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柴 › 董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董氏起源(始祖)聚集地及历史名人 前百位姓氏历史起源 中华艺术

2013-5-3 18:08|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1744| 评论数: 0

董建华简历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陇西郡:战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南)。西汉时相当今甘肃东乡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魏移治襄武(今甘肃省陇西南)。北魏时相当今陇西县附近地。

    济阴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分梁国置国,后改为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相当今山东省菏泽附近,南至定陶、北至濮城地区。

    2、堂号

    直笔堂、良史堂:春秋时候,董狐是晋国的史官,他写史求实存真,不怕权势。晋灵公被弑,董狐在史书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孔子夸奖他是“良史”。

    此外,董氏的主要堂号还有“豢龙堂”、“陇西堂”、“正谊堂”、“三策堂”等。



【董姓宗祠通用对联】

〖董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千秋良史;
百代儒臣。

——佚名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晋国史官董狐,亦称史狐,周人辛有的后裔,世袭太史。公元前607年,晋灵公欲谋杀赵盾,赵盾被迫出走,未越晋境,其族弟赵穿攻杀灵公于桃园。当时他任职太史,认为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诛国乱”,罪责难逃,乃直书“赵盾弑其君”,以正视听,孔子以其“书法不隐”,赞为“古之良史”。下联典指西汉思想家、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公元前197-公元前104),广川(今河北省枣强东北)人。专门研究《春秋公羊传》。景帝时为博士,潜心钻研孔子学说,被将为贤良。武帝时以贤良对天人三策,为江都相和胶西王相。他提出“天人相与”,“君权神授”学说,宣扬“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神学体系。又创立“三纲”、“五常”体系,教育上主张以教化为“堤防”,立太学,设庠序。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采纳,开拓了此后二千余年以儒学为正统的局面。著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董子文集》等。

  千秋良史;
  一代儒宗。

  ——佚名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同上。

  读书行路;
  种杏成林。
  ——佚名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人,官南京礼部尚书。书法从颜真卿入手,又先后学虞世南、王羲之、李邕,自称在率易中得秀色,分行布白,疏宕秀逸,很有特色,对明末清初书坛影响极大。擅长山水画,讲究笔致墨韵,以清润明秀为特色,主张作画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后来画论产生了积极影响。著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等。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侯官人董奉,字君异,住在庐山,为人治病不收钱,让治愈者种杏树,数年间得十余万株,蔚然成林。故后世常用“杏林春满”等词来称颂医家。

  织缣偿债;
  种杏成林。
  ——佚名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历史神话故事,相传东汉董永卖身葬父,后与天上织女结为夫妇,织锦偿债赎身。下联典指三国·董奉,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愈者种杏,数年得十万株。

  天人三策;
  兄弟五奇。

  ——佚名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思想家董仲舒。下联典指三国魏乐平侯、司徙董昭及其弟董访等兄弟的事迹。董昭,字公仁,定陶人。

  双成笙韵;
  小宛香奁。

  ——佚名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历史神话故事,相传王母命其侍女董双成吹玉笙,驾鹤成仙。下联典指明末秦淮名姬董小宛,集古今闺帏韵事为《奁艳》一书。

  陇西世泽;
  良史家声。

  ——佚名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春秋晋史官董狐,孔子称其为“良史”。

  光前裕后;
  燕翼贻谋。

  ——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董氏家庙联

    金门县现有五个乡镇,37个行政村,157个自然村。但当地人民仍习惯以“乡”做为村庄住民的认同体,这可能是受到明清时期的“都→保→乡”地方层级旧制观念的影响,因为当时的“乡”,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地方聚落单元。例如,旧属19都古贤保古坑乡,就是指今日的古岗这一个自然村。 金门与厦门过去同属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管辖,当地方言都还能保留闽南方言古音,例如一般人都把“乡”读成“香”它闽南话读音与拜拜所用的“香”相同。金门家庙多且密度高,更有几个乡是“一乡数庙”的情况,例如琼林就有蔡氏家庙七处,西园有黄氏家庙四处,北山也有李氏家庙四处,盘山有翁氏家庙三处。这些家庙除代表大宗、小宗之区分外,也代表当地姓氏家族的兴盛繁衍景况于一斑。金门家庙大门之左右两扇门板题字(板门联),在后埔(金城镇)是以题“祖德”、“宗功”者较为普遍,但在金沙镇则以门神装饰绘画者较为多见。何培夫认为门神耸立寺庙大门,首当其冲而地位显要,其设置目的不外乎辟邪逐厉、迎祥纳福与安宅镇殿。在民风古朴的金门浏览众多家庙建筑,能够让人同时欣赏到生命礼俗中的善与美,它涵括了各种传统的、庄严的、亲情的、艺术的、宗教的事与物。



