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 › 卢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第一章 卢氏源流

2013-4-30 14:09|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689| 评论数: 0

 

第一章 卢氏源流

【浏览字号选择:】

 

第一节      卢氏寻根

炎黄子孙繁衍出一万两千余姓氏。他们跨地域姓氏是文明的曙光,是血缘的标志,是婚姻的纽带,是部族的开端,是国家的根基。姓氏出现最早的民族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黄二帝,而、越国界,甚至渗入异邦而形成新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都是炎黄的子孙。具体来说,卢氏子孙的远古始祖是炎帝,他姓姜。这里面还有一段生动而有趣的传说和故事,让卢氏子孙以及所有华夏儿女激动心弦、热血沸腾……在上古时代,我国西部地区(今陕西省岐山县西部的岐水《古代称姜水》一带)有一支游牧 部落。这支部落的成员携带一种用柳枝等编织成的盛食物用的器皿—卢器 ,转移各地,过着原始的群体游牧生活。

他们为了生存,在原始的劳动条件下必须寻觅水草地追逐和饲养野生的动物,为衣食之用。同时,他们也必须逃避和抵抗毒蛇猛兽,以便保全自己的生命。很自然地,他们对于百兽之王——老虎十分崇拜,便选取虎为图腾 而顶礼膜拜。在原始人画图造字时,卢字取了虎字的上部。必须说明一点,古人用卢的繁体字(盧),这个繁体字上面部分是虎字头,中间部分是“田”,下面部分是“皿”。“皿”表示卢人特制的器皿,即前文所讲的卢器。在我国古代书籍中常见到卢人这一称说(有时也称“卢戎”或简称“卢”),这就是前文所说的携带特制卢器过游牧生活的人群。

古代卢人经常在卢水流域和卢山地区活动,进行游牧式劳动生产 ,迁徙范围较大,包括我国西北、西南甚至中西部地区。

中国古代称谓 “卢山”、“卢水”、“卢沟 ”、“卢溪”等,大体上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卢人经常在这里活动;二是由于这些山山水水的颜色比较深重,甚至比较靠近黑黛色。我国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的名著《梦溪笔谈》中指出:“夷人谓黑曰卢。”而黑往往也写作“乌”。当然,“卢”字一字多义,它的其它涵义地这里姑且不论。大家知道,今四川省雅砻江古时就称为卢水,岷江上游现在还有叫卢水的河流。其他不少地方的山、水、城乡和社区,直到今日还有许多取名为卢山、卢水、卢河、卢溪、卢沟、卢湾、卢县、卢氏县、卢城、卢园、卢家村、卢龙、卢奴、黑山、黑河、黑水、乌山和乌江的,凡 此种种不胜枚举。

自从人类发明和使用火之后,卢人把柳条编制的卢器糊上泥土的浓浆,用火烧烤,成为原始的陶器,用来蒸煮食物和贮存生活所需的水及其它东西。这种陶器经烟薰火燎后,残留一种黑色烟灰,所以古人把“卢”与“黑”联系在一起。此外,初民造字时考虑到“盧”与“火”结合成“爐”(简体字“炉”),这包含着把糊上泥浆的卢器在炉火中烧制的意思,也可以说用 火把卢器烧制 成原始的炉子。要制造炉子,火与卢都不能少。

由于年代久远,上古时代卢人名字绝大多数已经无从考证,而作为卢人步入初级文明时代的代表,炎帝却是现今炎黄子孙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

有关远古炎帝,大部分故事是根据民间传说不断积累起来的。到了西汉时代,史学家司马迁写《史记》时,采集了民间各种传说,“择其言尤雅者”,对炎帝作了一定的描述。司 马迁认为,炎帝是神农氏,母亲名叫任姒,她是少典(神话中说少典是“日神”)的妃子。任姒在华阳这个地方与神龙感应,生下炎帝。据说炎帝长得很特殊,身躯象人,头像牛,在五行( 火、土、金、水、木)之中,“以 火为德”,故以火炎相喻而名“炎帝”。在当 时,“帝”之谓即部落首领是也。炎帝长成后,把卢人部落由过游牧生活的母氏社会,逐步转变为以原始种植业和饲养业为主体的父系社会。炎帝教人农耕,所谓“削耜翻土,磨蜃而耨”,所以人们也称炎帝为“神农”。据说,炎帝除了教人们“耒耜而种百谷”以外,还教人们“钻燧生火,以熟荤臊”,又教人们“采集百草,以为医药”。協傒炎帝倡导“日中为市”,让黎民百姓以货易货,互通有无,把多余的物品在市场中交换。

