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韦覃陆罗农莫庞蓝雷杨 › 韦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广西韦氏探源及其它

2013-4-25 18:25|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557| 评论数: 0

广西韦氏探源及其他

韦福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华民族传统的谱牒文化复苏,各地不同姓氏的族谱亦应运出版。广西韦氏各宗支族谱亦纷繁其中。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宗支族人对自己的祖史族源说法不甚一致,互相争议,各执己见,纷争不休。归究起来,不外乎是在“正宗韦氏”、“韩改韦氏”和“土著韦氏”三个问题上相左较大。

二OOO年至二OO三年,笔者参与编写《广西东兰韦景岱宗支族谱》工作,有机会参读《中国韦氏通书》、广西各地不同版本的韦氏族谱,以及一些有关的古书典籍,对广西韦氏的由来,本宗支的祖史族源及其迁徙轨迹有一定的了解。现本着抛砖引玉,将自己的一孔之见提出来和宗亲们共讨。

要说清这些问题,首先要认清各支韦氏的祖史族源,然后再了解其进入广西的历史过程即可清楚。

讲韦氏,首说的应该是豕韦氏。因为它是中华大地上出现最早的韦氏。早在夏时,大彭的别孙元哲被少康派往今河南省滑城县东南部一个当时叫“豕韦”的地方做官,开拓、发展那里的经济,创立豕韦国。时人以地为氏,以国命氏,豕韦氏便于此地崛起,后蔓延中原各地及中华大地,乃至海外诸国。如果从考古角度看,早在殷商时期,河南安阳殷圩出土的甲骨文就有“韦”字出现了,可见豕韦氏历史悠久,距今约4000多年的历史。他们何时进入广西呢?据史载:

1、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从中原派50万大军进攻岭南,征服广东、广西、越南北部的骆越人和西瓯人。统一岭南后,将官兵留南戍边,屯垦开拓。有《资治通鉴》注曰:“以谪徙民,50万戍五岭,与越人杂居,奉军岭南,将吏赵佗请求秦皇派三万女子到岭南配给戍卒为妻,使其安心垦耕守边。”《史记·淮南五安传》亦述:“佗使人上书求女无家夫者三万,以为士卒衣补,始皇准许万五千人。”这就是说,为了安抚这批从中原到岭南戍边的这批官兵,稳定岭南政局,秦皇所采取相应的措施。

《史记·淮南王安传》还载:“三十四年迁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也。”就是说,要把从中原迁徙大批汉人赴岭南开发这件事,当作象修筑长城一样的大事来抓。又《广西商业志》载:从中原迁来贾(商),赘婿和犯罪枉法的狱吏“凡经营过商业或祖父母,父母经营商业的人都被强迫南迁。”也就是说,秦始皇为了开发岭南的商业,又把一批擅长经商的中原人强迫南迁岭南。

由此可断,韦氏崛于豕韦地,泛蔓于中原,这几批来自中原的人群中,每批都不乏韦氏人。他们多分布于桂西各地。

2、秦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址(泛指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海南及越南北部地区)首领征侧、征武姐妹起兵反对汉朝廷,于南方建国,自立为王。十八年(42年)光武帝刘秀诏马振为伏波将军,征调青州府卫挥使韦料质(或贞,元哲裔孙,西汉京兆人)为部将,统率大军,征剿交址女子姐妹,擒斩两征,平定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地方的安宁。平后,留韦料贞(或质)戍边,授其那狼把总,落籍合浦,传授中原先进文化技术,鼓励农耕,并与当地女子通婚,繁衍后代。经年,裔孙繁泛,分布于防城、钦州、上思诸县市。

3、元和十一年(816)西原州(今扶绥县地)以黄少卿为首的黄峒蛮起兵反对唐王朝,攻占邕州,据今南宁为巢。西占左江流域的靖县(今靖西县),并与右江上游的黄乾跃西原蛮勾联,大有东掠交州、钦州、白州(博白)、玉林等地。岭南西道(广西)吃紧。宪宗帝览及告急奏章。时元哲裔孙,唐京兆人武进士韦厥受荐,愿为朝廷分忧,征服毛贼。奉旨于元和十四年(819)统兵南下。黄贼惧怕,从南宁逃窜十万大山。韦厥系韦料贞(或质)之后,追至十万大山寻找当年的兄弟姐妹,果于大山东麓相见。但经700多年变迁,已与当地土人同化无异。但大都朴实勇敢,思亲认亲思想仍重。韦厥利用此有利条件,为其赈灾、恤贫,晓以大义,训为向导,深入“毛贼”复地,通过德化、浦融、瓦解战术,瓦解了“黄峒蛮”,兵不血刃,星夜擒获黄少卿。其余贼兵,均作鸟兽散。韦厥一举成功,名扬京都,诏领澄州(今上林县境)刺使。次子银轮(敬办)世袭,经年,苗裔遍及大明山四周,史称“唐韦”。

