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柴 › 冯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中华冯氏:出自姬姓源自冯城的厚重族系(三)

2013-4-27 18:11|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494| 评论数: 0

  中新网11月22日电(记者 李朝栋)记者探源中华冯姓,方知姬、毕、魏、冯“三千年前本一宗”

  春秋时期,除毕公高一脉冯姓外,郑国也是冯姓的一个重要发祥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如前面源流一说所述,郑国君为了奖励冯简子辅佐有功,就以冯邑封筒子,筒子入居冯邑后,遂号冯筒子。而他的封地冯邑,正是后来并入魏国的冯城。因此,长卿受封冯城之前,冯筒子的后代便早已在此生活多年,只因筒子的名位远不及毕万及其后裔,所以被忽略或有意淡化了。

  因此,源于河南的冯氏应由两部分组成,即先期的冯筒子及其后裔和后来居上的毕魏世家。他们都可以称为冯姓之源或冯氏正宗。而且从冯姓产生的过程来看,姬、毕、魏、冯在一定程度上讲“三千年前本一宗”。

  冯姓繁盛 先贤光辉映千秋

  日前,记者和河南冯氏文化研究会的冯长国秘书长等一起,怀着对冯氏先祖的几多崇敬,到冯氏的先祖地河南省荥阳市冯城冯氏宗祠探访拜谒,也进而对厚重的冯氏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原来,冯氏先人自从在河南荥阳冯城诞生后,其族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向四周的播迁发展。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冯氏族人就开始了“南下北上,东出西进”的漫漫征程。

  南下,冯姓人首先进入了楚地(今湖南、湖北)。楚怀王时期(战国后期),冯氏子弟中有一名叫冯郝的,官至楚大夫,是楚国的重臣。一次,宋国内乱,其相惠施投奔了楚王,楚王打算庇护他,冯郝坚决反对。楚王为不得罪双方就偷偷采取了两面手法,他一方面表示同意冯郝的意见,另一方面却暗自给惠施以封地。冯郝知详情后,一气之下愤而离去。于是就在楚国留下冯姓后人,冯郝成了楚地冯姓留史第二人。

  西进,冯姓人入陕西关中等地。

  据传,有一名叫冯长的人,居于骊山,而且善观天文之变,精于历算。但遗憾的是,冯姓在南方及西部,早期开发的业绩缺乏系统记载,也只能透过重重迷雾而觅得一鳞半爪。

  北上,冯氏进入了山西、河北等地。

  战国中后期,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长治西)郡守冯亭,为人果敢而有谋略。秦昭王四十五年,秦名将白起率大军伐魏,两军在野王大战,野王守军战败而降。野王的失利,就相当于上党失去了一道天然屏障。

  于是,冯亭与部下及百姓商议,决意背秦而举地归赵。赵、韩本是唇齿相依、地缘亲近的邻国,赵国一旦接受上党,便自然卷进秦、魏之间的争斗,以赵、魏合力,秦军必不敢轻举妄动,从而保护上党百姓免遭茶炭。

  果然不出冯亭所料,赵国在平原君赵胜的大力支持下,慨然接受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阳君,上党军民同仇敌忾以抗秦军,上党终于得以保全。但三年后,秦再次派重兵进攻上党,上党终被攻克,冯亭也战死于城下。冯亭死后,其宗族分居于山西、河北两地。

  东出,冯氏进入了齐鲁大地。像当时,齐国孟尝君的著名谋士冯谖,因为孟尝君谋划有功,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家族也就随之壮大起来。

  秦王朝统一前后,冯姓在上党地区的一支最为活跃。

  前面已说到武安君白起伐魏,上党郡守冯亭纳地入赵受封华阳君,从而挫败了白起的东进企图。冯亭的大智大勇,拯救了上党,从此,家族日隆,许多乡里亦归附之,从而形成了冯姓望族。

  尽管冯亭有勇有谋,但关东六国此时已是夕阳残照,根本不可能持久抵御强秦的大统一趋势。结果,就在上党献地后不久的“长平之战”中,华阳君冯亭与“纸上谈兵”的主将赵括均战死疆场,从此,关东六国对秦再也组织不起有力的抵抗了。  

  冯亭战死后,其宗族亦分崩离析,大部分北上进入赵国腹地以避战祸,少部分仍留居上党。这一部分留居上党的冯姓人审时度势,看清了六国必然灭亡的趋势,转而投奔了秦国,并为秦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赵国时,一支冯姓人中有人做了官帅将,官帅将之子冯梁是代国的丞相,冯梁的儿子冯唐又成了西汉的显赫人物。冯亭之后的另一支,有官至右丞相的冯去疾,军事将领冯无择、冯劫等。

