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韦覃陆罗农莫庞蓝雷杨 › 韦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至高无上的壮族女神

2013-4-30 14:20|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540| 评论数: 0

五、壮族首领和龙母
    自秦始皇挥师横扫百越后,岭南各部族首领,要么改变族源,臣服于中央皇权。要么口是心非,阿谀奉承,暗中扩势,我行我素。壮族地区多为采用后者,阳奉阴违。因此朝廷对广西地区,执行高压政策,穷兵黩武,但收效甚微。到唐代的唐太宗李世民,实行羁縻政策。以夷治夷,以蛮治蛮。任命一些有权有势、有影响的壮族首领或酋长一类人物,当縻羁州刺史,作一邦之主。广西上林县韦厥其人便是。
(一)韦厥与蛇神
    2003年底,曾在上林县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唐碑学术研讨会,与会的文物鉴定专家,广西博物馆韦仁义研究员,在发言时曾说,韦厥的壮名叫“特厥”,蛇神也叫“特掘”。他断定神与人之间可能有关系,望与会者追根溯源,我听后便追思过去一些老人曾讲韦厥与特掘的传说故事。
韦厥任澄州刺史,治所在今上林县澄泰乡,后改在今大丰镇,不久澄州境内分出无虞县,他儿子韦敬办把治所搬到现今的覃排村附近,利用山形悬崖峭壁下,建了个城池,如今称之为“唐城遗址”,那里还现存两块摩崖石刻碑文,洋洋几千字,如今仍保留了韦厥坟和韦厥庙。韦厥任刺史,治所上林,但其管辖了广大地区。据有关专家考证,他所管辖的领地,应为今天的上林、马山武鸣、宾阳,迁江等大明山周边的几个县。武鸣已发现韦厥庙遗址,可见他的势力范围到达那儿。
    史料记载,韦厥“压服生蛮,开拓化外”,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功诏领澄州刺史”,在清朝嘉庆年间编写《广西通志》,也记载韦厥持节来伏生蛮而成了朝廷命官。而在史料中就那么寥寥几笔,然而在民间的传说中,是各种各样,大小异同,几天未必说完,但是有两个传说是比较集中的。其一,特掘葬母时便在洞中守孝一个月后,到三里镇那一带打工。别人问他姓名,因他无姓,只说名叫“尾缺”,而当地多韦姓居民,“尾”与“韦”谐音,“缺”与“厥”近音,他们就叫他“韦厥”。他勤劳勇敢,力大无穷,助人为乐,很多人就慢慢地认识他,就被推举为当地首领。我儿时听外公说,因为他是韦家的,在石门村又有些影响的道公师父,他咬定特掘是姓韦的。他说:乜掘死后,特掘在神仙洞守孝期满就升天了,只有三月三日前后才回来扫墓,其在仙界3000年后,就下凡投胎韦家,但名字不改,就叫“韦厥”。
    不管哪种传说,都有一定的差异,但故事的精脊是一致的,就是韦厥即特掘,厥与掘同音。而后一种传说,更具有神秘色彩。传说也罢,神话也罢,韦厥是朝延命官有文可考。他由于“压服生蛮”有功而被当朝任用。“生蛮”离他住地不到二十里远的十寨地区,那里是信仰蛇神特掘的核心地区。所以他除了用武力外,就把自己出身说成是蛇神特掘,生怕别人不相信说干脆称“韦厥”,他用软硬着两手压服了十寨生蛮。韦厥神力无比,武功盖世毋庸置疑,在唐碑中记载:“韦使君性该武禁,艺博文枢”,是一个文武全才的首领。他治邦有道,鼓励农桑,使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在唐碑上文:“黎庶甚众,粮粒丰储,纵有十寨无收,从人无菜色。”“庶男志壮,妙女更极,人皆秽色。” 这岂不是岭南的唐朝盛世!由于百姓年风岁富,衣食无忧,就更加信服韦厥这位首领是神的化身,才对他五体投地,顶礼膜拜。生蛮被压服后,韦厥也因势利导而举起蛇神----特掘这面旗帜,加上他所管辖的领地,为大明山周边,田地富饶,百姓得到富足,其名声大振。
    韦厥也是个知时务的人,他不仅避讳“龙”,还避讳“ 万岁”这个词,因为“万岁”是皇帝的代名词,自己便使用“万寿公王”的称谓。这里他也不用“国王”。因皇帝没有给他封“王”。“万寿公王”在上林是家喻户晓的,韦厥坟墓所在地双罗圩,1949年以前曾是上林县的万寿乡。至今那一带以南到覃排村唐城遗址的周边几十个村庄,从明清到民国这段历史时期,每年三至四月份,都将韦厥塑成真武神像,放进轿里走村串寨,让人顶礼膜拜,求他呼风唤雨,已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之目的。这和石门村的百姓,每到三月三日那天公祭公周庙特掘母子,求一年风调雨顺的等活动如出一撤。无独有偶,柳江县韦姓家族,每到四月八做五色饭祭祖,那里的人公开说,韦厥是他们那儿的人。也许在历史上的县志归属问题,上林和柳江两县曾同属于马平县(今柳州市),蛇神特掘的传说很快在那儿有市场之故。
