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韦覃陆罗农莫庞蓝雷杨 › 莫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莫氏族譜歷代修緝資料

2013-4-28 22:21|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569| 评论数: 0

附錄一
   莫孝肅公詩集序
   白鴻儒 撰
  
   唐宣宗大中五年,龍集辛未,設科求賢。合天下士對策大廷,臚傳以莫公(宣卿)為第一。公字仲節。廣南封川人也。所產之鄉曰文德,所居之裡曰長樂。厥考諱諱曰讓仁,雖不仕,亦有隱德,早年不祿。公母梁氏,恐公孤立無倚,改適。繼父亦莫氏,諱及芝,乃開建籍也。公隨母往,並而為昆仲者三。長曰莫儔,次曰莫群,公年最少,乃其季也。繼父亦樂善好施,歲歉則出粟以周鄰裡。嘗遣二兄習讀,公幼在側,天性迥異,聞言即悟。甫七歲,資識豁然。手不釋卷,過目輒成誦,時人目為神童。入郡庠,從游於梁明甫先生,梁母猶嚴於內訓。試於有司,薦於大廷,對揚清問,首魁天下。初典翰林,未服官政。後以母老,具表陳情,乞官外補,以便就養。上可其奏,賜官台州別駕。歸省迎母,未至官所,而尋卒故裡。葬於文德鄉鑼鼓岡。鹹通九年,封川刺史李邦昌上其事於朝,欽奉上敕為唐正奏狀元莫考肅公,祀以廟食,表其裡居曰文德,蠲其賦稅,以充蒸嘗之需,永為常典。公自幼以至登第。所撰賦詩歌,皆操筆立成。誦而詠之,如精金美王,不落形跡;如化工生物,不事妝點,而生氣宛然如在也。及今公族子姓言動氣像,猶有公之遺風。雖鄉曲五尺童子與夫田野愚夫愚婦,皆重公名,莫不喜談樂道之;凡游於庠序者,罔不賢其賢;守其宗祀者,莫不親其親。得非狀元公神化之所感也耶!是請也。公之嫡孫莫立之,郡之庠生也。述公行實以告,且請予為記,以垂悠久。余無似,叨治公郡,恨弗獲睹公而徒慕公也。因以為記雲。
  
   端有唐干符元年。歲在甲午仲秋望日
  
   附錄二
   莫孝肅公及第 垂世代記
  
   廣東始之為郡也。其城以五羊得名。按地與圖經。並諸錄所載。牛女分野。風號名區。顓頊分疆。遙連交趾。陶唐授職。未列天朝。開五嶺。為殷湯之邊隅。無頑不化。奠百越。作周武之附國。有俗皆淳。嶺表近世以前。肇啟顯宦於兩漢以下。經歷唐宋元明。代有聞人。彬彬烈烈繼美而來。於今文物繁興。休聲丕振。海國文章。真與三都二京而並麗。日南人物。可比青蓮白鳳以齊名。襄時為煙瘴流寓之區。今日則詩書弦歌之郡矣。
   考之書史所載。孔子沒世二百十有六年。始今中國。春秋屬吳。後屬越。戰國屬楚。三國屬吳。自秦入中國。歷兩漢。三國東西晉。南北朝。而至於唐。統率千年有奇。地積高而成岳。雲久蓄而霖。是生我公。於廣南封川之文德鄉金樓裡。俊格精靈蔚為人傑。弱不好弄。七歲成文。無煙火之氣。有水雪之姿。時人目為神童。入郡庠。一舉高登第。唐宣宗。大中五年。辛未科(進士)合天下士。對策於大廷。臚傳以(莫宣卿)公及第三人。首魁中國。為萬世天下狀元之始。乃開建籍也。
   公生而強記。幼而神明。所撰詩詞。褒然成集。燦錦文於玉笥。穎蕊千葩。標麗句於牙簽棧十樣。洵藝葩之編球。作儒林之拱璧。筆可扛龍。當代之雄才。(最富)。吞龍吐鳳。占元之豪氣。猶生者也。以故述公及第之當年。是在大中龍集辛未。由宣宗五年。而迨五季。而迄於宋元及明。除元亂時。稱盛世。明季以後。德有所歸。今大清接統。萬萬斯世世。則山河之固。提封之廣。年豐物阜。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壽考萬國。寵錫聖恩。自開辟以來。未有如今盛世也。
   我公自唐登第以來,至於今。上御極乾隆紀元之五十七年壬子。統計國祚遷移。已經十傳。歷年則九百四十有五。寒暑者深也。及今公族子姓。衣冠濟濟。滿布國中。言動氣像。猶有公之遺風焉。致若公之顯仕賜謚。及功績考養。流芳於百世者。別有家乘所載。此則紀其年數次第之由來。以附於後來千萬代之肖子賢孫。閱此而知我之詩書文物。首出嶺南。名揚後世。而昭昭顯然宇宙之間也。
   公姓莫氏。諱(宣卿)。字(仲節)。謚(孝肅)鐘氣而生於端州之封川縣。為東粵莫氏初世之始祖也。我公早歲著盛名。辛未魁於天下。玉堂金馬。衣錦榮歸。養親外補未赴新壬雲何一疾,遽爾仙游,葬之文德鄉鑼鼓崗。至鹹通戊子年始謚號。原配淑人(陳氏)生三子。長(晉)次(楚)三(齊)。其長男(晉公)懷州刺史。嫡孫(如松)侍學士。曾孫(懷公)青州別駕 。玄孫(勇公)未仕。來孫(永昌)。由進士。特授花封百裡。出宰莆田。致仕。居宅南雄珠璣巷。後徙居羊城之清風橋。家焉。生三子。長(愚)。次(魯)三(鈍)俱居番禺。(愚)公王府直講。(鈍公)次子(肖叟公)因買鄰蔔居東莞之蕉莉鄉。時南宋高宗紹興間。上書獻策輸粟。仕致政大夫。五品正官。乃殿元公八世孫也。以後名流於偉傑。代不乏。
   至今莞邑(肖叟)公為一世始祖也。然今之宗族懋矣。人材眾盛矣。文風備矣。或詞經百練。擲地作金石之聲。或字一軍。下筆現龍蛇之勢。或人物風流。悉舉青錢之選。或文章華麗。都將黃絹之攜來。而皆宗乎(孝肅)公道脈風流於千古。氏德歸厚於無窮。良有以也。
   (國柱)小人生公九百年之後。二十五世孫。讀公遺集。如見當時。因追遠思本。遂忘疵陋。僭詞筆之。以重世孫爾。
  
