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 › 苏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东莞姓氏探源

2013-4-24 22:13|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1517| 评论数: 0

东莞的苏氏支派只有两支:

      一、武功派苏益后裔。此支派从福建迁移到莞邑,也是苏姓入莞的第一支,分布在莞城、蚝岗、东洲(现虎门郭武)、袁屋边(现已无苏姓人居住)。

      二、眉山派苏轼后裔。此支派从珠玑巷迁入莞邑,在东莞占绝大多数,并确定其均为苏轼后人。据了解,最为集中的地方为东坑角社,两千人左右;其次为万江曲海,有一千多人。

东莞苏氏一家亲

      广州天河区车陂村有座546年历史的“晴川苏公祠”,也有一个叫“晴川祠理事公”的组织。每年的清明节,广州的苏姓后人会联系东莞所有的苏姓后人,一同前往广州白云山拜祭晴川公。

      然而,东莞苏姓人怎样知道自己是苏东坡后人,他们的东莞一世祖是哪位,有什么证据或者文献历史纪录呢?对于这些问题,万江曲海的老一辈苏姓都模糊了。笔者在网上找到了05年《广州日报》对广州苏东坡后人的一篇报道。

      报道中,苏东坡的第24世孙、今年76岁的苏伯表示,“车陂村苏东坡的后人最多在南粤。现在广东全省有40多万,分为四大支系,我们这一支有18万人,是苏东坡之孙苏绍箕的后代。如今在车陂村,苏东坡的后人已经传到了第28代。”

      报道还说,苏进泉1996年起开始潜心研究家族谱系,终于从族谱及大量文史资料找到了确凿的证据,证明广东40万苏姓人家是苏东坡后裔。2005年苏进泉老人带着车陂5000苏姓人家 “代表团”北上河南省郏县,拜谒苏东坡的墓,也是第一次以苏轼后人的身份到河南。而根据他的研究,苏绍箕原名苏箕,是苏轼二子苏迨之子。苏轼被贬谪之后,他随家人辗转到达广东南雄,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后来因为文武双全,踏入仕途,并因屡屡建功而不断升迁,官至太尉。金兵侵宋期间,他为护驾而受伤,退役回南雄珠玑巷休养。随后由于兵变携眷来到广州。在广州及周边一带,苏绍箕购买了大量的田产,将长子安置在顺德碧江,次子安置在广州。在顺德买田时,他用了“苏晴川”的名字,“晴川苏公祠”便是由此而来。

      苏进泉在报道中揭秘,苏轼被贬谪之后,反对苏轼的势力对苏轼的攻击延续数百年,直到明朝中后期才有所缓解。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苏绍箕只好改名“苏晴川”。无论是在南雄珠玑巷,还是在广州,“苏绍箕”和“苏晴川”两个名字已经完全掩盖了他的原名“苏箕”,以致无人知道他是苏轼的孙子。苏轼后裔历代为官者便有500余人,在文坛中留名的如苏曼殊等,也是出自这一脉。

      《苏氏族谱》记载:苏箕岁入武举,历经抗金,为宋高宗南渡护驾,官至太尉。后岳飞遇害,便以伤残为由回乡养病(1088-1150年)又名苏绍箕,字嗣良,号晴川,苏迨之子。生于广东南雄珠玑巷。绍兴二十五年,苏绍箕卒于白云山月溪寺,葬于摩星岭侧,享年六十二岁,墓前建有碧江苏公祠。

      根据《苏氏族谱》的记载,九十七世祖亶生三子:苏瑗、苏珠、苏瓖。苏瑗号味道,是名文官,生九十九世祖苏轼、苏辙,此支派为眉派。苏瓖也为文官(许国文贞公),生二子廷页、诜。廷页创蜀派,在四川繁衍;诜创闽派,在福建一带繁衍,蚝岗苏氏为此支派后代。而追溯远古,他们先祖也是亲生兄弟,东莞所有的苏氏都去瞻仰苏晴川,其实也就可以理解了。

蚝岗世祖苏允中最先入莞

      天下苏姓出武功,阜阳芦山本同宗。

      苏珠的子孙后代在福建繁衍,一直到104世祖苏晚。苏晚生有三子:益、盛、广。次子苏盛迁居闽中,遂为闽派;苏益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唐僖宗年间随威武节度使王潮入福建,任先锋。他择地福建泉州府同安县苏家巷葫芦山下建府而居,取庐山为灯号,开苏氏庐山堂于氏,称为“同安一世祖”。他的后人一直繁衍至118世祖迪功郎,也就是苏允中(1206-1224年)。南宋嘉定年间,始祖苏允中到东莞任监务官(相当于今公安局局长),秩满占籍东莞,住德安桥务巷。五世祖学正生两子:绍瞻、绍道。繁衍至第七代,长房(绍瞻祖)迁壕岗。二房(绍道)的子孙则迁徙到东洲(现虎门郭武)、莞城、袁屋边。因此,苏允中为入莞第一人,其后代苏绍瞻也为蚝岗支派的第一世祖。对此,《蚝岗苏氏族谱》中有记载:

