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柴 › 萧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萧下萧氏宗祠

2013-4-27 18:35|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1224| 评论数: 0


     

萧下萧氏宗祠

 

 

  萧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其起源可追溯到4千多年前,赢姓部落首领柏翳之后孟亏,助夏禹治水有功,封于萧,其后人遂以国为姓。另有一支出自子姓,据《风俗通义》及《元和姓纂》所载,系周成王时封于宋国的殷商遗民微子启之后。微子系“殷商三仁”之一,爵封宋公,食采商丘,以奉殷祀。至宋闵公十年(公元前682),宋国发生内乱,宋将叔大心(微子启十一世孙)率兵平叛有功,受封于萧邑(今安徽萧县),为宋的附庸小国,公元前 597年被楚攻灭。其裔以邑为姓,奉叔大心为萧氏始祖。这一支是我国萧氏的主要来源。西汉相国萧何即其后人。

  自汉迄唐,萧氏一直是国内声名显赫的大姓。有“汉代一功臣,唐朝八冢宰”,“齐梁十八帝,唐代八宰相”之誉。

  西汉开国宰相萧何(?一前193),沛县人,素有谋略,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高祖攻下咸阳,萧何收秦朝律令图籍,得以确掌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等资料,汉代律令典制多出其手。论功第一,封鄼侯。萧氏奉萧何为一世祖,且因其制定《汉律》九章,为一代法律准则,故萧氏有以“制律”作为堂号的萧望之(公元前106一前41),字长倩,汉东海郡兰陵(今山东省南部枣庄及滕县一带)人,官至太子太傅。宣帝病重,遗诏辅政。元帝即位,望之以师傅见重,多所匡正。人称“一代儒宗”。终被宦官所害,后人崇祀为神,称“萧太傅。

  萧道成(427—482),即齐高帝。祖籍东海兰陵,迁居南兰陵 (今江苏武进西北)。本为宋禁军将领,乘宋皇族内战,掌握军政大权,于异明三年(479)代宋自立,凡传六世。

  萧衍(464—549),即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南兰陵人,曾任齐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在位四十七年,传七世。萧衍长于文学,精乐律,善书法,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其长子萧统,世称昭明太子,著书多种,主撰的《昭明文选》为我国存最早之诗文总集,得“文著六朝”之美称。

  入唐以来,南兰陵有十人任宰相,其中仅南朝后梁孝明帝萧岿之后就有八人人阁:萧璃,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拜相;萧嵩,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拜相;萧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拜相;萧复,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拜相;萧俛,唐穆宗长庆元年 (821)拜相;萧真,唐懿宗咸通五年(864)拜相;萧仿,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拜相;萧遘,唐僖宗中和元年(881)拜相(另两位萧姓宰相是萧至忠、萧邺)。欧阳修、宋祁曾称赞其“世家之盛,古未有也”。后代乃书“八叶传芳”于门匾,以示家族荣耀。因为兰陵是萧氏家族最引为自豪的发祥地,故萧氏以兰陵为郡望,称 “兰陵衍派”。

  萧氏早在南北朝时就传裔人闽,而泉州则是萧氏入闽最早居住的地方。《南史》记,南朝梁先后封皇室宗子萧恬、萧骏、萧方矩三人为南安县侯。虽然本人未必亲临封地,但其时肯定会派族人到封地管理。以故南安旧三都早有“萧厝”的村落。而晋江龙湖旧有萧妃村,史记唐文宗的生母贞献太后即生长于此。可惜年湮代远,记录其派系的古谱已经无从寻觅了。

  现晋江萧姓主要分布在安海镇后萧村、西坡村;东石镇萧下村、岑兜村;金井镇前垵村;池店镇旧埔村、华洲村、东山村。与福建大多数萧氏一样,皆推唐代江南刺史萧曦为人闽始祖。