   端乾隆五十世年。壬子。桂月望日。肖叟祖十八世孫。(國柱)子擎頓首拜書。
  
   附錄三
   肖叟公祠堂記
  
   雨露既濡。君子履之。此心為之怵惕霜露既降。此心為之凄愴。記禮者,不知祭義。豈苟雲乎哉。是不忘本也。故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尊卑雖殊。孝道同之。益用增感。以時祭祀。展其孝思。非賢者疇能盡之乎。祭者也,祀也。宗既歿。追而祭之也。事亡如事存。罔有廢弛。而民德歸厚。良有以也。
   莫氏始祖。朝奉大夫。妣。宜人(陳氏)。自南雄府保昌縣(凌水鄉)而來。由晉郡而遷蕉莉。紹興壬申。歸葬茶山聖娘崗。丙向之原。於茲六世。眉龐發絲。屈指百數。上書獻策。入粟助邊紆青曳紫。衣冠璀璨沿流沂源,豈非宗祖之墳墓。有以啟佑之耶。所患者。草創之蒸嘗猶菲。僅及兩年。蟄蟄子孫。不能供一朝粥。輸當祭祀。失縮不前。從使黽勉承當。為禮簡易。則增光潤色。不能不望於後人也。於曾有大。毅然興念。以祖宗膳之田。更而易之。取錢二十貫有奇。均之眾房生息。以三禩為期。計會得錢九十五貫二百五十文。續置河舟田一所。不期租錢二十貫。自是重興祀典。由長房,莫進義為始。
   舉祀之日。陳簠簋寔牲醴。喧鼓樂。表威儀。老幼怡怡。羅參堂下。爾祖爾親,恍然必有見乎。其位既然必有聞乎其聲。左右洋洋,而享是祭也。嗚呼。神保其格。報以介福。行見嶄然頭角。光著祖宗子孫代傳。有隆無替。豈不偉興。蒸嘗增置。諸孫之力也。
   眾求履文,以為記志。履文生於南雄凌水。而售於東莞。雖然簡陋寡聞。鄉義是重。乃授筆書之。以彰厥美。
  
   端淳化乙已。端月元日。迪功郎。廣東廣州府。東莞縣主簿戴履文撰。
   (鄉貢進士)。縣序經諭。邵一雷書冊。
  
   附錄四
   莫族會修宋世始遷祖
  
   朝奉政大夫。(肖叟)公。暨宜人(陳氏)。墓志銘。啟於唐虞九官之後。泛而無征靡所考也。
   今萬歷四十年癸醜、秋九月莫君鷹揚、洪禎、龍錫、俊明,皆邑有名,諸生會族,善修始祖墓。而述其世次。以示余則莫原姬姓。周衰離析。至於漢,曰姬振揚遷鉅鏕。仕至執戟,食采莫縣。賜姓曰(莫氏)。今畿內之河間府任邱縣,蓋古鉅鏕莫縣地,亦曰莫州。故跡猶存。則莫之族姓,始寔於此。唐大歷間莫藏用,為北部員外郎。又別居從封川金樓村。則唐大中五年。(莫宣卿)。為嶺南狀元及第之始。繼有莫晉,至後唐明宗。天成三年。戊子。如松以文學征中書舍人。兼侍讀學士。後有別駕莫懷者,又居南雄府。保昌縣凌溪水鄉。至宋景佑間。莫(永昌)由進士。任廣州府學訓導。蔔居廣州城。清風橋家焉。生三子。長(愚)官王府直講,居番禺韋湧。次(魯)居南海老村。三(鈍)生二子。長(達)次(遺)居東莞蕉莉。以獻策輸粟。授朝奉政大夫。原配宜人(陳氏),生七子。紹興二十二年壬申。葬於聖娘崗。茶山嶺丙向之原。與(陳氏)合穴葬焉。是為莫族始遷祖也。其七子今傳大脈。(念一)仍居蕉莉。(念三)遷居增城雲母。(念四)居麻湧。(念五)居白石。(念六)居寒溪水。距墓道追近。(念七)居英村。
   (鷹揚)出寒溪水之脈,與(祚)向周鼓篋。稱耆仔。而麻湧(洪禎)蕉莉(龍錫)、上厝(俊明)。皆治經術有聲。遇歲時展墓。瞿然與水源木本之思乃會族昌義。捐資以十月朔日。具青甓丹石而廓新之。以是月十三畢工。
   吁嗟。禮稱古不修墓。蓋以為訓人子者。當慎於始葬為永圖也。如歷世滋遠。積為坯土。蓁莾被之。狐貉游嗥其側。苟非有胸而無心。能恝然已哉。故修墓者,率義以合禮者也。
   余觀(鷹揚)四君,所述世次起自(姬振揚),受姓既有一百三十五世而魁名爵秩。歷歷可觀。寧有數典而忘其祖。若籍談者乎。乃今取族修墓。則斷自朝奉政大夫(肖叟)公。始皆禹貢道河。不言昆侖,而言積石龍門,貴其恪耳。禮莫重於恪,而致愛在墓。以存著不忘,則孝思永。而世譜敦其自,今莫族之益滋大,而倍彰顯也必矣。宜銘。
  