〖董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春风先入户;
  暇日偶窥园。

  ——佚名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西汉·董仲舒事典。

  竹送清溪月;
  松摇古谷风。

  ——董其昌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擢本寺卿并侍读学士董其昌自题联。

  贤者亦乐此;
  卓尔未由从。

  ——佚名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杨涛著《纪晓岚外传》第15卷“董姓厅堂联”。



  〖董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搏击咸称卧虎;
  文章屡世占鳌。

  ——佚名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海洛阳令董宣,字少平,圉人。搏击豪强,莫不震慄,京师号为“卧虎”。下联典指指明代修撰董嫾和董越的事黄。董越为成化进士。官南京工部尚书,有《圭峰文集》。

  宗祧远承粤海;
  祠堂永著龙城。
  ——佚名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上联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董氏宗祠联。



〖董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看花。

  ——董香光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名人董香光(其昌)撰书浙江省平阳县通福门培风阁联。

  澄澄水映千江月;
  淅淅风筛一岸蒲。

  ——董解元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金代戏曲家董解元《西厢记》中联语。

  苍松翠柏窥颜色;
  秋水春山见性情。
  ——董其昌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董其昌(1555-1636)撰题联。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又号思翁、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万历进士。书法秀逸,自成一家。擅画山水。有《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等。

  麝墨轻磨声韵玉;
  免毫初点色翻鸦。

  ——董解元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金代戏曲家董解元《西厢记》联语。



  〖董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旋乾转坤,移山倒海;
  济人利物,震古铄今。

  ——董必武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中国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杰出的领导人董必武(1885-1975)撰厦门集美鳌园联。

  先德衍家声,千秋良史;
  祖功垂世泽,一代儒宗。

  ——佚名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泾县董家村董氏宗祠联。

  秉笔不容清,良史无私毁誉;
  佩弦期易性,宾臣欲急作为。

  ——佚名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晋国史董狐的事典。孔子以其“书法不隐”赞为“古之良史”。下联典指春秋时晋国名人董安于的事典。他尝曰:“我死而晋国宁”。

  三策仰前徽,道阐纯儒学业渊源须念祖;
  千秋留直笔,书传良史风规整肃永贻孙。

  ——佚名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董氏宗祠联。

  怀蛟入梦、卧虎锄强,溯显赫簪缨,今日相联一气;
  腰龟称荣、盘龙受宠,缅辉煌勋业,蒸尝允答千秋。

  ——佚名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董氏宗祠联。



    附录:【董姓典故、趣事】

  〖董狐笔〗
  “董狐笔”现在用来比喻用作直书不讳。出自《左传·宣公二年》。

    春秋时期,群雄争霸。晋国的国君晋灵公刚即位,由于年龄太小,不能料理朝政,于是让赵盾、士会和荀林父三人辅佐。灵公年长即位后,昏庸无道,残暴荒淫。作为相国的赵盾,一心想灵公恢复霸业,多次劝阻晋灵公为晋国着想。晋灵公却派大力士前去刺杀赵盾。当这位大力士来到赵盾的府上时,看到赵盾在家里等候上朝,虽没有到上朝的时间但是穿戴得仍非常整齐。这位大力士认为赵盾是位忠臣,不愿干违背良心的事情;他自杀身亡。晋灵公仍然不醒悟,又派人邀请赵盾来饮酒,暗地里派兵士埋伏在四周,让他们见机行事,准备杀死赵盾。这个事被赵盾的卫士提弥明发发现后,保护赵盾安全脱离险境。赵盾和他的儿子赵朔被迫逃往国外,在逃跑的途中正巧遇见晋灵公的姐夫赵穿。赵穿听后非常生气,他前去找晋灵公评理,然而晋灵公不但不听,反而对赵穿恶声恶语。万般无奈之下,赵穿只好命令卫士一拥而上杀死了晋灵公,赵盾听到这件事后,返回晋国,把晋灵公的儿子拥立为王,这就是晋成公。

    赵盾登上相位后,想知道史官对这件事的评价,于是就把太史令董狐找来,询问他有关情况。董狐把大事记录给赵盾让他亲自去看。赵盾看到上面写着“秋七月,赵盾弑其君”,并且得知这件事在朝廷上已经做了公布。赵盾质问董狐道:“谁都知道,先君不是我杀的,你们这些史官司怎么让我承担罪名呢?”董狐回答道:“你身居相位,曾经逃亡而没有走出国境,回来后又不惩办凶手。这不是你的责任,又是谁的责任呢?”赵盾听后叹息说::“《诗经》上都说‘因为我怀恋君主,所以给自己带来忧伤’。大概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吧!”

