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 › 彭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彭祖》譜牒尋踪之 讀海外三部彭氏族譜

2013-5-2 14: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620| 评论数: 0

 

讀海外三部彭氏族譜

 

 

  一九九三年春夏,筆者有幸讀到海外三部彭氏族譜:

    l、臺灣臺北彭水井先生贈徐州市旅遊局董玉仿之《彭氏大族譜(A)》(紅皮),一九九一年印,含臺灣一九五八年修《彭氏族譜》、《彭公延年紀念館特刊》、《彭玉振壽辰紀念特刊》等。

    2、新加坡彭氏宗親會贈徐州市副市長劉瑞田之南洋《彭氏源流聯宗譜》(蓝皮),一九八四年六月版,彭東材主編。

    3、香港彭炳福一九九二年八月贈徐州市接待處處長彭天德之寶安縣粉嶺鄉《彭氏(桂公族系)族譜》(黄皮),一九八九年整理編纂。

    三部彭氏族譜之共同特點有三:一是均來自海外,二是均屬新修,三是搜集許多珍貴歷史資料,對人們了解彭氏源流裨益良多。

 

 

    彭氏族譜之創修,源自江西,早在宋元。江西彭氏居處不一,譜牒之創修亦有先後,可以確定的有吉州譜、田湖譜等。

    關於吉州彭氏族譜。香港《彭氏(桂公祖系)族譜》收入元代至正七年(一三四七年)冬“翰林國史院编修承務郎王相”《彭氏族譜序》一篇,文中說:

    余觀彭氏諸譜,咸祖商大彭,漢長平侯宣,北齊功臣樂,惟瀧江彭建昌叙譜……由茶陵建昌而下六十年,而應明復以經禮鄉薦第二。又六十年為至元之庚寅,而武伯叙其譜……由武伯叙以來,又將六十年,而科舉盛行,至正之丁亥,於迪復修其譜而倩余叙之,余能無感於心乎?

    可見王相所序、彭於迪所修吉州之譜,應為彭建昌創修,彭武伯再修,王相所序之譜應為三修。從創修經一百二十年再修,再經六十年三修。從至正丁亥上溯三個六十年,則彭氏族譜創修應在一一六七年左右,南宋時期。吉州譜後經多修。明初翰林學士解縉亦曾為本州(吉水)彭氏族譜作序,署名“洪武辛巳年七月七日翰林院侍講大師邑人解縉書”。查朱元璋建號洪武親政期間,竟未有一辛巳,此辛巳應為惠帝(朱允蚊)建文三年(一四零二年)。

    關於田湖彭氏族譜。臺灣《彭氏大族譜》收有元代彭春山《彭氏創修族譜序》、署名為“元至正辛卯(一三五一年)春正月既望翰林院编修兼修國史同邑譚觀自廣”之《序》(简稱《譚序》)、“明正统六年(一四四一年)辛酉歲賜進士前福建監察御史嚴州府知府邑人萬觀”之《序》(簡稱《萬序》)。此譜為江西田湖彭春山創修於元代至正辛卯年。譜之特色有二:一曰傳信記實。《譚序》說:“今觀田湖彭氏之譜,惟譜其可知而已。遠不必追也,異不必合也。確乎其為傳信之書,可以為修家譜之法矣!”二日屢次修訂。元明二朝至女六次修譜。元代至正辛卯(一三五一年)創修後,明代成化戊戌年(一四七八年)重修,有工部主事、主修彭正齋哎彭氏重修族譜序》;明代嘉靖六年丁亥歲(一五二七年)三修,有主修“十六世孫居易齋八十四翁”彭南翔《彭氏三修族譜序》;明代萬曆己卯(一五七九年)四修,有“廣西兵巡桂林道倉事”、主修彭筠亭懋《彭氏四修族譜序》;清康熙丁巳年(一六七七年)五修,有康熙年間副貢生、主修彭之誚《彭氏五修族譜序》;此外,收入彭氏六修族譜原修、原校、董修、掌稿、管局、校對名單等。可見,田湖彭氏族譜雖較吉州譜為遲,但一脉相承,譜牒完整。

