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李黄陈张周梁何林吴刘 › 何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何氏祠堂】何氏大宗祠“留耕堂”牌匾的故事

2013-2-11 18:01|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921| 评论数: 0

  闻名遐迩的何氏大宗祠是岭南文化的结晶,是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它所散发出来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更让人叹为观止。何氏大宗祠,乡人更爱称其为“留耕堂”。因为,祠堂的最后一进——后寝,正中悬挂着“留耕堂”牌匾,两边有一副木刻对联:“阴德源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留耕堂”的名字正是源于这副对联。

  牌匾白底黑字,三个大字线条柔和内敛,但不失书法之美,与悬挂于祠堂内的其他牌匾和对联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作为祠堂历史的见证,“留耕堂”牌匾也有着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据记载,明朝时期留耕堂在族人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重修工作。但是,如此显耀的宗族祠堂,却一直缺个名家题名的牌匾。经商议,何氏族人决定在祠堂门外征求题字。

  当天,族人在祠堂门外摆上了大书案和几斗上好的浓墨,又备上一支巨笔、数张大白纸,桌面还放着用红布包裹好的银锭。一切就绪,就差一位题字的有缘人。一时之间,“留耕堂”重金招贤题字的消息传遍了四乡八岸,连日来看热闹的人多不胜数,却始终无人来露一手。正当大家等得着急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位卖鱼人。只见他从容不迫,迅步走向书案,解下缚在腰间的绉纱带,束成一束当作笔,蘸满了浓墨在大纸上写了个"留"字,苍劲有力,众人为之惊叹。随后又再蘸了墨,用破笔法,在另一大纸上写下气势非凡的“耕”字,顿时全场喝彩。正当大家屏息静气,等待他书写最后一个“堂”字时,卖鱼人却掷下腰带,一分不取拂袖而去,连名字也没有留下。“留耕”两字虽然出色,却短了一个“堂”字。无奈之下,族人只好四处寻访,请人补写“堂”字,却始终没有一个满意的。最后只能选取其中一个较为接近的配上,请人刻为匾子。因此,不少人认为“留耕堂”牌匾中“堂”字总失色于前面两字,便此缘故。

  留耕堂始建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历元明清三代,先后大修3次,现规模是于清康熙年间扩建而成的,比广州陈家祠(建于1890午)早了170多年。后人按牌匾的书法特点和题字内容进行考究,认为该匾应为明代著名思想家、书法家陈献章(白沙)之笔。现存的牌匾是清朝重修祠堂时,后人根据残存的“留耕”两字翻刻,并补书“堂”字而成。该匾在大跃进时期曾被埋于大堤之下充“水窦”之用; 1984年祠堂重修时才被挖掘出来,重现于世人眼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16 00:51, Processed in 0.039459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