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其他姓氏 › 丁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丁氏始祖兴公与霑化始祖帖公的关系探讨

2013-4-27 14:13|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472| 评论数: 0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丁氏始祖兴公与霑化始祖帖公的关系探讨 (2007-06-13 22:09:15)

分类: 谱牒文化

 

        丁氏始祖兴公与霑化始祖帖公的关系探讨

                    --与诸城族人全来先生商榷   

    由於数百年来的社会动乱和自然灾害的肆虐,使我丁氏家族历史上的谱牒延续,中断有年,令今人研究,颇费脑筋。

    创谱和修谱必须具备几个条件:社会的安定,经济财力的充沛以及文化人士的具备和积极参与,缺一不可。这几个条件具备了,像蚂蚁筑巢一样,好不容易创修成功,举族欣然。可是,一场社会动乱战火,或者灭顶之灾的河流决堤,使之谱毀人亡,文献资料荡然无存!过些年,社会安定下来,再从头开始  。这时,原创修谱者和知情者巳不在人世  ,其难度如同搬山!这在我霑化丁氏发展史上有过数次。所以,使得很多祖先失讳或与上祖銜接不上,亲兄弟而不载谱,给后輩人带来诸多问号和猜测,给谱牒研究,增加了难度。话又说回来,有了今天这等规模的谱牒,亦是先祖们超群的智慧和对吾丁氏家族观念的执着精神之结晶,功如珠峰之高,大洋之深!

  诸城、日照族人,利用宽带网络,建立了丁氏网,给我丁氏族人互通信息和联络以及对丁氏谱牒之研究,提供了便捷条件。而诸城族人丁玉华、丁全来、丁绍华等先生和日照族人丁仲海和台湾族人丁肇宾等先生,对谱牒文化的研究,开创了我丁氏现代谱牒研究之先河,令霑化、沧州丁氏举族欣然,敬佩至极!

    在此,晚生根据《霑化丁氏家乘》(二0 0 0年第九次修谱时改成《霑化丁氏世谱》)所载资料,发表一点淺识拙见,以供丁氏族人参考。

   据《霑化丁氏世谱》中《族谱弁言》记载:“丁氏世居荆楚武昌县,元末祖讳兴者以铁枪归顺明太祖”......“ 其霑族原为荆楚,先徒蓟而后徒霑”。 到底兴祖与帖祖是何种关系,同代?上下代?隔代?谱书无记载,给后人留下了不解之迷。诚挚感谢诸城族人丁全来先生写的《海州谱略小考》文章(在百度网上〈琅琊丁氏家族网〉发表,〈日照丁氏家谱网〉转载),对这段历史的研究,贡献巨大。对我们霑化丁氏支派无疑是个鞭策!为此,啟发了我对这段历史的研讨思路。晚生试想以帖祖出生年代來推算、破解这段历史“疑案”, 未尝不是一线之曙光。

   霑化丁氏始祖讳帖公,居北直隶蓟州  。长支失讳次支霑化一世子诚祖、二世伯能、伯源祖、三世次支福祖康懿公。三世以上生卒年月失考,三世康懿公生於明宣德八年,(1433年)按十五岁结婚十七岁生子,为一代年令段推算,次支伯源公应是永乐十三年(1416年)其兄伯能公应追加三岁,即永乐十年(1413)一世子诚公应为洪武二十五年(因他是次子追加三岁)即1393年。帖祖应是洪武八年(1376)。