  据萧下村萧氏宗祠《萧氏由来与沿革》碑文记:“三十八世曦公为唐僖宗刺史,于中和元年辛丑(881)自河南光州固始县入闽,卜居长乐,为人闽始祖。四十七世潢公少举进士,官户部郎中,由长乐携眷人莆,乃莆、泉萧氏之祖。四十九世绍公因避绍兴年号改名大振,官司法参军。宋高宗南渡临安,护驾至明、越二州。绍兴十八年(1148)修凤翼族谱。五十三世继发公,咸淳四年戊辰科进士,因直谏忤龙,谪泉州教授,居温陵,为泉州公。子孙分布泉郡晋、南、惠、同、安、永、德诸邑”。

  宋时萧氏在泉州十分兴盛,至有“萧半城”之称,合族建祠堂于城中,“清源高插,桩楼卓侍,屏障远列于后,鼓旗飞动于前,如鸾之飞,如凤之舞”,祠因其形胜而称“凤翼”。而由泉所传支派悉以“凤翼衍派”为号。

  在福建,广东以至东南亚华侨中,还流传着“萧、钟、叶、林” 同宗的说法。据漳州《兰陵堂萧氏宗谱·世系源流》载:漳州萧氏始祖萧国梁,有孙萧询,字仲川,端平二年(1235)任广东潮阳知县,遂入户潮阳,为潮阳萧氏开基祖。曾派其子昭元回漳州省侍父母,昭元路过福建诏安汾水关投宿客栈,不料得病身危,得店主叶氏父女照顾方得痊瘛。叶公膝下无子,招昭元为婿。昭元生有三子之后,得病身亡。后来萧询因寻觅儿子,路过汾水关叶公客店,忽见三个小儿在店中戏耍,面容酷似昭元,其中一个手中还拿着自己题诗送与昭元的扇子。查问之下,始知经过。且询知叶公早时亦是继承于钟氏,此店原为钟氏家业。便应允将昭元所生三子分嗣三家香火——长孙规姓萧;次孙真姓叶;三孙植姓钟。同认潮阳萧氏开基祖萧询为祖先,且恪守三姓近亲不通婚姻的规定。

  至于与林氏的联亲,则由于萧氏先祖微子启与林氏先祖比干,还有箕子同属殷朝子姓,商纣王大臣。因纣王失德,屡谏不听,故箕子佯狂,微子逃走,比干被剖心,史称为“殷三仁”。所以不仅萧、钟、叶三姓联宗,还与林氏联宗,同奉忠臣比干为祖先,每逢农历十月廿五日比干诞辰,晋江萧、钟、叶、林四姓村落轮流迎请比干祖像奉祀,其仪式十分盛大隆重。而旅外华侨也以萧、钟、叶、林四姓联合组织宗亲会、联谊会。

  晋江最大的萧氏村落是东石萧下村。据族谱,其开基一世祖名韦松,于元朝至正四年肇基安海后萧村。生二子,长日煌,号无怀;次日烟,号湛怀。煌留守后萧故园,烟往萧下开拓。时萧下已先有金厝、前埔、岑下、曾安、陈厝等聚落,杂姓居住。其地临近鸿江海港,船只往来,鱼虾充盛,烟公在海滨搭寮养鸭为生。晚年得一地师指点,教他在鸭寮地起屋居住,日:“此地山川聚秀,浓气生春,来日人丁繁衍,子孙昌盛,是难得风水宝地。”烟公听信,于是用土砖围基起厝居住。果然子孙繁衍日盛,萧氏成为当地的主姓,600余年间传衍了30世,现住村人口6000多人,而分居于金井前坡、南安黄山、广东潮州、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的传裔亦有数千之众。

  据族谱,烟公生二子:十郎、十一郎。十郎再传而止。十一郎生三子:均滨、均溱、均济,传萧下长房、二房、三房。在明代,萧下族人缘商贸之故,有分居于台州临海、广东大德港、山东济宁、广东石龙湾等商埠的。明、清之际出洋往吕宋、槟榔屿等地谋生的亦有数十人。到清康熙之后,则有大批族人东渡台湾定居,开发宝岛。还有一部分徙居金门的。