    孔子评论这件事时说,董狐没有错,他是一位好史官,据法直书而不加隐讳;赵盾也没有错,他是一位贤明的大臣,为了法度而蒙受恶语,真是可惜啊!如果赵盾逃跑出了国境,就可以免除弑君之名了。

    宋代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就有这个典故:“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p#分页标题#e#

 



 

董氏家族中各部份地董氏家族根源的情况



    连城董氏

    连城董氏世系远祖追溯西汉大儒理学家董仲舒公 ,近祖南宋五十郞公,五十郎公为河北省河间任丘籍,其孙德源以闽博士,在建阳考亭任教,后因元乱年间,以沈得卫于冠豸山灵芝峰西侧建造樵唱山房,当时的樵唱山房隶属于建阳考亭,而迁至连城的董屋山,尊五十郞公为连城董氏开山祖。

    隨后的年代里,五十郎公后裔,都有陆续向外发展。如大的外迁有两次:一是在明朝天啟元年后,以椿、模率子侄和其它房叔侄,往南沿途一路外迁;二是在清朝嘉庆年后,以琮率弟玑、玣、珩及子侄和其它房叔侄,往东沿途一路外迁.现家谱已修撰.字辈:德永祖荣 尚元崇文 木大其水 国家世盛 肇啟书兴 志诚昭宪 业绩颖昌 瑞宁聪健 毓圣登强

    注:14世字辈 “水” 与“玉”同用;
    19世字辈“肇”与“兆”同用;
    22世字辈“兴”与“声”“馨”同用.

  广东兴宁董氏;

    广东兴宁董氏;始迁祖一世董振,原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宋理宗淳佑年间官仕广东任大中大夫,自闽入粤。生子一;董廷坚,宋明经进士,官仕户部侍郎。释政后是时干戈战乱,道路不通,遂择兴宁窖溪湖定居。三世董文兴,元任嘉应州判官时原居屋常遭水泽,辗转至铁屎岭落居[今兴宁宁中镇丝光村]。兴宁董氏后裔分布;铁屎岭上下董屋,薪金永安围,永恭围董屋,龙坪董屋,茅塘蛇子垄董屋。龙川车田董屋,惠阳陈江董屋,平潭上.下董屋。

    江西南康董氏:

    江西南康董氏:十三世董庆昌[茂彩]于清康熙甲子年离开了居住12世的兴宁,择地江西南康鹿呜乡得俊里长坑孜落基生子七;宇荣,宇华,宇富,宇文,宇云,宇龙,宇凤。28个孙子,108个曾孙,300多个玄孙。后裔分布江西赣州市10县32个村落及四川,广西恭城,富川,钟山等。

    《昌邑董氏族谱》序

    (昌邑董氏族谱,天成店支,序言。作者董云卿)

  创修族谱序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宗族有谱牒,此乃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现象,更是悠悠华夏历史文明得以子承孙继、瓜绵椒衍、以薪传火、万世不绝的三大支柱。

  族之有谱,犹水之有源,树之有根。源远者,其流必长,以至江汉浩淼,汹涌澎湃,奔腾不息;根深者,其本必固,以至大木干霄,支繁叶茂,蓊郁葳蕤。是以宗谱之修纂,非为纪簪缨,夸门阀,实以培其根,溯其源,继志述事,教孝考礼,以祈达到广教化、美风俗、构建和谐社会之本旨。

  董氏乃海内大姓,华夏望族。始祖董父。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记载:黄帝之裔孙为叔安,任廖国国君,生子董父,董父蓄龙有术,舜帝甚幸,赐其董姓,於是天下遂有董氏,吾族亦有豢龙受姓之说。

  董氏一脉,自古多出鸿儒巨哲,闻人贤达更是俊才星驰,多不胜数。春秋时晋国太史董狐,学识宏富,性情刚介,不畏权势,不为尊者讳,唯重史实,秉笔直书,为历代史官及读书为吏者之典范。至圣先师孔子亦曾赞叹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汉代广川董仲舒,以治春秋应贤良方正,首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嘉纳。实为孔孟之道和儒学伦理得以弘扬广播的集大成者。

  昌邑董氏始祖讳文戬。明朝洪武二年,皇诏播迁,始祖文戬公偕其弟文海公自四川迁来,择水而栖。文戬公居胶水西岸之董家老庄,文海公居胶水东岸之平度河套。至於来自四川何地,向有二说。一曰成都,所谓“董氏,蓉都巨族也”;二曰火球县斑鸠嘴村狮子胡同。究为何处,尚待后世稽考。始祖戬公生四子,长子秀、次子振、三子迪、四子鉴。鉴公早逝,於是吾族分为三支。六百余年间人丁繁衍,瓜瓞绵绵,遍布昌邑南北,竟成市内旺族。长支秀祖生子昇,昇生五子:琦、珏、瓒、琰、瑁。瑁公迁居董家隅庄,生二子沐、泗。泗公生二子大漠、大官。后大官迁至南庄头,其子全溪复迁居至五里堠。至七世祖成贯公、成实公,再於清康熙初年迁至天成店村定居,遂为天成董氏吾支始祖。自此以后阖族上下同心同德,男女老幼合衷共济,辟榛莽结草庐,垦荒薄拓良沃,奉勤俭,尚礼义,艰苦创业,耕读传家,迄今已历三百余年。清同治年间,十四世祖念轲公自天成店迁至流河教书庄,十四世祖念圣公迁至平度路北官庄卜居。此二村董姓,实为我同支族人。后世子孙相见,应知同根同宗、血脉相通,万勿视为陌路。数百年来,天成董姓族人与村内李、刘、王、徐、孙、于、谢、崔诸姓团结互助,雍睦相处,情同兄弟,亲如一家,已为历代共识,堪称四乡楷模。

