谱资源,许多卢氏宗亲,根据各地不同的具体情况,为卢氏源流的研究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由于有广大宗亲的热情参与和支持,迄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多年前,就有宗亲倡议,先编印一部《范阳卢氏宗谱(宗泰公暨相关宗支谱、史、考)》,为将来编印《范阳卢氏总谱》作准备。
    为了编印《范阳卢氏宗谱(宗泰公暨相关宗支谱、史、考)》,思宗宗亲不辞辛劳,寻访了各地许多族人,行程远达数千里,收集了五十多种卢氏谱志和《范阳卢氏春秋》、《东南亚卢氏源流研究联谊简报》、《卢氏信息》等大量宝贵资料及照片,经历数度春秋寒暑。通过综合各地宗亲丰富的研究成果,思宗宗亲执笔撰写的《范阳卢氏宗谱(宗泰公暨相关宗支谱、史、考)》一书的第一、二、三编的初稿于1997年冬完成;第四、五、六编的初稿于1999年冬完成。前三编经长桂、陆腾、火石、卢焜、日浈、华新等提出了修改意见,后三编以国鼎、树勤、俊明、赋培、振国、延任、昌彰等宗亲提出了修改意见。
    非常遗憾的是,江西麻田开基祖宗泰公的先世及其本人的情况,因一直秘而不传,使得其后裔只能修断代谱。几百年来,宗泰公裔孙为解开宗泰公留下的谜而作了巨大的努力,但迄今尚未能完全达成共识。而天津南开大学文学博士、中文系教授卢盛江宗亲查阅了唐代九十多种史志,均末发现“卢宗泰”其人。唐朝开元年间,在长安得罪唐玄宗的有依附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的尚书右丞卢藏用,因此,宗泰公若是卢藏用的至亲这一而到麻田避难,是有可能的。正如盛江宗亲给思宗宗亲的复信中所说:“开元元年七月三日,唐玄宗定计杀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一派尽数遭诛除贬谪。侍中岑义、中书令萧至忠被斩,同被杀者几十人,宰相崔諟、卢藏用除名,崔諟被流放窦州,卢藏用流放泷州。以上均见《旧唐书》、《通鉴》等,有史可据。始祖宗泰公恰于是年迁虔州,这确实会使人想到,这次迁移很可能与此次宫廷的变故有关。这次变故不是局部性的,而是全国性的,是政治性的。是年的政治大变故,只有这一件事。时间恰在这一年。合理的解释,应是这次迁移与此次政治变故有关,否则宗泰公为什么要对后人隐名匿祖呢?为什么要让三个儿子分居麻田、南云及下沽三处,形成三足鼎立、救望相助之势呢?而从三处所遗留的种种迹像表明,宗泰公其时当属非常人物,他所以南迁,看来不是一般的隐居”本人曾于1999年12月31日到江西省宁都县麻田实地考察,看到麻田至今仍是一个交通困难、异常闭塞的地方,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开元时代,麻田应是最佳的避难之地。当然,关于这一点,尚有少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这是正常的。
        这部谱、史、考综述了卢氏渊源及其远祖世系,从傒公肇卢氏到秦末,从西汉初年到东汉末年,均有该期的可信度之评述:该书还汇集了江西虔化县麻田开基始祖宗泰公世系、先祖传记、诰命、祖训、卢氏俊贤等资料,都非常宝贵。当然,万事开头难,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肯定有不完善之处,我深信各地卢氏宗亲对此都是会理解的。该书就要付储出版了,让我们通过该谱、史、考一书,努力扩大与各卢氏支源的联系,继续搜寻和汇集关于范阳卢氏的各种信息、资料。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在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及国际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下,我们编修谱志,可以存史、教化、资治。我衷心期望海内外的卢氏宗亲,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无论目前各自的际遇如何,均能通过阅读宗谱,看到悠悠千年的沧桑巨变,激发崇祖爱宗的热情,缅怀卢氏先祖,积极参与对卢氏源流的研究,加强同卢氏宗亲的联系,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同心同德,通过“宗谊搭桥,经贸唱戏”,更好地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为民族的繁荣昌盛,为世界的持久和平,为人类的美好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此,我向所有为《范阳卢氏宗谱(宗泰公相关宗支谱、史、考)》的编写及成功出版付出了宝贵时间、汗水与心血的宗亲及各界友好人士致以深切的谢忱!
    是为序。
 教授、研究员、广西平南县谷塘宗泰公第四十三世裔孙卢家祥谨志
                                                            庚辰(2000)年5月25日于北京  

范阳卢氏宗谱(宗泰公暨相关宗支谱、史、考)序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2 20:09, Processed in 0.046366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