   以上我是按常规推算的,其中还应有非常规问题。我在查阅拜读家乘时,有不少长子与父亲相差二十几岁,十七岁生子的不是很多。这也不难理解,古代限於医疗卫生条件,有妇科疾患的很普遍,婚后数年生育亦很普遍。这是理由之一。我们的古谱属贵族谱,女孩子不上谱,如上有几个姐姐,年老了才生个老生子,也称长子,代令又会延长。这是理由之二。如果上有几个哥哥幼年夭折,直到中年才立子,代令更会拉长  。这是理由之三。兴祖一个朱元璋非嫡系异已官员,职低薪少,人口众多,经济上无法宽裕,甚至连养家糊口都成了问题。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煞老子”, 一个武將出身人的儿子,肯定也是继承父志练武之人,飯量惊人。所以,只好让大孩子出外谋生或者从军,以缓解生活窘况也是有的。诸城始迁祖推公和潍县始迁祖山公也是很年轻就出外了。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常言道:故土难离呀!试想,谁家如果家财富足,捨得让儿子们外出的?都是出於万般无奈呀!(儿子们都是提篮挑担离家出外谋生的,到达目的地也是从事社会底层的从军及农渔编织等,这也是吾兴祖全家第一次的家族离散)。这一切,应该是朱元璋的异巳政策造成的!所以,帖祖外出后是过着艰难困苦独身生活的,再按和平环境下,十五岁结婚十七岁生子,是绝对办不到的。代令段又得拉长。这是理由之四。

  所以说,从始祖至三世祖四代人中  ,存在以上四种理由的情况是合乎情理的,这样,有可能把帖祖出生年份上推十至十五年,甚至更多。按此推算,帖祖有可能是元代至正年十九年至洪武三年出生(如果再早就成了兴祖的同辈了)。到了洪武二十三年(全来先生研究指出《海州谱略》记载十三年有误),兴祖已经“以老疾告”退休还乡多年。(此时的兴祖身心伤透,再不给朱元璋卖命了,提前告老退休时约54岁)到了这时,朱元璋才良心发现,给兴祖的后代封一个世袭百户,肯定还得有个“圣旨下” 以显示他的“皇恩浩荡” 。这下子,兴祖着了急,长子不在。要是现在,孩子出外几天一个电话。那时可就不行了  ,就是知道在什么地方,古时限於通讯与交通条件,误了接旨时间,再给弄个抗旨不尊  ,那可是杀头的罪呀!只好让次子贯代替哥哥应急去京参加某种培训或仪式。后来帖祖几十年沒有音讯,百年之后的后人也就没人知道帖公了。所以,“长子贯袭” 在后人修谱时就成为永久了 。这在情理之中。

  全来先生的研究中说:在洪武七年以上,贯公还应有几个姐姐。不谋而合,这就对了。应该想到还有个哥哥,咱不能让<海州谱略>中的“长子贯袭” 四字,迷住思路定乾坤。

  这里我有个实例。明代嘉靖二十九年,兵部尚书丁汝夔被打入天牢,因咱丁家知道,汝夔祖与严嵩的矛盾如同水火,再加之严蒿奸计多端,嘉靖昏庸无常,下场难以估计。所以,老管家骑快马山东送信,以防滿门抄斩。汝夔祖的父亲兄弟五人:文、忠、信、仁、义  。全家得到信息,全部逃离故土。过了些年,陆续联系找到四支,唯长支文祖逃的远,沒找到。后来修谱时,由次支升了长支,直到现在仍保持原貌,忠祖是长支。到了清代光绪二十年,才找到文祖长支。后来修谱时在文祖一支的支谱上只好加了个“正长支”。再说文祖离开沾化时已九旬余。帖祖十几岁,那么年轻,一走再沒音讯,贯祖升长支更在合情合理之中了(潍县始迁祖山公也属一走没有音讯而不载海州谱)。

  全来先生在《海州谱略小考》一文中提到潍县丁氏族人一直坚持始迁祖山公为兴祖之季子,这又对啦,古时称排行第四为季子。这样,帖、贯、推、山兄弟四人,不就全都对上号了吗?

#p#分页标题#e#

    全来先生在文中还提到帖祖很可能是诸城走失的二世祖长支伯达公,根据伯达公走时年月又值自然灾害肆虐,又是诸城人阳武候薛禄征北时在诸城带走了不少青年,征完宣化后征蓟州,伯达公落户蓟州的理由很充足;而他带走的弟弟阵亡,他走时又是瞞着父母偷跑的,回去怎么向父母交待?非常合乎逻辑,兴奋得我一夜未曾合眼。第二天我找了几个家族观念强的人,同看全来先生的这篇文章,个个都很激动。是啊,骨肉分离数百年终于团圆了,怎不令人激动而兴奋呢?诸城族人丁绍华先生眼含热泪写诗以抒怀!可见我丁氏家族的团结以及执著的家族观念之精神!