   銘曰
   聖娘岡茶嶺。三台抱丙。萃渙鼎新。孝思維永。陟降翼翼。春雨秋霜。作求世德。長發其祥。
  
   賜進士出身。朝列大夫。四川布政司。泰議前奉。勒督理學校。廣西按察司。僉事戶部。雲南司員外郎。眷生(袁永祚)頓首拜撰。
  
   附錄五
  
   唐宣宗皇帝。大中五年。(狀元)莫(宣卿)(榜眼)張(仲孚)(探花)柳(子厚)。建始祖狀元弁言。
  
   羊城宣卿祖祠堂記
  
   昔者,先王觀於萃以立廟,而萬世祠宇之建肪此矣。夫萃者聚也。祖宗之神魂於是乎聚,而後子孫之命脈與之俱聚。譬之生物其凝聚,厚則其發榮也盛,豈非人家之福基乎。
   本族姬姓之裔。瓜瓞綿衍,代有哲人,家垂國史,鑿鑿可稽。至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我始祖宣卿公,懿行雄詞,大魁天下,尤古今所其仰。而嶺南狀元及第,因以蟬聯蔚起者,皆公為之倡。迄今柳御史年叔,猶嘖嘖人口,與張曲江並稱,可見盛德自人心,久不替也。其遺跡則存肇慶府開建縣之金縷村蓮塘水。尚有讀書堂、片玉亭在焉。人稱龍吟水,蓋慕先哲,而標以美名也。獨廣州鄉城。不見公之遺跡者。何則。以公歸金縷村。而未嘗身歷廣州府之地故也。
   世德相承,凡六傳。以至宋之元佑。而南雄路判。建山公聿興其德業文章,與狀元公後先相映,生平轍跡不虛。後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乃奠居廣州城清風橋家焉。厥嗣三人。長曰(愚)次曰(魯)三曰(鈍)。其始同居。怡怡如也。無何陽侯恣虐,廬舍聵塌,十有八九,而清風橋為甚。斯時三祖自救不暇。何暇相存哉。於是各投親故,以圖他日之再聚。孰意三祖既歿。其子若孫,各就橋居之地生造創建,以成家業。遂安重遷。不克循其九業故事。亦勢之使然。無可若何者也。
   愚公之裔,則在今之南海老村。與新會河塘、廣海幕崗、南風山、北風山、湧尾及高明之步州,陽春之大崗,恩平之那西者是也。魯公之裔則南海老村、西樵、新會、高要、步州。鈍公之裔孫則在東莞蕉莉、麻湧、東浦、新基、寒溪水、寶塘下、白石、上厝;增城雲母、東州、番禺之鹿步是也。屈指各房之眾。蓋數千於此矣。倘非狀元公之廣淵。胡以申錫我後人至是耶。
   祖德長遠,則廟祀追崇之報,不可不恭恪。凡我子若孫。靡不興厥思焉。業既有年矣。矧聖澤登科甲,稱厥濟濟,於今為盛,則捐金建祠之舉。正弗容緩也。
   茲念四房雲孫自任等。同心協力。爰創宗祠以妥先靈。蕃昌族眾。以續夫先王觀萃立廟之遺風也。今歲閱得廣州城德宣街大房一所,後枕粵山,前迎秀水,允為吉宅。除韋湧、三山、平塱、東浦、麻湧、新基等捐金四百兩外,尚未屋價與夫修整及入祠各項公費,不下三百兩。其未簽房份,應有同心。惟孝子賢孫,不拘房份,仗義解囊,湊足前數,各乃力共成美事。自任等寔有厚望也,則崇本昌後,大有愉快矣。是議也。倡始於戊辰,定於丁醜;規劃於辛己,今則抵厥成也,落成之日,勒之貞碑砥。以垂久遠。謹將捐條目開列於左(略)。
  
