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 › 袁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东周姬氏后人上罗浮寻道 入粤始祖居增城派衍土冈

2013-4-27 08:04|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655| 评论数: 0

  

东周姬氏后人上罗浮寻道入粤始祖居增城派衍土冈

  

东周姬氏后人上罗浮寻道入粤始祖居增城派衍土冈

  

东周姬氏后人上罗浮寻道入粤始祖居增城派衍土冈

重修中的祠堂很早之前是一所学校。

  

东周姬氏后人上罗浮寻道入粤始祖居增城派衍土冈

“大头菜”是当地最有名的特产。

  

东周姬氏后人上罗浮寻道入粤始祖居增城派衍土冈

  第肆拾柒期

  抚宗族之今昔 展东莞之史貌

  源志

  石碣单氏源自河南姬姓

  在《岭南单氏史料》中,单姓溯源有五种。但主要源流有二:一是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记载,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为甸内侯,史称单伯,他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姓单;二是出自北方少数民族复姓改单姓而来。在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可单氏、阿单氏、渴单氏,入中原后一并改为单姓单氏。晋时,单道开从敦煌入粤,隐居罗浮;到唐咸通初年,单罗峰卜居增城石滩;其后裔单子铨于元代皇庆年间(1312-1313年)带子侄鹤松、鹤林和西湖四人从增城石滩迁居石碣土冈(今单屋)。

  今志

  石碣单姓人口大约有1200人

  自晋朝单道开入粤以来,单氏在岭南已经繁衍了1700年左右;从单子铨在元代来石碣单屋立村算起,至今已经有近700年的历史。石碣单屋单氏至今已经传了34代人了(以单罗峰为始祖),现在有单姓人口1200人左右。其中有小部分是单子铨侄子西湖,也即是单仲齐后裔的子孙。目前在东莞境内,跟单屋有关系还有高埗塘厦的单氏,仲齐弟弟季鲁生有四个儿子,其中四子起野为单屋鹤松、鹤林先祖,大子起渭为塘厦先祖,那里现在有单姓人口300多人。

  姓氏之旅

  石碣单氏迁自增城

  对于单姓,我一直以为是少数民族的改姓,但找到了石碣单屋的单氏后人后,我才知道,原来正宗的单氏竟然是源自东周姬氏之后。单屋单氏小宗祠大门对联就证明了这点:增江分派远,周邑受封长。上联典指东莞单氏发源于增城县石滩第十代的衍派,下联典指单氏起源于河南,祖宗乃东周姬氏。

  据《岭南单氏史料》记载,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为甸内侯,是当时主要诸侯之一,史称单伯。他的子孙长期留居在受封之地,便以封地单为姓,世代相传姓单。单氏自然也有少数民族的改姓,主要是在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可单氏、阿单氏、渴单氏,入中原后一并改为单姓单氏。不过石碣单屋单氏后人承认了自己源自姬姓一支,为岭南单氏始祖罗峰之后。

  大门对联中上联所提到的发源于增城,即是罗峰后裔。不过入粤单氏并不是罗峰,而是罗峰的先祖单道开。据《晋书·艺术传》记载,敦煌人单道开乃佛徒,曾往后赵京城———邺城(今河南安阳)的法琳寺、临漳县的昭德寺,后率弟子渡江至晋都城建业(今南京),又转去南海各地,最后在广东罗浮山定禅,并在此山度过生命中最后一段时间。据说他不畏寒暑,坐禅昼夜不卧,常服用小石子,并饮一种名叫“茶苏”的水解乏以禅定。

  入粤始祖单道开罗浮山寻道

  往单氏小宗祠里面走,因为还在修缮,木屑横飞,机器声音很大,几乎掩盖了村中老人热情介绍的声音。在祠堂二进,顺着老人的手指,我还是看到两根大柱上面雕刻的大字:“罗峰始祖卜居龙滩发至东增江州县,源头凤岗分枝两地乃是国舍公子孙。”这副对联进一步证明单屋单氏的始祖为单罗峰。联中所说“增江”也即是增城。