根据传说,炎帝后裔有一支派系,称为共工氏。在远古时代,共工氏担任水官之职,管理治水等事宜。共工氏有一子叫伯夷,曾经协助唐尧掌管四岳,帮助夏禹治水,其间立有大 功,受封于吕(今河 南阳 宛地),称为吕侯,其子孙以吕为氏。吕 侯的后裔不少人在历史上建大功立大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商末周初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姜太公。

吕氏是较早从姜 姓中衍生出来的一氏,人数较多,分支也较多。从南阳宛地迁移到今山东一带的吕氏称其地为“莒”,以称“东吕”。姜太公姓姜,其氏为吕,名尚,字子牙,是东吕人。吕尚在青年时代是武师逄伯陵的入门弟子,后来他武艺出众,勇力过人,加之其品貌又好,于是逄伯陵     把女儿嫚许配给他,生了个儿子,名叫吕伋。在后来数十年的实践中,吕尚练就了一身文韬武略,但得不到施展。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身为官太师( 武官名)的吕尚,于八十岁时在渭水边钓鱼,为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世人称其为太公望、师尚父、齐太公。他在公元前11世纪,奉周武王(姬发)之命统兵征讨商纣王,从而成为灭纣辅周的大功臣。

周武王鉴于吕尚在辅商灭周中立有大功,遂封吕尚为齐侯。吕尚得到大片封赐的土地——齐。他在齐建立了诸侯国——齐国,并选择营丘(今山东临淄之北)为国都。吕尚封齐建国,以“尊贤智,赏有功”为治齐的基本方针,遂使齐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学术等方面都得到巨大进步,成为西周及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东方强国。

吕尚受封为齐侯,并创建齐国后,人们尊称他为齐太公。齐太公吕尚的八世孙叫吕赤,史称齐文公,于公元前815年承袭君位,为齐国之主 。吕赤之子名高,高之孙名傒,傒以祖父之名为氏, 称为高傒,人称傒公。傒公在齐国位尊而受崇敬。他是齐太公的第十一世孙,任齐国正卿,因屡建丰功,帮得当朝齐君(齐桓公)的赐地于卢(卢又称卢邑,址在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区西南归德镇卢城洼),史称“食采于卢”。尔后,傒公的子孙就以受封赏之地名(卢)为我氏了 。在秦朝末期以前,“姓”与“氏”各有所指,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姓”与“氏”这 两个字产生于四千多年前原始社会中的甲 骨文时期。在夏、商、周三朝,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而氏则为姓衍生的分支 。姓的形成十分久远,形成之后非常稳定。氏则 不 然,相对而言,它形成较晚 ,而且会随着各种历史条件的影响而不断地发生变更。《国语·周语》中说:“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以其子孙共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宋朝刘恕撰《通鉴外纪》注:“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这所自分。”世人子孙蕃衍,一族分为若干个分支的标志,这就是氏。总之,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犹如姓为树干,氏为支杈,或姓 为根茎,氏为须蔓。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社会变迁甚大,姓与氏逐渐被混为一谈。至汉朝司马迁著《史记》时,我国的姓与氏已完全合称了,但仍为姓的涵义,作为表明个人所生家族的符号。故今普天下姓卢者,除异族改为卢姓及异姓改为卢姓者外,尽皆姜太公及傒公的后代。

傒公生于春秋时代初期(约公元前740年),他是海内外卢氏子孙共同推崇的肇氏之祖。作为齐太公吕尚的十一世孙,他幸运地承袭齐国上卿的荣位,而他本人在拥立姜小白(后称齐桓公)为齐国之君及辅佐齐君治国的过程中屡建丰功。因为傒公之妹是齐襄公(即姜小白之兄)的夫人,所以当时人们就称傒公为国舅。