   旹崇禎歲次癸未(公元1664年)。孟冬谷旦。裔孫宗球拜撰。
  
  
   乾隆二年。歲丁己。東莞並各房重修祖始。祖(肖叟)公宗祠。祖位入火寢言。長房具聯祿族長以珍。宗字與朝大夫同啟。
  
   瑞梅征政跡,一枝獨占嶺南春,名高百世。
   彩鳳振家聲,七葉共成開建澤,祀享千秋。
  
   附錄六
   家傳實錄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蓋孕裔而不知亦世傳流之自。可謂孝乎。
   嘗稽全族世系。原姬姓。由幽歷昏虐,強梁蠶起。列土派分,枝蔓散處。至祖(姬振揚)遷鉅鏕。建跡鹹陽。功封執戟,食采鉅鏕。受漢賜姓。曰(莫)。周宣王次子。逮唐大歷中。祖藏用。系一百零十七世孫。為北部員外郎。繼而一百二十四世至一百三十世祖。(宣卿)公唐大中五年狀元及第。解組封川金縷村。一百三十一世祖。(晉公)官刺史。一百三十二世祖(如松)公後。唐明宗天成三年。以文學征中書舍人,兼侍讀學士。一百三十三世祖(懷公)官別駕。創家於南雄保昌縣凌水鄉居焉。一百三十四世祖(勇公)。一百三十五世祖(永昌公)由進士任廣州府學訓導。因南雄路判 。家居廣州清風橋。生三子。長(愚)官王府直講。番愚韋湧。三山平塱住。次(魯)南海老村新會住。三(鈍)號鈍庵,東莞蕉莉住。生二子。長(達)次(遺)宋元符二年。上書獻策入粟助邊例進士。歷任朝奉政大夫。原配宜人(陳氏)生七子。遷居東莞蕉莉。紹興二十二年。壬申與宜人(陳氏)合葬於茶山聖娘岡。丙向之原。是為東莞縣莫氏之始祖也。發祥流慶。麟趾振振。創家廟置河田。祀典彬粉。
   不虞世變,河水沸騰。田衝祠毀。支蔓星分。迄今二百余年。正德未有增城。大塾雲母、白石、蕉莉、麻湧、英村、上厝等處。復會祀公者三載。後因寇阻。祀事又分。惟寒溪水、鼓鎮增步。歲祀靡替焉。
   時十三世孫恃寵。慨然乃興水源木本之思。乃舉伯粵。侗先年所修家譜。授與英村十四世孫彥化遍諸眾房,參考世派,始得周詳。於萬歷三十八年冬。議於麻湧,訂期每歲三月十二日遐邇鱗集。
   祀事孔明。曠典復昌矣。諏癸醜歲,捐資鳩工。祖墓煥然更新。續先代之芳聲,聯當今之世派。俾後裔之展孝思者。不俟面相歔。禮相加,一披閱(公之苗裔)俱在目中。不得以胡越相視至願也。
   小雅今彼不跡,注不循道也。
  
   旹萬歷四十一年。歲次癸醜。孟春元日。十三世孫鷹揚撰。
  
   附錄七
  
   宣卿公詩選
  
   宣卿祖幼孤隨母梁氏。適開建縣亦莫姓。人稱神童。與群兒戲沙。吟詩雲:
   我本南山鳳,豈同凡鳥群。
   英俊天下有,誰能佐聖君。
  
  
   七歲詠吟紙鷂
  
   未成羽翼便騰空,隱顯皆憑造化工。
   指引只因千丈線,吹噓還賴四方風。
   才離平地徐徐遠,入到雲霄處處同。
   從此九天飛直上,莫教停在半空中。
  
  
   九歲吟雞蛋
  
   圓不圓兮方不方,將得天地盡包藏。
   外圍裡內三分白,正間中心一點黃。
   太乙未分初混沌,陰陽隨半便開張。
   寧看一旦成毛羽,飛入瑤池作鳳凰。
  
   懷父
  
   腳踏狼嶺崗,望見舊家鄉。
   父在白雲上,孤兒哭斷腸。
  
  
   答問書屋居
  
   書屋倚麒麟,不同牛馬路。
   床頭萬卷書,溪上五龍渡。
   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
   茅檐無外物,只見青元護。
  
  
   登麒麟山頂
  
   氣像生奇異,臨時此大觀。
   勢高千百丈,景有許多端。
   踏上飛雲頂,撥開障霧看。
   九州島如一掬,滄海渺漫漫。
  
  
  
  
   自詠
  
   少年立志早登科,世上文章奈我何;
   賦讀五經猶恨少,詩吟萬卷未為多。
   江湖海闊為池硯,流水高山作墨磨;
   願借青雲當白紙,將來寫盡太平歌。
  
  
   辭宴
  
   幾年高臥葛生廬,萬裡行程入帝居;
   筵上清樽今日酒,篋中黃卷古人書。
   在家且作銜蘆雁,出海便成帶角魚;
   從此九霄須直上,不教毛羽落空虛。
  
  
   讀書屋前川賦
  
   前川之水兮 厥流之洋洋
   活潑之魚兮 造化之醞釀
   晝夜不舍兮 始終以難量
   其行有漸兮 黃潦之倉皇
   本體虛明兮 豈誇池之荒唐
   雲片片似飛揚兮 涵太虛之渺茫
   風烈烈以旋轉兮 狀波瀾於無疆
   及其不測兮 蛟奮而龍光
   興雲致雨兮 為霖於萬邦
   桀紂其喪兮 此川弗亡
   秦晉其亂兮 斯水徜徉
   良平智兮 莫能以提防
   顏回空兮 瓢飲而馨香
   顧茲巨川兮 實斯道之收藏
   惟我仲尼兮 與之而翱翔
   極道統於無窮兮 啟古今之帝王
   觀往過而來續兮 乃精蘊之發揚
   聲聞過情兮 立川上而漸惶
   必深造乎道兮 始與水而相忘
   若存養省察兮 在學者之自強
  