  单罗峰入粤非常具有神秘色彩。据《岭南单氏十修族谱》(清朝光绪二十年木版)记载,单罗峰原籍山东,20岁那年登泰山时遇到异人。他从这位异人身上学会了修炼之术,且知道他的远祖晋朝人单道开在广东罗浮山修炼得道高深,便从山东来广东寻找。罗峰来的时候大约是唐咸通初年,后来在单道开香火祠附近搭起草庐居住,不愿回老家。再后来,在广东增城石滩岗贝村安居,由于地理位置靠近增江河,东面可以仰望到罗浮山山脉,自己取号为罗峰。

  从罗峰算起,传到第十代单子铨,不知道什么原因,单子铨便来到石碣单屋扎营。在曾屋,宗祠大门横批写的就是“单氏十世祖祠”,指的就是单子铨。在大门对联右边,与其他姓氏直接称呼为某氏宗祠不一样,单氏的宗祠只称为“小宗祠”。据村中老人所言,这是因为“不敢”,立村以来一直尊称罗峰为始祖,单子铨只是十祖,所以建祠只敢称为“小宗祠”,意为只是岭南单氏的一支分派。

  十世祖迁居单屋后裔分迁塘厦

  从增城石滩到石碣曾屋,单子铨来的时候已经是元代皇庆年间的时候了。据单屋《单氏史料》记载,大约在1312-1313年之间,那时曾屋还叫土冈,也即是二进柱子上所说的“凤岗”,一直到了民国初期才改为单屋村。因为不是一开始就以单屋命名,是否是单姓祖先最早来这里立村,就难说清楚了,只是根据目前可查到的资料,记载的上限都是单子铨带着子侄鹤松、鹤林和西湖四人从增城石滩迁居此地。目前全村超过了一千人,但单姓人口占了九成以上,只有少量的胡、袁姓人口。

  单子铨与侄子西湖的关系要追溯到石碣单屋第六世祖单国贵。单国贵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仲齐,小儿子叫季鲁。以罗峰为一世,仲齐再往下到十一世,众多子孙里有一个就是西湖;而单子铨是季鲁往下的十世孙,鹤松和鹤林是他的儿子。这与东莞其他姓氏有点不同,他们一来就有四个人,比一些个人来开基的姓氏壮大多了。如今村中大部分是单子铨后人,仅有少数为西湖一房后裔。

  经过近700年的发展,石碣单屋单氏至今已经传了24代人了。历史不短,但在东莞境内繁衍并不是很广,至今只有高埗塘厦有单姓人口。当时季鲁生有四个儿子,其中四子起野为单屋鹤松、鹤林先祖,大子起渭便是塘厦先祖,那里现在大约有单姓人口300多人。东莞其他地方,似乎并未听说有姓单的人比较集中地居住。

  后世忆访

  只因单罗峰是始祖 莞单氏宗祠加个“小”

  受访人

  单远鸿--单屋单氏后人,79岁

  单满球--单屋村志编写人,76岁

  记者:姓单的在东莞并不多,你们是从哪里迁居此地的?

#p#分页标题#e#

  单远鸿:我们单屋单氏的始祖是罗峰公,他在唐时就到了增城石滩落脚,传到第十世孙单子铨,那时大约是元代皇庆年间,单子铨就带着他的儿子鹤松、鹤林两人以及侄子西湖从增城石滩搬到石碣土冈居住,也即是如今的单屋。不过罗峰公死后葬在龙门,现在还保留着坟墓。

  记者:如果追溯上去,西湖跟鹤松、鹤林是什么关系?

  单远鸿:从罗峰公为始祖算起,到了六世祖国贵公生了两个儿子,仲齐和季鲁;西湖就是仲齐公的后裔,鹤松和鹤林的父亲单子铨是季鲁的后裔。目前单屋大约有单姓人口1200人左右,绝大部分是季鲁公后人,只有小部分是仲齐公的后人。单屋单氏还有人迁去了东莞高埗和广东连州等地。

  记者:那单屋是什么时候立村的,以姓命村,是你们单屋最早来这里吗?目前还有没有其他姓氏?

  单满球:这个也很难说,因为单屋以前是叫土冈的,也叫凤冈,民国初期才改为单屋村。也有可能是其他姓氏来这里立村,只是后来我们单氏发展迅速人口多后才改村名。不过根据目前可查到的资料,我们单氏先祖最早在元代过来这里定居的。目前全村有1300多人,其中单姓人口占了九成以上,只有少量的胡、袁姓人口。

  记者:你们《单氏史料》资料是怎么来的?

