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李黄陈张周梁何林吴刘 › 周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姓氏网转]“让黄土泥巴也能形神兼备”

2013-1-14 23: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541| 评论数: 0

“让黄土泥巴也能形神兼备”

2012年12月24日00:49  

 【字号 】

  建筑泥塑亦称堆画,主要是在仿古建筑的牌楼、牌头上堆塑人物、山水等,基本上是独门绝活。而在湖南省隆回县甚至整个邵阳市,建筑泥塑手艺精湛的,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刘吉生便是其中之一。

  在湖南省隆回的街头,不时能看到一些漂亮的仿古建筑。这些建筑上泥塑的人物、山水、花卉、鸟兽、神佛,可谓惟妙惟肖、巧夺天工。而说起这些泥塑的作者,在当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建筑泥塑艺人刘吉生。

  凭着一股毅力将建筑泥塑艺术学到手

  1952年,刘吉生出生于隆回县荷香桥镇向阳庄村一个家境贫困的家庭。他从小就有绘画天赋,最喜欢写写画画,和小伙伴们掐“泥巴菩萨”,由于生活所迫,他只读三年书就辍学了。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17岁那年,他来到距他家三里路的表叔家,开始学习建筑泥塑工艺。

  建筑泥塑是一项传统民间工艺,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女娲捏泥人的时代,虽然历史悠久,但系统的理论知识不多,只能靠师傅口传心授。据刘吉生介绍,建筑泥塑一般分五个步骤:第一步踩泥备料。一般用石灰做底料,混合黄土、沙子。现在有的用水泥、沙子、黄土配合,但他坚持用石灰、黄土和纸渣,这样年代久远也难风化。第二步是扎骨架。前人常用木头、竹篾,现代改用铁丝、钢筋、铁钉等,泥塑的骨架像人体的骨骼一样,起着支撑和连接的作用。骨架要扎牢固,上泥后才不倾斜,不掉泥,才能体现雕塑的大体形状。第三步是堆泥。首先在骨架上喷一次水,再将泥巴一块一块地堆贴在骨架上用手按紧、压实,最后用荡板砸实、沾稳。第四步是造型。人物山水逼不逼真,这一步是关键,塑造中要不断调整和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局部与细部要反复推敲、修改。第五步是着色。堆好的画风干后,再按人物、山水的特征用五彩笔调色上彩,最后用防尘面油漆一次,这样经久不褪色。关于牌头的整体设计布局,应根据祠堂、庵堂、庙宇、民居槽门及名胜古迹的特征、特色设计而定。

  由于工艺复杂,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建筑泥塑的技术要领实在是件难事。刘吉生的师傅周梅生是远近闻名、有口皆碑的大师傅,其手艺做到洞口、武冈、新化等地。在他的指导下,刘吉生从基本功“备泥”开始,凭着他坚定的信念和超人的毅力,把扎骨架、堆泥、造型、着色等每个环节的各项技能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地学习到手并融会贯通。很快,由他堆塑的人物、山水立刻在隆回当地名声大噪。

  艺术面前不能有任何虚假

  为了追求艺术创造上的精益求精,上世纪90年代初,刘吉生又拜山门镇的尹登山为师,学习仿古建筑泥塑。

  一次,在修建山门镇蔡锷将军纪念馆时,刘吉生对自己在牌楼上堆塑的“双龙抢宝图”怎么也不能满意。好不容易塑好了第一条龙,可在粘龙鳞时,刘吉生左看右看觉得不好,决定返工重做;当第二条龙做出来时,刘吉生再看第一条龙又觉得逊色,于是又一次返工重做。眼看着几天的辛劳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其他工匠都很不理解,认为这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创作,何必这样跟自己较劲?可刘吉生却说:“在艺术面前不能有任何虚假,外在的比较虽然没有,但自己心中一定要有把尺子。”蔡锷将军纪念馆落成后,参观者无不称赞刘吉生的堆塑形神兼备,气韵流畅。

  经过多年的努力,刘吉生把传统的艺术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他设计塑造的仿古建筑,如魏源招待所、蔡锷纪念馆、周氏宗祠、刘富公祠等,都被列为国家、省、市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在谈及建筑泥塑传承问题时,刘吉生却充满了忧虑。他告诉笔者:如今,隆回的一些仿古建筑、祠堂、牌坊、庙宇都复修得差不多了,新建筑也很少用到泥塑技艺,因此,建筑泥塑修复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会面临“无活可做”的窘境。由于养不了家,可能也就没人愿意做了。另外,由于建筑泥塑技艺学起来辛苦,不少年轻人也不愿学习。“建筑泥塑的魅力就在于让黄土泥巴也能变得形神兼备,这是咱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技艺,因此,希望有关部门能出台一些政策,让这门工艺能够顺利地传承下去。”刘吉生说。

(来源:人民政协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29 03:11, Processed in 0.043517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