  
   賦得水懷珠
  
   長川含媚色 波底孕靈珠
   素魄生蘋末 圓規照水隅
   淪漣冰彩動 蕩漾瑞光鋪
   迥夜星同貫 清秋岸不枯
   江妃思在掌 海客亦忘軀
   合浦當還日 恩威信已敷
  
   雁塔賦盛
  
   羽翼高飛到碧霄 鵬程萬裡豈知遙
   才吞王母千年藥 便奪龍頭第一標
   腳下雲頭隨地起 眼前塵土霎時消
   萬金書寄南歸雁 三級龍門已一跳
  
  
   歸省到家
  
   一枝丹桂九重天 名耀今科四海傳
   文字化為氈上錦 儀型變作島中仙
   風光輝耀生塵外 瑞氣氤氳擁馬前
   此日到家花滿路 曲江春色繞身邊
  
  
   游片玉書院
  
   源大流宣遠,壽綿福益深。
   妙齡勤職業,秋水接龍吟。
  
   二十個字周而復始。二十世吟字系(宣卿)發跡處。父老呼為龍吟水故雲。
   百官乘月早朝聽殘漏
  
   建禮嚴朝冠。重門耿夜闌。
   碧空蟾魄度。青禁漏聲殘。
   倏曉車輿合。凌霜劍佩寒。
   星河猶皎皎。銀箭尚珊珊。
   靄渺祥光起。霏微瑞氣折。
   欣逢聖明代。長願接鴛鴦。
  
  
   附錄八
   題贈莫宣卿詩選
  
   賀宣卿登第
   柳 珪
  
   筆陣才交玉陛前 一聲雷震便升天
   榜中姓氏當頭列 篋中文章許世傳
   紅杏殿中呈繡服 綠楊堤畔拂金鞭
   九衢莫怪人爭看 才子風流正少年
  
   送莫仲節狀元歸省詩
   柳 珪
  
   青驄聚送謫仙人,南國榮親不及君。
   椰子味從今日近,鷓鴣聲向舊山聞。
   孤猿夜叫三湘月,匹馬朝嘶五嶺雲。
   想到故鄉應腊過,藥欄猶有榆花溫。
   (榆音於先生。葉先生莢三日落。黃榆有十余種)。 (驄:馬青白色)。
  
  
   百官奉送片玉亭。莫先生榮歸乃柳子厚作詩耳矣。後八百年。候松菊老先生賀倫文敘。中狀元詩稱:
   莫子開唐百八年,乾隆配合又生賢。
   龍圖應兆圓沙簽,雁塔題名多是前。
   廊廟人誇瑚璉器,奎星光射鬥牛纏。
   南州草木古今秀,不似眉山窈氣翩。
   (簽禁也。凡簽諱皆言將來之驗也)
  
  
   附錄九
   總翰祖小宗祠序
  
   當觀天地之生物,各有所本。人之流裔,厥有其宗。為人不知宗本。安得為人乎。余常覽古今世系。而知本族原姓姬。由幽厲之際。至(振揚)公食采鉅鏕。受漢賜姓。曰:莫。 系宣王次子之之裔也。至二十三世嶺南始祖莫(宣卿)公。唐大中五年。辛未科狀元及第。而繼至六世孫(永昌)祖世居南雄凌水。由進士任廣州府學訓導。居廣州清風橋,家焉。生三子。長(愚)次(魯)三(鈍)。上古以來,支派分別,全族大譜,備所載焉。惟余之世系寔由(鈍 )公之始也。(鈍 )祖字(鈍庵)配(盧氏)生二子。長(達)次(遺)字(肖叟)乃(鈍)公之子(永昌)之孫也。自宋由晉郡。移居東莞蕉莉。上書獻策。入粟助邊。恩例擢任朝奉政大夫。原配宜人(陳氏)。紹興二十年,合葬於茶山聖娘岡。槎嶺丙向之原。生七子。曰:念一、念二、念三、念四、念五、念六、念七。各房之祖以創業丕基,支蔓散處。為我(念三)祖與兄(念一)祖仍居蕉莉原其也。次自(宣卿)公傳至我祖(念三)者又有九世矣。(念三)祖配(萬氏)生子曰(振)公。(振)公配(尹氏)生二子。長曰(總斡)次曰(總翰)字(以齊)配(陳氏)生二子。長曰(祈 )字(志誠)配(朱氏),次曰(仲新)字(志清)配(霍氏)兄弟二人興念俊造。每懷創始之恩由宋中歷之後。爰整其族。策驥來增城。兄弟同心以昌家業。於是互相蔔吉擇地於雲母都。長(志成)居官田之鄉。次(仲新)字(志清)祖居龍尾崗之堡。考諸來歷。二祖者。是為始遷增城雲母之始祖也。由是思之。(念三)祖(總翰)祖皆為官田龍尾崗之始祖也。何得單以(總翰祖)而稱焉。雖然祖之(念三)者。(振者)(總翰者),而次家業長守不舍。陽廬至此。未遑追遠也。但以(祈)(新)之兩祖。新創為先。爾因此會集各之眾,設蒸嘗立祭祀,垂其統緒。展其孝思。於順治十三年季春谷旦。重興祭典兩房議舉。捐金共十二兩。公同發息以充本末。補祀之資以為輪流助祭之賑。庶上格乎,洋洋之先。下昌乎蟄蟄之後。可不偉興,斯時也。慶洽宗伶。先生左右尊卑齊敘。老少同春。族眾乃舉筆。命余以為之序。謂余頗諳古今之圖。稍達宗支之諸。余應之曰。身處卑列才非梁昭奚敢居乎。再三者。承命余時則著唯然援筆書之。逆其舊來歷之世。次備其祀事。載其孝思。使其後世。子子孫孫閱之,而其恪恭也。伏翼叔孫黽勉蕃衍之期。務宜接前輝創造大宗祠宇。多置蒸嘗祀產。永享千秋。流芳萬世。寔獲我心之願也。若夫孝子賢孫。英才濟濟。芸窗苦志後援科名,光宗耀祖。余端有厚望於後人爾是為序。
  