  于是,冯氏一门成了秦后期不可或缺的重要柱石。

  而他们也的确没有让主子失望。那时候,冯去疾是秦始皇的丞相。秦始皇喜好出外巡游,经常奔波在外,秦左相李斯平素多跟从始皇出外,留守咸阳都城的却总是右相冯去疾,始皇对去疾的信任与赏识由此可见一斑。而冯无择、冯劫亦得益于这种信任,都在秦军中担任高级将领。

  始皇三十七年,嬴政皇帝生平最后一次出巡。像往常一样,李斯、胡亥、赵高随从,去疾留守。不料始皇于沙丘暴卒,宦者赵高胁迫左相李斯发动“沙丘之变”,他们合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

  冯去疾、冯劫得知真相后,他们冒死向秦二世上书,揭露赵高等奸臣的罪行。结果因进谏失败双双被如大狱。在狱中,冯去疾、冯劫拒绝向赵高一伙奸佞屈服,为保持清白的名节,二人先后在狱中自杀。一代贤相、骁将就这样为自己的生命历程写完最后浓重而悲壮的一笔。  

  冯去疾、冯劫被下狱不久,冯无择率其他子孙隐姓埋名,潜逃他乡,下落不明,关中冯氏亦随之逃散殆尽。

  然而,伴随此起彼伏的秦末战争的大规模爆发,不可一世的秦帝国大厦,顷刻间土崩瓦解,而上党冯氏入关的一脉,也随之销声匿迹。

  在秦末战争、楚汉战争乃至汉初“无为而治”的一系列大变动中,史册中寻找不到冯姓的任何丰功伟绩。也许,正是这一段历史的沉默,才孕育了冯姓的再度辉煌。

  转眼到了汉代,历经雨雪风霜的冯氏宗族,再次走向了繁盛。此时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冯姓郡望的逐步形成。两汉时期冯姓的分布已基本上覆盖了,当时华夏大地的所有重要区域,并且在一些地区,由于冯姓豪杰名士的大量涌现,形成了以冯姓为主体的聚族性居地。

  安陵冯氏的冯唐,就可谓当时冯姓的代表人物。

  那时候,汉统治者也许是出于安全及国家管理考虑,他们实行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让贤能人等充实关中,同时也为防止六国宗室及大族豪门坐霸一方。当他们得知代北冯氏为豪杰之后,于是就迁其大部再入关中,定居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冯唐,正是生长于代北而后迁入安陵的代表人物。

  紧接着,冯唐的弟弟冯骞从上党迁到杜陵,其孙冯奉世,官拜左将军。冯奉世有9子4女,长女冯媛被汉元帝册封为昭仪(史称中山太后),后被谗言所陷,家族受到株连,被杀17人,宗族返迁故郡上党。冯奉世子孙则仍居此繁衍生息。

  朝代更迭,转瞬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的冯姓族人已经遍布了全国大部分地区。

  这中间,有段传奇历史尤其值得一提。

  那是东晋十六国时,北燕国的国王冯弘立幼废长,从而导致他的三个儿子冯崇、冯朗、冯迪离他而去,并投降北魏。

  冯朗先后任秦州、雍州刺史,其女儿就是历史上北魏大名鼎鼎的伟大女性冯太后。

  冯朗的儿子冯熙被封为冠军将军,并娶了博陵长公主,后晋升为太师。冯熙的三女儿嫁给了孝文帝,而孝文帝的妹妹又做了冯熙的长媳。这样冯太后家族和皇族亲上加亲,从而使其家族宠贵益隆。

  但到了公元436年,随着北魏王朝统一中国北方步伐的不断加快,北燕国的冯氏政权,也最终没能躲过覆灭的厄运而寿终正寝。

#p#分页标题#e#

  再说落难的冯弘的王子冯业,他随即率300多人从海上投奔刘宋政权。之后,刘宋王朝命冯业世为罗州(今广东化州)刺史。至此,冯业落籍罗州以后,历经宋、齐、梁、陈、隋5个朝代,共170多年,其子孙居住并在罗州、石龙郡任官。家族之大无人能比,岭南冯姓人大多是冯业的后裔。

  至隋唐,冯氏宗族已形成了“兄弟两尚书、祖孙九进士”的名门望族。冯姓六大流派已基本形成:出上党者,西汉左将军冯奉世后裔;出颍川者,东汉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后裔;出长乐者,西汉宜都侯冯参后裔;出京兆者,北燕王冯弘的后裔;出弘农者,西魏宁州刺史冯宁后裔;出河间者,唐朝监察史冯师古的后裔。

  再以后,伴随着“洪洞迁民”“湖广填四川”等大迁移,大批冯姓人南迁,并开始播向海外。

  如,冯元被奉为入琼冯姓始祖,冯大兴成为迁入四川忠州(今重庆中县)的开基始祖……(待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4 08:26, Processed in 0.033843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