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 › 曾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四川客家曾氏谱牒析疑

2013-5-1 10:44|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574| 评论数: 0

    有关志诚公衍福建宁化后迁徙入粤,再后分徙入川的族人甚众,均是由粤东客家地区迁出,故多数入川后至今还留有客家话口音。07年4月19日曾氏宗亲网二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就4月18、19日组委会多次安排族谱交流、研究大小会议数次,笔者有幸参与。观川中族人新旧谱牒不少,但流弊甚颇深,痛载!为何有此一说,总结一句就是“闭门造谱”之过也。无论旧谱或者改革开放后所修之新谱,皆未出川门调查核对,谱载志成公后裔谱牒,世系均不对原居粤东地区族人族谱,是没回粤对谱而造谱,对后世影响更甚。在广东,今志成公后裔数十万之众,志成公、儣渊公、儣新公等原居村庄尚在,林墓亦在,也有宗亲组织和谱牒重修组织。为何近年再川族人修谱不回原籍交流核实呢?令人费解!古代蜀道难,川粤之间交通、通讯不便可以理解,难道现代交通这么发达...

     在川族谱交流会上,我多次从申:“本人近年见川谱不少,先不对族谱本身错、对作结论,但对改革开放后所修谱牒不回籍调查、核对就急急修谱发行意见保留”。会议最后还建议四川的族谱专家、家史爱好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组团回粤考察、核查谱牒。因为无论怎样努力,既然自称是志成公、儣渊公、儣新公的后裔,但所修族谱世系均对不上原居人数众多的同房的族谱,始终不是完美的,还有遗祸后世之责。

    还有一条,最为关键的是“我先祖留下的旧谱是正确的”这种思想要先放下,入川的先祖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特别是清初“湖广填川”入川的,均是穷苦人家,无论经济、文化等相对落后,入川时甚至被逼的。带谱入川根本不可能,古时修一次谱价钱不菲。川谱多数是入川后数代,有发迹之家想起修谱,才派员回籍抄谱(本人或家人由于忙于事业未能亲往)。但往往有所托非人、所抄谱牒并非原居、或者所托之员以收钱交差的态度了事。但所抄回川的“族谱”则被视为珍品、宝贝,之后修谱按抄回资料作基础,则代代相承延误至今。更有甚者,没能力派人回原籍查、抄族谱的就在其他途径带回川的族谱中传阅转抄,所以造成今很多族谱自宗圣公至入川祖这段有很大问题,但入川祖以下这段较为正确,使后世认为那些谱牒是正确的。本人这次在成都,看了几套自称“龙印”的清朝、民国的线装旧谱,但经过本人多年经验鉴定,可以肯定这些旧谱均非湖南宁乡曾氏族谱总局(曾氏族谱总局就是明、清、民国期间曾氏谱牒的权威机构)出版的《武城曾氏重修族谱》版本。因为版本、体制、序文、图象、“省身念祖龙印”均非南宗谱局原样。本人随身带多套南宗版本《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供川成都宗亲校对过。那些族谱应该是当地宗亲自成谱局出版的族谱,但也仿制了“省身念族”印加盖于谱上。这种现象在近年各地修谱中常见(龙印版本不下数十种之多),但正规总局版本出版的《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单只有这个印章,还有其他印章和总局族谱既定体例的,所以不能够见“龙印”就认为是总局出版的正规族谱。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27 17:46, Processed in 0.043690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