4、据《中国韦氏通书》及《百家姓书库·韦》载:宋皇祐四年(1052)广原州,广南西路的侬智高起兵反对宋皇朝,夺取邕州后,北犯雄南关(今宾阳县昆仑关),东进西江两岸九州,直逼广州城下,立大南国于邕州(今南宁),自称惠帝皇,朝政告急。是年(1053)元哲裔孙,北宋青州府益都县人韦大猷(字山涛)奉旨携带景岱、景明(宁)、景宗、景福、景文、景武六子及宗亲铁骑1700,随枢密副使狄青为急先锋南下进剿侬智高部,到达宾州时(今宾阳县),狄青令山涛铁军于元宵星夜出其不意,突袭侬军大本营于昆仑关,斩首数千,生擒500余。余兵在侬智高弟侬日照率领沿红水河而上,企图逃往贵州。狄青再令山涛长子韦景岱率部沿红水河跟踪追剿侬日照残部,至木兰洞境的都邑获得全胜,招抚守边,设行辕于今坡豪苏仙地方(旧址仍有痕迹),初授木兰洞冠带,后因功升授木兰安抚司,世袭。役后,山涛随狄青班师回京都。因功狄青擢升枢密正使,同平章事。朝政口喻山涛为千岁。其六子均留桂戍边,后社会按序分别尊称景岱六兄弟为千一、千二、千三、千四、千五、千六。这是我东兰韦氏始祖千一景岱公的来龙。

此乃广西几支外来韦氏的由来。如果再加上如台湾省徐松石先生和河池巴马民族师范学校黎国轴先生所言的,壮族人崇拜图腾水牛(图怀)而附会其为韦姓。若此观点成立的话,那么这就是韦姓的另一支——广西的“土著韦氏”。它的出现就比前所述的外来韦氏晚得多了。因为:①外来韦氏都从中原而来,而中原汉人都操汉语,不可能有把水牛称作“图怀”而附会为“韦”姓;②只有豕韦氏的“韦”字出现后,并广泛于中华大地,再经过漫长时间,“韦”字或韦姓人进入广西后,广西壮人才可能把自己崇拜的“图怀”附为“韦”字。

由此看来,历史上进入广西的外来韦氏,或加上“土著韦氏”应该是广西韦氏的主体。外来韦氏留戍广西后,经过千多两千年的生息繁衍,互相交融混淆、往返循环于广西大地,人口众多,加上古时文化比较落后,也没有谁刻意去记载自己的祖史族源而导致后人分不清自己是属那一支脉了。只有韦山涛支系进入广西,韦景岱宗支掌有世袭东兰地方官职的权力,才有比较清楚的世代承袭的记载。其行辕四迁的旧址痕迹仍清晰可见,世代传袭清楚明白,这是无疑的。

至于“韩改韦氏”也有几种说法,不甚一致,他们何时进入广西?说法也不一样,这还是值得怀疑的。

#p#分页标题#e#

据《中国韦氏通书》(20页)称:西汉初年,韩信受馋蒙冤,惨遭杀害,株连九族。承相肖何暗中叫部下蒯彻将韩信幼子韩滢暗送给南越王赵佗收藏。赵佗又将韩滢秘送回自己老家广东南海由家人抚养。为避嫌查,将韩滢改名换姓,取“韩”字的右边即为“韦氏”。韦滢长成后,受封于海滨为土官,繁衍于岭南沿海一带,尔后均取韦姓,这就是“韩改韦氏”的一种说法。距今也有2100多年历史。他们何时进入广西?《通书》没有明言。但据此,很明显,韦滢当时既落籍于广东,并在沿海为官,崛发繁衍亦于广东沿海,后人丁逐步蔓延亦自广东沿海开始,后泛及各地。按当时的经济发展速度,地理环境和十分有限的交通条件,这支韦氏至多有少数人延伸到桂东南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当时要延伸到经济落后,交通又不便利的桂西北偏僻山区是比较困难的。桂西北哪有那么多韩改韦?甚至有说姓韦的都是韩姓改过来的。我们亦不肯定桂西北没有韩改韦,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很少的。要是如此牵强附会,那是太不符逻辑了。