  盛世编志修谱,乃春秋以降,炎黄子孙约定俗成之优良传统。《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孔子曰:“既富且教,斯之谓也”。古圣先贤之意,皆谓富民为先,富而后教。

  我天成董氏成贯祖一支,历代清寒,又多逢兵锋战火、旱荒水灾、巅沛流离之乱世,既无财力亦无闲暇修订族谱,以至十三世之前诸祖虽有名讳,而孰为孰之子孙,孰为孰之父祖,却不甚了然,竟成后世永久之憾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予父金祥、叔父盛祥,曾与十六世赞廷、延廷、洪廷诸公及十八世云海兄数次共议修谱,终因条件所限未能奏功。

  逝者已矣,来者可追。而今正值国泰家给,物阜民殷之盛世。我天成董氏族人,不仅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开拓进取,博击弄潮,渐入富裕小康之境。而且后昆继起,学业大成,大专生、大本生、研究生颇不乏其人,可谓宗祧兴旺,人才济济。创修董氏族谱,此其时也。

  应全体族人迫切要求,族长盛祥公慨然膺任,主持修谱事宜,十七世德祥、跃祥,十八世云华、云卿、云栋、云江、云傑,十九世锡明、锡福诸君踊跃参与,流河教书庄二十世瑞江及平路路北官庄十八世云国等闻知此事,亦皆欣然与谋。自二零零三年以来,诸君广泛搜讨於族内诸老,多方询查于旁支,穷考细究,暑往寒来,历经四个春秋,终於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修辑成帙。

  值此新谱即将付梓之际,族长盛祥公嘱予为文以序之。予不敏,不敢言序,谨陈数语於简端,以溯吾族之源流,聊志修谱之次第。董氏族谱既成,因世远年湮,工程浩繁,不免错讹挂漏。但终可寿之枣梨,以垂永久;藏之秘笥,告慰祖宗。深有望於后昆诸君,捧读斯谱,知尊祖宗而睦族亲,千秋勿忘本源;思承祖德而振家声,百世更铸辉煌。

                 公元二零零七年十二月
                 十八世孙 云卿谨识於昌城容膝斋

    长沙东乡荷塘桥董氏

    始祖和畅公,字泰安,籍顺天府通州漷县桃花村,有子三:望、材、澄。澄公四传继华,字含英,由江西迁湖南长沙岳麓。至八派仁亲,原名仁清,号宝轩,明嘉靖间迁长沙东乡锦绣镇荷塘桥之西董家湾。清嘉庆15年(1810)始建祠修谱,道光22年(1842)续修,光绪19年(1893)三修,1922年四修。派文:允振家声,隆文世泽,崇德象贤,光宗华国,忠孝教敦,诗书学达,端本培元,其祥长发。

    浏阳董氏

    始迁祖明伯公,字沧海,明洪武4年(1371)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平乐乡西邻桥新塘里迁居湖南浏北长冲铺灵官庙,子二:良宜、良尊,分为二支。六世世安、世宇徙长沙荷塘桥。七世廷魁为吉王府仪宾,配郡主,生有五子:次子永爵徙湘潭,三子永禄徙直隶,各修各谱。清道光元年(1821)创修草谱,1996年四修。道光15年(1835)建宗祠于灵官庙马跪桥。派序:明良朝益盛世代永兴昌克子显耀绍先贤三策奇才汉文传扬大典正光前。

    醴陵董家冲董氏

    始迁祖均学公,明洪武4年(1371)自江西抚州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人。

    茶陵董氏

    明天顺2年(1458)自江西永新禾川徙茶陵,后移居虎踞茶干、高水等地。

    炎陵龙伏董氏

    始迁祖彦万、彦芳公,于明万历年间自江西南雄迁此。后裔部分徙东风。

    湘乡潭市、衡阳董氏

    谱称湘乡董氏来自黄州,先世出于抚州乐安流坑。始迁祖尹忠,字敷奏,自班长子;尹芠,字藻翰,自班五子;尹陞,字选阶,自联长子。明永乐间三公由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来湖广,始隶潭州。后忠公继徙湘乡务门前,落籍潭市下泥二湾,复迁十五都;芠公分徙衡阳,子孙析居新化、祁阳、宁乡、善化;陞公始隶潭州、宝庆,继落湘乡潭市之下湾,复徙十五都,卜居连山湾。清乾隆40年(1775)三支共建祠于十五都坪上,名"醇儒堂"。清嘉庆元年(1796)三支合修族谱,同治元年(1862)续修。三支合派:自尹其必绍,志大文兴邦,定国安芳世,修心乐上湘,敦名加瑞庆,积德厚荣昌,祖序斯清盛,嗣贤益茂良,太和传启迪,儒学耀先光。
 
