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李黄陈张周梁何林吴刘 › 李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李姓宗祠通用对联(004)

2013-4-25 22:08|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724| 评论数: 0

李姓宗祠通用对联(004)
一、姓氏源流
李(Lǐ)姓源出有六:
1、据《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嬴”姓。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为姓,春秋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李”为氏,称李耳。
2、据《北史》所载,赵郡李氏,为赵将武安君之後,李左车其先也。
3、据《魏书》所载,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叱李”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4、唐朝皇室姓“李”,“李”遂为国姓。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十六姓(其中五家为复姓)赐与国姓“李”。此外还有许多家族改为李氏,由此李氏人丁大增。
5、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6、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得姓始祖:李利贞。颛顼的后代皋陶,在尧舜时担任掌管刑狱的理官,皋陶断案非常准确,从未出过差错,在当时名声很大。他的子孙世袭了“大理”职务,并以官为姓,称为“理氏”。商代末年,皋陶后代理征因办案公正,得罪了纣王,被暴君无故处死,其妻带着儿子利贞逃难,一路上以木子(木子即李树的果实)为食才得以活命。为了不忘这段蒙难的历史,记住“木子”的救命之恩,利贞的母亲决定将“理”姓改为“木子”构成的“李”姓。李利贞从而就成了李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可逾百分之十八,而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则不足百分之八。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位的大姓,拥有人口一亿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

三、历史名人
李 耳:即老子,春秋末期陈国人,重要的哲学家,他崇尚自然,周时以著《道德经》而闻名,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道家”的创始人,是见于史书记载的李姓第一人。
李 斯:河南省上蔡人。战国时任秦国宰相,曾辅佐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成就了封建帝业。
李 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 白:祖籍甘肃秦安,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仙”。他的一生创作甚多,现存有九百多首,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等。
李 广: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人,西汉名将,曾七十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 春:隋代工匠。他所创建的赵州桥,是我国现存的著名古代大石拱桥,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建桥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李世民:即唐太宗,祖籍陇西成纪,他雄才大略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是一位比较开明的封建帝王。其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刑法宽平,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史称“贞观之治”。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清照:济南(今属山东省)人,南宋女词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她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文章,原有《李易安集》,已佚,后人辑有《漱玉词》。
李元昊:党项羌族,1031年,承其父位,决定不再沿用唐宋赐姓,宣告西夏王族改姓“嵬名氏”,自号“兀卒”,称西夏皇帝。
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明代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出身中医世家,明代杰出医药学家。他历时三十七年编写完成了《本草纲目》,对我国的医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自成:今陕西米脂人,明末农民义军领袖,号“闯王”。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次年建立大顺政权,攻克北京。1645年被害。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省合肥人,清代政治家。平定捻匪及太平天国有功,历任直隶、湖广、两广总督。尤善外交,曾多次代表清廷与外国签订条约。後因积劳呕血而死,晋封一等侯,卒諡文忠。
李汝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小说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镜花缘》。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省桂林人,桂系首领。解放战争后期任国民党政府副总统、代总统。1949年底去美国,1965年7月回到北京。1969年病逝。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北京《晨钟报》总编,《新青年》编辑,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李先念:曾用名李威,湖北省黄安(今红安)人。1909年生,1927年参加黄安、麻城农民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把一生与党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奋斗,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92年6月在北京病逝。
李四光:地质学家。湖北省黄冈人。蒙古族。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9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中国科协主席,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著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 郡:汉时置郡,治所在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治所在顿丘(今河南省清丰西南)。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子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乘乡(今四川省金堂东),东汉移治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北)。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渤海郡:靺鞨粟末部为主体所建,先称振国(震国)。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公元926年,为契丹所灭。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渤海湾沿岸一带;
襄城郡:南北朝时北魏于县境置钟离、襄城、陈阳、石马诸县,分别属南襄州、西淮安郡和襄城郡,今城关镇为当时的襄城县治,以后历为州治、县治。治所在襄城(今河南省襄城县)。
江夏郡:汉江夏郡治安陆(今湖北省云梦),辖今豫、鄂各一部。三国魏吴各置江夏郡,吴江夏治武昌(今鄂城),魏江夏治上昶(今云梦西南)。晋灭吴,还治旧地,改为武昌郡。南朝宋移治夏口(今武昌),辖区缩为今武汉及其附近一带。隋唐江夏郡即鄂州。
梓潼郡:汉末刘备分广汉郡置梓潼郡,治梓潼(今属四川省)。隋废。唐有梓州梓潼郡,即上条所述。旧梓潼县,西魏改名巴西,隋唐时为绵州巴西(先名金山)郡地。
范阳郡:唐幽州范阳郡,本涿郡,天宝元年(742年)改置。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又为方镇名,本为幽州节度使,天宝元年亦改为范阳。宝应元年(762年)改幽州节度使,并兼卢龙节度使。又幽州本有范阳县(原涿县,唐改)。大历四年(7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梁 国:汉建梁国,治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南)。南朝宋为梁郡,治下邑(今安徽省砀山)。隋曾以宋州为梁郡,唐为睢阳郡。
南阳郡:秦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邓县)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2、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此外,李姓的主要堂号还有:“赵郡堂”、“平棘堂”等。