   十八世孫 若謙 字遜候 錄
  
   附錄十
   志清祖祠序
  
   新祖是(振)公之孫。(總翰)祖之次子。是(志清)祖號(泉中)宋理宗寶慶乙酉科舉人。與李士昂同榜。從由佳興之門也。任江西省太和縣尹致仕終養,與兄(志誠)由東莞蕉莉而遷增城雲母。兄居官田。弟居龍尾崗是開居之始祖也。(志清)公生於宋寧宗嘉恭辛酉年五月十四日。終於恭宗德 。乙亥年十月初六日壽享七十五歲。原配(霍氏)誥封儒人。生於宋寧宗嘉仄壬戊年十二月初二日終於端宗景炎戊寅年三月初二日,享壽七十七歲合葬在朱徑約。客家戶新村。土名黎頭腳。戊生辰兼辛乙之原。磚石板灰封塋。至嘉慶戊寅。二十四世孫(和讓)率捐金通秋瓦石。為萬不朽之塋也。
   (真)公系(觀志)公之孫系羅生公之長子也。字(宣義)號(信賢)由增城龍尾崗遷從化縣留狄角村之始祖也。生於至正戊午年五月廿九日亥時終於明永樂十五年丁酉年五月初五日。安葬土名細埔林。嘉慶二十五年重修。坐亥向巳分金。此山東至坑,南至坑,西至谷子地。北至谷子地。此山莫姓安葬先人。並無別姓墳墓。不許異姓盜葬。原配(梁氏)生於至正癸巳年三月十日子時,終於永樂十八年庚子閏正月十四日。六十八歲壽。續配鐘氏。生終失考。嘉慶二十年梁鐘兩氏合葬土名細埔林,在宣義祖墳右邊坐癸向丁分金。祖金骸尚在增城。土名大崗約。土名社岡。於平保公墳右邊有磚石刻宣義祖墳墓。尚存古說。細埔林後葬銀牌也。
   莫氏原出姬姓。周衰離析至秦而漢曰。
   姬振揚系宣王之次子。遷直隸鉅鏕郡。食采莫縣。建跡鹹陽。功封執戟。受漢賜姓。曰莫。今歲內之河間府。任邱縣蓋古鉅鹿郡。莫縣地亦曰莫州。故跡猶存。則為族姓是始於此。又河南官氏志改為莫氏。
   振揚公三二九世孫(莫廣)號(建川)為禮部員外郎又別徙居肇慶府。廣寧縣又遷封川住。太始祖諱廣號建川。妣竇氏。系入粵東之始祖也。在廣寧遷封川縣住。
  
   始祖 諱讓仁妣梁氏生子宣卿。
  
   一世祖 諱宣卿字仲節。謚孝肅。廣南肇慶府川縣人也。又名殿元。唐宣宗大中五年辛未科。為天下狀元之始。所產之鄉曰文德,所居之裡曰長樂。首魁天下。乃開建籍也。初典翰林未服官政。以後梁氏母老。具表陳情。乞官外補。以便就養,上可其奏。賜官台州別駕,榮歸省母未至所。尋卒。葬故葬裡於文德鄉鑼鼓崗。其裡居金縷村,有讀書台曰龍呤堂,又有片玉亭。乃狀元之遺跡也。原配(陳氏)大夫人。生三子。長曰(晉)次曰(齊)至公始居開建縣。及第後歸榮封川金縷村。固嶺南莫氏之始祖也。原配陳氏大夫人,合葬於鑼鼓崗,有祠堂在廣州城德宣街今廢。
  
   二世祖 諱晉公 號漣溪。官懷州刺史。仍居開建金縷村。三都地。名曰白馬壽星堂。原配李氏生二子 ,長如松,次如柏。
   二世祖 諱楚公。原配陳氏生二子。長如潔,次如靜。
   二世祖 諱齊公。原配張氏。生二子長如杞,次如梓。
  