    衡山董氏

    一世奉公,晋永嘉中任交州刺史,由浙江鄞州迁江西庐山。三十五世朝容公,生子定、子昌。子定迁武昌;子昌,字兴文,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迁居湖南攸县西乡石虎陂,为攸衡鼻祖。又三代至万一、万二、万三、万四。万一公裔代承云南军籍;万二分基攸县龙翔;万四留居石虎陂;万三,字望震,元至元间由石虎陂徙居衡山车头。至六代衍为富、贵、荣、华、长、寿、康、宁八房。明崇祯11年(1638),万二、万三、万四三房合修首谱,清雍正10年(1732)、乾隆38年(1773)、道光3年(1823)、道光26年(1846)、光绪元年(1875)万三房贵、荣、华、康、宁五支合修,宣统元年(1909)荣、华及贵房西川公一支续修,1938年华房淑彰支及淑显支惟正、惟直、惟忠四小支续修。至1948年,车头董氏共7000余人,分布于铜塘、官坪、石矶、大源塘、楞枷寺、霞沅冲等处。宗祠在车头篁竹园。车头老班:道德宗周孔,文章启人承。车头、龙翔原班:人承明正训,儒泽绍心传,孝友垂家范,诗书庆国恩。黄桑桥原班:人怀三第祖,奕世衍其传,孝友垂家范,诗书庆国恩。

    华容万庾五谷村董氏

    始祖继宣公,宋咸淳2年(1266)因兵乱由江西庐陵迁居湖北石首南江口。传十世廷圭,字国器,号恒轩,明景泰进士,山东、河南监察御史、山东按察副使,任满择地而居。明洪武时由南江口迁居华容石桥铺(今万庾五谷村六、八组),著有《中州吊古录》。孙从俨、从儆、从佐支分三房。现人丁居万庾北干堤两边、鲇鱼须程家岭和南山等地。原派:世可启吉良,邦传鼎大芳,鸿儒怀德盛,令绪嗣徽长,静山大辉续。新派:作善多生福,修文自有光,克遵先进训,永远亨荣昌。

  湘阴石灰冲董氏

    始迁祖长锐公。

    平江柳公洞董氏

    始迁祖富二公,宋淳熙2年(1175)自吉安永丰迁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1054人。
   
    平江庐溪里董氏

    始祖秩公,明处士,成化2年(1466)由江西迁平江,世居南乡庐溪里。

    桃源盘塘桥董氏

    始迁祖惠宇公,明洪武间自丰城宦游常郡,落业桃源县东硖州之盘塘桥。至1948年,已传25代,有5000人。族人分布于武陵、石门、慈利、桑植、汉寿等县。宗祠在盘塘桥。该族名人董维健,省参议员。

    益阳董氏

    始迁祖好春公,清康熙年间自祁阳经商来此,其后三支,分居狗屎滩、牛尾山、鸬鹚渡。

    沅江董氏

    始迁祖麟书公,明永乐19年(1421)由江西吉水县迁居沅江郎保黄荆甲马埠塘董家坪。生四子:以德、和、深、凝,德房六世廷胤、廷发于明嘉靖间迁居浏阳,今约千余人。清乾隆元年(1736)纂修草谱,光绪11年(1885)二修,1931年三修,2004年四修,至今约2000余人(含浏阳),主要分布于沅江三眼塘镇之三眼塘、洞口、董家坝、永丰坝等村。派其上翁庭,仲芳学大人,佐理清朝辅,声名万世荣,祖泽光辉远,宗支发达长。

    嘉禾董家董氏

    始迁祖幼五郎,宋时自江西始迁嘉禾县大窝塘,后居董家。至1930年,凡21户,男46人,女56人,共102人。

      蓝山在城乡高岭头董氏

    始迁祖义元公,清同治间由常宁迁此。至1931年,凡7户,男13人,女9人,共22人。

    蓝山在城乡黄竹园董氏

    始迁祖义玉公,清咸丰间由常宁迁此。至1931年,凡12户,男34人,女26人,共60人。

    蓝山在城乡木凉亭董氏

    始迁祖义纯公,清同治间由常宁迁此。至1931年,凡4户,男15人,女9人,共24人。

    蓝山在城乡木凉亭董氏

    始迁祖仁发公,清咸丰间由常宁迁此。至1931年,凡6户,男13人,女16人,共29人。

    蓝山在城乡凌云峰董氏

    始迁祖义廉公,清咸丰间由常宁迁此。至1931年,凡11户,男32人,女27人,共59人。

    溆浦董家坡董氏

    始迁祖庚八、庚九二公,明初由沅陵徙溆浦董家坡。

    溆浦椒溪董氏

    始迁祖志聪公,原籍沅陵,明代徙溆浦椒溪。

    溆浦西湖塘董氏

   

始迁祖万先公,明万历时自江南上元县徙湖南沅陵。六世治德,清康熙时徙溆浦西湖塘。



 