    韦厥治邦有道,“列为班曹,制定法规,进行治理”,这是唐碑上的文字记载。说明当时他立了有关法规,促进经济繁荣使庶民得到富裕。从唐碑的碑文中可以看出得到农民的拥戴,在那段历史,他必然得到神化。在《智诚碑》中写道:“至室小巧玲珑,水泉清澈见底…因这儿是神的驻地。”“由于各位真君登临,神仙来往,所以这里显得迷迷茫茫,飘飘悠悠,包含着元气的精灵”这里尽管用文学语言,但他道出韦爵是神仙自居,是蛇神的化身。
    韦厥既然是特掘转世,那其养母的身世陡升,成为圣母,至高无上的女神,于是利用自己的权贵,强化养母的作用,扩大她的影响。加之他治邦有方,制定有关法规,鼓励农桑,促进经济发展,使他管辖的大明山周边的几个县,很快就富裕起来。就会招引各羁縻州。甚至外县的文人墨客和有志之仕纷至沓来。各领地的首领们也免不了派人来观光,或进行考究。这样,蛇神与蛇母,在各地就有更大有感染力,深入人心。也因经济发展,信仰也就得以传播和宏扬,如果是贫困落后,说话和信仰就无人相信,古今中外,他的话就成圣旨。千年前传出去的“当洪”、“破阻”、“扑岸”这三条蛇,也变成了三条龙了,养蛇的妇人就成为“龙母”,成为地地道道的圣母,怪不得尚未成龙体的秦始皇,要召见为位“养龙之母”。
    由于韦厥不仅是官员和民族首领,也是民族图腾的神体,死后百姓纪念他,为他立庙,在他管辖下的武鸣的老百姓也为他立庙,世世代代为之敬香火。
(二)岑瑛与特掘
    武鸣县罗波庙的“罗波”二字。本是壮话近音译成“罗”即“老”,“波”即“婆”,就是才能婆婆庙,或才能奶奶庙,顾名思义,“乜掘庙”。庙中的主神位子应是乜掘这位老神仙。可是以妇人命名的庙,主神位子却是岑瑛这位大男人,岑瑛塑像前的神台上,神秘地摆放一长条天然石头,酷像一条蛇,守庙的老人拿下来让我观赏,他说叫“奇龙”,实际上是蛇神“特掘”的蛇体形象,因为岑瑛是特掘的化身,我心中纳闷,便问老人老婆婆在哪?他回头一指,便看见女神塑像在刚进庙门的右角落,当时太阳已下山,庙里较昏暗,老人拉开电灯,才看清神像尊容,老人说:“‘这是龙母’。原来在主神的位子上,后挪到这里”。对此老人颇有微词。
    芩瑛是明代在壮族地区实力最大的土官之一,是朝廷命官,距离历史学家白耀天先生考证,芩氏家族是思恩府这一支,其祖宗是芩伯颜。颜有三子,他曾率次子芩永泰为“诣军前纳款”,明太祖朱元璋才把思恩州赐给芩永泰。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芩永泰死,其子芩瓛袭位。不到一年芩瓛死,也因无子,其弟芩瑛于十八年(公元1420年)袭职。思恩周的治所就是现今的武鸣县境内。
    芩瑛忠于明王朝,智勇双全,善于用兵,正战屡建功绩,思恩州升迁思恩府时,芩瑛任知府。景泰6年(公元1455年)升为从三品的布政使司右参议。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升为正二品的广西指挥使。芩瑛是军政集于一身,在桂西的各路土官中有很高的威望。朝廷也利用他“谙夷情,同语言”之优长,一旦土官中有争执,多委其从中调解,成为当时的调节大事。其年已八旬,仍在军中听命,为官五十七年。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辞世。可见此人名声显赫,勇谋过人。往往这样的人,都会上行下效,既然皇帝用老百姓的图腾物——龙为化身,几百年前韦厥这位首领,以蛇神自居,还出现过太平盛世。因此从宋朝在广西当土官的芩氏家族,也要继承韦氏衣钵。到思恩府执政的芩瑛,便以大明山周边龙母发祥地的人和地利,宣称自己就是蛇神特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也合乎时宜。你皇帝用汉族图腾为化身,我是壮家人就用自己的图腾物,这样,才能对庶民百姓发号施令,使其俯首帖耳,才能稳固政权。就连芩氏后代的瓦氏夫人手下的名将卢苏,也自诩是壮族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布伯的化身。可见,在壮族地区,名声显赫的土官,多以神自居。
    芩瑛未死就请人塑像,放到罗波庙去,将主神乜掘挪到一边,雄踞了主神的位子。看来,从明朝开始,壮族的上层人物和首领已受到孔子那套歧视妇女理念的影响,才把龙母的塑像靠边站。就像老北京四合院一样,女孩住厢房。权贵人物的所为,黎民百姓不买账,每到三月三节,在罗波庙祭神时,仅祭龙母一神,这叫民意不可违。但也由于芩瑛的思恩府所在地是今武鸣县,因而那里有关龙母的庙宇相对保护较为完好,“龙母”之名也叫得响亮起来,因为“龙母”之尊号是唐代以后才反馈回来的。
    从韦厥到芩瑛,都相继用民族图腾做转世化身,就连一些较小的军事头目也不例外。即说明龙母对壮家人世代的影响, 也暴露出这些土官的土皇帝特点和本来面目。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5 04:22, Processed in 0.045623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