   三世祖 諱如松號仰天。唐明宗戊子天成三年。以文學征中書舍人。官端明殿侍讀學士,征中書配陳氏劉氏李氏生二子。長曰懷次曰惟。
   三傳叔祖 諱如柏配吳氏。生子莫憶。居住金井。
   三傳叔祖 諱如潔配吉氏。生子莫懼。
   三傳叔祖 諱如靜。原配吉氏。生三子。居住未及追考。
   三傳叔祖 諱如杞。原配吉氏生子莫祚。居金井。
  
   四傳世祖 諱懷 號碧州。北宋山東青州別駕 。原配張氏羅氏生三子。長頑次勇三雄。遷居南雄保昌縣凌水鄉家焉。宋史所載。
   四傳叔祖 諱惟 官專練史。原配何氏羅氏生二子。長永藝;次永仁。
  
   五世祖 諱曰勇 號日威。原配休氏林氏生三子。長永豐次永昌三永泰。永豐永泰公遷住福建省住。未及追考。
  
   六世祖 諱永昌 號建山。北宋仁宗景佑間由進士,任莆田縣知縣,轉遷廣東南雄府。因路判又任廣州府學訓導致仕居。南雄府保昌縣珠璣巷。後遷居廣州府城清風橋家焉。公生於北宋真宗景德二年乙巳,終於北宋神宗熙寧八年乙醜享壽八十一歲。葬於廣州城北門外白雲山洞旗峰。丁未向之原。原配萬氏李氏施氏誥封宜人。生三子,長曰愚次曰魯三曰鈍。
  
   七世祖 諱鈍公 號朝嵩。與兄蔔居番禺配陳氏盧氏。公暨二氏,俱葬於番禺橫沙,子癸向。生二子。長曰達。次曰遺,字肖叟,後遷東莞蕉莉、麻湧、東浦、新基、寒溪水、寶塘下、白石、上厝、增田、大井、下邊、崗下、增城雲母、東州番禺之鹿步是也。
   七世伯祖 諱愚公 號愛川。遷居番禺三山,平塱河南韋湧,今之南海老村。與新會河塘廣州海幕岡南風山北風山,湧尾及高明之步州,陽春之大岡,恩平之那西者是也,祖配高氏生二子,長仕廣次仕俊。
   七世伯祖 諱魯公 號儒林,遷居南海老村西樵沙頭,新會,高要步州,順德龍岡,配老氏生子,曰自滿號樵山,宋贈奉大夫,妣李氏誥封宜人
  
   八世祖 諱遺 字肖叟乃唐正奏狀元公之八世祖也,即東莞之一世祖也,今莞邑,木本水源,俱從乃祖。祖而世之焉,配陳氏生七子,長念一曰威,念二曰猛,念三曰勇,念四韜,念五曰略,念六輔,念七曰裔(弼),乃祖番禺,始蔔遷東莞蕉莉鄉,後七子分枝分居,東莞、增城、新安三縣,共四十余鄉,南宋高宗紹興年間,官授奉政大夫,紹興二十二年壬申合葬於寒溪水茶山嶺聖娘岡,巳丙向。於萬歷四十一年癸醜重修。明進士,東莞袁昌祚先生志其墓。於今大清乾隆五十年乙巳重修。二十四孫,莫凌志其墓,表裹二碑,新碑仍有,舊碑猶存。實進士及第,廣州府學訓導,世南雄凌水,自宋由晉郡,而遷東莞蕉莉,上書獻策,入粟助邊。恩例擢仕,歷任朝奉政大夫,公隨六房祖(輔)居寒溪水,念七公裔亦隨念六(悅東)公,居寒溪水,後遷英村。
   莫凌公,嘉慶辛酉科進士,欽點兵部主事。
  
   九世祖 諱念三 號勇,配萬氏生子(振)公居厚街,分枝廣尾莫屋村,增城,官田龍尾崗雲母都,官邕州戶曹。
   九世伯祖 諱念一 號威,配張氏生二子,長基隆,次慶隆。蕉莉分枝板橋,公甲午科舉人。辛醜科進士,官廣西柳州府眾州武宣縣。
   九世伯祖 諱念二 號猛,配何氏。生子曰柳。葬寶潭。亦崗嶺。住馬嘶。居石水口。分支大約、龍叫。公儒林郎。
   九世叔祖 諱念四 號韜,充解進士,為仕郎宋朝國舍,配萬氏湯氏,葬東莞茶山上車崗,公葬增城大郁,生子諱曰丕。
   九世叔祖 諱略 曰念五號 ,配鄧氏生子仰舜,居白石廈邊,分枝南北窟。儒林郎。
   九世叔祖 諱念六 號輔,官南宋恩將致政大夫,配宜人姚氏,繼配黎氏,生三子,如溪、如德、如敬。公與姚氏合葬於圍嶺寅甲向。黎氏別葬一墓,在公之側,亦寅甲向。居寒溪水分枝白石凹頭,岡下坑頭,岡邊,大湧口,新安,玉勒、沙尾、單坑(丹坑),又一枝分居江南吳郡河州,名(澄波),乃肖叟公十四世孫也,(澄波)公以大學生攜譜到京師返至蘇杭河州,配顏氏,家焉。至今河州奉(澄波)公為始祖也,曾發一、二、三、四、五、六祖矣,其(肖叟)公之十八世孫,名(文中)公少年英雋,今其奉命羊城,攜族譜歸寒水謁祖。所以族譜十七世孫,豈如得抄習於其間焉。
   九世叔祖 諱念七 號裔,配李氏生子(輔老),居英村、上厝、大井、寶塘下。公儒林郎。
   (余略)
  