家谱名称

家族姓氏

所在地点

建谱人

故城董氏家谱

河北省衡水故城县杏基乡
董家祥

安徽董氏家谱

安徽省界首市邴集乡大董行政村199号
董小伟

安徽董氏家谱

阜阳市颍上县黄桥镇双楼村董台队
董陆陆

江苏董氏家谱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班庄乡董沟村
江成利

商邱董氏家谱

夏邑县何营乡胶刘村7号
董伟民

山东禹城董氏家谱

盘锦
董深祥

河北迁安董氏家谱

武汉大学
董文龙

浙江董氏家谱

浙江杭州
董邕

山西忻州董氏家谱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芝郡村
董永

河南董氏

河南省濮阳市市区卫河路2号院
董永杰

太华董氏家谱

宜兴太华桥涯路西47
董利锋

景州董氏族谱

河北省衡水市景州阜城
董世垲

四川董氏家谱

四川省仪陇县新政镇清明桥村8组
董自刚

贵州董氏家谱

六盘水六枝特区
董亮

董姓家谱

山东济宁
董峰

泊头董氏家谱

河北泊头
董雪涛

陕西董氏家谱

陕西省柞水县
董明山

连城董氏族谱

福建省连城县莲峰镇大桥下18号
董炎星

洛陽董氏家譜

洛陽
董博文

#p#分页标题#e#

山东章丘官董家谱

章丘市水寨镇张家林村
董洪宇



    家谱文献:

    浙江嵊县董氏宗谱三卷,著者待考,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嵊县董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己巳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潭董氏五修族谱十六卷,首四卷、末一卷,(民国)董贻玖纂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三策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长沙董氏族谱八卷,卷首上、下册,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陇西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董氏四修族谱十一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丁亥年(公元1935年)广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大冶董氏宗谱,(清)董子怀等修,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三策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五卷、第七~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大冶董氏宗谱,(清)董应运等主修,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三策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四~五卷、第七~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大冶董氏宗谱,(清)董长睿等主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三策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一~四卷、第八~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大理史城董氏族谱十三卷,首一卷,(民国)董维邦等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马口市开明书局石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玉山怀玉董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五卷、第十~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永康眉山董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金华西睦董氏族谱,(民国)董河莲等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宜兴董氏家乘二十二卷,首一卷,(清)董世厚等纂修,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正谊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十五~二十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华亭董氏族谱十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光训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董氏宗谱,(清)董宏聚总理,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董氏宗谱,(清)董宏本等总理,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四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董氏宗谱,(清)董宏本等总理,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泾县泾川中村董氏宗谱十七卷,首三卷、末一卷,(民国)董承恩等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会稽董氏宗谱八卷,(清)董庭焙等总理,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三策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会稽董氏宗谱八卷,(清)董庭煨总理,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三策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会稽渔渡董氏族谱三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董金铿纂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二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会稽渔渡董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七卷、第十二~十六卷、第二十七~三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会稽务本堂董氏支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溧阳旧县董氏宗谱,(清)董琛等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修书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十七~十八卷、第三十二~三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龙游陇西董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七~十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龙游陇西董氏宗谱,(清)董起秀等纂修,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二卷,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镇海鹞莺湾董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董朝冀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兰溪汤溪纯孝董氏宗谱两卷,(清)董成动纂修,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霞蔚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兰溪汤溪纯孝董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霞蔚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盐城董氏宗谱不分卷,(民国)董肇迹等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明道堂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大冶董氏宗谱,(清)董子怀等修,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三策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五卷、第七~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大冶董氏宗谱,(清)董应运等主修,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三策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四~五卷、第七~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宜兴董氏家乘二十二卷,首一卷,(清)董世厚等纂修,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正谊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十五~二十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嵊县董氏宗谱三卷,著者待考,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字辈排行:

    湖北黄安(红安)董氏字辈:"士为其基贤良绍德"。(董必武家族)
    湖北黄冈浠水董氏字辈:"……方卜凤来明盛瑞道发前元已光兴……"
    湖北咸宁咸安水董氏字辈:"……忠显同发焕祚兴师……"
    湖北麻城董氏一支字辈:"世德大宜昌"。
    湖北麻城董氏一支字辈:"永治中万代国回朝忆念祖
    湖北孝感董氏一支字辈:"文德天成宗永兴启昌盛"。
  湖北孝感董氏一支字辈:"国福家大昌元发际光长定兴时茂显康永庆红良"。
    湖北洪湖董氏字辈:"士希逢时本"。
    湖北阳新董氏字辈:"天子应长绵正学承家顺……"
    湖北天门董家塔董氏字辈:"正大光明秀启仁文"。
    湖北天门北董家嘴董氏字辈:"重大先业世秉忠良佑贤辅德观国之光"。
    湖北黄陂董氏字辈:"守诚立志洪才广聚荣华富贵永继书香进秀贤良"。

    湖北监利董氏字辈:"梗继用君应世作之正大光明化成有方(舜)蕙高杨汉佐思长诗书行庆笃厚兆祥联宗旺发家声丕彰"。

    湖北董氏一支字辈:"重微理全成才重召鸿茂职"。

    浙江嵊县董氏字辈:
    派字:"啓复宗成正开元继述纯傅先教敦孝友永世守贤良";
    行字:"江淮河潢海桥梓松柏桐烜煌焕煐耀坤域均培增"。

    浙江嵊州董氏字辈:
    派字:"启复宗成正开元继述纯传先敦孝友永世守贤良";
    行字:"江淮河潢海桥梓松柏桐烜煌焕煐耀坤域均培增"。
    浙江温州董氏字辈:"元士秉上光希文大乃崇"。
    浙江乐清芙蓉堂董氏字辈:"……德孔孟真圣贤……"