      蚝岗苏氏一世苏允中,宋朝嘉定年间任迪功郎,因刚正不阿,谪为东莞县监务,此后在东莞定居。后因子贵,朝廷诰赠朝奉大夫。
二世永成公,宋景定年间任朝奉大夫,为官清正。

      三世祖圣受公壮年时值宋、元交替之际,本不欲为官,后被父之僚友所推荐,官至宣义郎,官声卓著。
五世祖同寿公学正,育子绍瞻、绍道。蚝岗苏氏就是绍瞻后裔。

      十一世祖获庵公,明朝进士登仕浪,任南京荣府儒学教授。

      十三世祖太祖公,明朝进士登仕郎,任奉政大夫、署理浙江衢州副海防同知印务、浙江开化县知县。

      十四世祖苏观生,明朝万历年间钦命瞻奉南北山陵,安定楚、豫兵民文武,经理浙、直、江、州,兼督云、贵、闽、广。朝廷赐尚方剑便宜行事。任御营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两部尚书,翰林院学士……

      现年66岁,自称是蚝岗第22代传人、蚝岗苏氏祠堂的负责人苏锡康告诉笔者,苏姓在蚝岗传到现在已经是第28代了。

蚝岗14世祖支派
遭灭顶之灾

      在历史的长河里,参与政治意味着朝不保夕,得罪了权贵,随时招来杀生之祸,这种事件发生在蚝岗十四世祖苏观的儿子苏宇霖身上。据苏锡康老人解说,苏宇霖是当时一个太子的少保,恰逢两个太子争皇位,结果苏宇霖跟随的主子败了下来,苏宇霖被判以抄家之刑。为了保住苏家血脉,苏宇霖的兄弟姐妹不敢与他相认。这个历史事件,被后人清清楚楚地记录在《苏氏族谱》上,而广东省编写的《苏氏族谱》也对此事件有记载。因此,十四世祖苏观的苏宇霖支派已经中断了。

      苏锡康老人小心翼翼地把从古沿袭至今的家族谱牒放到一个箱子里,锁好。“我们还有族谱已经很不错了,都是文革时候冒着死亡的危险偷偷保存下来的,我用牛皮纸重新装订好。这很最珍贵的,恐防有失,我已经把它们全部复印了几册。”话毕,他爽朗地笑了。

祠堂牌匾标出处

      为何蚝岗的苏姓后人对自己是闽派的后人深信不疑?除了有谱牒,还因为在蚝岗苏氏祠堂建立的时候,一副对联牌匾标明了自己身份出处:“系本闽中监务而始东官瓜瓞绵绵世缵金台绪业,派分城北以孝友而开豪岭衣冠济济永凤阁箕裘”。苏锡康告诉笔者,祠堂通常有两幅对联:里门的对联是标明该族人的渊源历史,外门的对联是标明该祠堂的地理位置。每队族人去到一个新地方都会盖祠堂,因此,看对联查出处就准没错。

      蚝岗苏氏祠堂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636平方米,建筑面积945平方米,是东莞市区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祠堂。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明崇祯十三年(1640)和清光绪三年(1877)分别进行过重修,现基本保存有明代的建筑形制、梁架结构、材料和工艺手法。苏若潮书写的“德本堂”木匾悬挂在祠堂的中堂部分,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而在中堂背后,各祖先的神主牌端端正正地排列在正中,台上一尘不染,香火不断。左通廊墙上镶砌有一方石碑,上面记载着清光绪三年重修祠堂的内容。三进门间上挂着清代探花陈伯陶书题的“尊祖敬宗”木匾。

      在祠堂里,笔者看到一位80多岁的老婆婆在细心地清扫着那铺满了青苔的地面。她告诉笔者,她也姓苏,以前就住这里。后来祠堂要扩建,她就搬走了。但是,她每隔几天就会回来打扫地面,拔掉靠墙生长的“石屎榕”。“这屋子以前住了四代人呐,有感情了,舍不得搬。搬了后就经常回来打扫咯,反正没事干。我们做了一辈子的农活,这些功夫不辛苦的。”说罢,她细心地用手抠出砖缝里的青苔,小心地扫成一堆。在那庭院的一棵小白玉兰树上,笔者还意外发现了一个空鸟巢。这鸟巢向我们展示了祠堂的保护工作做得很好,若不清静,哪会有鸟儿冒险把家安置在这里?

      2003年8月至2004年1月期间,苏氏宗祠进行了全面的维修,使得这座古老的祠堂再次焕发出生机,成为记载历史、传承文化的文物载体,并于2004年1月被市政府公布为东莞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重修后的苏氏宗祠成为蚝岗居民小组老年人思祖怀旧之地,也是年轻居民的休闲聚会之所,对保护古旧建筑、积淀历史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记者手记:

      这次的“寻根之旅”让我感触很多,年老一辈对姓氏文化的重视和执著让我很感动。因为工作之便,我碰到了很多到祠堂里寻根的个人或团队。感谢胡婆婆对我的帮助,她八十高龄了,还热心地带着我到处找苏氏后人,帮我联系……如果没有她,我的工作不会开展得如此顺利。在万江曲海,当地的老人听到我们是来了解姓氏渊源的,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尤为感动的是,我和胡婆婆已经走在路上了,其中一位大叔不知道从哪里过来,跑到我们跟前,硬要塞给我们两瓶水,并再三向我们道谢……我感慨,现在我们这些年轻人似乎无法理解也无法体会老辈人的和谐相处以及“四海皆兄弟”的深厚情谊。

      看到文化大革命对历史文化的严重摧残,他们也心怀忧虑。借用一位受采访者的话:“现在只生一个孩子,万一没有男孩,断了根,那怎么办?”独生子女政策无疑给传统的姓氏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独生子女这一政策在一个时期内我们又必须坚持下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该如何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的确是一个值的思考的问题。

      文/本报记者 张笑艳  图/本报记者 范兰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8 21:11, Processed in 0.036759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