五、宗族特征
历代李姓政治地位显赫。据有关史料统计,李姓族人仅称帝王者就达六十多人,这是其他姓族所不可比拟的。各支李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江西建昌李姓一支派语字行为:“辂德宝弼,岑林松荣,义乾朝集,千端可夫,亭文本处,如吉士春,韶淑近日,开正大光,明显忠厚,传家鸿儒”;河北高邑李氏派语字行为:“发荣从晋,钟秀在高,世继昌盛,光裕永昭”。

============================================================

【李姓宗祠通用联】

〖李姓宗祠门楣题辞〗

道德传家 太白遗风 诗酒流芳

“道德传家”源自老子。在李氏家谱中,老子是十七世裔孙。名耳、字聃,今河南鹿邑人,是周朝主管王室藏书的官吏,因而是一位学问渊博、见识高深的人,孔子曾向他请教关于礼的事,可以说是孔子的老师。老聃阐发了一系列哲学思想,其中有关于“道”的理论,因而《道德经》被奉为道教经典,老子其人也就披上了五光十色的宗教幔纱,视如神明。所有李氏族人都为自己是老子的后裔而感到骄傲,李氏宗族也为有这位名扬四海的伟人而门庭增辉。

“太白遗风”“诗酒流芳”指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经郭沫若考证,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北部),李白就生于此地,幼年又随父迁居今四川油南青莲乡,该地仍存有李白早年读书的青莲书院,故李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有着传奇式的生平和“光焰万丈长”的不朽诗篇。又喜饮酒,有“斗酒百篇”的美誉,杜甫诗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人们心目中李白是一位超凡绝顶的人物,他的诗歌成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

〖李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卫公勋业;
元礼门墙。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唐·李靖屡建军功,太宗时封为卫国公。下联典自东汉·李膺,字元礼,以声名自高,后进有登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西陇望族;
北海名流。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自唐·李邕,李善之子。善注《文选》。玄宗时,官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

陇西世泽;
冯南家声。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自汉李广,陇西成纪人。以及唐高祖李渊,祖籍陇西成纪。“冯”,即冯翊,古地名,今陕西省大荔县。

邺侯世泽;
楷模家声。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唐·李泌,封邺侯。下联典自东汉·李膺,字元礼,太学生称“天下楷模”。

庋藏邺架;
召记玉楼。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唐·李泌,封邺侯。藏书甚丰,号为“邺架”。下联典自唐·李贺,临死前见梦:上帝成白玉楼,召其作记,遂卒。经传道德;

家藏邺架;
诏赴玉楼。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代大臣李泌,字长源,京兆人,自幼聪敏,勤奋苦学,博览经史,擅长行书,喜欢吟诗作赋。玄宗时为皇太子供奉官,后历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官至宰相,封邺侯,家中藏书极多,号称“邺架”。善权术,有谋略,曾为肃宗筹划平安史之乱;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长于随机应变。下联典出唐代诗人李贺,字长吉,福昌人,唐朝廷皇室远支,家世没落,生活困顿。少年聪明异常,七岁能写诗文,曾使韩愈惊。作诗极为刻苦认真,母亲说他:“此儿要呕出心才作罢!”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其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韩愈曾为他作《讳辩》。相传他临死前,白天见个绯衣人拿块板,上面写着:“玉帝新建成白玉楼,召先生去作记。”

经传道德;
名重谪仙。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春秋·老子,名李聃,著有《道德经》。下联典自唐·李白,贺之章称之为“谪仙人”。