  单满球:我们单屋村的旧祖谱几乎都没有了,这本编写于2002,并在2005年重修过的史料,主要参考了增城的两部旧族谱。

  记者:你们单姓出过什么名人?村志中有吗?

  单满球:名人有一些,但村志中当时没有收录,我后来才增加收集了这部分。不过能被收录进入前段时间刚编好的《石碣镇志》里的,只有一个人,单兴诗,是清代的进士。其他人都没有列传。

  记者:为什么你们单氏祠堂称为“单氏小宗祠”?

  单远鸿:这是单屋立村始祖单子铨的祠堂,因为我们单氏都尊单罗峰为始祖,所以不敢称为宗祠,就加上一个“小”字。宗祠在1993年曾在港胞单智仁家族的牵头下修过一次;现在在镇、村的关心下,2008年10月开始进行全面的修缮。因为我是村中长者,也是长子长孙,祖先的排位都是我拿下来了,等修好了,再放上去。

  记者:单氏小宗祠是东莞市级文化,能否介绍下?

  单满球:这个宗祠是东莞现存大宗祠之一,建于明正德甲戍年(1514年),如今已经有近500年的历史了。宗祠前方有一亩方塘,视野开阔,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宗祠的大门、牌楼以及柱子都是红木,据说是从越南、日本购进的。“文革”时,有居民拆掉祠堂楼牌后两侧的雕花壁当柴烧,当时还有人想拆掉楼牌主板,在村中长者的再三劝阻下才得以保全,但祠堂里供奉的四五百块单氏牌位,还是被付之一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宗祠改成了小学,乃石碣最早的完全小学,直到2000年新学校建好后,单屋小学才从祠堂搬出。

  地理志

  石碣单屋单氏后裔

  单屋坐落在石碣镇政府北面3公里处,在东江北干流北堤中段与西沙路之间,下辖大围、石地塘、田厦、三座楼四村。自立村始祖单子铨于元代皇庆年间(1312-1313年)与子侄鹤松、鹤林、西湖四人从增城石滩迁居此地以来,至今已经有近700年的历史,传了24代人。目前全村有1300多人,其中单姓人口占了1200人左右,另有少量胡、袁姓。单姓人口中,有小部分是单子铨侄子西湖,也即是单仲齐后裔的子孙。

  高埗塘厦单氏后裔

  塘厦村位于高埗镇东北部,面积2.04平方公里。目前在东莞境内,跟石碣单屋有关系的还有高埗塘厦的单氏,当时罗峰后裔单仲齐弟弟单季鲁生有四个儿子,其中四子起野为单屋鹤松、鹤林先祖,大子起渭为塘厦先祖。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目前塘厦村常住人口1600多人,单姓人口大约有300多人。

  钩沉

  单父 单氏远祖

  单父者,即单卷(善卷),父是古人对长辈男子的尊称。相传单卷(善卷)为远古后期游牧于菏泽四泽六水之地的东夷族中影响较大的政治领袖、氏族首领,因善道术,有德行,被时人尊称为单父。唐尧坐天下听说单卷得了道,就面朝北来侍俸他,等到尧把天下让给虞舜以后,舜又去亲近他,要把天下让给他。单卷说:“余立于天地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宇宙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盛传其后,单卷南下过江而隐居于江苏宜兴山中,留下如今的单卷洞。古人为纪念他,把单卷所居之地称为单父(今山东单县),夏商为单父邑,秦置单父县,直到明洪武初年,去父字而为单县。宋真宗时(998-1022)赐给单父一个封号叫“遁世高蹈先生”。

  名人志

  单道开 入粤始祖

  据《晋书·艺术传》记载,敦煌人单道开乃佛徒,曾往后赵京城———邺城(今河南安阳)的法琳寺、临漳县的昭德寺,后率弟子渡江至晋都城建业(今南京),又转去南海各地,最后殁于广东罗浮山。他在昭德寺首创禅室,坐禅其中,昼夜不卧,饮茶却睡解乏以禅定。

  单罗峰 石碣单屋始祖

  单罗峰,讳通真,原籍山东,生于唐会昌五年(845年),终于天福二年(938年),享寿93岁;妣罗氏,死后合葬于龙门县。在唐咸通初年,单罗峰卜居增城石滩;元代皇庆年间(1312-1313年),其第十世孙单子铨于带子侄鹤松、鹤林和西湖四人从增城石滩迁居石碣土冈(今单屋)。单屋单氏尊单罗峰为始祖。