    從海外三部彭氏族譜看,彭氏族譜創修於江西,但明後廣東、福建等地均有重修譜出現。《彭氏源流聯宗譜》收入明萬曆三十二年(一六零四年)三月望日賜進士彭宜所應時所撰《海豐彭氏重修族譜序》、明萬曆己酉(一六零九年)冬月賜進士彭際遇所撰《吉康彭氏重修族譜後序》及清乾隆十七年壬申歲(一七五二年)夏月望日彭名史、乾隆十八年癸酉歲(一七五三年)春月彭雲際、乾隆十七年歲次壬申(一七五二年)孟春彭連雲《續修(彭氏)族譜序》(人一篇),《彭氏(桂公祖系)族譜》又收入明代正德辛巳(一五二一年)賜進士出身特進光禄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梁儲所撰《粤東彭氏族譜序》等,這不僅反映彭姓人口的流動與分佈,而且也反映彭氏宗族支派較好地保持着注重人口檔案的傳統。

   

 

  彭氏諸譜,一個共同之點,就是都承認彭氏為彭祖錢鏗之後。王相《彭氏族譜序》曰:

  余觀(宋、元)彭氏諸譜,咸祖商大彭……

  元代江西田湖彭春山《彭氏創修族譜序》曰:

    予先世遷自汴,汴之先出自彭城,彭城之先由陸終氏第三子封於彭城。遂以國為姓,此彭之得姓受氏之始也。

    明代崇禎十三年庚辰歲(一六四零年)創建祠堂時所擬《彭氏譜系源流序》亦曰:

聞之國為姓者,乃顓頊高陽氏元孫籛鏗,封於彭城,遂以彭立姓焉。迄其後,派衍河南,郡屬隴西。彭之家聲,肇自此爾。

    彭氏諸譜,第二個共同之點,就是對於彭氏南遷的說法比較一致,即彭城——河南——江西。

    彭氏何時自彭城遷河南?約在商武丁四十三年減大彭之後。諸譜公認漢長平侯彭宣為其祖。彭宣字子佩,西漢淮陽陽夏人,成帝時任束平太傅、太原太守、大司農光禄勛右將軍,哀帝即位後徙為左將軍,後見險退隱。元壽元年(公元前二年),朝廷又起用彭宣為光禄大夫,尋遷御史大夫,轉大司空,封長平侯。哀帝死後,王莽專權,彭宣致仕歸里,敷年死於家中。歷史上,彭宣被譽為見險而止之高士。

    關於彭氏郡望稱淮陽、稱隴西,譜牒亦有記載。明代萬厝癸卯年(一六零三年)吉水庠生彭行可所撰《吉康彭氏淵源集》曰:

    宣居淮陽,故以淮陽稱郡。子聖仕魏。聖子業,任束郡太守,避王莽亂,居隴西,故郡又稱隴西云。

    彭宣之後彭樂,為北齊佐命功臣,被封陳留王。陳留在開封東南一帶。開封古稱汴,造就是後來江西諸彭所謂遷自古汴之所指。譜稱彭樂為彭宣九世孫,古譜如此。明代解縉認為應是十九世孫,他在《彭氏族譜序》中說:

#p#分页标题#e#

    譜稱彭宣事漢成帝為大司空,而北齊陳留王樂,乃其九世孫也。余按宣事孝哀, 以二千七十四户封長平侯,薨,謐曰頃侯,子聖、孫業嗣侯。遭王莽始廢,而譜略之。成帝下距北齊,將四百年未應纔九世,疑上當有十字,堇譜之增續傳刻漏矣,微有此遺脱也。

    解縉的話是很有道理的。

    彭氏何時始由河南遷居江西?諸譜皆日:陳留王彭樂六世孫彭景直,事唐中宗為禮部侍郎,其子(一日樂之八世孫,景直之孫)彭構雲,唐代天實年間避難遷居江西袁州宜春合浦。關於彭構雲,宋代嘉熙改元丁酉(一二三七年)“朝請大夫直秘閤知袁州兼管勸農營田事新除福建提皋”彭方書《唐徵君公祠堂記》曰:

    唐宜春彭徵君構雲,博學隱居,尤善講《易》而不求聞達。天竇中,刺史李璟以其名聞於朝。天子遣中使齊延丘以蒲輪召之,凡再始行。上欲官之,辭乞歸鄉里,賜以束帛副衣,遣中使房嘉送還。 自是往來震山,釣於石寶巖下,終其身不仕。

    文中並未言彭構雲遷居事。又據《唐玄宗朝徵君(構雲别號)謝賜歸表》,落款為“天寶十三年(七五四年)七月十三日宜春郡山人彭構雲謝表”。以此觀之,彭氏遷赣不自構雲始。又據解縉《彭氏族譜序》:

    譜稱構雲之子始家廬陵,而不著其先於何時始居宜春。余以他書考之,蓋自景直之先,隋之季世,而谱失其名,不敢妄加,蓋謹之也。

    由此觀之,彭氏自河南開封遷居江西宜春,應是彭景直先人為避隋末之亂所為,不自構雲始也。

    彭構雲五世玄孫有彭矸,熟讀《左氏春秋》與大小《戴禮》,唐僖宗乾符初年兵荒馬亂中投筆從戎,以功受吉州刺史,累官至太尉、安定王。楊行密叛唐后,彭歼勢孤援絕,特立不從,不得已奔湖南依附楚王馬殷,本圖報唐,惜哉志不獲伸,終老長沙,後遷葬吉水之豐口。其子孫對後世彭氏影響極大,據《吉康彭氏淵源集》:

    (玕)子十一人,以彦名仕楚,各有職守。三曰彦昭,為靖江軍節度使,官至太保,則由長沙歸而徙今永豐之沙溪,卒葬吉水折桂之明善里。子以師名者十五人,各出於諸室大小闕:張、蕭、蔡、辛、諸葛、韓、龍氏。其九子曰師奭,生一子曰德頤。頤生五子曰吉、壽、堯、嘉、喜。次曰壽,廣陵節度使。壽之第三子曰嗣元,先居廬陵山口,宋初徙居袁州分宜縣之漳源。元之六世孫曰忠念,高宗時朝奉大夫。念之四世孫曰延年,宋進士,屡官至廣東潮州刺史,遂家揭陽浦口。

    如此算來,彭延年至少是彭矸之十四世孫。據解縉《彭氏族譜序》:“玕以後唐長興四年癸巳(九三三年)三月薨,年八十敷,葬長沙,楊氏之太和五年也。”則彭矸約生於八五三年。又據宋代彭械《潮籍世系紀》:“始祖震峰公,名舜章,諱延年,號震峰……生於宋真宗祥符二年己酉(一零零九年)三月十七日子時。”則一百五十年間傳十四代似不可能,疑記載彭嗣元六世孫忠念,彭忠念四世孫延年有誤,不過彭延年為彭歼之後人無疑。

 

 

    彭延年對彭氏家族影響極大。彭氏諸譜多把彭延年奉為本派始祖,並將彭延年夫婦畫像印諸黄帝、彭祖像後。彭延年確是彭氏家族發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關於彭延年,明崇楨十四年辛巳歲(一六四一年)舉人彭賡煌所撰《宋始祖延年公墓道碑記》云:

    公諱延年,號震峰,原籍江西廬陵人也,登宋治平元年(一零六四年)進士,初授福州推官,次擢大理寺評事。時儂智高反,掠嶺南諸州,刺史棄城者數十人,皆麗於法。公上疏條陳免之,朝議嘉焉。會青苗法行,公因奏事剴切,上命有一秘書事丞,令修英廟實錄,數被禮遇,尋遷大理寺,因牾王安石出知潮州。元豐二年(一零七九年),海夷入寇,潮循二州,受禍尤慘。公出奇兵,前後靳獲甚多。元豐四年(一零八一年),邕州史一郎誘交趾復寇循州,尋入潮州之大金門等處。公復破之。五年(一零八二年)大水堤崩,溺民甚来,公捐俸修築,民復業。六年癸亥(一零八三年),汀虔二寇聚掠,循梅甚急,公筒士卒二千人,凡四大戰。城中圍困汲絕,公令浚井三十六口,躬犯矢石,傷指弗恤,遂勝之。是歲大梗,公捐俸赈濟。驛奏,上賜璽書褒諭,召還大理寺。潮民老幼,遮道涕泣攀留,凡七日不得行。公上表辭職,遂致仕,隱居揭之浦口村,作《浦口村居好》詩五首,載之圖志。公享壽八十有七,葬於浦口之南,曰浮丘山。

    彭延年在北宋可稱得上一位忠臣清官。他為民除害,解民倒懸,政績卓然,時人有口皆碑,潮人有“解結理緒,惟我彭父,復我生我,有我彭母”之譽。彭延年之所以安家揭陽,正由於他深深地愛上這片自己付出大量心血的土地。廣東揭陽縣合浦村浮丘山至今有彭延年墓。另據《潮州府志》、《揭陽縣志》及潮州浮洋氏彭氏族譜記載,明代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年),彭延年墓為人侵盗疊葬。彭延年同時託夢給知府周澹庵及裔孫彭庚三,指塘坑口潭中有石牌為證。次日,果於潭中找到石牌,銘日:“尋山青青,江水泠泠,天生地葬,佑我老彭,子子孫孫,永保斯銘。”彭延年儼然成了一位泉下有知的神靈了!