  
   附錄十一
   世系歌
   (於嘉慶二十一年二十世孫南溟飛撰)
  
   嘗將世系,考全族,由姬振揚公遷鉅鏕食采。受漢恩,以姬姓改為姓莫,直至讓仁百三世中狀元成大貴,因父讓仁素有隱德,廣東始祖莫宣卿,生子名晉,孫如松,曾孫名懷,玄孫永昌進六世矣,英雄所生三子,長曰愚公,次曰魯公,三曰鈍公,吉安尋得永興隆,鈍公生子曰遺字肖叟,是東莞增城之始祖也,是宣卿派來八世孫矣,熟讀此歌,識祖宗肖叟祖,念三振祖總翰志清坐養汝卿傳必達,富全居向南富興傳觀生,平保,觀生就是上門平保就是下門。
  
  
   附錄十二
   族譜序
  
   莫姓原是姬姓也,本於周代“莫”之賜也,受於漢祖之遠也,固宜追裔之藩,尤防紊則無尊卑上下之分,則言不順則族不成譜之修也,不綦重哉幸也,以宋朝奉政大夫肖叟祖。為東莞增城之始祖也,十三世鷹揚宗先生,於萬歷四十一年,春修譜錄,遺有家傳譜錄一篇,披之覽之明如鏡,留存寶如珍,賴有此篇之存,無康再序,四世祖總翰,生二子,長志誠次志清,志清祖曾任江西太和縣尹,公榮歸兄弟二人為後之計,而蔔宅安居,而由東莞蕉莉而遷居增城縣而雲母傍丹邱,而蔔宅安居矣。村號官田枕白水而創居鄉,在龍尾 崗官田兄處,龍尾 崗弟居,兄弟怡怡竟無異也,展孝修譜,帙盡美盡善有他哉,迄今裔藩多眾,恐有舛錯,帙續修之,如水之清如月之明,修之既明,傳之迪吉,無舛錯之虞,有尊卑之分,是有憑有據無倚無偏。所有蒸嘗照古管業,所有世系照族稱呼。名正言順,居然成族。固不得籍譜生端,猶不得情刁異說。皆言為序也。
  
  
  
   丹坑莫氏族譜編輯簡介
  
   族譜是姓氏之譜,是宗族之歷史,亦是世系尊卑禮別之分,如無尊卑禮別上下之分,就不知宗祖的來歷,則族而不能修成譜矣。
   我族是從周朝,本出姬姓,是周宣王次子之裔也。直至周幽王無道昏虐而至國土瓜分,而奔幽都河間府任邱縣,即鉅鏕郡而食采鉅鏕。受漢恩,官任鹿候,而賜姓“莫”。由姬振揚三十九世孫莫廣始遷粵東肇興府,封川縣,為入粵之始祖也。祖生子莫讓仁孫莫宣卿而於唐朝唐宣宗大中五年,高中狀元及第,名揚國土,亦是流芳於後,是開科取士,狀元之始也。
   宣卿公至肖叟公是八世祖,至成德公是十八世孫矣。肖叟公是東莞莫氏始祖,成德公是丹坑村莫氏立圍始祖。
   由於我祖成德公之子孫日益繁多,只知姓族,則不知有悠久之光榮歷史。因遭受兵荒馬亂,歷經滄桑大變而至族譜遺失,無從追考祖先。我祖成德之裔很多公祖及淑德婦孺的考妣姓名因此無從追考記載而致中斷。
   我於公元二零零五年清明時節追查先考,發現金華叔留有耀明伯早年抄寫家傳譜錄一篇,披之覽之明如鏡,留存寶如珍,始悉族譜是宗祖之來歷。後經現任丹坑村村長(宣卿公第三十三世孫)明春提議,由村中德高望重、文人雅士組成丹坑村莫氏族譜編輯委員會。
   編輯委員們經走訪莫氏兄弟圍村,求上索下,始得族譜之抄本。再經編委們同心協力,走訪族中長老,將先人族譜理順,補充中斷之部分,撰寫成現在這本丹坑村莫氏族譜。
   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村族譜由一本比較完善的抄本變成片言碎語,許多先人資料更是失傳。個中曲折發人深省。我們籍此機會希望莫氏孝子賢孫重溫先輩之光榮,發奮進取,光前垂後,耀祖光宗。
   成德公各枝派子孫藩眾,瓜瓞綿長,蘭桂藤芳。願望我祖成德公之孝子賢孫更重視愛護祖先清譽,未有記載於譜頁上的枝派祖先考妣。凡是孝子賢孫,清楚祖先的情況,請續於譜頁後。這實在是後人應該做到並堅持的。
   由於此次編輯族譜的時間較為倉促,我們收集的數據有限,如有錯漏和不足之處,請大家提出指證,待以後完善。
  
   旹於公元二零零五年九月 大學理工學士 宣卿公第三十三世孫 樹春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3 22:27, Processed in 0.048801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