为了表彰傒公在内政、外交两方面对齐国作出的卓越贡献,齐桓公在登位(公元前685年)之初,把卢邑封赏贡献给傒公。后来傒公子孙就以卢邑的邑名“卢”为氏,从而正式开启卢氏在中华姓氏大系中漫长而壮阔的航程。

傒公受封于卢,而卢是齐国的重要城邑,当时大批卢人随之由我国中西部地区迁徙到以卢邑为中心的 “东夷之地”,形成卢氏肇氏初期蔚为壮观的人文现象,此情此景大约维持了200多年。

 

第二节       源远流长

吕蒙正(公元946——1011年)是北宋名臣 ,曾经三度复出,出任宰相之职。他写过一首有关卢氏史话的诗,曰:“卢氏分派自范阳,昔时为帝又为王。”清代乾隆皇帝则写了一幅对联称道:“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可见,范阳对于探讨卢氏的历史渊源问题是相当重要的。讲到卢姓历史话题,大有“言必称范阳”之势。

1.唐邑中兴

前面讲到卢邑原为春秋时代傒公受封的采邑之地, 傒公子孙遂以邑名 “卢”为氏,从而正式开创了卢氏之始,卢邑因此也成为卢 氏子弟第一立身传世、聚族成群的“伊甸园”。但是,到底是从傒公的哪一位子孙开始以卢为氏,至今尚未发现记载。后来田和及其家族篡夺了齐国君权(史称“田和篡齐”),卢氏后裔则惧祸出奔,举族大批转移。他们首先迁至北燕之地唐邑附近,后来又有相当多的卢氏子孙聚集于范阳与涿等地,为卢氏后裔的布局添上了浓重而亮丽的一笔。说起唐邑,据《左传》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载:“齐高偃,纳北燕伯款于唐。”可见,“唐”早已见于史载。古时的唐属于燕(址在今河北省唐县附近)。如前所述,卢氏子弟首先避难于此,唐邑成为卢氏新一波发祥地。尔后,有许多卢氏族人移于涿县(址在今河北省涿州市),史称“卢氏涿人”。汉代 著名学家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记》中讲到,在秦始皇三十二年(即公元前 215年 ),“有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文中“燕”在司马迁的书内指“涿”,卢生则是明明白白的“卢氏涿人”。翻过来讲也对,他是“涿县卢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还记述了秦代“五经”博士卢敖的生平事迹,他也是范籍涿县的卢氏先人,据说精通“五经”。

2.范阳郡望

现今,海内外的 卢氏人士都认为,卢氏郡望出于范阳,卢氏的堂联也常写为:“范阳名                                                                                 族,涿郡高楣”,以范阳对仗于涿郡,用名族 与高楣相对。范阳卢氏历久而成大宗,秦代五经博士卢敖、汉代著名的北中郎将、学者卢植、晋代历史名人卢循、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卢明月、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及卢纶、唐代著名画家卢鸿等人,在史志及文献上都写明祖籍或落籍在范阳。正如《郡望百家姓》所云:“卢氏望出范阳郡。”而《姓氏考略》亦云:“卢氏望出范阳。”

3.南国旺族

江南,有一支卢植派系卢宗泰的后裔,分布在赣、闽、 粤、桂、川、湘等省、区,1300多年来,蕃衍旺盛,已传40多世,嫡裔一百多万人,号称“南国卢氏旺族”。

卢宗泰,奶名 大朗。唐开元癸丑(公元713年)与夫人赵 氏偕三子公 民 、公达 、公显从幽州奔江西虔州化县清音里韶坊(今赣州市宁都县洛口镇麻田村委会)隐居,成为赣南客家卢氏始祖。他的10世孙卢处信,讳惟钦,因任途迁徙,从宁都麻田迁福建宁 化古壁,后裔分迁上杭、永定,复分迁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有的返迁江西。今江西25个县、市有他的后裔。特别是台湾、香港以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美国,多数卢氏华侨是卢宗泰的裔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2 18:23, Processed in 0.048692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