    贵州赫章董氏字辈:"万腾士如朝文显贵登廷"。
    贵州铜仁董氏字辈:"明代新文光先正万世朝祖中孝全永直长久留方远怀化堂上奇根元"。
    贵州董氏一支字辈:"文正世孝维白茫行手"。

    贵州董氏一支字辈:"南方旬世玉天茂重沼斯文枝有作怀光定登治安铨复宏宜宣居配维申镇善述昌林琮相丛新"。

    江苏赣榆董氏字辈:"国家恒建作毓淑自鸿兴有为广盛大承绪曰□安长华夏培兆俊信义廉明扬博爱晓先泽述上步其强"。

    江苏盐城董氏字辈:"仁得立正安道恒常智"。

    江苏连云港赣榆董氏字辈:"[国]玉[家]开[恒]继[建]作裕[毓入文]淑智[自志]鸿[洪]兴有为广盛大承绪曰长安华夏培兆俊信义廉明扬博爱晓先泽述上步其强"。

    江苏徐州董一支氏字辈:"德文庆作振"。
    江苏徐州董氏一支字辈:"心中正立志诗书"。
    江苏泰州董氏字辈:"立志金宝玉吉祥如意兆"。

    天津宝坻八门董氏字辈:"自仪毓如维其志"。

    湖南常德董氏字辈:"应元文仲永伯大胜兴希启世宗国治方正习学成明道贤良主佑尔少时昌"。
    湖南桃源董氏字辈:"应元文仲景伯大盛兴稀启世宗国志明道贤良举鲜后有红鱼"。
    湖南湘西里耶董氏字辈:"国宗祖朝顺文元启太平万邦吉昌永家和世代兴"。
    河北景州董氏字辈:"天兆文耀允维万世永昌元兴贵立贤"。
    河北景县董周庄董氏字辈:"维万世永昌"。

    河北藁城董镇大章村董氏字辈:"文士守敬武尉秉承祖肇中山荣发元廷风云际会景胤繁隆职列将相位及 公卿台各垂勋青史标名流芳百代华表可宗"。

    河北邢台董氏字辈:"魁一玉三五荣德可延沛"。
    河北青县董氏字辈:"葆勋蔚田玉"。
    河北董家村董氏字辈:"振洪胜风现国甲……"
  河北丰润董氏字辈:"汉春长(沧)玉国金(子)"。

    黑龙江董氏一支字辈:"广文长德思太"。

    山东聊城董氏字辈:"……丕怀玉兆孝"。
    山东泰安董氏字辈:"兆瑞庆升廷文明呈光华"。
    山东临沂董氏一支字辈:"儒进(兆)凤(占)玉勤西家书衍庆国"。
    山东临沂董氏一支字辈:"子玉守新言世系庆化继志保伦常"。
    山东董氏一支字辈:"辉元锡连世传"。
    山东泰山新泰董氏字辈:"志玉仲和士兆怀"。
    山东荣成董氏字辈:"佩世传久照先勇"。
    山东曹县董氏字辈:"鸿(效风)玉传付记"。
    山东沾化董氏字辈:"……茂志祥凤玉金……"
    山东新泰董氏字辈:"佐泗培永志玉仲和仕兆慎秀其倡茂怀明庆安祥"。

    山东枣庄董氏字辈:"用庶隆际修自大学鹏由志鸣金鼎业文兴伦灿周复鸿荣光宗仁远蕃衍承庆升长毓秀显贵振家庭建功盛世耀国泰斯宇环俊英芳昆传厚德先逸和顺征"。

    山东荷泽董氏字辈:"继传荣华富贵春仁义礼智纲常振"。
    山东齐河董氏一支字辈:"秉曰元继广昭宪庆永长修德忠厚远福禄积善堂"。
    山东齐河祝阿镇董氏字辈:"怀德有玉庆宝善福永长"。
    山东胶南董氏字辈:"慎良安全成方贤正大光名宗盛昌"。
    山东济南董氏一支字辈:"家京树生重茂先宝贵送于亮"。
    山东济南董氏一支字辈:"大梦玉林泗光庆电延台为有全家好平金安上来"。
    山东济南商河董氏字辈:"吉全兴守学振文传宪延礼德继世长淑仁意程月绿竹远幼荣"。
    山东淄博董氏字辈:"……云汉桂兰同木"。
    山东章丘水寨镇董氏字辈:"……已而继家声恒光先仁续"。
    山东济宁董氏字辈:"邦照其德兴龙吉庆祥"。
    山东即墨董氏字辈:"心熙慎良子嗣将昌(安全正方)"。
    山东宁阳董氏字辈:"世玉衍传先广尚"。
    山东泰安董氏字辈:"世兆传成章如道选培光"。
    山东高唐董氏字辈:"文志洪树良玉耀(跃)天"。
    山东枣庄滕州董氏字辈:"大毓观端学绍隆庆佑昌"。
    山东枣庄董氏字辈:"志明金顶业文兴伦参周"。
    山东商河董氏字辈:"树传孟作法其青佩世昌"。
    山东德州董家寺董氏字辈:"玉丕成加京树生重茂坚"。
    山东德州董氏字辈:"登文怀照开志少树伟而成佳"。
    山东日照董氏字辈:"怀家书延庆国本尽贤"。
    山东潍坊临朐九山董氏字辈:"少孝奎金万兴振海"。