漱玉词丽;
娘子军兴。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南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著有《漱玉词》。下联典自唐高祖李渊之女平阳公主,其夫柴绍随李渊起兵反隋,平阳公主在陕西招募军队七万余人,时称“娘子军”。

有典有则;
卜世卜年。
——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李氏家庙联
金门县现有五个乡镇,37个行政村,157个自然村。但当地人民仍习惯以“乡”做为村庄住民的认同体,这可能是受到明清时期的“都→保→乡”地方层级旧制观念的影响,因为当时的“乡”,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地方聚落单元。例如,旧属19都古贤保古坑乡,就是指今日的古岗这一个自然村。 金门与厦门过去同属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管辖,当地方言都还能保留闽南方言古音,例如一般人都把“乡”读成“香”它闽南话读音与拜拜所用的“香”相同。金门家庙多且密度高,更有几个乡是“一乡数庙”的情况,例如琼林就有蔡氏家庙七处,西园有黄氏家庙四处,北山也有李氏家庙四处,盘山有翁氏家庙三处。这些家庙除代表大宗、小宗之区分外,也代表当地姓氏家族的兴盛繁衍景况于一斑。金门家庙大门之左右两扇门板题字(板门联),在后埔(金城镇)是以题“祖德”、“宗功”者较为普遍,但在金沙镇则以门神装饰绘画者较为多见。何培夫认为门神耸立寺庙大门,首当其冲而地位显要,其设置目的不外乎辟邪逐厉、迎祥纳福与安宅镇殿。在民风古朴的金门浏览众多家庙建筑,能够让人同时欣赏到生命礼俗中的善与美,它涵括了各种传统的、庄严的、亲情的、艺术的、宗教的事与物。

-----------------------------------------------------------------

〖李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匡山怀哲士;
青莲慕奇才。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李太白祠联。

丞相将军府;
忠臣孝子门。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闻名当世的入闽始祖火德公是陇西李氏的第二十七世裔孙,李火德一支自明、清以来因其人文鼎盛而闻名台湾和东南亚诸国。台湾省国民党主席李登辉、新加坡前总统李光耀,分别是李火德的第26世和28世后裔,李登辉鼓吹“两国论”是数典忘祖,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今福建上杭县稔田乡官田村有规模宏大的“李氏大宗祠”(火德公总祠)正大门有这一副显赫的宗联。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李大钊自题联。

-----------------------------------------------------------------

〖李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狂歌痛饮双仙骨;
索句呕心一锦囊。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唐·李白为诗仙、酒仙,是为双仙。下联典自唐·李贺每出游,备一锦囊,得句即投其中,其母见之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巳耳。”

居士词犹传漱玉;
娘子军莫与争锋。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李清照。下联典指唐·李渊之女平阳公主。

木荣花绽展春色;
子孝孙贤传嘉风。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鹤顶格李姓拆字联。岷江水利千年颂;
昌谷诗风万里香。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战国水利家李冰,开凿都江堰。下联典指唐代诗人李贺,有《昌谷集》。

胪唱儿孙三百辈;
经传道德五千言。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李氏祠堂联。

玉炉修炼延年药;
真道兴诚益寿丹。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云南省陆良县城南面三十里处的终南山老子(李聃)说经台石刻联。

新添十竹皆紫玉;
恰对九峰如画屏。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清代地理学家、古文家李兆洛撰书联。

犹龙紫气当前现;
旋马清风奕世存。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台湾省屏东县内埔李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春秋时思想家老子(李聃)。下联典出北宋大臣李沅,字太初,肥乡人,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真宗时历官户部侍郎、参知政事、门侍郎、尚书仆射(宰相)。性格耿直,善良忠厚,多次上疏议论朝政,当时人称他为“圣相”。对自己要求严格,生活清俭,在京城封丘门内建宅院时,客厅前一片地方仅仅容下旋马(谓掉转马身)之方寸之地。

原本陇西神仙祖;
派系唐朝帝王孙。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台北县淡水镇忠寮里竹围子李氏祖厝联。

-----------------------------------------------------------------

〖李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道德犹龙,名起柱下;
文章倚马,系出陇西。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春秋·老子,名李聃,著有《道德经》。曾任周柱下史。孔子曰:“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后人以犹龙代称老子。下联典自唐·李白,旧说为陇西人,其《与韩荆州书》云:“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诗礼趋庭,人羡邺侯卷轴;
忠贞体国,世瞻元礼萧墙。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李泌秩事。下联典指东汉·李膺秩事。