  萧下萧氏族人迁居台湾(金门)按世次记录如下:

  十五世:二房鹏宽、鹏猛兄弟俱中武举,迁住台湾;三房团光往台;二房必振居金门。

  十六世:长房仕凤、仕汉;二房仕回、仕魁、仕综、仕监、仕浯、仕淑、仕理、仕耦、仕癸、仕绩、仕良、仕安、仕陈、仕百、仕觐、仕喜、仕深、仕盾、仕坡、仕粧、三房志脱、志居、志寔往台。

  十七世:长房振宋、振民、振江、振边、振烈、振道、振统、振存、振敦、振然、振松、振崇、振姬、振传、振听、振宽;二房振光、振奇、振望、振陈、振甲、振桨、振哲、振授、振宴、振际、振车、振塔、振次、振栽;三房哲考、哲谋、哲雍、哲智、哲宽、哲由、哲缅、哲凤、哲岳、哲孝、哲套、哲亩、哲丕、哲灏、哲钧、哲涧、哲衮、哲讲往台。

  十八世:长房报面、报角、报葛、报戎、报要、报外、报铁、报菊、报望;二房报畅、报意、报凉、药声;三房报和、报虎、报狮、报性、报能、报广、报备、报江、报渊、报柳、报尊、报粉、报卿、报老、报便、报垦、报尚、懋隙、报塔、报明、报福、报永、报苟、报蓄、报仙、报礼、报趋、报次、报谈、报岩往台。

  十九世:长房本灶、本边、本坚、本哖、本生;二房本灶、本明、本噶、远田、远达;三房本富、本娥、本集、本绕、本曝、本悦、本生、本麻、本逐、本审、本延、本篆、本屋、本念、本炉往台。

  二十世:长房迪郭、迪生往台,迪稚、迪妹兄弟徙居金门董林;二房迪媛、迪镜往台;三房迪溪任金门把总,迪河任金门千总,及其子侄前起、前佑、前求、前一郎、前二郎、前裕、前改徙居金门。

  据以上记录,萧下萧氏自十五至廿一世迁往金门者12人,往台湾者(谱记住台或殁于台地)148人。以乾隆至道光年间渡台者最多,而且有很多是兄弟、父子同往的。其中仅有少数人记载其台地住址,如长房二振统,“往台东”,二房顶宫边报畅“往台鹿港”,二房大宅角振塔、振次、振栽“往台桂子坡”,三房下大巷志寔“往台门公店”。其余则未记去向。应该是分散各地垦拓,少与家乡发生联系。

  据台湾文献会调查统计,萧氏目前在台湾是居第二十七位的大姓。台湾萧氏大多为清康熙以后从福建、广东迁徙人台的,分属凤翼、浯州、岑海、泰和、饶平、书山、涌山、斗山八个派别,其中除泰和派来自江西,饶平派来自广东,其他都来自福建——凤翼派来自闽南;浯州派来自金门;岑海派来自晋江东石岑兜;书山派、斗山派、涌山派来自南靖。事实上各派都与凤翼派有着渊源关系。

  1991年,东南亚国家的一些萧氏宗亲组织成立了“环球萧氏宗亲恳亲会”,1993年在香港举行第一届恳亲大会,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迄今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萧氏宗亲组织参加。2004年在台湾高雄举办第四届环球萧氏宗亲恳亲大会,东石萧下萧清仑先生也应邀出席。