  后来,我拜读查阅了族谱,发现三世康懿公有生卒年月,我经推算始祖帖公应在元代至正十九年至洪武三年,正应是贯公的哥哥。再说,一世子诚祖怎么会给儿子起名伯能伯源呢?所以,伯达公就是帖公的答案就不能成立了。按一般姓氏宗族世系繁衍规则,长支结婚早,传继世系多,輩份小。沾化丁氏是帖祖之下的次支,现在都己传到28世,可见,帖祖的长子现应传至30世以上,较为合理。再说,兴祖的几个儿子唯贯祖幸运,既没受颠沛流离之苦,又世袭朝廷命官,政治经济地位在他几个兄弟中是至高无上的。传继世糸高于贫穷的哥哥,更不能低于弟弟!按此分析,海州贯祖如果是长支的话,其后代现应传至35世以上,较为合理。如其不然,帖祖是长支就定而无疑了。

  根据兴祖原为陈友谅的部下,虽然被解放过来,生活在被朱元璋视为异已的政治氛围中,其经济地位也不会高。明初时期,由於战乱创伤,国难维艰,民不聊生且百业待兴,就是高官们的待遇也不会多高,何况兴祖?甚至连孩子都养不了而外出谋生,是沒有条件娶三妻四妾的  ,也就没有“庶出”了。山东潍县始迁祖山公就是兴公之季子不会有错。

  薊州始迁祖帖公和诸城始迁祖推公,以帖、推二字做为名讳,实难费解,引发了我的研讨兴趣。我考虑,兴祖以“铁枪”从军(铁枪一句很关鍵.枪头、枪杆、枪纂一体纯钢才叫铁枪,亦称钢枪,分36斤、48斤、72斤等几个重量级。兴公是徐达的部下,徐达的那对铜锤也很了得)。显然是个身怀祖传枪法绝技,武功高強又力大无穷的武将、猛将。不然不会身经百战直到明朝建国又南征北战多年而幸存下来。据传,丁家枪法举世闻名。自古有“罗家枪,丁家传” 之传说。做为一个武术世家,各路拳法及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每一路拳法和兵刃都有歌诀谱帖,歌诀记录下来,套路姿势配图画了下来,就成了拳帖、枪帖、劍帖等等。如果从武术经典中找帖、推二字,那就太容易了。

  要知道,练武之人对武术套路谱帖歌诀中的内容牢记在心,都能背诵如流,把这些谱帖秘笈视为珍宝收藏传世,是每个练武之人的规矩。把祖传的武术绝招谱帖秘笈视同生命之重。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执迷於中华武术,出身於武术世家的兴祖,给自己的儿子们起名字,肯定引用了其中的内容。比如:谱帖秘笈、气贯长虹、推抓搡拿、泰山压頂等等。经我推敲破译如下:

帖谱武略心中藏,气贯长虹勾魂枪。

闪战推腾神威显,龙蛇出山露锋芒。

这样,帖、贯、推、山兄弟四人各佔其位,帖、推二字也不费解了。

  由於数百年来的社会动乱,天灾人祸,谱牒舛错或失载而造成的銜接困难,不是吾丁氏一家,全国各个姓氏都存在这种问题。谱上没有某世某祖,这很正常,只要丁氏后人不懈努力,一代代详究细查下去,定会有个圆滿的结局。晚生德薄才淺 ,发言未必得当,敬请丁氏族人教诲雅正。

        山東霑化支派丁氏滄州正长支二十三世孫丁桓起恭書於滄州丁家庄岁次丁亥年二月上浣西历二0 0 七年三月二十三日

注:此文发表在新浪网《桓崎的BLOG》上,百度网《瑯琊丁氏家族网》、《日照丁氏家谱网》转载。

 

 

    

分享:

喜欢

阅读┊ ┊ ┊┊ ┊打印┊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某晚報>大呼小叫,狼来了!

后一篇:轿形八卦丁家庄轶事二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岛国宛如仙境樱花城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最适合调情西班牙海湾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某晚報>大呼小叫,狼来了!

    后一篇 >轿形八卦丁家庄轶事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8 05:58, Processed in 0.031520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