鸣凤朝阳,谏诤均推御史;
宫袍带月,神气咸钦谪仙。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代御史李善感。下联典指李白。

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遗恩远;
由粤而蜀,祖德宗功沛泽长。
——佚名撰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四川省成都市大街太平巷李氏宗祠联。上联“理官”,指李氏源于大理官;“柱史”,言老子(李聃)曾任周朝柱下史。下联典出成都这支李氏的迁徙,据民国年间《李氏族谱》:唐代大将李光弼本是营州柳城契丹族人,归唐后姓李氏,屡立战功,封临淮郡王,定居金陵,又向南方数省迁徙。元、明以后,有一部分从南方西迁,其中广东李氏的一支于清代乾隆年间辗转迁至蜀地,定居成都。

系出陇西,将相公侯光国史;
宗开淮左,忠良孝友笃家风。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安徽省嘉山县曹府山李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李氏郡望及历史上李氏人才辈出,不乏“将相公侯”;下联典出本支李氏定居于淮河西岸,以“忠良孝友”为家风。

模楷听松风,敢诩龙门望第;
文章标花萼,毋忘鹿洞遗规。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李氏祠堂联。

欲从学海问津,且把汉书终日读;
莫谓凡夫难度,尚留道德五千言。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安徽省嘉山县方村镇李氏宗祠联。上联典出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字玄邃,京兆长安人,上柱国、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少年时好学,曾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大业年间,参与扬玄感起兵反隋,失败被俘,在押送途中逃脱,投奔瓦岗,辅助翟让联合附近各部起义军,并设计在荥阳击杀隋将张须陀,得翟让信任,自率一军,号称蒲山公营,继而被翟让推为全军之主,称魏公,立年号为永平。他传檄天下,数隋炀帝十罪,屡破东都隋兵,部众日益强大,后来入关降唐。下联典指老子李聃。

田可耕,桑可蚕,书可读,袭誉传家至宝;
战则胜,攻则取,守则固,文忠开国殊勋。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代江南巡察大使李袭誉。下联典出明代大都督府左都督李文忠。

世系考春秋,御史名官、东鲁圣人曾问礼;
渊源溯唐代,翰林著绩、玄宗皇帝也求诗。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孔子问礼李聃之事。下联典出唐玄宗李隆基求诗于李白之事。

脉接盛唐,喜玉叶金枝,派衍绥江绵瓜瓞;
源开有宋,幸龙章凤诰,多传岭表世簪缨。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广东省广宁县古水镇李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本支李氏宗的来源和迁徙;下联典出本支李氏多有大家贵胃。

============================================================

附录:【李姓典故、趣事】

〖李姓崇拜李树〗
李姓的起源与“木子”密切相关。因为有人将“木子”解释为野生李树所结的果实——李子,所以,李姓人爱李树,崇拜李树,甚至把李树视为神树,引植于家宅园中。据说李唐王朝的皇宫御花园内,就种植有许多李树,唐代大诗人李白家里也建有桃李园。

-----------------------------------------------------------------

〖唐明皇创梨园〗
唐玄宗李隆基,因死后谥号为“明”,故亦称唐明皇。他重视文学,爱好歌舞,曾专门开辟两个地方,作为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场所,名曰“梨园”。一个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光化门北禁苑中,有广场,兼可拔河、打球;一个在蓬莱宫侧宜春院,其中分设男女二部。当时,宫廷乐舞有两大类,一为坐部伎,在堂上表演,舞者大抵为3至12人,舞姿文雅,用丝竹细乐伴奏;一为立部伎,在堂下表演,舞者 60至180人不等,舞姿雄壮威武,用鼓和锣等伴奏。唐明皇曾选坐部伎子弟300人和宫女数百人于梨园学习歌舞,有时亲加教正,称为“皇帝梨园弟子”。
后来,人们称戏班为“梨园”,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都源出于此。

-----------------------------------------------------------------

〖唐朝禁食鲤鱼〗
唐朝皇帝姓李,而鲤鱼的“鲤”与“李”同音,因此,当时以鲤鱼为鱼中之贵,从皇帝、官吏、贵族到平民百姓,都崇尚鲤鱼,竞相喂养红鲤鱼,还繁育出许多新品种。虽然养鲤成风,鲤鱼又是美味佳肴,但人们却不得烹食鲤鱼,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鲤”与皇帝的姓同音,食“鲤”就等于食“李”,自然在避讳之列,据说李唐王朝曾为此而下令禁止烹食鲤鱼。