  萧下萧氏最初以开基祖烟公居室为祀祖之所,其地处金山之麓,面临沧海江流,相宅者谓:“此地萃海嶽之英,诸山环拱,异日当有人文出”。族人于明嘉靖壬子年(1552)于其地建构祠堂一落,坐辰戌乙辛,“黝垩丹漆,庭堂门墙装饰为一代之规模。子孙春秋二奠,昭穆群序。俎豆馨香,月朔父老习礼其间”。嘉靖辛酉(1561)、壬戌(1562)年间,倭寇集结海滨,扰乱乡里,赖族人奋起巡护,祠堂未遭破坏。至天启壬戌年(1662),又续建下落及 廊庑。清顺治辛丑年(1661),滨海迁界,乡里毁尽,直至二十余年始复界。康熙甲子年(1684)冬,族人于旧址重建祠堂,以祀一至五世祖。乙酉年(1705),由十二世孙时中、十三世孙广东程乡知县仕麟修《萧下萧氏族谱》,并上接凤翼祠堂编本宗支昭穆“德业隆千古,追源世克昌;尊卑名必正,昭穆序宜详。祖泽流悠远,宗支派孔长;承先开后哲,报本迪前光。孙子欣蕃盛,诗书乐显扬;人文从蔚起,姓字定标芳。科甲联金榜,簪缨满玉堂;心传期永绍,燕翼喜翱翔。”萧下开基一世字行自“宜”字开始。

  萧氏宗祠自康熙年间复建后,屡经修葺,至2000年遭台风暴雨侵蚀而塌坏,族人同声倡议重建,得到海内外族亲积极响应,捐资260余万,重建宗祠。经多方筹备,精心策划。于2003 年冬择吉动工,同时在祠后起盖一幢双层楼,奉祀殷太祖忠烈公比干、远祖微子启、一世祖萧何。

  祠宇原为三开间两落硬山顶建筑,重建时增建了双面护厝。石构门墙,山墙用水磨条石砌墙裙,烟炙砖筑墙身,归尾砌油面红砖。屋顶铺红色琉璃瓦,脊墙装饰五彩剪瓷花鸟麟凤,脊角鸱吻高耸。檐间饰一道金色封檐板,檐下牌楼木雕工巧,朱漆彩画,金碧辉煌。门墙上下悉用浮雕图案的青石砌筑。朱红水磨石作门框,大门匾镌“萧氏宗祠”4个大字,为国民党副主席、原台湾“行政院长”萧万长手书。门柱镌联“金山飞彩凤,玉海起苍龙。”是原祠堂楹联。门前五级台阶,台阶边立一对带座青石狮。门前石埕经过拓展,更加宽阔,埕两边各竖一付旗杆夹石。埕前筑一堵琉璃瓦顶青石照墙,墙面精雕龙凤、花鸟、人物图案,花团锦簇,当中嵌着鎏金的“福”字。

  祠内石柱均用朱红色石材雕成,厅堂梁坊、神龛笼扇、案桌

  东石萧下萧氏宗祠皆朱漆鎏金,横梁下挂着大书“萧”字的红色灯笼,厅堂铺着红色水磨石砖。显得一堂春色蔼蔼,喜气洋洋。神龛外悬挂“汉相国酇侯萧何”彩像,厅壁嵌4堵彩色影雕历史故事画面,分别为“萧史与弄玉”、“萧规曹随”、“萧何月下追韩信”、“萧太傅扶幼主登基”。梁坊间悬挂“文著六朝”、“八世均衡”及“进士”、“武魁”等匾额。两庑壁间分别镌刻着《萧氏由来与沿革》、《萧氏家训》、《重建祠堂碑记》及《萧霞萧氏宗祠重建委员会名单》。文字表明,萧下萧氏宗祠的兴建,自始至终得到台湾宗亲的关切和支持,台湾前“法务部”部长萧天赞伉俪、第四届环球萧氏宗亲会大会主席萧登波伉俪都为建祠捐献巨资,萧登波先生还担任了宗祠重建委员会顾问。2004年10月宗祠竣工时,萧登波先生还同台湾第六届萧氏宗亲会总会长萧高旭、台湾第五届萧氏宗亲 萧氏宗祠壁间雕刻《萧氏家训>> 会副会长萧添枝、台湾第五届萧氏宗亲会秘书长萧金柱等组团到萧下恳亲联谊,拜谒祖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2 22:40, Processed in 0.057570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