    山东滕阳董氏新排字辈:"文士守敬武尉秉诚祖肇中山荣发元廷风(文)云(作)际(士)会(昌)景(庆月)胤(玉)繁(计长)隆(广)职(克兆)立(治)将(安)相(长)贵其公卿台阁永存历志标名千秋传芳华表可宗纪延先德宏伟振兴"。

    山东腾县、山东北薄梁董氏字辈:"作毓观端学绍庆佑昌"。

    山东微山北薄梁村董氏字辈:"树毓观端学绍龙庆佑昌绳礽昭福萌克肇继敦祥守道贻丰谟承家述显良启绵惟厚德致敬懋熙扬"。

    山东蓬莱湾子口大桥董家董氏字辈:"文尚承元玉志兆景维吉长春嘉树秀锺鼎载华彝"。
    山东威海董氏字辈:"敦厚以崇礼文章可立身本支百世远正常万古新"。
    山东单县董氏字辈:"逢盛世吉太平成先德保祥庆"。

    河南固始董氏字辈:"正大朝庭如德义明"。
    河南焦作武陟谢旗营镇蒯村董氏字辈:"深(厚)燔(灿熔)克大……曾王元玉连铭清荣焕广"。
    河南永城薛湖镇董庄村董氏字辈:"敬发先胜训恒存重要新□□□□□祖德培听仁"。

    河南南阳邓州龙堰乡(白落乡)李营村董氏字辈:"国守思凤瑞自克文向德三堂龄延宏法汉朝增芳泽仁义志信立绪先林清华秀生敏新晋钦育洁万世传"。

    河南柘城董氏字辈:"诗林传世泽忠孝振家声仁义道长远克昌在守成"。
    河南濮阳范县董氏字辈:"道永如天存新志士加典"。
    河南新乡封丘王村董庄董氏字辈:"均廷先美志"。
    河南信阳潢川董氏字辈:"道远冀全长林术良德昌文学庆显阳贤是立家邦"。
    河南商丘董氏字辈:"竟发先胜训恒存宋孝新"。

    辽宁董氏一支字辈:"德清朝国政文克连明世天恩锡福长"。
    辽宁本溪董氏字辈:"品利洪庭世长学正茂春"。
    辽宁本溪桓仁董氏字辈:"芳悦清仁"。
    辽宁鞍山海城董氏字辈:"国玉世维万福立长春"。
    辽宁大连金县大孤山董氏字辈:"大宝万学国文生继广"。
    辽宁清原董氏字辈:"庆守殿德利"。
    辽宁鞍山岫岩石庙子村董氏字辈:"德清朝国政文克连明世"。

    山东宛城、辽宁凌源四合当镇小汤沟村董氏字辈:"文学联国桂振守世景天"。

    福建福州董氏字辈:"一家承须行是敬德"。

    福建连城董氏一支字辈:"德永祖荣尚元崇文木大其水国家世盛肇启书兴志诚昭宪业绩颖昌瑞宁聪健毓圣登强"。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其发本邦安业克勤余香"。
    安徽萧县董氏字辈:"正宜祥克永明道福开昌诗书鸿经济忠孝誉文章"。
    安徽定远董氏字辈:"四开学永正长青"。
    安徽太湖董弯董氏字辈:"师继以善长发其强"。
    安徽利新张村镇董营村董氏字辈:"明宗珠文保兴化"。
    安徽无为董氏一支字辈:"长兆先训维德科明"。
  安徽无为董氏一支字辈:"生成有大本勤学必广前传家兴事业积德游人羡"。

    安徽安庆董氏字辈:"必文为延嗣重柏有万春洪烈传广承显祖德光明学玉经邦泽曾高桓国材景云自天开"。
    安徽淮北董氏字辈:"万化景运宏昌履端启发德义信敬澄谊明道训守先圣良玉碧青军振民丰金龙升晨"。

    安徽濉溪县四铺乡董氏字辈:"光明俊秀福寿恒昌传家宝善"。

    四川遂宁董氏字辈:"帝学孔思孟世代富兴隆"。
    四川董氏一支字辈:"道德乾坤达文成国诸光"。
    四川董氏一支字辈:"文之联元学言承先向贤光祖召显仁天"。

    陕西董氏一支字辈:"国正生大道明兴福远昌"。

    江西董氏一支字辈:"德显修邦兰□枝茂桂蕊飘香"。

    广西玉林容县董氏字辈:"汉启祖德文明永绍基"。

    卧虎堂董氏字辈:"文作士昌月玉吉广"。

    三策堂董氏字辈:"钦明思康泰 晴水跃家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2 13:00, Processed in 0.030908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