    關於彭延年後代,彭賡煌《宋始祖延年公墓道碑記》云:“公遺六子諱日銓、鐵、銳、鉞、鍈、鑑。時鍈、鑑二公並登鄉薦,一任福建古田縣令,一任湖南桂陽縣令。餘俱博士。六子衍裔分居各縣者頗蕃,今潮之海潮揭澄普埔豐饒,惠之海豐永安東莞,嘉之興寧長樂等派,皆公後裔也。”彭械《潮籍世系紀》亦日:“曾祖誕子六人:銓、鐵、銳、鉞、鍈、鑑。銓公的子孫居金城巷;鐵公的子孫居仙村、浦口、揭陽、浮澤、赤步、普寧、廣州、南海、江東、横坑;銳公的子孫居三鳳坊、大埔;绒公的子孫居府前、澄海、南洋,鑽公的子孫居府前、豐政;鑑公的子孫居金城巷、海豐、陸豐、拮西、五雲。子孫蕃於海内外,繁榮昌盛。”

    唐代以來,江西彭氏就成了世家巨室。彭延年後,其孫分佈各地,並繼續向四方擴散,不少人遷居海外。正如彭元藻《臺灣彭氏修譜引》所言:

#p#分页标题#e#

    自宋迄清,分居於粵之惠、潮、嘉應、廣府、欽廉各屬者至来,尤以惠屬之海、陸豐為多。以與臺灣僅一海之隔,身歷外患侵凌。或抱孤臣孽子,扶余復國之心;或抱開疆拓土,廣立漢家基業之志,先後浮海蒞臨斯土,綿延不息。及今觀之,分支省内各地,蕃延至盛,幾皆出自延年公一脉。户籍雖未縱核,約計已不下四萬来矣!

  實安縣粉嶺鄉錯公派下桂公系下眾裔孫《祭延年公文》曰:

    今派系裔孫移居散佈國内國外,昌盛繁衍,藉赖祖德,佑啟後人。

    溯祖源流籛鏗開業彭城隴西壯麗山河呈獻秀,本派宗史延年展圖潮州粉嶺世代子孫顯賢能。

  新加坡《南洋彭氏源流聯宗譜序分又云:

    彭氏宗親,流落南洋各地,天各一方,敷百年不通音信(者)有之,數十年不相往來(者)有(之)!

 

 

    彭氏修譜,起於宋元之際,江西彭氏已成世家巨室之時。揆其初衷,族譜之創修也,一則可明血緣宗親關係,二者亦含光宗耀祖之意。建譜修譜,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封建倫理道德在人際關係上的反映。正如明代梁儲在《粤束彭氏族譜序》中所言:

    族譜何為而作也?所以合散而一殊也。夫族一也,世異則殊本合也。世殊則散。今夫人惟不知其身之所自出,則不知敬其父以及其祖。惟不知其身之所共出,則不知愛其兄弟以及其同氣於祖者。由是愈逮而愈殊,愈殊而愈散,親親之遭廢矣!幾何而不胥為夷狄禽獸之歸耶?故世家巨室,生則有宗有譜,以統其支;死則有廟有祭,以報其本。是以嗣續雖遠,百世而不相忘。其有從事於他方者,亦皆按譜而指之曰:某大宗也,某小宗也,皆我祖之所自出也。歲時有通間之慶儀,慶吊有會同之節,老老幼幼倫序不紊,而愛敬之心曰生。

    從彭氏族譜來看,之所以創於宋元之際,主要是貫徹彭延年公家訓的精神。延年家訓說:

    告爾子孫,誡爾子孫,原爾所生,出我一本。雖有外親,不如族人。榮辱相關,利害相及,宗誼為重,財器為輕,危急相濟,善惡相正。為父者當慈,為子者當孝,為兄者宜愛其弟,為弟者宜敬其兄。士農工商,各勤其事。冠婚喪祭,必循乎禮。樂士敬賢,隆師教子,守分奉公,及人推已。閩門有法,親朋友義,立行必誠而無偽,御下必恩而有禮,務勤儉而輿家庭,務謙厚而處鄉里。毋事貪淫,毋習賭博,毋爭訟而害俗,毋酗酒以喪德,毋以富欺貧,毋以貴驕賤,毋恃强凌弱,毋欺善畏惡,毋以下犯上,毋以大壓小,毋因小忿而失大義,毋聽婦言而傷和氣,毋為虧心之事而損陰鷺,毋為不潔之行以辱先人,毋以小善而不為,毋以小不善而為之。毋謂無知,冥冥見曉;毋謂無人,寂寂聞聲。依我訓者,是其孝也,我其佑之;違我訓者,是不肖也,我其覆之,不惟覆之,令其绝之。子子孫孫,咸聽斯訓。

    近代修譜,首先是繼承了歷代修譜的宗旨和傳統。臺灣彭添河一九五八年《臺灣續修族譜序》中說:

    夫族譜之修,係記宗功,述祖德,明世次,遵祖訓,敦親睦族為宗旨。

  又如臺灣彭凌雲一九五八年《續修族譜自序》中所言:

    夫族之有譜,猶國(之)有史。蓋譜之義,所以紀祖功,述祖德,使孝子慈孫報本追速,敦倫厚俗,合億萬人猶一身,百千年如一日也。

    從此可以看出彭氏家族不斷續修族譜一脉相承的關係。此外,海外彭氏修譜另有新的含義。近現代以來,彭氏後裔大量流入沿海及海外。其先人出海時,孤苦伶仃,身世飄摇,唯求生存而已。及至其經過奮鬥,成家立業,經濟寬裕之時,他們便往往思念故鄉,懷念先人,極感興趣於宗親之事。於是,便有新的族譜問世。海外彭氏修譜,傳統意義外,其新的意義在於:

    一,顯示團結的力量。如臺灣彭吉翔一九五八年作《彭氏族譜序》中說:

  《國語》謂:“亲心成城。”《尚書》謂:“二人同心,其利斷金。”足見團結力量之偉大。際此法治時代,吾人雖有法律保障,在消極方面,毋虞受人侵害;但在積極方面,如欲發揮自己抱負,實現偉大事業,除本身須繼續不斷努力外,尚須社會上多數人協助,始有成功之希望……宗族組織,固屬一種團體,此種團體乃同姓宗親之自然結合,其在敬宗、尊祖、聯誼互助、發展族人力量各方面,確有其重大之意義……

    二,出於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需要。如臺灣彭宇棟一九五八年作《臺灣續編彭氏族譜序》說:

    無論哪一個人,對於自己一生的經歷,都想要留給後代子孫曉得,同時,也希望要曉得自己父祖的來歷,或至窮明自己祖先所發样的根源,以遂其為子為孫的心願和有以啟發其後裔之功效也。每個人對於自己祖先的歷史能够明暸,纔能真正明暸自己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以及社會文化的全貌,這樣纔能真正培養一個愛國家愛民族的忠貞國民。

    三,發展現代經濟的需要。新加坡彭春講作《南洋彭氏源流聯宗譜序》說:

    一譜立典, 四海聯宗!講現實,當前世界是大企業、跨國公司,同宗互助,業務聯營,三分親勝外人,何況不必五百年前,已序出共同祖公。講將來,兒孫辈一譜在手,到處知親人。經商工作,隨父輩往來各國、各地區,又建立起密切相知的族誼宗情。

  據《彭氏源流聯宗譜》載,彭氏海外宗親會眾多,新加坡、印尼、泰國、英國、香港、臺灣等地均有彭氏宗親组織。

    海外彭氏宗親回大陸尋根問祖,固人之常情,同時也是一種正常的文化交流。大陸同胞不僅歡迎同海外彭氏宗親會加强聯繫,同時也希望把彭氏聯宗的經濟目的推而廣之,把海外經濟關係引入彭氏祖居之地,通過外資、外經、外聯,振興彭氏祖居之地之經濟建設事業。

#p#分页标题#e#

    讀海外三部彭氏族譜,令人欣慰不已。我們應該看到,他們在海外資料較為欠缺的條件下,能够編排出這樣的族譜歷盡千番週折,實屬不易,另一方面,如果集中人力,集中精力,吸取歷代族譜之長,彌補諸種族譜之短,應該而且有可能編修更高質量的彭氏族譜。

 

 

本书数码信息由扫描获取,如发现文字错误,请与鲁豫科技公司吴小姐联系更正,电话0516-8389010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14 08:57, Processed in 0.040150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