-----------------------------------------------------------------

〖李涉诗能避盗〗
唐代诗人李涉,文宗朝做过太常博士。他的诗语言通俗,在民间有不少读者。传说有一次他夜过九江皖口时遇“盗”,“盗”问他叫什么名字,同行的人替他回答是“李博士”。“盗首”说:“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李涉欣然写了一首七言绝句,题为《井栏砂宿遇夜客》,其诗云:“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盗首”看罢大喜,不仅没抢劫他的财物,还厚赠拜别。

-----------------------------------------------------------------

〖司马迁赞李广〗
西汉名将李广,是一个谦恭谨慎、不善言词的人,虽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屡建奇功,不但没有封侯,最后还受处分被迫自杀。所以,当人们闻听他的死讯后,无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他的人,都悲痛欲绝。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单独为李广立传,并满怀激情地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美他,这意思是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凭着花和果实,自能吸引人们在树下走成一条路。
此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成为人们广泛应用的成语,用以比喻只要真诚、忠实,就会感动人,为人所敬仰。

-----------------------------------------------------------------

〖李白与酒〗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生于此。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青莲乡。
李白少年时,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鉴,并好行侠。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其间曾因吴筠等推荐,于天宝初,任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幕僚,因永王失败而受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很大。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四句诗,一写出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出同市井平民的亲近,三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因此,人民群众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为了称颂和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时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此风流传到近代。

-----------------------------------------------------------------

〖父子相讽〗
李长沙相公的儿子李兆先一向沉迷于声乐妓院,而不思进龋李长沙在兆先的书桌上写了
四句话规劝他:
今日柳巷,明日花街;科场近了,秀才秀才。
兆先回家后见了,“嘿嘿”一笑,立即拿笔续写四句:
今日骤雨,明日狂风;燮理阴阳,相公相公。
——明·姚旅《露书》

-----------------------------------------------------------------

〖舍命陪君子〗
李西涯(李东阳号)先生在翰林院供职时,有一天,被邀去陪一位知府饮酒。因饮酒过多,以致酩酊大醉。酒醒后,西涯醉眼矇眬地对知府说:“晚生今日舍命陪君子了。”知府笑慰道:
“学生(旧时对人的一种谦词,不一定具有师生关系)我也不是什么君子,老先生您可不要轻生哟。”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

〖李章换鱼〗
一天,李章去邻居家赴宴。这家主人一向悭吝,菜肴上齐后,主人面前的那条鱼,比众客人的大许多。李章从旁边看得很清楚,便请教主人道:“我常常看见人们写‘苏’(繁体字为“蘇”)字,其中的‘鱼’字有时在左边,有时在右边,不知道为什么?请您解释一下。”
主人摇头晃脑地解释道:“古人作字,不拘一体,没有定规,往往因书写方便而移动位置。”
李章不等主人说完,便伸手把主人面前的大鱼拿起来,在众人眼前一晃,说:“李章我谨遵主人之命,今天这左边的大鱼,也该因便移到右边了。”满座之人为之喷饭叫绝。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