  单兴诗 清代进士

  单兴诗(1796-1877年),清代单屋人,道光乙酉年(1825年)拔贡,壬辰科顺天举人。1835年,道光乙未科进士。钦点户部主事,升山西司员外郎、临江知府记名道员。单屋村唯一被《石碣镇志》收录介绍的人。

  单鼎彝 曾参加黄花岗战争

  单鼎彝,单屋大围坊人,出生于1896年。因不满清腐败,追随孙中山参加兴中会。后与黄克强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战争),不幸被捕,后获救,前往南洋,易名小惠。曾任当地机械工会主席。

  单庆嵩 原国民党炮兵团团长

  单庆嵩,单屋三座楼人,出生于1917年,自小在广州读书,后在黄埔军校毕业,蒋介石担任校长。曾在国民党任炮兵团团长,后随蒋介石撤退台湾,升任师长。2002年曾经回到单屋祭祖。

  单汝鸿 原马来西亚北马处书记

#p#分页标题#e#

  单汝鸿,出生于1919年,单屋人,七岁随父到南洋谋生,后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1956年,应苏联邀请以代表团团长身份参加了苏共20大;1973年,任马共中央委员;1988年,任马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及北马处书记。

  轶闻志

  单鼎彝死里逃生避难南洋

  单屋大围坊人单鼎彝自小在广州读书,思想进步,立志挽救中国。因不满清廷腐败,追随孙中山参加兴中会。后参与黄克强领导的广州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战争),不幸被捕,更被执行死刑,在押解去珠江边枪毙途中,幸枪手是他以前的同学,私下偷偷给他松开了绑布,并用口咬脱子弹头开枪,枪响时顺势踢他下江。单鼎彝潜水到珠江水舰中心暂避,过后沿江边逃脱。次天返回单屋取费用往南洋。革命成功后,总部还认为他牺牲了,发放过抚恤金。

  读者反馈

  找不到过期报道,希望能结集出书

  万江读者陈焕平来信:我是广西籍来东莞做生意的,看到南都的氏志报道,希望记者能帮个忙。我是广西横县石塘镇人,我们元肚、元新村陈氏一世祖邦畿公是在明朝时从广州府东莞县茶园村迁居广西南宁永淳县之北留村居住。茶园村也即如今的茶山,目前茶山陈氏人口不少,我曾经去那边查过,但没有结果,氏志采编如果有机会能否过去茶山查查?非常感谢。我手上有一本我们村编的《陈氏族谱》(2006年12月)可以赠送。

  虎门读者邓锦华来信:南都报的东莞氏志报道为东莞做了一件好事,希望能坚持下去。另外,我是后来才知道这个报道的,一直都有收藏,但前期的因为不知道没有买到,尤其是写我们邓氏的,具体在哪一期?能否给我一期?以后如果结集出书记得通知下我。

  南都记者回复:东莞陈氏我们写过两个,一是长安珠冈陈氏,后裔分布于珠冈、虎门北栅和宝安沙井白冈;二是亭头场陈氏,后人形成八大房:一、望牛墩石面村;二、厚街赤岭;三、莞城康王庙前;四、东城温塘;五、南城袁屋边;六、莞城牛骨巷;七、神坛前;八、大朗巷头村。从中没有查到有分支到茶山,如有机会,记者可帮你到茶山了解下情况。至于东莞邓氏,是第三期(3月31日)刊出的,但由于时间比较久,目前要找到比较困难了,希望能集结出版了。

  下期备选

  石碣梁氏、东莞赖氏、东莞冯氏、高埗郭氏

  联系电话:18602038620E-mail:nfdsbdgzz@126.com

  采写:南都记者 郑子龙

  摄影:南都记者 陈奕启 实习生 孙振飞

  预告

  亲爱的读者朋友,“东莞氏志”系列接近尾声,我们正酝酿操作另一大型人文系列———“东莞经典”,该系列以东莞历代以来的经典文艺作品为线索,勾勒出相关历史背景、人物及逸闻,主要目标仍在于“发掘东莞文艺钻石”,为东莞树立起一道道经典丰碑。敬请关注,并恳请收藏有东莞历代文艺作品及作者资料者,随时与南都记者联系,不胜感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8 19:01, Processed in 0.031380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