《通书》第20页对“韩改韦”的另一说法是,韩信有三个儿子,大曰天祯(或天贞),二曰天相,三曰天保。时韩天祯在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任职,与同事谭三耀、漠伟烈义结金兰,三人莫逆之交。韩信受吕后陷害后,三人一起逃入山东兖州府邹县避难。汉朝廷到处通缉,令贴各地,兵马到处盘查而无法藏身。三人即智穿倒鞋连夜逃出险口,几经昼伏夜行,历尽艰难才到达河南开封。为避嫌查,三友计议改名换姓,韩天祯改作韦天贡,谭三耀改作覃怀满,漠伟烈改作莫天辉。再经辗转,及至浙江绍兴,后又南下福建、广东、广西、最后在广西宾州(今宾阳县)杨老村落籍,租赁当地潘、罗两姓田土耕种,并分别与当地女子为婚,繁衍后代,了结心愿。后因地方不大,继续发展困难,三友又约迁徒他乡,初到都安安定司,又转宜州德胜土街(今都街)安居。后来莫天辉一家又迁到南丹罗富乡居住。其情节惊险离奇,令人兴叹!

据考,今南丹县可说是广西莫氏的大本营。照此,莫天辉其人应该是南丹莫氏的鼻祖了。然而,莫秀珠编写的南丹莫氏族谱却称:公元前214年(秦33年)秦始皇以谪徙民50万戍五岭于越杂居,时莫洪燕先祖随伍其中,自牂柯郡(属红水河上游的贵州省境内)治顺牂柯江上游而下,到吾隘(南丹县境)上岸,后沿清水河(南丹县境内的河流)上到罗富拉化村定居。后经多代繁衍,延伸黔桂边境各地,形成现今南丹庞大的莫氏宗族。并无莫天辉携带家小从都衔迁到南丹罗富定居的记载和传说。更无韩、谭、漠三姓义结金兰,在何地改名换姓的述说。

再说覃怀满。据覃承勤先生主笔编著的《中国覃氏通书》中,覃锦吉先生撰写的《覃怀满留戍东兰》篇(52-53页)称:明洪武九年(1368)谭三耀率领的一支义军被朱元璋部打败兼并,遂递属明平章征南将军廖永忠麾下。为了隐瞒首领身份,被迫改为覃姓,取名怀满,成为一员明将,随军转战江淮。后经辗转,历经安徽、江西、浙江、广东,沿西江而上至广西梧州,最后到广西宾州(即宾阳)驻守。时覃怀满已年38,尚无眷室,遂有离军之念,乃趁巡营之机,深夜潜进宾州西北面深山荒林的杨老村。不想和另一逃难者韦天珍(韩信的远裔后代)相遇。两者互叙身世,共话落难经历,心声相投,共结生死之交,共瞒军营历史,都说是山东益都县人,共落籍杨老村,后央媒娶妻,住下九年。为避明官查缉,两人又于洪武九年(1376)迁往偏僻宜山都街居住。时适东兰州发生苗裔魏文,魏武兄弟争夺承袭,殃及四邻,覃、韦二公应诏平乱有功,授韦天珍为世袭知州,覃怀满授为世袭武官,落籍大同纳雅。这与前述的三人改名换姓于开封相左甚远。韦天珍世袭东兰知州之说,东兰亦无史可查,是值得迟疑的。这恰好应对韦厚荣先生在《韦天贡其人其事考》一文的论证(详见《韦景岱宗支族谱》第 370-371页)亦不可靠。

综合上述,我们不否认古时的桂西北山区有韩改韦氏,但推其理,可能性极少。

进入广西的上述几支韦氏,或加上“土著韦氏”,你是属哪一支呢?不能因找不到自己的祖源,又听了“韩改韦”神秘而离奇的故事传说就憬仰,便附会了。敬宗祭祖,请兄弟们不要上错了坟。

话又说回头,无论你是哪一支韦氏,我们和其它姓氏兄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平等的成员,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就从族谱这一传统文化和学术的角度,浅谈自己的一孔之见,我想也无碍大事吧?


(本文作者系南丹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

《广西东兰韦景岱宗支族谱》主笔、主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5 07:50, Processed in 0.061361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