〖李胡子〗
有个姓李的人,绰号李胡子,与一个姓张的人家隔壁居住,姓张的这人一向怕老婆。一天夜里,张某被老婆打得实在受不住了,便越墙逃到李胡子家。
李胡子见此,顿觉不平,便拿了一个大棍杖摸着黑来到张家,把张妻痛打了一顿。张妻还以为是丈夫打的,哭着责骂道:
“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跟李胡子那种人来往,学得心性都和他一样了。”
一个丫环忙举着蜡烛照李胡子,惊讶地说:
“俺家老爷,不但心性像李胡子,就连嘴脸也都像他了。”
——明·赵南星《笑赞》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李贞少将〗
1955年9月27日,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中南海举行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作为惟一的女性,李贞在那些叱咤风云的将帅之中尤为惹眼。待李贞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周恩来亲手把少将军衔授予她,握住她的手说:“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有着“开国女将”之称的李贞,1908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6岁当童养媳,1926年参加革命,次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湘赣和湘鄂川黔根据地反“围剿”斗争、红军长征。曾任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她常说:“是党给了我信心和力量。”她在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不怕牺牲,英勇顽强,是一位真正的革命女将。
抗日战争时期,她奉命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历任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组织部组织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政治部秘书长、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参加了保卫延安和解放大西北等重大战役。新中国建立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1953年回国后,任防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对加强部队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她曾和许广平率中国妇女代表团访问苏联,向苏联人民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扩大了中国妇女在国际上的影响。1957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为军队法制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1975年10月,任总政治部组织部顾问等职。
李贞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共七大候补代表、十三大特邀代表、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0年3月11日病逝。这位身经百战,中外闻名的中国巾帼将军,始终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她室内的4把藤椅是15年前从湖南搬家时带回北京的,年长日久已破烂不堪,女将军不让扔掉。两只皮箱从朝鲜战场一直跟随着她至今,用了整整40年,皮质老化开裂,但她总是不肯换新的。一只用了14年锈迹斑斑的冰箱是她家最高档的消费品。她和甘泗淇将军在长征途中结为伴侣,没有子女,她用自己的工资抚养了20多个烈士遗孤,还一次次地为教育、科研事业捐款。最后,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将她仅有的1.1万元人民币和2500元国库券交给组织。她在遗嘱中交待:“将平时节省下来的工资,一部分交党费,一部分捐献给宋庆龄儿童福利基金会,一部分捐献给甘泗淇的家乡湖南宁乡县作办学补助。”她是为党为人民戎马倥偬,艰苦奋斗了64个春秋的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是身经百战的的巾帼将领,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对将军夫妇——甘泗淇是上将、李贞少将〗
甘泗淇,1930年出生,湖南省宁乡县人。原名姜凤威,别名姜炳坤。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党组织派他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从那时起,他将“姜凤威”更名为甘泗淇。4年后,甘泗淇学成回国,受党中央派遣来到江西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独立1师党代表。
红二、六军团长征前不久的一天,红二方面总指挥贺龙将一个个子不高、留着短发的女红军战士叫到跟前,她就是时任红二方面军六军团组织部长的李贞。贺龙对她说:“中央红军长征走了很久了,我们也要开始长征了。长征很远很苦,我给你介绍个伴吧。他叫甘泗淇,是红18师的政委,是留苏的学生,文化高,人也很正直。”李贞回答说,“长征路上这么多人,还要找什么伴嘛?他文化那么高,可我却大字识不了几个。再说,现在是行军打仗,子弹又不认得人,要是我死了,他就得担心,他死了,我也要担心。我看还是长征以后再说吧!”
贺龙又找到了甘泗淇,说:“红六军团有个女干部李贞,她作战勇敢,又会做饭,红二方面军女同志不多,不能错过了这个机会呀!”不久,甘泗淇也调到了红六军团,任政治部主任兼代政委,与组织部长李贞在一起工作,互相接触的机会多了,了解也透彻了。有几次,甘泗淇还直接找到李贞长谈,从谈工作、谈理想起,一直谈到了爱情,他还帮助李贞写了一篇总结工作情况的报道。李贞见这位知识渊博的首长这么平易近人,这么关心她的工作,极为感动。她特意做了一双布鞋送给他,用旁人的话说,也算是定情礼物吧。
共同的工作,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语言,使两颗心靠得越来越近了。终于,他们愉快地接受了贺老总的安排,在长征即将开始的时候,由贺龙主婚,在一个老百姓家借了一间房子,结成了情深意笃的革命伴侣。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夫妻二人又同时被授予将军军衔,甘泗淇是上将,李贞是少将,从此,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了第一对将军夫妇。
抗美援朝回国后,不少老同志见到甘泗淇都非常遗憾说:“老甘啊,太遗憾了,你革命几十年,连个孩子也没有啊!”李贞也经常觉得内疚,觉得对不起丈夫,她对他说:“老甘,趁现在还来得及,你再娶个妻子吧,也给你生个孩子呀!”可甘泗淇回答得非常干脆:“我要的是爱人,不是孩子!”
令人遗憾和悲痛的是,功勋卓著的甘泗淇将军却英年早逝。1964年2月5日,甘泗淇60岁刚过两个月就匆匆离开了相依为命30年的妻子李贞和他们共同抚养的20多个烈士遗孤。他留给李贞的,除了他未尽的事业之外,便是难分难舍的夫妻感情。
1990年3月11日,李贞因病在北京逝世。她在遗嘱中交代:将平时节省下来的工资,一部分交党费,一部分捐献给宋庆龄儿童福利基金会,一部分捐给甘泗淇的家乡湖南宁乡县作办学补助,最后一次表达了她对丈夫及家乡的热爱。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30 20:04, Processed in 0.055247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